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
Der Briefwechsel zwischen Schiller und Goethe 豆瓣
作者:
Johann Wolfgang Goethe
/
Friedrich Schiller
Insel Verlag
2005
- 2
Ludwig Wittgenstein 豆瓣
作者:
Wittgenstein, Ludwig; Wright, George Henrik Von; McGuinness
Wiley-Blackwell
1997
This collection contains hitherto unknown letters exchanged between Wittgenstei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of his Cambridge friends and includes editorial notes based on archival material not previously explored. * Incorporates many previously undiscovered unique and significant letters. * A powerful record and intimate insight into Wittgensteina s life and thought. * Extensive editorial annotations.
郁达夫全集(全12卷) 豆瓣
作者:
郁达夫
2007
- 11
《郁达夫全集》(共12卷)是“浙江文献集成”工程中的一套丛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重点项目。全集在以往郁达夫文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郁达夫后代提供了郁达夫生前未发表的许多作品,如小说卷的第一篇文章《两夜巢》。该文章为郁达夫早期试作,创作于1919年2月到4月间,原稿一直由郁达夫原配孙荃夫人珍藏于富阳,现由郁达夫长媳郁天民夫人陆费澄女士誊清提供。新增加的内容,还有日记、书信、杂文等。本《全集》是目前为止最完备、最权威的《郁达夫全集》版本,全部为大三十二开精装本。目前为止最完备、最权威的《郁达夫全集》版本……
新增郁达夫生前未发表的许多作品……
新增日记、书信、杂文等……
郁达夫长媳郁天民夫人陆费澄女士誊清提供……
——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所、浙江富阳郁达夫家族,共同组成《郁达夫全集》编纂委员会
全集分为十二卷:
第一卷 小说(上)
第二卷 小说(下)
第三卷 散文
第四卷 游记 自传
第五卷 日记
第六卷 书信
第七卷 诗词
第八卷 杂文(上)
第九卷 杂文(下)
第十卷 文论(上)
第十一卷 文论(下)
第十二卷 译文
新增郁达夫生前未发表的许多作品……
新增日记、书信、杂文等……
郁达夫长媳郁天民夫人陆费澄女士誊清提供……
——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所、浙江富阳郁达夫家族,共同组成《郁达夫全集》编纂委员会
全集分为十二卷:
第一卷 小说(上)
第二卷 小说(下)
第三卷 散文
第四卷 游记 自传
第五卷 日记
第六卷 书信
第七卷 诗词
第八卷 杂文(上)
第九卷 杂文(下)
第十卷 文论(上)
第十一卷 文论(下)
第十二卷 译文
Letters to His Son on the Art of Becoming a Man of the World and a Gentleman, 1746-47 豆瓣
作者:
Chesterfield, Philip Dormer Stanhope Ea
给青年诗人的信 豆瓣
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
9.4 (22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冯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2
《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1903至1908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生存者都认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对的力量。”
“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你不要为此而迷惑。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这本书附录译者随笔《里尔克》及其选译里尔克斯文《论“山水”》、小说片段《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和诗歌等,是诗人创作的独特展示。
“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生存者都认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对的力量。”
“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你不要为此而迷惑。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这本书附录译者随笔《里尔克》及其选译里尔克斯文《论“山水”》、小说片段《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和诗歌等,是诗人创作的独特展示。
傅雷家书 豆瓣
8.3 (28 个评分)
作者:
傅雷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
- 7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 染启迪。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该版《傅雷家书》经重新编辑,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原三联版《傅雷家书》的编排是以日期为准,然而不少书信很长,往往是数日陆续写就;现在书信的编排以邮寄日期为准。这样,选编了家信二百通:父亲信一百六十一通,母亲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别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翻译。与原三联版《傅雷家书》比较,除了调整和改正误植之处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父亲信十一通,母亲信二十三通。补充内容的信六十五通:父亲信五十六通,母亲信九通。并以残存的六通哥哥家信为前言,楼适夷先生文章为代跋。
全书文中注释为编者所加;方括号内的注解,为全圣华教授或编者的译注。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该版《傅雷家书》经重新编辑,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原三联版《傅雷家书》的编排是以日期为准,然而不少书信很长,往往是数日陆续写就;现在书信的编排以邮寄日期为准。这样,选编了家信二百通:父亲信一百六十一通,母亲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别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翻译。与原三联版《傅雷家书》比较,除了调整和改正误植之处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父亲信十一通,母亲信二十三通。补充内容的信六十五通:父亲信五十六通,母亲信九通。并以残存的六通哥哥家信为前言,楼适夷先生文章为代跋。
全书文中注释为编者所加;方括号内的注解,为全圣华教授或编者的译注。
殷海光书信集 豆瓣
作者:
殷海光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 11
殷海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五四的精神和传统,一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他称自己为“五四之子”,是“五四后期人物”。在台湾的二十年间,他反抗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致力思想启蒙,成为当时台湾知识界的一面旗帜,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青年学子的精神导师。
殷海光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文章、著作,批判专制极权,传播民主理念,这些著述以其深刻的思想、缜密的逻辑、饱蘸激情的文字影响了海外知识界和民众,在民主思想的启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本《殷海光书信集》中辑录了殷海光致中国友人、致外国友人、致家人、致学生及后辈的许多书信!
殷海光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文章、著作,批判专制极权,传播民主理念,这些著述以其深刻的思想、缜密的逻辑、饱蘸激情的文字影响了海外知识界和民众,在民主思想的启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本《殷海光书信集》中辑录了殷海光致中国友人、致外国友人、致家人、致学生及后辈的许多书信!
政治与友谊 豆瓣
9.4 (5 个评分)
作者:
[法]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
译者:
黄艳红 译
/
崇明 编校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虽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以其对美国政治的出色洞察力,对1789年革命之前法国社会的分析而广受赞誉,但对大多数读者而言,他仍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他之所以为人所知,主要因为他的巨著《民主在美国》,这部对美国社会的分析著作是他在1831-1832年与他的朋友古斯塔夫·德·博蒙一起巡游美国之后写成的,而那次出游的表面目的是要去考察美国的监狱制度。《旧制度与大革命》和他关于1848年革命及其后果的《回忆录》有时出现在大学的阅读书目名单上。不过,作为一个学者,他与任何现代分类范畴都不完全契合。作为一位写下了一部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分析美国政治的著作的政治学家,一位十九世纪法国最富鉴别力的历史学家,一位现代社会学家的先驱,一位曾当选众议员并被任命为外交部长的务实的政治人物,托克维尔让每个人都可以有所借鉴。然而,要想把所有这些方面都融为一体却并非易事。
这部书信选集与以前的相比,提供了一幅更为全面的托克维尔的画像。本书是20世纪出版的他的第一部内容广泛的书信选集的英译本。
这部书信选集与以前的相比,提供了一幅更为全面的托克维尔的画像。本书是20世纪出版的他的第一部内容广泛的书信选集的英译本。
最美的决定 豆瓣
作者:
(美)怀特(White,E.B.)
译者:
张琼 张冲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E.B.怀特书信集》是作家迄今最长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他显然从未尝试过为成年人创作长篇小说,但他的书信带给我们小说所无法给予的东西:生活的日常细节,它所呈现的那些令人疲惫厌倦的责任和礼仪,那似乎无休止的生计维持(尽管它终有尽头),那些奔波劳作中日积月累的或被遗忘或被怀恋的时光。
——约翰·厄普代克
我们要感激E·B·怀特,不仅因其散文堪称完美;不仅因其眼光敏锐,乐观幽默,文字简洁;更因其多年来给予读者,不论老少,无尽的欢乐。
——国家图书委员会
E·B·怀特是拿捏习语——那些既切中肯綮又教人遐想,既卓尔不群又耳熟能详的字眼——的大师。种种机智,在他口中娓娓道来。
——纽约时报
《夏洛的网》、《这就是纽约》的作者致人生、自然、妻子和《纽约客》的不朽情书
“最受爱戴的美国作家”书写在信纸与便笺上的编年自传
五十八幅历史照片图说E.B.怀特一生的轨迹与梦想
——约翰·厄普代克
我们要感激E·B·怀特,不仅因其散文堪称完美;不仅因其眼光敏锐,乐观幽默,文字简洁;更因其多年来给予读者,不论老少,无尽的欢乐。
——国家图书委员会
E·B·怀特是拿捏习语——那些既切中肯綮又教人遐想,既卓尔不群又耳熟能详的字眼——的大师。种种机智,在他口中娓娓道来。
——纽约时报
《夏洛的网》、《这就是纽约》的作者致人生、自然、妻子和《纽约客》的不朽情书
“最受爱戴的美国作家”书写在信纸与便笺上的编年自传
五十八幅历史照片图说E.B.怀特一生的轨迹与梦想
吴宓书信集 豆瓣
作者:
吴学昭
/
吴宓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1
本书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吴宓先生约从1916年开始至“文革”中的1971年写给师长、家人、朋友和学生的信集,其中不乏当时或后世的知名人物或学者。共收入信件217通,其中英文信30封、中文信187封。作者本着他清澈坦诚的性格,直抒胸臆,不文不饰,毫无顾虑地袒露心曲、畅述己见。书信的内容涉及生活、工作、志业、学术、时势及心情、感情、遭遇、交往等等。这些信件充分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境遇、经历和思考,以及他所坚持的把文化作为信仰的由来。与作者的日记、诗歌、文论一样,本书对研究吴宓的学术和人品,对了解那个时代的学界情况、学人思想等极具史料价值。
书简三叠 豆瓣
作者:
谷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 9
《书简三叠》讲述十来年间写过不少信。偶与几位旧友提起,都说成叠留存着。经一番分头检点,拣选了汇交在止庵处。经止庵的再整理,共得一四五通,计扬之水五十三通,止庵四十九通,沈胜衣四十三通。字数约计十三万云。止庵写信给我说,整理“扬之水(所存)信殊麻烦”。因信上“多不写年月”,排比就须仔细查对。“不写年月”的责任在我,只是扬之水收到没加补注,以后留存又不免失序吧。但止庵信上掉转话头又道:“麻烦一辞,似乎略有怨意,其实完全相反,觉得时有乐趣,好比科学发现一般。”还说打印以后,与原信“校对起来也有趣”,总结是“这几天过得非常快活”。前人有诗云:“老病难为乐,开眉赖故人。”又云:“得书剧谈如再少。”圣陶先生更把晚岁与故人来回写信视作“暮年上娱”。止庵盖深会此意。这件小事如果借电话一说,岂不简省,但像来信蕴涵的那般顿挫环荡情味必致全部消失。我读止庵来信自然较之接听电话高兴,坚信他自述“非常快活”也非虚诳。扬之水与我曾在国家博物馆共事,却不相识。她在司机班,我在文献组。以后《读书》杂志创刊,她逢伯乐,成为该刊编辑部五朵金花之一;我则自称只是它的“编外打杂工”,但去信提意见或偶寄补白小品,适巧归她处置,日久乃传闻“阁楼人语”,指说我们“知己”。鄙人预流光宠,别无胜业可言。张中行先生《负暄三话》中有她的画像,最能传神。止庵以著撰丰茂,声闻盛播,我认为其编校功德或尤在著作之上。他所校订的整套知堂“自编文集”可供佐证。我的那本很不成器的《答客问》,承他挺身而出,加工编校,宛如“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恍然音色一新,最出望外。眼下这册《书简三叠》,又让我坐享其成,他说的“非常快活”无疑是他从自身的“非常辛勤”中萌发。
至于沈胜衣则别是一奇。我读他文字多不自报刊,几乎悉数是他伴同手简用“忆水舍笺”一般规格的大张素纸打印寄来。博观深情,自是一绝。好法书名画,每以彩色缩印于笺纸一角。对港台影剧歌咏,又独具心眼,自称有“声色之好”。以后方知他联系广泛多由网络,三年前曾寄我一份他收录的《“谷林”典故》,共计七大张,统为素所未闻。新近见告已编就列年作品共得五本,首两本下月可望出书,则无俟我在此絮叨了。
以上依照三位收信人的年齿挨个略事介绍,实皆不得要领,末后却必须补上几句,记下《书友》老总黄成勇栽植玉成的厚惠。他宽容我多年在报端哓舌,还发了代我征集书翰的启事,陆续收到寄回来的“冷藏”,使这个渐在“淡出”的糟老汉顿悟他竟被如许和洽慈祥的同调呵护在深心之中,叫他怎样始克尽其余年小有报役耶?
至于沈胜衣则别是一奇。我读他文字多不自报刊,几乎悉数是他伴同手简用“忆水舍笺”一般规格的大张素纸打印寄来。博观深情,自是一绝。好法书名画,每以彩色缩印于笺纸一角。对港台影剧歌咏,又独具心眼,自称有“声色之好”。以后方知他联系广泛多由网络,三年前曾寄我一份他收录的《“谷林”典故》,共计七大张,统为素所未闻。新近见告已编就列年作品共得五本,首两本下月可望出书,则无俟我在此絮叨了。
以上依照三位收信人的年齿挨个略事介绍,实皆不得要领,末后却必须补上几句,记下《书友》老总黄成勇栽植玉成的厚惠。他宽容我多年在报端哓舌,还发了代我征集书翰的启事,陆续收到寄回来的“冷藏”,使这个渐在“淡出”的糟老汉顿悟他竟被如许和洽慈祥的同调呵护在深心之中,叫他怎样始克尽其余年小有报役耶?
论学谈诗二十年 豆瓣
作者:
胡适纪念馆 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 8
《论学谈诗二十年》收录胡适致杨联升函88封,杨联升致胡适函117封,来往函札,两共205封,兹安书写时间先后次序编排,以帮助了解所讨论问题的来龙去脉。他们写信时,往往在新的开头先说明收到对方某月某日的信,或某月某日寄给对方一信。类此,对期间遗漏的信件,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四十年代胡适在哈佛结识的后辈学友之中,杨联升是相知与日弥深而且终身不渝的一位。1949年胡适重返美国时,杨在西方汉学界已如旭日初升。胡对他的治学的精博,极为推重,故每有所述作必与杨往复讨论。这一点在他们的通信中表现得很清楚。这一册胡、杨书信集,一方面固然足以供后世读者凭吊二十世纪中国所经历的沧桑,另一方面也必将会激发来者的弘愿,踏在前人所遗留的业绩上,重振“中国文史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