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
理想国 Goodreads 豆瓣
Πολιτεία
8.6 (184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柏拉图 译者: 郭斌和 / 张竹明 商务印书馆 1986 - 8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柏拉图的正义表现在爱情上就是节制。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是精神恋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Symposium 豆瓣
Συμπόσιον
作者: Plato (Author) / K. J. Dover (Edito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 3
Plato's Symposium is the most literary of all his works and one which all students of classics are likely to want to read whether or not they are studying Plato's philosophy. But the reader does need help in appreciating both the artistry and the arguments, and in comprehending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gainst which the 'praise of love' is delivered. Sir Kenneth Dover provides here a sympathetic and modern edition of the kind that is long overdue. It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the Greek text accompanied by a very abbreviated critical apparatus, and a commentary on the text which is intended to elucidate the Greek, to make the 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telligible, and to relate the content of what is said to the concepts and assumptions of contemporary morality and society. An edition for students of Greek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upper forms of schools.
米诺斯 豆瓣
Μίνως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林志猛 华夏出版社 2010
《米诺斯》(Minos)是柏拉图的一部简短对话,副标题是“论法”,写作时间与《法义》(Laws)相若,均属于柏拉图的晚期著作。本书将通过疏解《米诺斯》本身,并对勘柏拉图的其他文本(如《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高尔吉亚》、《王制》、《治邦者》,尤其《法义》),来回应对于《米诺斯》的那些质疑。
米诺斯贵为宙斯之子,每九年造访一次父亲的神社,与他讨论,向他求教。宙斯的“美德教育”无比成功,因为,米诺斯以此为子民立法,不仅是克里特人,就连向他们学习的斯巴达人,自从使用了这些法律,便获得了“永世的幸福”。
米诺斯为何会拥有恶名呢?苏格拉底声称,那是因为他招致了“我们”雅典悲剧诗人的嫉恨。为报复他强迫“我们”纳贡,“我们”就将他绑在悲剧诗行里“严刑拷打”。其实,米诺斯是个好人、好分配者,他制定的法律恒久不变。苏格拉底还对自己的雅典同伴说,米诺斯是最好的立法者……
礼法涉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涉及我们灵魂的“善和恶”,并与我们“永世的幸福”息息相关。不弄清法是什么,就不可能制定出善法来。而没有善法维系的政治共同体,显然不会是“幸福”的共同体。
目录1:引言/1
《米诺斯》的真伪/1
《米诺斯》的版本及研究现状/6
《米诺斯》主要参考译本缩写/11
米诺斯(译注)/12
从迷宫到神社:《米诺斯》义疏/37
绪言/38
阅读《米诺斯》的意义/38
如何阅读《米诺斯》/39
一 法是什么/41
1 问题(313a1-313b5)/43
2 灵魂的行为(313b6-314b7)/46
3 城邦的意见(314b8-314e6)/49
4 发现实在(314e7-315d5) /52
二 法的意图/56
5 应然与实然(315e5-316c2)/56
6 知识与技艺(316c3-317d1)/58
7 照料灵魂的技艺(317d2-318a7)/62
三 米诺斯神话/67
8 法律序曲(318b1-318d8)/67
9 关于虔敬的劝谕(318d9-319a8)/70
10 米诺斯形象/72
1) 传统形象:神社(319a9-320d7)/72
2) 悲剧形象:迷宫(320d8-321d10)/78
3) 《法义》中的形象/83
11 论法的宗教语境/85
结语 礼法与教育/88
12 教育立法者/88
13 立法者的教育/90
参考文献/92
附录/99
施特劳斯 论《米诺斯》/100
贝斯特 法是什么?——重新思考《米诺斯》/ 115
凯恩斯 法是什么?/ 129
普拉克 多元主义与法的统治/ 151
哈撒韦/胡尔盖特 柏拉图的《米诺斯》与古典自然法理论/ 181
路易斯 柏拉图的《米诺斯》/ 197
林德伯格 最古老的法律/ 236
普拉克 法的统治的神话基础/ 265
詹森斯 异方人的法律/ 290
后记/317
哲学的政治 豆瓣
The Politics of Philosophy:A Commentary on Aristotle's Politics
作者: 戴维斯 译者: 郭振华 华夏出版社 2012 - 1
本书是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讨论和分析,进而阐明“政
治与哲学”的关系比人们通常所见更为密切,甚至密不可分。
Plato on Parts and Wholes 豆瓣
作者: Verity Harte Clarendon Press 2005 - 5
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a whole and its parts? Is a whole identical to its parts, or is there some other relation of composition? These questions are much discussed in modern philosophy; but Plato's rich discussion of composition has been neglected. Verity Harte provides the first sustained examination of this Platonic discussion and explains its relations to modern debates. She reveals how, in several late works, Plato criticizes the view that a whole is identical to its parts. She then goes on to discuss the intriguing alternative conception of wholes he offers in its place. This book i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both for scholars of Plato and for modern metaphysicians. For scholars of Plato, Harte's careful textual analysis provides fresh insights into some of his most difficult works. For modern metaphysicians, she illuminates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by placing it within an historical context.
柏拉图的理想国 豆瓣
La République de Platon
7.4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阿兰·巴迪欧 译者: 曹丹红 / 胡蝶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 - 2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最新的长篇哲学著作。在本书中,巴迪欧模仿柏拉图《理想国》的对话录写作手法,将《理想国》原书中的古希腊背景换成现代社会,并将其中的智者和事件都换成现代的人物及事件,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古代的经典哲学,赋予了《理想国》以现代意义。
“这件事整整持续了六年。
为什么要借柏拉图做这项几乎有些偏执的工作?因为,出于一个明白无误的理由,今日我们尤其需要柏拉图:他将我们引向某个信念,即我们在世上的自我治理意味着某个通向绝对状态的入口已经向我们敞开
所以我将目光投向了《理想国》,希望发掘它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理想国》是大师的核心著作,处理的恰好是正义的问题。我依据的是一个古希腊文本,五十四年前,我已经狂热地研究过这个文本。
我首先尝试在它的语言中完全地理解它。我全情投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是我和文本之间面对面的交锋。随后,当我认为完全理解了某个希腊文本片段后,我会写下我所获得的理解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只言片语。渐渐地,出现了一些更为普遍的方法:完全自由地处理参考文献;科学方面的现代化;形象的现代化;历史的跨越;始终保持真正的、高度戏剧化的对话形式。不可避免地,我自己的思想以及——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当代哲学背景一直贯穿于我对柏拉图文本的加工过程中,而且可能在我无意这样做时更是如此。
这一工作的结果就是:尽管我从来没有忘记原文,甚至连细节也不曾忘记,但我所获得的结果几乎从来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翻译”。柏拉图无处不在,虽然他说的话可能没有一句得到了完全的再现。由此,我希望达到一种效果,始终接近又彻底偏离原文本。只要文本能在今日起到作用,它便能慷慨地赋予这种偏离行为以一种合法性。
归根到底,这就是文本永恒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