散文
我执 豆瓣
7.8 (15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古文观止 豆瓣
9.3 (69 个评分) 作者: 吴楚材 / 吴调侯 中华书局 1987 - 1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时,以为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本书书名中“观止”二字即由此而来,是表示所选的古文极好,堪称最佳读本。
千年一叹 豆瓣
7.3 (33 个评分) 作者: 余秋雨 作家出版社 2002 - 10
余秋雨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香港凤凰卫视组织的大型跨国采访报道活动——“千禧之旅”,过程中所写的日记及散文在国内外多家报纸同步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千年一叹》即为这些文章的结集,记录了作者随“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認得幾個字 豆瓣
7.5 (13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印刻文學 2007 - 10
看貪官污吏的醜態,聽知識分子的風骨
三十分鐘搶先聽中國小說經典--「儒林外史」
名作家也是說書人張大春暢談一個科第起家名門望族之後的吳敬梓,如何在看盡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的荒誕行徑後,散盡家產,在困境中寫下緬懷清高正直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今年秋天,張大春將在電台節目再開文學說書新段子:儒林外史。這本書被魯迅定義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諷刺小說,更是古代科舉制度下社會風氣的精采縮影。藉著以說書重溫這部小說。
在今秋最受期待的文學經典說書正式上場前,說書人張大春將特別錄製兼有史評與個人見解的「儒林外史解析」,為聽過很多次《儒林外史》書名、卻沒有時間坐下來翻閱這本小說的人,都有機會入門瞭解這本魯迅一生中最為讚譽的「超級小說」。
三十分鐘,聽名作家也是說書人張大春暢談一個科第起家名門望族之後的吳敬梓,如何在看盡貪官污吏與土豪劣紳的荒誕行徑後,散盡家產,在困境中寫下緬懷清高正直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
【96年10月誠品選書】作者以父親的角度出發,透過個人生活經驗與淵博的國學常識,將自己與兩名幼子識字(句)的過程與互動描繪出來。「恆河沙數」、「創造」、「做作」等常見的字句,經由小朋友對文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再透過小說家嚴謹的邏輯與細膩的感受記錄下來,呈現出別具風味的樣貌,讀者也得以透過小說家的妙筆,與他共同品味某些特殊字的個人記憶與歷史氣味,像是一段塵封已久的感情、一樁已然遺忘的舊事。薄薄的一本小書,載滿了字的義理、情境、故事與回憶,讀者可從中引發對字的好奇心與窮究心理,並從理解中得到驚奇的快感與滿足。
■推薦理由:關於「字」的私房故事。透過生動有趣的親子關係為引子,探究一般習以為常的字詞,帶出識字的諸般樂趣。小說家張大春難得以淡筆寫就的一部趣味小品。
內容簡介
透過童稚的兒女
說文解字成了一則又一則好聽的故事
繼《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和《聆聽父親》之後
最溫馨逗趣的作品
愛中文如癡的台灣小說家張大春,近幾年老是被問「為什麼不寫小說?卻寫詩。」熟知他的朋友都知道,因為他在重新認識一個個看似簡單、卻富含故事的中文字;而且他不是一個人重新認字,他跟著一雙剛上小學沒多久的兒女,從唐詩、老故事以及生活對話中重新學習這些字。在他眼中這些我們從小學開始一課一課地學會寫與辨認的中文字,都有來源和故事,除了表面的意思,還有歷史的故事,甚至家族自己的故事,透過兒女,成人不再是認字的權威而是快樂的識字者、讀故事人。
雖然只是幾個字 卻含藏了豐富的文化
我們的世界 都在裡面
創作履歷中難得一見的散文小品
台灣文壇最多機鋒的父子(女)對話錄
「認得幾個字」是張大春首次在台灣、香港、新馬與北美同步刊載的專欄,也是近期最受家長老師回應最多的的專欄,一篇篇認字專欄裡有著關於張大春自己與孩子們「認字」體驗的故事,可視為作家近年主持電台工作、醞釀小說題材與實驗形式,與一頭鑽進古典詩創作領域之外,日積有功的另一文體成績。我們看見辛辣、幽默與批判在作家下一代隱隱成為潛力無窮的傳家寶刀,作家自己的筆調則是更見凝鍊溫暖;沒有說教,只有靈活嵌入深厚文化軌跡的一家老頑童小頑童們的日常生活。
本書目錄
序 你認得字嗎?
恆河沙數
創造




公雞緩臭屁
城狐社鼠

對話觔斗雲
幸福
命名

淘汰
喻離
夔一足

做作
西

翻案不廢話
囉唆
櫟樹父子
達人
留名


輿圖
那個「我」



秘密





不言


橘讓詈



琼美卡随想录 豆瓣
8.7 (65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6
辑录散文46篇。在书中,读者可以一如既往地体会木心行文“丰沛而娴熟”的技巧,他“善用汉赋般的奇字”以及“在别人说不下去的地方说出别开生面”的话的特色。
哥伦比亚的倒影 豆瓣
8.6 (94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2012年2月8日 已读
寫到上海早期資本主義與中國地方風俗結合的畸形繁榮倒讓人更加清晰地認識上海民國時代;很多是散文式的小說
2012 上海 中國 小說 散文
即兴判断 豆瓣
8.5 (45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9
《即兴判断》是木心的散文选集,同样是为生活而沉思,为人生而寻觅。
2012年2月19日 已读
其實說是毒吧,可能很多是合法的毒,像大麻;批愛因斯坦的箴言隱約與原子彈的發明有關,不過也可能有講箴言本身問題的意思
2012 中國 散文 木心
梁实秋精选集 豆瓣
作者: 梁实秋 / 李玲 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 1
梁实秋文章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书是其代表作的精选集,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沉思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我们还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都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心血,寄括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期望她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罗的淘洗,像那些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考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林徽因经典作品 豆瓣
作者: 林徽因 2004 - 9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本书收录了林徽因经典作品,其中涉及了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四部分内容。
文字是肉做的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董桥 文汇出版社 2005 - 2
语言文字与时并进,新词汇,新名法反映新事物,新情景,只要自成合理的新意,当可丰富语文的内涵。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承载文化之余,往往也会倾覆文化。文化认识的深浅雅俗,决定语文境界之高下清浊。确实如此。
语言太甜会失真,虚假,沉郁的悲情比淡淡的哀愁耐人寻味,哀愁而淡淡不如火辣的愤怒。哲学写得浅浅的很难算是哲理,浅浅的文笔露出发人深思的哲理才好。
香港著名作家、翻译家董桥喜欢也善于观察古今带有文化趣味的情事,领会个中寓意,然后回过头来斟酌眼前的文化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语文课题。本书收录相关小品近200篇,有智慧,有真情,有笑声,有泪影。
郁达夫全集(全12卷) 豆瓣
作者: 郁达夫 2007 - 11
《郁达夫全集》(共12卷)是“浙江文献集成”工程中的一套丛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重点项目。全集在以往郁达夫文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郁达夫后代提供了郁达夫生前未发表的许多作品,如小说卷的第一篇文章《两夜巢》。该文章为郁达夫早期试作,创作于1919年2月到4月间,原稿一直由郁达夫原配孙荃夫人珍藏于富阳,现由郁达夫长媳郁天民夫人陆费澄女士誊清提供。新增加的内容,还有日记、书信、杂文等。本《全集》是目前为止最完备、最权威的《郁达夫全集》版本,全部为大三十二开精装本。目前为止最完备、最权威的《郁达夫全集》版本……
新增郁达夫生前未发表的许多作品……
新增日记、书信、杂文等……
郁达夫长媳郁天民夫人陆费澄女士誊清提供……
——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所、浙江富阳郁达夫家族,共同组成《郁达夫全集》编纂委员会
全集分为十二卷:
第一卷 小说(上)
第二卷 小说(下)
第三卷 散文
第四卷 游记 自传
第五卷 日记
第六卷 书信
第七卷 诗词
第八卷 杂文(上)
第九卷 杂文(下)
第十卷 文论(上)
第十一卷 文论(下)
第十二卷 译文
荒废集 豆瓣
8.1 (7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相较于《退步集》及其“续编”,《荒废集》依然显示作者敏锐多变的观察和视角。“自由谈”九篇短稿是新的言路的尝试;三篇再谈鲁迅的讲演、三篇奥运会开幕式评析,以及回顾七十年代的长篇随笔,分量较重,前者是对历史与文艺的深层阐述,后者重现了十年浩劫中,几代人被荒废的命运。
人生不过如此 豆瓣
6.7 (12 个评分) 作者: 林语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3
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不完满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的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与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理想的下午 豆瓣
7.8 (44 个评分) 作者: 舒国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旅行散文登峰造极之作
压根儿就是“旅行文学”的代名词
甫出书,便已经成为经典
台湾文学青年人手一册的接头暗号
舒国治首部简体版作品
梁文道专文推介
信步由之,放眼而望,清风明月时时得于道途,却无须拥有也。
本书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自十年前在台湾出版后,风靡了无数文艺游子,几乎人手一册。此次发行简体版,篇幅扩大增加,喜好旅行文学者,不可错过。
宋朝人的吃喝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8 - 9
《宋朝人的吃喝》收录的文章共分为四卷,分别是:谈自己、谈吃食、谈历史和谈师友。汪曾祺是美食家,且能烧一手好菜,当年的文人去汪家作客,是非常希望汪老头能亲手掌勺的———能吃上汪曾祺烧的菜做的汤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情。 所以,对于“吃”这件事,汪曾祺自有他独到见解的一面。
乱来 豆瓣
作者: 毛尖 文汇出版社 2009 - 6
这本《乱来》所涉及的事物要黑白分明得多,也可笑得多;不是因为分明而可笑,而是因为太过分明而可笑。而那些最可笑的人物,多半都由她的朋友出演,这可以视为爱电影的衍生物,朋友们借此获得了比现实生活更加戏剧性的人生,他们甚至希望自己就有过那样电影式的遭遇,以此和这个绚烂的时代保持平衡。
本书中,毛尖选取的视角有时候是小区保安式的,她从门房或者某户人家的窗口观察保姆、陆公子、沈爷、宝爷以及宝爷的变体——大宝和小宝;白话叫做她借小区保安的立场观察这个“兵荒马乱”的世界(“兵荒马乱”和后面的“鸡飞狗跳”的描述出自木心的《上海在哪里》),她的立场是平民的,场景通常是喜剧性的,结局多少是悲凉的,你可以感觉到,那双打字的手是愤怒的。这是我们爱毛尖的原因,她为我们代言,说出我们的喜怒哀乐,说出我们这些介乎保安和保姆之间的老百姓的基本处境,说出在通风很差的大楼里用MSN聊天的族群是否真的得以脱离这个“鸡飞狗跳”的世界。
当然,在本书更多的文章里,毛尖是个大学老师,就是出席了境内外大量学术会议,同时被部分学生认为是花钱雇来陪伴他们度过上班挣钱前最后时光的那类人。她以历史研究的兴致打量在社会缝隙里喘息的街谈巷议,在冠冕堂皇的高头讲章里发现荒谬可笑之处;她深入浅出地为“张爱玲”运动去魅,同时在普罗大众的辛苦生活里发现简单淳朴之美;她的趣味保证她在影史中勾画出人所未见的线索,并且从不故作高深;她惯常从日常所见着手,见证当下生活中滋生的写作及其价值。她将诗情画意藏匿于谐谑调侃之中,仿佛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无动于衷。
毛尖的文章为随笔写作做出了别开生面的示范,在老朽和幼齿,滥情和冷漠,故作高深和不知所云间提供了感性的道路,在奢谈鲁迅和奢谈时尚之间接触生动坚硬的现实,为活生生的此刻留影,并且梳理出“明日帝国”的夕照。
毛尖是个天才率性的作家,知人论世通达晓畅,她风趣的文字甚至使她谈论的世界看上去比实际上要有趣得多,借她的“乱来”我们稍稍厘清杂乱的思绪,借此在“小团圆”中遥想所谓的“倾城之恋”。
台北小吃札記 豆瓣
作者: 舒国治 皇冠文化 2007 - 5
內容介紹
《商業周刊》專欄,結集了!十年來,最讓人流口水的一本書!
跟著舒國治遊台北、吃小吃!
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裡人的佳良;事實上台北之好,主要是人與人的關係最密切,人對於別人的需要,亦最了解;甚至可以說,台北是人情最溫熱,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別人的體貼之城。若有一個年輕人,不想再忍受上班,決心每天烘三百個蔥花麵包,下午三點出爐,六點便全數賣完。再如主婦每日中午將精心調製的五十個便當拿到公園賣,半小時賣完回家,這皆是我所謂「理想的行業」,更別說對社會之貢獻了。──<自序>
選買小吃亦有技術,謂「雜湊」也。譬似買「秦家餅店」的乾烙蔥油餅,再去「鼎泰豐」外帶它的「小菜」(即豆干絲、海帶絲、粉絲、豆芽菜四味拌成),如此返家,一層層撕下油餅,就著這極富醋香滋味的小菜而吃,這便最好。若是再有一碗濃郁香烈的牛肉湯,則不妨至「汕頭牛肉麵」攤買上一大袋牛肉湯。
這些皆是台北所製足以傲視世界的小東西,只是取用它須得稍費周章與些許巧思。──<東門市場滷肉飯>
清晨進店,菜包上桌,取小碟,倒白醋,再擱一小匙辣椒醬,算是配色,也增些許辣氣,不加醬油,就這麼蘸包子吃。
菜包之菜,青綠至極,一口咬下,見綠絲如韌,有人不禁會問:「是雪裡蕻嗎?」當然不是,是青江菜。只是所有極綠之菜絞成細絲,皆很近雪裡蕻之質也。──<康樂意包子>
林家的福州乾麵,拌麵的汁是白汁,麵相淨雅,頗見品味。桌上的黑醋,識者自會酌量調灑,不灑亦隨意,在此店斷沒有貼一布告教你如何加醋調味那一套。──<林家乾麵>
如今,做湯湯水水蔬菜的店,不知怎的,少了。莫非台灣拋卻農家生活習尚真有這麼快? ──<永樂布市對面「清粥小菜」>
此店的湯頭,色較清亮,有椒香氣,有薑沖氣,亦有近似淺淺的沙茶的藥香氣;簡而言之,清鮮也。亞熱帶地區或許最適宜這般口味,華南口味,而不是坊間那些我們習以為常、視為當然的、豆瓣醬風味的──牛肉麵。──<汕頭牛肉麵>
房間 豆瓣
作者: 李智良 / 郭詩詠(編) Kubrick/ 廿九几 2008
《房間》是一名「精神病患」回溯其十二年服藥生活的「自我診斷」。作者時而冷靜,時而鼓譟,述說由服藥引致的種種身體變異與情感隔絕,讓一場寧靜災變的遺禍浮出地表,為現代精神科「治療」的無效與不人道,立下存照。
《房間》同時是一名「精神病患」的生活筆記。作者從個人卑微的視角出發,觀看、感應他人之所願、他人之所待。它既非告解,亦非日記,唯指向城市住民勞累的生活中無以言表的內心經驗,是由壓抑的零點切入游離不確、「始於失序、願意迎向失序」的書寫。
本書獲「香港書獎2008」及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首獎。
有光的所在 豆瓣
作者: 南方朔 法律出版社 2010 - 3
本书作者是被誉为“台湾公共知识人良心”的南方朔先生。这是他最励志的作品,也是写给本世纪的希望书。
本书为南方朔最为诗情、别样的励志作品,全书共七十八篇散文,抒写了旧情绵绵、开放生命、歌颂琐碎、最好的爱情、灵魂的重量、时间之末六个主题。
如南方朔所言,励志乃是在走向自己与面对别人时所体现的人之良善。在书中,南方朔回归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品锻炼,撰写了一部本世代的希望书:在世相纷繁的当下,唯有谦卑、自尊、善良、勇敢、公正这些基本感情的培养,才能构筑我们文明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