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柳宗元与唐代思想变迁 豆瓣
作者: 陈弱水 译者: 郭英剑 / 徐承向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 1
这是第一部用西方语言写成、对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和知识分子柳宗元(773—819)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它探究了柳宗元的重要的生活经历和主要作品,涉及的方面包括:他的家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他和中唐的“古文运动”和新经学的关系,他的社会评论和政治评论,他对儒教学说的一些观点,他关于个人领域的感触和思考等等。
但本书中的研究超出了这位重要的思想家的“生活和创作“的范图。作者着重强调了柳宗元的思想和中唐思想变迁之间的联系,以此为主,作者提供了对唐宋思想演变根源的一种新的解读。传统观念认为,韩愈(768—824)和柳宗元领导的中唐儒学复兴是宋代新儒学之发端。通过对比柳宗元和其他主要儒学思想家的观念,陈弱水先生修正了这一观点。他提出;中唐的儒学运动主要是儒学旧有形式的复兴,柳宗元的思想有力地表达了这种倾向。但是这场复兴运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尤其是韩愈及其追随者秉持的观点,最终促成了宋代新儒学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的萌发。
柳河東集(全二冊) 豆瓣
作者: 柳宗元 2008
《柳河东集(上下)》作者柳宗元(公元七七——八一九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任柳州刺史,因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革新。他当过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主张革新的政治团体,参与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柳宗元在文学上,发起散文革新运动。他倡导内容充实形式生动的文章,反对追求形式、内容空洞的文风。他自己所写的不少散文,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艺术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柳宗元逝世后,刘禹锡将他留下来的著作编成《柳河东集》共三十卷。宋代世彩堂刻木,河东先生集。则分为四十五卷、外集二卷。这个刻本的注释,在诠解典实与说明作品的历史背景等方面,收集了较多材料,但疏漏、错误也不少。一九六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影印宋世彩堂本断句排印,影印本所加的外集补遗和附录部分也一仍其旧,并增加了《柳先生年谱》和《宝礼堂宋《柳河东集(上下)》录》两个部分。
柳宗元《非国语》评注 豆瓣
作者: 柳宗元 / 校注 作研究班柳宗元《非国语》评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76 - 2
《非国语》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期间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非者,批判也。非《国语》,就是对《国语》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进行批判。
本书从儒法斗争的角度对《非国语》进行评注。
柳宗元集(全四冊)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柳宗元 译者: 吴文治 等点校 中华书局 1979 - 9
《柳宗元集(繁体竖排版)(套装全4册)》内容简介:柳宗元,字子厚,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著名的思想家。他祖籍河东,人称柳河东,曾贬官柳州,因又称柳柳州。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六岁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后又任蓝田尉,监察御史裹行。贞元二十一年,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不久,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内贬为柳州刺史。又四年,病逝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但他的主要活动是在贞元、元和时期。这时经过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为旧时史家称道的所谓盛唐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这场大乱以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和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都造一步激化了。藩镇军阀依然拥兵割据,并且从河北四镇扩展到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