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豆瓣
作者: 朱敬一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6 - 11
調皮搗蛋當然不是什麼值得誇讚的正面特質,但卻也不是十惡不赦。年輕朋友若問我為什麼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與研究題材,我猜是與自己調皮的個性有關。調皮搗蛋以及不受傳統拘束的性格,經常會想出人意表、別出心裁,這或許就是點子與創新的源頭。
有一本英文字典,把研究二字定義為study or investigation of facts not readily available,譯成中文就是「對未知事實的探索與檢證」。所有的法則、規矩,都是代表已知世界劃定的範疇。越是調皮的人,越傾向將這些法則與規矩視為無物,也就越有可能另闢蹊徑,想出一些與傳統思維不同的見解。
自然與生命科學尋找新的題材,可能是要研讀文獻、觀察實驗、電腦模擬、紙上推演;但由於社會學門的知識是源自於社會現象的觀察,所以點子一定是由社會觀察而來。如何從觀察紛亂無緒的日常生活中激發知識創新的構思,我無以名狀其過程,只能列舉一些實例,由讀者自己去體會。例中所謂的觀察,未必是自己日常生活之體驗,也包括雜誌閱讀、期刊檢索之所見。
站在進入大學等嚴肅學術體制前,許多年輕人惶恐無助。成為一位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該是許多大學生曾經想過的生涯。看著台上教授展露著豐富學識涵養及精湛的觀點,如果有足夠的能力成為一位為社會盡力的學術研究人,進入學術研究機構,也是應該受到鼓勵的選擇。《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絕對足以成為畢生目標為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準則手冊。
什麼是研究?社會科學的知識探索是什麼過程?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麼?研究者究竟在追求什麼?由國內著名經濟學家,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朱敬一院士來解釋學術這個生涯,成為引導此一生涯方向的重要指標。針對很多技術性的問題都有直接並且詳細的探討,例如如何爭取教職、如何面對國際論文評論壓力、如何找到研究方向……等。
「在這本書中,朱教授帶我們走到後台,讓我們分享做學問的『秘訣』。」
--林南(美國杜克大學社會系正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他顯現了作為一個社會科學學者治學之外,最應該有的行動力和好奇心。」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是一本分享研究過程中的第一手經驗與有趣故事的觀點行書籍!」
--黃榮村(中國醫藥大學校長、前教育部長)
「朱院士的文章一向犀利、風趣,帶有一點調皮,很扼要也很吸引人。」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院士)
「這十封信對一位稍有年資的研究者仍是很有助益的。」
--陳東升 (行政院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台大社會系教授)
朱敬一講社會科學 豆瓣
作者: 朱敬一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2008
本書目錄
推薦序 社會科學應該這樣學習/黃榮村
引言
第一講 社會科學是什麼?
第二講 百萬年人類發展史
第三講 社會科學的邊界與跨界
第四講 憲政主義--人民與政府的關係
第五講 平等自由主義及其挑戰
媒體推薦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句,貫通社會科學各領域的核心觀念,對於提升公民的基本素養及批判思考的能力頗有助益。」
--鄭瑞城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句,貫通社會科學各領域的核心觀念,對於提升公民的基本素養及批判思考的能力頗有助益。」
--教育部部長、前政治大學校長/鄭瑞城
「朱敬一院士學貫中西,以提攜年輕學習者多接觸社會科學的精要為己志,更難得的是他經常觸類旁通,從經濟學原理出發,兼顧各種當代學理,總是能針對各種切身問題,講出一套『為什麼』的道理,吸引大家的興趣。這一次他將歷次系統化的演講,集成一套介紹『社會科學是什麼』的書,深入淺出地探討:1.「是什麼」和『為什麼』;2.社會科學的跨界研究;3.人類社會的核心問題。學問是不分疆界的,祇要你/妳心中有『問題』,每種學問都在旁邊等著替你/妳服務。敬一兄的書,很漂亮地闡述了這個道理。」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前教育部部長/黃榮村
◎聯合推薦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方萬全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考試院考試委員/何寄澎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何澤恆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李奇英
景美女中校長/林麗華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張蓓蓓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梅家玲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志柔
台中一中設備組長/陳孟宏
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陳東升
北一女中人文社會資優班召集人/彭自強
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黃春木
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劉淑霞
臺灣大學教務長/蔣丙煌
蘭陽女中教務主任、國文科教師/蔡玫玲
建國高中校長/蔡炳坤
政治大學教務長/蔡連康
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蔡熊山
台中女中地理科教師/戴彩霞
學貫中西的朱敬一博士,薈萃三十年學術功力,
為青年讀者寫成《朱敬一講社會科學》--
上冊《社會科學的源起背景》
中冊《法政經社的核心內容》
下冊《台灣社會的新世紀挑戰》
引領你紮穩馬步,打通任督二脈,
融會貫通社會科學,從此開始!
現代社會比以往要複雜許多,社會科學的通識內涵都是現代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一個人在二十一世紀如果不太理解人權的精神、權力分立的原理、市場運作的邏輯、社會運動的本質,難免會對社會整體運作方式產生極為謬誤的見解,而容易受到操弄,甚至淹沒在全球化與知識衝擊的浪潮中。
有鑑於此,中研院院士朱敬一特地為青年學生及一般讀者撰寫一套社會科學入門書籍,分三冊介紹其核心要義:
上冊《社會科學的源起背景》討論社會科學的源起,對於社會科學的內涵邊界、歷史與哲學背景皆有相當完整的闡述,幫助讀者奠定社會科學的知識基礎。
中冊《法政經社的核心內容》介紹法政經社四大領域的核心內容,透過政治、家庭、學校、市場與治理這五個主題,來說明現代社會科學的重要觀念。
下冊《台灣社會的新世紀挑戰》探討社會科學的新議題,諸如知識經濟、網絡、全球化、永續發展與國際貿易等新世紀的關鍵發展,進一步引領讀者思考台灣社會如何因應當前與未來的挑戰。
解構黨國資本主義 豆瓣
作者: 陳師孟 / 林忠正 翰蘆圖書 1997 - 1
本書為澄社報告編號1,出版當年轟動各界,是了解台灣黨國資本主義的入門書,即使今日,本書所揭露或彰顯的觀點,仍具時代意義。
本書摘引傅正於《自由中國》發表文章:「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大量收集珍貴資料,一一分析,以證據印證,對於了解國民黨的「黨國一體」的作為,相當深入而且具體。
本書序言指出,「解構」實為相關論述之語,一則含有解析黨國資本主義的結構以深入理解其特徵與運作的意思,另則點出在政治民主化的浪潮下,黨國資本主義必須解組或解體而加以民營化。
本書實為理性之作,不從政治角度看,也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