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話
我读2 豆瓣
7.4 (28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
何亮亮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
- 11
内容介绍
《我读2》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他被媒体评为“香江最犀利的一枝笔”!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触摸书的精髓。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讲起,向读者多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主讲人梁文道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虽然这本书是书评集,但是每一篇文字里都包含着一些社会时评,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描述。语言轻松有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精彩章节节选
“好的散文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
——梁文道讲《吴鲁芹散文选》
“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梁文道讲《我与父辈》
“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为了承担生命里的一种责任,对别人的责任,就放弃了理想。他们知道放弃理想的结果是什么,但他们放弃了。县城里的生活,今天和明天没有区别。生命对他们来说不会再有奇迹出现了。“
——梁文道讲贾樟柯《贾想》
《我读2》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他被媒体评为“香江最犀利的一枝笔”!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触摸书的精髓。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讲起,向读者多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主讲人梁文道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虽然这本书是书评集,但是每一篇文字里都包含着一些社会时评,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描述。语言轻松有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精彩章节节选
“好的散文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
——梁文道讲《吴鲁芹散文选》
“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梁文道讲《我与父辈》
“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为了承担生命里的一种责任,对别人的责任,就放弃了理想。他们知道放弃理想的结果是什么,但他们放弃了。县城里的生活,今天和明天没有区别。生命对他们来说不会再有奇迹出现了。“
——梁文道讲贾樟柯《贾想》
Die große Zukunft des Buches 豆瓣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Carl Hanser Verlag GmbH & Co. KG
2010
- 8
Die Kunst des Bücherliebens 豆瓣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2011
- 4
为什么读经典 豆瓣
8.4 (38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黄灿然
/
李桂蜜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为什么读经典》的第一版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编辑,在蒙达多里出版社的“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书”丛书中出版。除了给予这本书以书名的那篇文章,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谈论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并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
这一版的《为什么读经典》完全重印了该书的第一版,包括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签名的卷首语。书中转摘了卡尔维诺在1959年春天为回答《新论点》杂志向当时主要的意大利作家提出的“九个问题”而专门写的答案,作为作者的前言。将卡尔维诺在1959年的喜好——这些喜好仅仅用一句短语(“我爱……因为……”)来说明——与他相同和随后年代的文章里那些经过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喜好(特别是关于相同的那些作者)加以对照,作者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
这一版的《为什么读经典》完全重印了该书的第一版,包括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签名的卷首语。书中转摘了卡尔维诺在1959年春天为回答《新论点》杂志向当时主要的意大利作家提出的“九个问题”而专门写的答案,作为作者的前言。将卡尔维诺在1959年的喜好——这些喜好仅仅用一句短语(“我爱……因为……”)来说明——与他相同和随后年代的文章里那些经过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喜好(特别是关于相同的那些作者)加以对照,作者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
爱书人手记 豆瓣
作者:
许定铭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2008
目录:
序 黄俊东
第一辑
花开在南岛
孟君的《天底下》周刊
五十年代的《星岛周报》
跨年代的《文艺世纪》
杜渐和他的《开卷》
求实出版社的文学书
50年代的《新文艺选集》
路雅和他的“诗小说”--《风景习作》代序
李辉英的《雾都》
杜格灵和他的《秋之草纸》
小记李励文
望云的《星下谈》
从《海辛作品年表》谈开去
读林荫的《今夜又有雨》
送甘老远行
怀念诗人尚木
第二辑
现代风景之重现
爱书人对谈录--专访书话家姜德明
关于唐弢的藏书
谈巴金编的《文学丛刊》
赵家壁的《良友文学丛书》
《一角丛书》中的创作
徐仲年和他的《双》《双》
徐仲年的一篇手稿
戴平万和他的小说
唐诗专家孙望的新诗
施锳和他的几本书
丁丁和曹雪松的《恋歌》
看张维祺怎样《致死者》
凤子和她的《人世间》
情系三十五年--我和《第一年》、《第二年》的书缘
施方穆的《抗战前后八十家佳作集》
第三辑
我的书生活
我的淘书史
我的旧书生涯点滴
信是有缘-澳门淘书记
海上淘书之旅
新兴的收藏品--旧书
被遗忘的民俗学家黄石
书缘与人缘
长醉书乡不愿醒
序 黄俊东
第一辑
花开在南岛
孟君的《天底下》周刊
五十年代的《星岛周报》
跨年代的《文艺世纪》
杜渐和他的《开卷》
求实出版社的文学书
50年代的《新文艺选集》
路雅和他的“诗小说”--《风景习作》代序
李辉英的《雾都》
杜格灵和他的《秋之草纸》
小记李励文
望云的《星下谈》
从《海辛作品年表》谈开去
读林荫的《今夜又有雨》
送甘老远行
怀念诗人尚木
第二辑
现代风景之重现
爱书人对谈录--专访书话家姜德明
关于唐弢的藏书
谈巴金编的《文学丛刊》
赵家壁的《良友文学丛书》
《一角丛书》中的创作
徐仲年和他的《双》《双》
徐仲年的一篇手稿
戴平万和他的小说
唐诗专家孙望的新诗
施锳和他的几本书
丁丁和曹雪松的《恋歌》
看张维祺怎样《致死者》
凤子和她的《人世间》
情系三十五年--我和《第一年》、《第二年》的书缘
施方穆的《抗战前后八十家佳作集》
第三辑
我的书生活
我的淘书史
我的旧书生涯点滴
信是有缘-澳门淘书记
海上淘书之旅
新兴的收藏品--旧书
被遗忘的民俗学家黄石
书缘与人缘
长醉书乡不愿醒
生涯一蠹鱼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傅月庵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7
本书精选傅月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阅读与写作”有关文章。全书内容按张潮《幽梦影》所言,依春夏秋冬分篇。“春”之篇,追述包括《带子狼》、《堂吉诃德》、《独白下的传统》、《围城》、《宫本武藏》、《长夜漫漫路迢迢》等经典作品,通俗小说、漫画书、剧本背后种种曲折故事与深刻的阅读心情;“夏”之篇为书缘回顾,包括书店、旧书店、师友追忆等,以阅读身世,为时代显影,点缀若梦浮生;“秋”之篇专谈作家,从老舍之死、周梦蝶之诚、司马辽太郎之博,一直谈到葛林之感情轨迹、卡波提之玩世不恭、村上春树之文学面向等,游走评论与札记之间,听作家之言而观作家之行;“冬”之篇,泛论笔名、作家、八卦、读诗、抄书、网路书店、作家与死亡、作家与城市、旅行与阅读等等,所见广,所论远,撩人遐想,发人深思。
目录:
春[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堂吉诃德
鲁拜集
湖滨散记
大亨小传
拉特兰农庄上的老鼠
长夜漫漫路迢迢
爱情万岁
呐喊
吴宓与陈寅属
围城
文学杂志
传统下的独白
带子狼
小拳王
宫本武藏
河的星尘往事
夏[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我馆风雨飘摇之中
书人一日·阅读一天
四月的马修·史卡德
纽约的秋天
我的老师和他的书
天末彤云黯四垂
秋[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
老舍印象
向守礼仙致敬
书本有情--周梦蝶的人与字
写作就是我的生活
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我就是我的书
这些人不需要奖赏!
关于村上春树
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白发欧吉桑
走在推理与历史的道路上
入魂时代身世的宫尾文学
冬[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关于作家这种动物
焦虑的笔名,笔名的焦虑
求求你,不要再写了啦!
临终的眼!死亡的脸
抄书
作家的地图!文学的城市
四月读诗天,人间好光景
五月的浪如云
关于网络书店的一些胡思乱想
快雨时晴札记
后记
目录:
春[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堂吉诃德
鲁拜集
湖滨散记
大亨小传
拉特兰农庄上的老鼠
长夜漫漫路迢迢
爱情万岁
呐喊
吴宓与陈寅属
围城
文学杂志
传统下的独白
带子狼
小拳王
宫本武藏
河的星尘往事
夏[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我馆风雨飘摇之中
书人一日·阅读一天
四月的马修·史卡德
纽约的秋天
我的老师和他的书
天末彤云黯四垂
秋[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
老舍印象
向守礼仙致敬
书本有情--周梦蝶的人与字
写作就是我的生活
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我就是我的书
这些人不需要奖赏!
关于村上春树
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白发欧吉桑
走在推理与历史的道路上
入魂时代身世的宫尾文学
冬[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关于作家这种动物
焦虑的笔名,笔名的焦虑
求求你,不要再写了啦!
临终的眼!死亡的脸
抄书
作家的地图!文学的城市
四月读诗天,人间好光景
五月的浪如云
关于网络书店的一些胡思乱想
快雨时晴札记
后记
搜书记 豆瓣
作者:
谢其章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 7
我的买书,初无方向,兴趣所至,“揽进篮子都是菜”,很是交了一笔学费后,慢慢才悟出一点道理。买书,无非几个动机,一点动机没有也是一种动机,听了别人介绍后买书是从众心理,专买名著和畅销书是最多的一种动机,纯粹为了实用也是比较多的动机,最等而下之的是为了装样子的买书。
我买书算比较多的人,读过的书或者认真读过的书却少之又少,所以我写买书记远多于读书记。总是给自己一个理由,将来会读的,现在准备着是“蓄书娱老”。为了在读书与买书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此次写《搜书记》是个契机,可以细细查查以前着急八火买的书都读了没有?迄今翻过没有?是不是可以宣布买书到此为止,读书从此开始呢?
我买书算比较多的人,读过的书或者认真读过的书却少之又少,所以我写买书记远多于读书记。总是给自己一个理由,将来会读的,现在准备着是“蓄书娱老”。为了在读书与买书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此次写《搜书记》是个契机,可以细细查查以前着急八火买的书都读了没有?迄今翻过没有?是不是可以宣布买书到此为止,读书从此开始呢?
书店风景(增订版)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钟芳玲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 10
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最吸引人的,还是书店风景。
二十年来,本书作者游走于东西方书业,走访上千家书店,撰写这部引领潮流的《书店风景》,使它成为爱书人、藏书家、出版者、书店迷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圣经。历经1997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数度修订,这部华文世界第一本以西方书店为报导主题的图文书在两岸共出版了五种繁体字和简体字版本。如今,完美的句号就画在我们眼前。
本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作者对西方书店的观感与采访,详尽叙述了数十家重要书店的历史变迁。全书分为四大板块,分为“地标书店”、“主题书店”、“古书店·二手书店”及“附录”的关于超级书店、独立书店与网络书店的竞争。三十篇主题报道,又增加了数十篇后续笔记,时空交错,宛如一部立体的书店发展史。文后详尽提供了这些书店的地址、电话及网址等信息。尤其特别的是,书中提供了一些YouTube、Google等网站上书店视频,拉近了读者与西方书店的距离。
2008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倾力打造此书的终结典藏版。终结版的体例采用历史档案的形式,保持1997、1999、2002、2007各版的全部内容,并增补了三联版中删掉的“同性恋书店”部分,保留了各版的序言,分为初版正文、后续笔记2002、后续笔记2007、Note 2002、Note 2007、Note 2008等。全书400多幅精美图片,大部分是新增的。
二十年来,本书作者游走于东西方书业,走访上千家书店,撰写这部引领潮流的《书店风景》,使它成为爱书人、藏书家、出版者、书店迷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圣经。历经1997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数度修订,这部华文世界第一本以西方书店为报导主题的图文书在两岸共出版了五种繁体字和简体字版本。如今,完美的句号就画在我们眼前。
本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作者对西方书店的观感与采访,详尽叙述了数十家重要书店的历史变迁。全书分为四大板块,分为“地标书店”、“主题书店”、“古书店·二手书店”及“附录”的关于超级书店、独立书店与网络书店的竞争。三十篇主题报道,又增加了数十篇后续笔记,时空交错,宛如一部立体的书店发展史。文后详尽提供了这些书店的地址、电话及网址等信息。尤其特别的是,书中提供了一些YouTube、Google等网站上书店视频,拉近了读者与西方书店的距离。
2008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倾力打造此书的终结典藏版。终结版的体例采用历史档案的形式,保持1997、1999、2002、2007各版的全部内容,并增补了三联版中删掉的“同性恋书店”部分,保留了各版的序言,分为初版正文、后续笔记2002、后续笔记2007、Note 2002、Note 2007、Note 2008等。全书400多幅精美图片,大部分是新增的。
书天堂 豆瓣
作者:
钟芳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全书共分"书人"与"书地"两大部分:
书人的第一篇《高科技与古董书》,即介绍了约翰·沃诺克( John Warnock ),网络软件公司Adobe Systerms, Inc.的创办人,他同时也是位古董书收藏家,成立了Octavo公司,成为西方印刷文明打通古登堡时代到电子书时代的桥梁。其他精彩的内容还有老杂志、藏书之乐、黑胶片、书衣、吃书节、书梯、书架、图书馆之爱与书人老少配(例如约翰逊与博斯韦尔等),可说是与西方书业的各路英雄好汉一场场精彩的对话谈。
书地中的《电影中的书店风景》,可说是书店业与电影艺术的情景交融,其他如《随处与书相逢》、《机场书店》、《蓝道之家古书店》、《书迷的香格里拉》、《爱书人的金矿》等,虽然都可以说是她的前一本书《书店风景》的延伸,但是写作境界的提升,已经到达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作者采取全景式的深度采访、深度报道、深度刻画,优游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书地之间,摩挲与装帧、出版、修复、搜藏、拍卖等相关的书事;解读那些具有传奇性格的书人,进而成为第一位西方书籍的专业记录者。
《书天堂》不只讲世界各地的书店,还讲述了与书相关的人、事、地,新书之所以取名《书天堂》就是因为“她的天堂是由书构成的”。
----------------------
目录
Acknowledgments
前言
高科技与古董书
越陈越美丽的老杂志
藏书之乐
黑胶唱片与书
封面故事
书痴吃书
打造百年书梯
书架与我
图书馆之爱
书人的魅力
查灵歌斯路84号
随处与书相逢
机场书店
电影中的书店风景
古书嘉年华
书籍拍卖的变与不变
摩根图书馆
蓝道之家古书店
书迷的香格里拉
爱书人的金矿
后记
书人的第一篇《高科技与古董书》,即介绍了约翰·沃诺克( John Warnock ),网络软件公司Adobe Systerms, Inc.的创办人,他同时也是位古董书收藏家,成立了Octavo公司,成为西方印刷文明打通古登堡时代到电子书时代的桥梁。其他精彩的内容还有老杂志、藏书之乐、黑胶片、书衣、吃书节、书梯、书架、图书馆之爱与书人老少配(例如约翰逊与博斯韦尔等),可说是与西方书业的各路英雄好汉一场场精彩的对话谈。
书地中的《电影中的书店风景》,可说是书店业与电影艺术的情景交融,其他如《随处与书相逢》、《机场书店》、《蓝道之家古书店》、《书迷的香格里拉》、《爱书人的金矿》等,虽然都可以说是她的前一本书《书店风景》的延伸,但是写作境界的提升,已经到达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作者采取全景式的深度采访、深度报道、深度刻画,优游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书地之间,摩挲与装帧、出版、修复、搜藏、拍卖等相关的书事;解读那些具有传奇性格的书人,进而成为第一位西方书籍的专业记录者。
《书天堂》不只讲世界各地的书店,还讲述了与书相关的人、事、地,新书之所以取名《书天堂》就是因为“她的天堂是由书构成的”。
----------------------
目录
Acknowledgments
前言
高科技与古董书
越陈越美丽的老杂志
藏书之乐
黑胶唱片与书
封面故事
书痴吃书
打造百年书梯
书架与我
图书馆之爱
书人的魅力
查灵歌斯路84号
随处与书相逢
机场书店
电影中的书店风景
古书嘉年华
书籍拍卖的变与不变
摩根图书馆
蓝道之家古书店
书迷的香格里拉
爱书人的金矿
后记
古本屋女主人 豆瓣
作者:
田中栞
译者:
林皎碧
遠流
2007
她,從小就愛看書,愛逛書店。大學畢業後,嫁給了一位編輯,因為他愛書,後來,編輯說:我喜歡書,但你愛的是書店。我實在沒辦法!三年的婚姻劃下休止符,她還是愛書、愛書店。
有一天,她偶然發現了罹患癌症的母親住家附近的一家「古本屋」(舊書店),沒想到是昔日有過共識之緣的男子所開的。於是,照顧母親的同時,她也常日盤桓在這家舊書店裡。母親過世後,她嫁給了店主,成了「古本屋女主人」「你是想跟他結婚,還是想跟他的店結婚?」婚宴上,她的大學恩師一語道破地說。
結婚後,古本屋女主人如魚得水,帶著稚齡的幼兒,全日本走透透,「不是在舊書店,就是在往舊書店的路上」……。孩子慢慢長大了,婚姻也漸漸淡去,出現了裂痕,回首半生的「書物之瘋魔」,已載滿歡樂亦辛酸,女主人翻弄昔日的旅途速寫,拿起筆,用淡淡卻很溫暖的筆調,有些絮叨地寫下了這個類如「古本人生」的故事。
有一天,她偶然發現了罹患癌症的母親住家附近的一家「古本屋」(舊書店),沒想到是昔日有過共識之緣的男子所開的。於是,照顧母親的同時,她也常日盤桓在這家舊書店裡。母親過世後,她嫁給了店主,成了「古本屋女主人」「你是想跟他結婚,還是想跟他的店結婚?」婚宴上,她的大學恩師一語道破地說。
結婚後,古本屋女主人如魚得水,帶著稚齡的幼兒,全日本走透透,「不是在舊書店,就是在往舊書店的路上」……。孩子慢慢長大了,婚姻也漸漸淡去,出現了裂痕,回首半生的「書物之瘋魔」,已載滿歡樂亦辛酸,女主人翻弄昔日的旅途速寫,拿起筆,用淡淡卻很溫暖的筆調,有些絮叨地寫下了這個類如「古本人生」的故事。
为了书籍的人 豆瓣
Patience and Fortitude
作者:
[美] 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
译者:
杨传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坚忍”和“刚毅”是纽约公共图书馆门前两座石狮的名字,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酷的日子里,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总会在星期日晚间的广播里,用这两个词来鼓舞市民们熬过一个个黎明前的黑夜,迎接明天的曙光。《为了书籍的人——坚忍与刚毅之一》中,无数的藏书家、书商和图书馆人凭着“坚忍”与“刚毅”,在保存书籍文化的传承上成就了不朽的功绩。
作者巴斯贝恩为读者讲述的便是这些“为了书籍的人”,有博德利、贝萨里翁、蒙田、马基雅维里、哥伦布之子斐迪南,还有藏书三万册的翁贝托·埃柯、布克奖得主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此外,还有多名从事古旧书和珍本书交易的资深书商。他们爱书、藏书、护书,经年不休,矢志不移。对他们来说,书是孩子,是亲密爱人,甚至是生命。
作者巴斯贝恩为读者讲述的便是这些“为了书籍的人”,有博德利、贝萨里翁、蒙田、马基雅维里、哥伦布之子斐迪南,还有藏书三万册的翁贝托·埃柯、布克奖得主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此外,还有多名从事古旧书和珍本书交易的资深书商。他们爱书、藏书、护书,经年不休,矢志不移。对他们来说,书是孩子,是亲密爱人,甚至是生命。
旧书与珍本 豆瓣
Used and Rare:Travels in the Book World
作者:
[美] 劳伦斯·戈德斯通
/
南希·戈德斯通
译者:
杨俊峰
/
卢晓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劳伦斯要过生日了,妻子南希想送本书给他。四处搜罗,居然淘到一本旧的《战争与和平》,精装,品相过得去,最重要的是价格很便宜。夫妇俩喜出望外,这下可开了眼。从此以后,逛旧书店,淘旧书,找第一版,找珍本,他们算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品相好、带插图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4美元;精装本《汤姆•索亚历险记》,5美元;1906年出版的《吉普林全集》,33卷,80美元;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全集,11卷,还不到70美元……
一个写恐怖小说的偶像作家,直到1937年还没有正式出版过小说,他的一本书竟然升值到10000美元!
在书店买一本崭新的《格列佛游记》还不到5美元,而眼前这本破旧不堪、
品相很差的竟然开价47500美元!——哦,原来是第一版!
品相好、带插图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4美元;精装本《汤姆•索亚历险记》,5美元;1906年出版的《吉普林全集》,33卷,80美元;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全集,11卷,还不到70美元……
一个写恐怖小说的偶像作家,直到1937年还没有正式出版过小说,他的一本书竟然升值到10000美元!
在书店买一本崭新的《格列佛游记》还不到5美元,而眼前这本破旧不堪、
品相很差的竟然开价47500美元!——哦,原来是第一版!
永恒的图书馆 豆瓣
Patience and Fortitude
作者:
[美] 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
译者:
杨传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坚忍”和“刚毅”是纽约公共图书馆门前两座石狮的名字,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最严酷的日子里,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总会在星期日晚间的广播里,用这两个词来鼓舞市民们熬过一个个黎明前的黑夜,迎接明天的曙光。《永恒的图书馆:坚忍与刚毅之二》中,无数的藏书家、书商和图书馆人凭着“坚忍”与“刚毅”,在保存书籍文化的传承上成就了不朽的功绩。
图书馆作为“医治灵魂的场所”,从最早的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开始便承担着保存书籍和传递知识的重要作用。《永恒的图书馆——坚忍与刚毅之二》作者巴斯贝恩历经十余载,遍访世界各大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等,生动记录了无数的图书馆人,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所从事的堂吉诃德式的奋斗……
图书馆作为“医治灵魂的场所”,从最早的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开始便承担着保存书籍和传递知识的重要作用。《永恒的图书馆——坚忍与刚毅之二》作者巴斯贝恩历经十余载,遍访世界各大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等,生动记录了无数的图书馆人,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所从事的堂吉诃德式的奋斗……
訪問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上书局
2009
- 7
閱讀雜誌《讀書好》自創刊以來一個月接一個月的延續〈打開書櫃〉這個欄目,由近年習慣了接受傳媒採訪的文化人梁文道暫時轉換角色,由受訪者變成了採訪者,為讀者們帶來一個個精彩、深入的訪問。
《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內收錄了15篇以記錄受訪者想法為根本的人訪,這些人物或是作者,或是讀者,都跟書有關。梁文道表示,這些被訪對象皆是他感興趣的人,他們都有想法,能開他眼界,教他想到一些他不會想的事。「『有想法的人』聽起來很玄很空泛,不過我們知道,這種人其實不太多,尤其在這個城市這個時代。」梁文道說。
這15位人物,包括了於文壇、電視台、電台間遊走的王貽興;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的文章大家董橋;被譽為香港「文化教父」、進念.二十面體的創辦人榮念曾;《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老闆、愛啃英文書的認真讀者黎智英……倘若大家看膩了千篇一律的「名人飯局式真情對話」,梁文道這本新作會是讓你更貼近受訪者真確想法的門徑。
《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內收錄了15篇以記錄受訪者想法為根本的人訪,這些人物或是作者,或是讀者,都跟書有關。梁文道表示,這些被訪對象皆是他感興趣的人,他們都有想法,能開他眼界,教他想到一些他不會想的事。「『有想法的人』聽起來很玄很空泛,不過我們知道,這種人其實不太多,尤其在這個城市這個時代。」梁文道說。
這15位人物,包括了於文壇、電視台、電台間遊走的王貽興;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的文章大家董橋;被譽為香港「文化教父」、進念.二十面體的創辦人榮念曾;《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老闆、愛啃英文書的認真讀者黎智英……倘若大家看膩了千篇一律的「名人飯局式真情對話」,梁文道這本新作會是讓你更貼近受訪者真確想法的門徑。
弱水三千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UP Publications
2006
《弱水三千——梁文道書話》序
三點說明
1. 這不是一份書單。我討厭書單,尤其是那些開給年輕人的書單。青少年已經有太多應該要上的課,應該要參加的課外活動,應該要遵守的規定和禮儀,我們為甚麼還要管他們應該看甚麼書呢?人生早年的最大好處就是還有浪費得起的時間,就算看書也儘可以看些師長眼中無甚意義的廢物。
我小的時候看了許許多多不知是真是假的《世界七大不思議謎題》和《吸血鬼實錄》一類的廉價書,內容古怪、資料可疑,並且印刷粗糙。但我從不後悔;相反地,我感謝它們。它們使我在百無聊賴的下午可以空想著金字塔裡的咀咒秘密打發時光,在上數學課的時候透過摹畫西藏雪人的模樣鍛煉繪圖的技巧。就算因為害怕書上見到的怨靈照片,而竟夜躲著被窩裡不敢入睡,我還是感謝那些為了糊口而胡亂編作材料的不知名作者,以及可能早就不復存在的小出版社。他們給了我一段快樂的童年,閱讀竟是如此有趣。
如果我們相信書,相信它能開啟靈感,改變生命,那麼一份書單就是一張人生的設計規劃圖了。為青少年開書單的人不只是把塑造了自己的書籍羅列出來,還以為這就是他所不認識的那些年輕人也該走的道路;跟著它,人生自然是好的;大家都走這條路,社會的未來自然也是好的。這是多麼大膽而且自私的想法,我們憑甚麼以為自己的經歷可以複製在其他人的身上呢?
在我一生所受過的教育之中,最令我感念的是童年那段日子。我唸的那家小學也有閱讀課,但是老師們並不指定任何讀物,他們只是把我們丟進一個小型的圖書館,然後就關上門一小時。在這一小時裡,我們肆意翻弄架上的圖書,甚至把它們抽出來當成武器互相丟擲。累了,就坐在地上隨便檢閱那些被摧殘得破碎零落的繪本與童話,重組掉頁的故事和彩圖。看著看著,大伙們漸漸靜了下來,恍惚進了另一個世界;更準確地說,是離開了這間圖書館所在的此世。直到鐘響,老師進來呼喚,我才好像手術後的病人,麻醉藥的效力似去還在,呆呆地站起來和其他小朋友排隊走回教室。
我的老師不管我看甚麼,我的外公則不吝惜地滿足我對各種怪書的胃口(包括那些《吸血鬼實錄》和《法老的咀咒》),他們好像沒教過我甚麼讀書和選書的竅門,卻教了我最重要的心法:閱讀即自由。
老人或許需要一份書單,因為到了這個階段,人生開始要倒過來算,看看自己還剩多少日子,還有多少餘力,這都得經濟地用,再把時間耗在《吸血鬼實錄》上面,未免不智。
金克木先生有本書話集,書名相當驚人,叫做《書讀完了》。他引述了這麼一段故事,話說陳寅恪先生年少的時候去見史學前輩夏曾佑,那位老人對來訪的晚輩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陳先生大驚,以為老人家糊塗了,怎能說出這麼荒唐的話。雖說漢代的東方朔曾自稱「三冬,文史足用」,但那畢竟是漢朝,說不定的確沒太多書可讀,和現在不能比。但是到了陳先生自己也老了,才發現那番話有理,中國書果然是讀得完的!
這是會過日子的老人家才到得了的境界。由於很早開始就懂得倒數計時,所以看甚麼書莫不經過精密考慮,絕不把生命浪費在三流的東西上。到老,中國最重要最根本的典籍自然已經看完,其餘已無足觀。正如閱畢《紅樓夢》,沒有閒功夫也就不必看紅學考証了吧。即便如此,也得有非凡的天賦,才可能在數十年間讀遍中國經典,例如金先生自己。抗戰期間他在西南聯大任事,偶然從傅斯年先生處得到了一本拉丁文與英文對照的《高盧戰紀》,於是一頁頁慢慢看將下來,越看越有興頭,然後再查對書後附的拉丁文語法簡要。就是這樣,在不斷的空襲警報聲中,他讀完了《高盧戰紀》,同時也學懂了拉丁文。
曾經,我也以為書是看得完的。我當然沒有金先生這等本事,也不是真的相信自己讀書的速度趕得上出版的速度,但就是隱隱約約有這份直覺和欲望。尤其是買書的時候,我一邊把書放進購物籃裡,一邊就會為它策劃最佳的閱讀時機,並且喜孜孜地想像它能帶給我多少好東西。結果如何,不問可知。
我今年三十五歲了,運氣好的話,人生或許還有一半,眼看著就要從不需要書單的季節邁進需要書單的年份了。書看不完的遺憾日益濃厚,倒數壓力開始出現。但我還是不甘心,不想就此跟著書單渡日;我仍然願意相信,就算到了嚥下最後一口氣的那刻來臨之前,前面的地平線還是無限寬廣,時間還會給我停下來看看風景發發呆的餘裕。
所以這本書絕對不是書單,甚至不是開給自己的功課。它更像是自己的課外閱讀報告,所以零散,而且偏食的傾向嚴重。用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來排列這批報告,原意是想為它們套上個系統,好看一點,不料後果卻很搞笑,比方說是漫畫集《錦繡藍田》原來屬於「工業、土地用途、勞工」類,而食譜則是一種「科技」書。「任何系統都有它的臨界點」,果然不是句虛話。
2. 收進本書的文章都曾刊登於《信報》和《蘋果日報》,兩份報章的編輯給了我最大的自由。倒是自己自律,選題下筆之際已儘量考慮過一般讀者的需要,但是,到底所謂的「一般讀者」都是些甚麼人呢?
3. 這不是我的第一本書,雖然它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書。至於那第一本書甚麼時候才出得了,就真是天知道了。
三點說明
1. 這不是一份書單。我討厭書單,尤其是那些開給年輕人的書單。青少年已經有太多應該要上的課,應該要參加的課外活動,應該要遵守的規定和禮儀,我們為甚麼還要管他們應該看甚麼書呢?人生早年的最大好處就是還有浪費得起的時間,就算看書也儘可以看些師長眼中無甚意義的廢物。
我小的時候看了許許多多不知是真是假的《世界七大不思議謎題》和《吸血鬼實錄》一類的廉價書,內容古怪、資料可疑,並且印刷粗糙。但我從不後悔;相反地,我感謝它們。它們使我在百無聊賴的下午可以空想著金字塔裡的咀咒秘密打發時光,在上數學課的時候透過摹畫西藏雪人的模樣鍛煉繪圖的技巧。就算因為害怕書上見到的怨靈照片,而竟夜躲著被窩裡不敢入睡,我還是感謝那些為了糊口而胡亂編作材料的不知名作者,以及可能早就不復存在的小出版社。他們給了我一段快樂的童年,閱讀竟是如此有趣。
如果我們相信書,相信它能開啟靈感,改變生命,那麼一份書單就是一張人生的設計規劃圖了。為青少年開書單的人不只是把塑造了自己的書籍羅列出來,還以為這就是他所不認識的那些年輕人也該走的道路;跟著它,人生自然是好的;大家都走這條路,社會的未來自然也是好的。這是多麼大膽而且自私的想法,我們憑甚麼以為自己的經歷可以複製在其他人的身上呢?
在我一生所受過的教育之中,最令我感念的是童年那段日子。我唸的那家小學也有閱讀課,但是老師們並不指定任何讀物,他們只是把我們丟進一個小型的圖書館,然後就關上門一小時。在這一小時裡,我們肆意翻弄架上的圖書,甚至把它們抽出來當成武器互相丟擲。累了,就坐在地上隨便檢閱那些被摧殘得破碎零落的繪本與童話,重組掉頁的故事和彩圖。看著看著,大伙們漸漸靜了下來,恍惚進了另一個世界;更準確地說,是離開了這間圖書館所在的此世。直到鐘響,老師進來呼喚,我才好像手術後的病人,麻醉藥的效力似去還在,呆呆地站起來和其他小朋友排隊走回教室。
我的老師不管我看甚麼,我的外公則不吝惜地滿足我對各種怪書的胃口(包括那些《吸血鬼實錄》和《法老的咀咒》),他們好像沒教過我甚麼讀書和選書的竅門,卻教了我最重要的心法:閱讀即自由。
老人或許需要一份書單,因為到了這個階段,人生開始要倒過來算,看看自己還剩多少日子,還有多少餘力,這都得經濟地用,再把時間耗在《吸血鬼實錄》上面,未免不智。
金克木先生有本書話集,書名相當驚人,叫做《書讀完了》。他引述了這麼一段故事,話說陳寅恪先生年少的時候去見史學前輩夏曾佑,那位老人對來訪的晚輩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陳先生大驚,以為老人家糊塗了,怎能說出這麼荒唐的話。雖說漢代的東方朔曾自稱「三冬,文史足用」,但那畢竟是漢朝,說不定的確沒太多書可讀,和現在不能比。但是到了陳先生自己也老了,才發現那番話有理,中國書果然是讀得完的!
這是會過日子的老人家才到得了的境界。由於很早開始就懂得倒數計時,所以看甚麼書莫不經過精密考慮,絕不把生命浪費在三流的東西上。到老,中國最重要最根本的典籍自然已經看完,其餘已無足觀。正如閱畢《紅樓夢》,沒有閒功夫也就不必看紅學考証了吧。即便如此,也得有非凡的天賦,才可能在數十年間讀遍中國經典,例如金先生自己。抗戰期間他在西南聯大任事,偶然從傅斯年先生處得到了一本拉丁文與英文對照的《高盧戰紀》,於是一頁頁慢慢看將下來,越看越有興頭,然後再查對書後附的拉丁文語法簡要。就是這樣,在不斷的空襲警報聲中,他讀完了《高盧戰紀》,同時也學懂了拉丁文。
曾經,我也以為書是看得完的。我當然沒有金先生這等本事,也不是真的相信自己讀書的速度趕得上出版的速度,但就是隱隱約約有這份直覺和欲望。尤其是買書的時候,我一邊把書放進購物籃裡,一邊就會為它策劃最佳的閱讀時機,並且喜孜孜地想像它能帶給我多少好東西。結果如何,不問可知。
我今年三十五歲了,運氣好的話,人生或許還有一半,眼看著就要從不需要書單的季節邁進需要書單的年份了。書看不完的遺憾日益濃厚,倒數壓力開始出現。但我還是不甘心,不想就此跟著書單渡日;我仍然願意相信,就算到了嚥下最後一口氣的那刻來臨之前,前面的地平線還是無限寬廣,時間還會給我停下來看看風景發發呆的餘裕。
所以這本書絕對不是書單,甚至不是開給自己的功課。它更像是自己的課外閱讀報告,所以零散,而且偏食的傾向嚴重。用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來排列這批報告,原意是想為它們套上個系統,好看一點,不料後果卻很搞笑,比方說是漫畫集《錦繡藍田》原來屬於「工業、土地用途、勞工」類,而食譜則是一種「科技」書。「任何系統都有它的臨界點」,果然不是句虛話。
2. 收進本書的文章都曾刊登於《信報》和《蘋果日報》,兩份報章的編輯給了我最大的自由。倒是自己自律,選題下筆之際已儘量考慮過一般讀者的需要,但是,到底所謂的「一般讀者」都是些甚麼人呢?
3. 這不是我的第一本書,雖然它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書。至於那第一本書甚麼時候才出得了,就真是天知道了。
阅读的未来 豆瓣
The Case for Book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5.7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熊祥
中信出版社
2011
- 5
《世界阅读日推荐图书:阅读的未来》内容简介:搜索引擎一家独大、野心勃勃,电子阅读终端产品高歌猛进,阅读的未来是否意味着印刷书的终结?出版商在未来出版领域将担任怎样的角色?谷歌图书搜索计划的和解是否能为置于风口浪尖的百度文库纠纷提供参考?这是一本书的传记,是一部与图书相伴的西方文化史,是数字化生存环境下对未来阅读形态的大胆预测。这是一个深谙图书史和电子图书之道、在出版界商业运作中浸淫多年的传奇人物的肆意挥洒,书中勾勒图书领域未来5至10年的图景,解开阅读未来中的种种疑团,指明科技带来的阅读方式的改变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书是信息传播过程的一环,作者在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中穿梭,揭示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多元与突变中,为我们塑造关于阅读未来的种种可能。
图书不只是叙述历史,而且创造历史。
如果您是出版行业从业人员,您需要《世界阅读日推荐图书:阅读的未来》。它会告诉您如何在获取印刷书的同时制作出电子书?如何让那些信赖传统书的人群合理看待电子书专著?它将告诉您出版商提供的服务具有任何技术革新都无法企及的生命力,它会带领您走出数字化出版的迷雾。
如果您是互联网工作人员、计算机工程师、科技使徒、金融业从业人员,如果您的工作与信息传播息息相关,您需要这本书。它揭秘了信息传播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神秘的部分,剖析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
如果您热爱阅读,渴望更多渠道获取新知,您需要《世界阅读日推荐图书:阅读的未来》。开放性的作用无处不在,百度文库、谷歌搜索计划将藏书数字化并出售其电子文本,这是知识传播途径的扩大还是征服市场、意在垄断?它会如何影响您的生活。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阅读。
书是信息传播过程的一环,作者在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中穿梭,揭示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多元与突变中,为我们塑造关于阅读未来的种种可能。
图书不只是叙述历史,而且创造历史。
如果您是出版行业从业人员,您需要《世界阅读日推荐图书:阅读的未来》。它会告诉您如何在获取印刷书的同时制作出电子书?如何让那些信赖传统书的人群合理看待电子书专著?它将告诉您出版商提供的服务具有任何技术革新都无法企及的生命力,它会带领您走出数字化出版的迷雾。
如果您是互联网工作人员、计算机工程师、科技使徒、金融业从业人员,如果您的工作与信息传播息息相关,您需要这本书。它揭秘了信息传播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神秘的部分,剖析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
如果您热爱阅读,渴望更多渠道获取新知,您需要《世界阅读日推荐图书:阅读的未来》。开放性的作用无处不在,百度文库、谷歌搜索计划将藏书数字化并出售其电子文本,这是知识传播途径的扩大还是征服市场、意在垄断?它会如何影响您的生活。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