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寒云日记 豆瓣
作者: 袁克文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社 1998 - 3
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号寒云,又署龟庵,河南项城人。袁世凯次子。生平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书法,能演唱昆曲,爱好藏书和古玩,精于鉴赏,曾与傅增湘、徐森玉、周叔弢等交往,研究版本、文物。民国年间,袁克文、张学良、张伯驹、傅侗人称“四大公子”,袁克文性豪放,见到宋元刻本,必设法购得。藏书多为清廷内府藏本,价值最高的有29种、116册。他对收藏的宋巾箱本《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8种,尤为喜爱,辟“八经室”贮之。元人绘佛像巨帧13幅为罕见之珍品。他收购文物挥金如土,但兴尽后就转让。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寒云词集》、《寒云诗集》、《圭塘唱和诗》。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秘苑》、《洰土私乘》等颇多独特之资料。袁克文收藏文物种类很多,晚年因生计窘迫,大部变卖。
胡适留学日记 豆瓣
作者: 胡适 岳麓书社 2000 - 1
胡适先生写日记之勤,令人钦佩。早期的留学日记,多是流水账,很短,只有两三句,但由于其无与伦比的连续性,读者读之,并不觉得枯燥。海外留学,读书、忧国、思乡成为胡适先生日记的三大主题,现在读之,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情之真,意之切。其中关于读书,日记中提到的最多,日记中经常提到当日看了什么书,以及零星的一些感想。
后来胡适先生的日记主要是札记的形式,胡适先生将这种札记作为思想的草稿,从中可以看到胡适先生思想形成的轨迹。其中还有许多胡适先生的英文演讲稿,中英文对照,实为学习英语的好材料。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胡适先生用英语演讲的录像。由于历史悠久,图像与声音都很模糊,所以感觉有点滑稽。
胡适先生酷爱写日记的原因,他从自己经验里得到一个道理: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 译成中国话就是:要是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胡适先生认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
战时笔记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译者: 韩林合 商务印书馆 2005 - 3
《战时笔记》(1914-1917年)是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写于1914-1917年的战时笔记。记录了作者当时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同时也记录了作者对哲学问题所作的思考。《战时笔记》(1914-1917年)是了解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重点文献。
政治的人生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8 (30 个评分) 作者: 王沪宁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 1
《政治的人生》是王沪宁的个人日记,如王沪宁所说: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做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致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