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独唱团(第一辑) 豆瓣 Goodreads
7.4 (354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主编 书海出版社 2010 - 7
“虽然作者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文章,但它终究只是一本文艺读本,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本质上,他都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我们总说,这个社会需要常识,需要启蒙,但其实我认为,互联网十年,该启蒙的人已经被启蒙了,有常识的人一直有常识,大家其实都知道美和丑,好和恶,只是我们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我们在台面上要扭曲和违背一下自己。要改变靠自己,现在不是旧年代,资讯毕竟对我们开放了七八成,我们也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七八成。而一本文艺读物,除了能提供好的文艺作品以外,能量有限,如果你抱着想看战争片的心态误看了一部文艺片,无论这部文艺片多好,你都会失望。”(韩寒说《独唱团》)
中国文学史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川幸次郎 / [日] 黑川洋一 编 译者: 陈顺智 / 徐少舟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 9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张旭东 / 魏文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4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专著。波德莱尔对19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考察深深吸引了本雅明。从这个被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异化了的抒情诗人的目光出发,本雅明希望能重新阅读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的巴黎。在书中,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起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一起作为“城市的闲逛者”躲在人群里注视着这个嘈杂的商品物质世界,一起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发出“震惊”的慨叹,却又在结尾处理性而忧郁地击碎了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英雄之梦。本雅明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敏锐,使得这部构筑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辉煌之作更多了一份诗意的绵长。
天南 豆瓣
8.5 (8 个评分)
《天南》文学双月刊创刊号定于2011年4月1日出版上市。杂志主要设置为“特别策划”和“自由组稿”两块,本期“特别策划”内容为“亚细亚故乡”,主要关注亚洲地区的农村历史和现实以及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的社会运动浪潮,将有《微物之神》作者阿兰达蒂·洛伊、著名作家李锐、台湾作家吴音宁等的相关作品。同时,《天南》杂志还将随刊发行精选英文版刊中刊Peregrine。
《天南》杂志原是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刊于1982年的民间文学杂志,2005年被现代传播集团购入并改为一本书评杂志(英文杂志名为Modern Book Reviews),从2011年起它的英文名称改称Chutzpah!,重新定义为一本新型文学双月刊开始运作。Chutzpah发音[ 'khutspə ],源自意第绪语,原意是指“放肆”,“拽”,在传入英语世界后又发展出“肆无忌惮的勇气”,“挑战成规的精神”等意涵,后来传入英语世界后得到广泛使用,专门用来指称那些大胆创新和打破常规的行为,成为各大英文媒体、文学和电影中经常使用的热词。它与原来的“天南”共同构成了这本杂志的中英文刊名,也定义了这本杂志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内核。
在当前中国的杂志和出版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产品,它们不是追逐转逝即逝的时尚、满足于快餐式的阅读体验,就是沉溺于象牙塔的孤芳自赏、过于严肃寡趣。时尚杂志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只是在图像的喧闹中填入肤浅的写作和失效的文体;文学或思想类杂志则仍停留在陈旧的编辑观念,难于挑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市场上缺乏一种可以提供深度阅读但又在视觉上赏心悦目的文学杂志——《天南》(Chutzpah!)的创刊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探索文学杂志的新观念和新形式,重塑这个时代的文学阅读体验。
《天南》(Chutzpah!)的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4-1181/I,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4-6399,开本为185mm X 230mm,260页以上,部分彩印,每期含精选文稿英文版刊中刊Peregrine,逢双月1日出版,国内外发行,在各书店及报刊零售店均有售,零售价人民币25元。《天南》(Chutzpah!)的实体杂志以深度阅读为特点,它的中英文网站(www.chutzpahmagazine.com.cn)则是一个对国内外文学信息快速反应并建立编者、作者、读者之间无障碍分享的线上空间。双月出版的杂志周期无法及时捕捉文学世界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和新闻,而它的网站则试图紧贴其时效性,它的内容与杂志有别,将周周更新甚至日日更新。
古代诗文选 豆瓣
作者: 本书编写组 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5 - 6
《高等学校教材:古代诗文选(增订版)》包括自先秦至清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文)一百六十余篇。所选作品力求内容积极健康,兼顾不同的风格流派,多为久经传诵的名家名篇。学习这些作品,既有助于提高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文的水平,也可以丰富汉语词汇,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这对于学好外语以及今后从事翻译和外事工作都会有所帮助。
联合文学 豆瓣
創刊於1984年11月的《聯合文學》雜誌,堪稱為當代華文刊物中最具影響力的人文雜誌,十餘年來,秉持「文學不應只是少數文學人口的奢侈品,而應是全民生活的必需品」的理念努力不懈。雜誌內容多元,除不定期刊出重量級作家的小說、散文、詩、戲劇等創作之外,亦製作專題與專欄。
政治与文学 豆瓣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李存捧 译林出版社 2011 - 5
简介:
乔治·奥威尔不仅是二十世纪最摄人心魄的对抗性作家,他的散文和评论随笔被很多人认为甚至比他的小说还要精彩。本书收录了奥威尔最有影响力的文学随笔共三十二篇,通过这些观点鞭辟入里、风格明晰简练的檄文,奥威尔想让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想让我们知道,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底是什么;他还想让我们理解,我们到底是谁。
导读:
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安东尼·伯吉斯
奥威尔的写作深深刺穿了知识分子的伪善。
——本·瓦滕伯格
与那些先意承旨、揣摩风向、首鼠两端的知识分子用貌似深奥的花言巧语讨好权力不同,他(奥威尔)从不谄媚权力,他的文字清晰、准确、简洁,如同一扇明净的玻璃窗。透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他所生活的那个真实世界和他的真诚思考。
——徐 贲
故事效应 豆瓣
作者: 杨照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11 - 6
呛时政、拗历史、拼创意
用故事本能 重塑世界
“即使是像番茄酱那样不起眼的微物,也都有其漫长的故事,
不只是起源,还有跟人互动的细密道理。”
“故事起源于与哲学相反的假设——
如果有一匹马,刚好不会跑呢?
如果有一条鱼,刚好不想活在水里呢? 如果有一个人,刚好偏偏不会死呢?”
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故事虚假,古怪,奇特,不常见,违背道理,却能给人真实感应,可贵的生命、消失的变化。任何东西摆进故事,就吸引不同的眼光,任何人参与故事,就有了共同的感受。
杨照相信故事蕴含启示的永恒灵光,也忧心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没落了,因此为世人敲响警钟。他用了五十个故事代替精密的论述,庖丁解牛拆解故事的本质,分类为“对故事的冲动”、“故事的功能”、“说故事的方法”以及“重新认识故事”四个部分,每篇文章一千字左右,用故事包裹阐述,彼此灌注,轻巧迷人。
梁文道说:“杨照就像一个在民间晃荡的吟游诗人,又像一个上古时代荒原部落的预言者,他说故事的技巧及语调却足以使听众明了那句古训:单是故事,便已包含一切。”
张大春说:“杨照以生动而全面的文本观察提醒我们:不止是知识和想象力在召唤故事;故事也在丰盈着我们的知识和想象力,这个循环不息的过程既是文学教养,也是文明内容。”
古今 豆瓣
作者: 周黎庵 主编 广陵书社 2009 - 4
《古今(套装全4册)》是上海沦陷后,由汪伪政府中一些担任要职的文人所创办的文学色彩很强的文史期刊。创刊于1942年,1944年10月出至57期终刊。主撰者为周黎庵、瞿兑之、徐一士、周作人等饱学之士,内容多为人物掌故、风土人情、文献考据、史实记录之类的随笔、小品,风格隽永冲淡,侧重知识性、趣味性与学术性。本社出版时作了编辑整理。
小說中國 豆瓣
作者: 王德威 麥田出版社 1993 - 6
小說是現代中國文學最重要的一種文類,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小說記錄中國現代化歷程中種種可涕可笑的現象,而其本身的質變,也成為中國現代化的表徵之一。本書討論晚清至當代的小說作品,涵蓋文類則包括了狎邪與政治、科幻與歷史、鄉土與怪誕等多種。藉此,作者不僅探勘現代中國小說的複雜脈絡,也強調「小說」虛構中國的必要。
臺灣 豆瓣
作者: [美国] 王德威 麥田 2009 - 2
◆閱讀臺灣文學的最佳入門導引,中文系、歷史系、台文系所師生必讀!
◆2005《誠品好讀》年度之最「重量出版」!
◆嘉惠學子回饋價460元(原精裝定價600元)!
臺灣的地貌在六千六百萬年前隱約浮現,漢族大規模移入的歷史只有四百年──然而這四百年卻帶來空前的文明變化。殖民、移民、遺民的勢力你來我往,以各種名目表述想當然耳的歷史。國族的、地域的、族群的、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力量擠壓衝撞,狂野之處,豈竟是像地表之下,那千百年來不得稍息的板塊運動?
這本選集介紹十七世紀中葉以來到當代的文學作品,並由此重新呈現臺灣歷史的凝聚與解散,應然與偶然。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不僅止於政治擾攘、世代興替而已。從文學看到的臺灣歷史包涵了日常生活的點滴,情緒與欲望的軌跡,眾聲喧嘩──文言白話、鄉音國語──的網絡;也包涵了教養形成或敗壞的見證,生態墾殖與摧毀的敘述,圖騰和禁忌的重複搬演,以及個人與政教機器間永無休止的對話。
藉著文學「看」歷史,本書強調兩者之間的主從辯證關係。「從文學看歷史」並不意味文學只是歷史的視窗或鏡像,也意味文學是欲望、形塑、詮釋,乃至解構歷史的動力。「從文學看歷史」不是虛構的文字遊戲,而是以虛擊實,不斷尋求與自我、與他者對話的嘗試。
本書按照時序或主題,分為三十三章。文類包括古典與現代詩歌、散文、小說。從晚明的鄭成功到當代的駱以軍;從十九世紀末的丘逢甲到二十世紀末的朱天心;從在上海、北平大放異彩的臺裔子弟劉吶鷗、江文也,到曾落籍臺灣的日本作家西川滿、坂口零子,到海外的白先勇、郭松棻;從原住民夏曼.藍波安到e世代許正平,分別以專題呈現。作家筆下的臺灣經驗是如此繁複多樣,也應該激盪出更多想像臺灣歷史的方法。
分斷體制.民族文學 豆瓣
作者: 白樂晴 译者: 李政勛 / 朱玫 聯經出版公司 2010 - 11
這是一本理解戰後韓國進步運動與批判思想的重要著作
白樂晴的知識實踐,是韓國的、也是亞洲的、更是全地球的,是基於第三世界知識分子立場所進行的探索與批判。
理解白樂晴的分斷體制概念,不只是理解韓半島的民族分斷危機,更是理解世界體系全球運行的邏輯。
1960年代起白樂晴即力倡以民眾為基礎的民族文學,在分斷體制的論述下,他所主張的民族文學,既是現實主義的文學,也是向全人類開放的文學。
一九四九以後 豆瓣
作者: 王德威 / 許子東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0 - 1
現代中文文學到了1949 年出現前所未有的轉變和分流。中國大陸出現嶄新的「社會主義文學」,文人身份與干部體制、作家協會與國家機器關係複雜,此消彼長。從「十七年」到「文革」再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宣傳與挑戰主流意識形態始終是當代文學發展的矛盾主線。台灣則在日據五十年後建設了「國語的文學」,由「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現代主義,再到「世紀末的華麗」,不少佳作樹立了當代中文文學的標準。而香港文學從「左右戰場」到「本土性」自覺,再到「九七」「後殖民」書寫,同樣自成一派風景。轉眼六十年過去,在新的世紀裏回顧當代中文文學這段「三江分流」的得失與成就,此其時也。
文学大纲 豆瓣
作者: 郑振铎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0 - 8
《文学大纲:原始卷(套装上下册)》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史,也是20世纪20年代最杰出的世界文学史和比较文学史巨著,是我国在世界文学史课题方面的开山之作,也是整个东半球较早出现的文学史类专著。《文学大纲:原始卷(套装上下册)》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诸多领域;所述上起人类开化史之初叶,下迄20世纪前期中网新文学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涉及古今中外诸多作家诗人和名篇名作。《文学大纲:原始卷(套装上下册)》对于世界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均作生平简介,而对于各种名著,既有故事梗概的简述,也对之作出简要的评论。这使得全书不仅富有较浓的文学史色彩,还兼具世界文学辞书的性质,一册在手,使得当时的中国读者,可以对世界文学史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文学大纲(上下)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郑振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4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史,也是20世纪20年代最杰出的中国文学史和比较文学史巨著。全书不仅及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文学理论),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诸多领域。所述上起人类开化史之初叶,下迄20世纪前期中国新文学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涉及古近中外诸多作家诗人和名篇名作。
郑振铎先生的《文学大纲》成书于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的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在世界文学史课题方面的开山之作,也是整个东半球较早出现的文学史类专著。书中首次把西方和东方的文学历史平等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通史。时隔八十年后,这本书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学术价值和魅力!本书是最新版本,除了忠实原著外,还附有内容详尽的图书插图目录,使用极其方便。
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 豆瓣
How to Read Literature Like a Professor
作者: 湯瑪斯·佛斯特 译者: 張思婷 貓頭鷹 2011 - 9
擁有20年教學經驗的英文教授教你讀懂文學作品。 內容生動活潑,援引各類文學作品,包括小說、短篇作品、電影、戲劇、詩歌、卡通、歌詞等等。 讀書會最佳參考書籍。 包羅萬象的建議延伸閱讀,豐富你的閱讀視野。 當小說主角啟程旅行代表什麼意思?和人共享一頓飯代表什麼意思?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淋成落湯雞又代表什麼意思?小說或是詩歌其中蘊含的意思,其實遠超過表象所看到的。文學作品中無所不在的象徵,你覺得代表什麼意思?發生在某個人物身上的意外轉折,作者這樣安排代表什麼意思?這些隱晦的不確切,讓文學作品看來撲朔迷離,讓你覺得頭大嗎?
读书人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许金龙 作家出版社 2011 - 1
只要发现自己的第一本书
便可以由此延续下去,从而创建成一个平台
读书人、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大江健三郎的读书讲义
一半是写作人,一半是读书人,生活与读书是如何连结起来的?
度过只是写作的人生,只是读书的人生,
世界的小说家大江健三郎,有着全部爱书人共同的「瘾头」。
好奇图书馆另一头的那个人正在读哪本书,趁隙跑去记下打开来页面上的那句诗;
害怕忘记今天读了什么,笔记一本写完一本,至今仍不间断;
他读过的书,红笔蓝笔、纸页上画满重点,读起字典更不输看小说的疯迷;
背诵所有喜欢的句子,希望跟自己喜欢上的书的作者成为朋友。
大江健三郎读书、写作一辈子的个中滋味,尽在这本──读书讲义。
因着发现这些书,与这些书邂逅相遇,我觉得写出自己所发现的这些书的那些人,都是自己真正的老师。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萨依德 一生的阅读,一世的朋友
特别收录《“晚期风格”之思想》──全面阅读萨依德
大江健三郎的读书笔记──
阅读某一本翻译作品。
◎用红蓝两色铅笔将书中自认为确实精采的部分以及不太理解的部分一一画上线条,如果是稍长一些的段落,则用线条圈起来,这就是我的作法。至于画线的铅笔,我之所以觉得至少须要两种,是因为要用其中一种颜色的铅笔,将感佩之处以及兴趣浓厚之处画上线条,这是一种肯定的行为。
我并不是「非常自然地开始写小说」那种类型。
◎我总是首先阅读外国的小说以及论文,在此过程中对其文体产生兴趣。尤其是每当阅读外国诗歌时,我总会萌发这样的念头,于是绞尽脑汁创造出自己的日语体,因而我的文章被人说为疙里疙瘩、难以阅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即便现在,我们这些纯文学小说家的日子过得也不算轻松啊。
◎尤其那些青年作家就更不容易了,似乎大家都甘愿忍受那种痛苦、忍受着那一切而生活而写作小说,以这种态势设法向社会推出自己。然后,便写出一本几乎没有畅销前景的作品。至于我,尤其在这种时候,首先就会阅读威廉.布莱克的作品。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对应这一切。
所谓读书,并不是被提供信息这种层面的活动。
◎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写出那书的人的精神是在如何活动,一个人的思考又将使其精神如何发挥作用。读者将借此发现这一切,感觉到现在的自己遇见了怎样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也将能够遇见真正的自己。
欧洲文学史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1
要了解西方文化,必先从它的文学史开始。本书通过对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各国的文学史的述说,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观察西方文化的视角,使读者透过作者自己的见解和他那个年代的独特视角,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