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
周作人传 豆瓣
作者: 止庵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 1
周作人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却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时代,最后堕落为汉奸文人。周作人的一生,以悲喜剧色彩表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道路的复杂性、曲折性与深刻性。 本书作者搜集大量史料与书籍,对周作人从一八八五年至一九六七的生平事迹作了精细的描述与精辟、独到的分析,力图通过周作人“一个人”看“一个时代”,以展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的一个重要侧面。
传记属于非虚构作品,所写须是事实,须有出处;援引他人记载,要经过一番核实,这一底线不可移易。写传记有如写历史,不允许“合理想象”或“合理虚构”。这本书自不例外。
本书的侧重点与一般生平传记亦有不同。作者认为,对于周作人这样一位思想者和著作者来说,思想的发展脉络和表述过程远比其一生经历更其重要,笔墨因此较多用在这里,而相关资料亦稍齐备。
周作人译文全集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 / 止庵 编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3
全书共十一卷,汇编目前所见周作人所有将外文译为中文的作品。其中第一至四卷为古希腊文译作;第五至八卷为日文译作;第九至十卷主要为英文及世界语译作;第十一卷为用文言文翻译的作品。
最全面完整:周作人译文全集首次出版,全11大卷,总计7000余页,近三分之一内容自原书首版之后数十年来持续绝版,极为珍贵,此次全面整理问世。
最权威可信:止庵先生十五载春秋苦心编订而成,全面恢复知堂手稿,反映出一代翻译大师的贡献原貌。
最经典耐读:周氏译文淡朴典雅,注文详尽而极富见地,选目至为精当,凡古希腊文、日文、英文、世界语,译出者均是世界一流文学经典,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与外国文学研究价值。
典藏善选:布面精装,外附书盒。首印2000套均对应唯一编号藏书票。万千知堂迷翘首以待。
向隅编 豆瓣
作者: 止庵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 - 1
这些年里写了若干文章,已结集的有《樗下随笔》等四种,《抽隅编》所收,则均系去年八月以后所作。另外还有几本专门的书,所谈似乎稍稍深入,不过限定在素所用心的少数题目之内,譬如庄子、知堂,等等。其实即便写此类小文,我也不敢乱跑野马,范围仍然相当狭隘。这或许关心我的读者所不满,但自己的园地只有这般大小,实在没有法子;与其讲一知半解的话,不如干脆闭口不谈。一知半解这话,平常讲得顺嘴,并未多架留意。日前偶然想到,说“一”说“半”,好像锱铢计较似的,当有一番道理。我不清楚确切出处,《沧浪诗话》云:“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是以一知半解,乃系针对透彻而言。透彻即详尽深入,涵盖和与解两方面;“一知”才得其中一成,“半解”又只有一成之半;“一知”才得其中一成,“半解”又只有一成之半,真是差得远了。此乃一时胡思乱想,却未必完全不着边际。至少算是知道一点深浅罢。
樗下读庄 豆瓣
作者: 止庵 东方出版社 1999 - 1
扬之水:
读这本书需有勇气和耐心。它的文字很让人感觉着铺天盖地,最吓人的一段是六千字,一气贯注,直令人透不过气。然而许多精义就隐身在这铺天盖地之中,它总在引诱你坚持下去,由一点,去发现更多。作者是一位坚定的“疑古派”,书中的若干看法我不能完全赞同,但是正因为有这样的坚定,他才能够如同郭象为《庄子》建立了一个纯粹的玄学体系那样,为《庄子》建立起一个纯粹的庄子体系。关于《庄子》中的庄子与非庄子、庄学与非庄学的辨析,是《樗下读庄》的精华,也是它对庄学研究的贡献,这当然是通过对《庄子》文义的精审的诠释来完成的。作者的审慎和谨严使他的论点可以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以致今后在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不能不考虑这里提出来的意见。
远书 豆瓣
作者: 止庵 大象出版社 2007 - 11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本书收录作者致友人书信二百余通。内容涉及阅读、写作、编书、治学,偶亦臧否人物,议论世事。这些文字或通情愫,或叙事实,或谈学理,有真性情,具真见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河东辑 豆瓣
作者: 止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8
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沽酌集 豆瓣
作者: 止庵 岳麓书社 2009 - 11
《沽酌集》原本止庵旧作,收其2000年1月以来的读书笔记。止庵的读书文章,让人读来除了感觉清明外,多有思想对接,他把阅读心得、生活体验与情意感知融为一体,酣畅成文。读书,能读出几多平静,也有不少君子读来了半腹牢骚满腔空想。止庵不然,只需你翻读一册分四卷《沽酌集》,就能让你看到独特与自然来。凡56篇文章,外加新序与原序,从名人传记到历史研究,再到中国诗文集、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理论、哲学和文学……多方涉及,虽篇幅长短不一,但所容纳的立意、信息与素材,均为丰赡。
如面谈 豆瓣
作者: 止庵 东方出版社 1997 - 10
本书是“活水文丛”的一种,是作家止庵又一散文集,全书分为“思想之什”、“读书之什”、“怀人之什及其他”,或思考人世、生命,或评述文人、文学,或追忆故友亲人,如久违的老友,向你娓娓道来。
比竹小品 豆瓣
作者: 止庵 2011 - 1
《比竹小品》是新星出版社总编辑、周作人研究专家止庵的个人随笔集,收录作品26篇。这些作品有的是人物研究文,如《鲁迅的另一面》、《胡张初识考》、《鲁迅与朱安》等;有的是书评,如《 琐谈》、《鲁迅杂文集的编法与说法》、《 杂谈》、《再谈 》等。
茶店说书 豆瓣
作者: 止庵 中华书局 2009 - 7
本书为止庵最新读书随笔集。文中内容或涉事实,或涉思想,或涉生活,但皆因读书而生。虽是作者一己的阅读体验,却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看云集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周作人 著 / 止庵 校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3
《看云集》共收周作人散文四十一篇,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学养和广博知识。无论意趣盎然的闲适小品,还是金刚怒目的时事评论,都是“赏鉴里混有批判”的求真较真的作品,忧愤抑郁沉痛的话,随处可见。
例如他说,“我想文明社会上道德的管束应该很宽,但应该要求诚实,……我想,我们与其伪善还不如真恶,真恶还是要负责任,冒危险”,对于当下的中国,也是一剂良药。
知堂文集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周作人 著 / 止庵 校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5
《周作人自编集:知堂文集》内容简介:知堂的意义别有说,在集内,兹不赘。我所怕的是能说不能行,究竟我知道些什么呢,有那些话我说得对的呢,实在自己也还不大清楚。打开天窗说亮话,我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很是有限,大约不过中学程度罢,关于人文科学也是同样的浅尝,无论那一部门都不曾有过系统的研究。求知的心既然不很深,不能成为一个学者,而求道的心更是浅,不配变做一个信徒。我对于信仰,无论各宗各派,只有十分的羡慕,但是做信徒却不知怎的又觉得十分的烦难,或者可以说是因为没有这种天生的福分罢。略略考虑过妇女问题的结果,觉得社会主义是现世唯一的出路。同时受着遗传观念的迫压,又常有故鬼重来之惧。这些感想比较有点近于玄虚,我至今不晓得怎么发付他。
点击链接进入:
《周作人自编集:看云集》
《周作人自编集(第2辑)(套装全5册)》
《周作人自编集(第1辑)(套装全5册)》
《周作人自编集:夜读抄》
《周作人自编集:泽泻集过去的生命》
《周作人自编集:雨天的书》
《周作人自编集:自己的园地》
《周作人自编集:谈虎集》
《周作人自编集(套装共10册)》
《周作人自编集:谈龙集》
《周作人自编集:知堂文集》
《周作人自编集:苦竹杂记》
《周作人自编集:苦茶随笔》
《周作人自编集: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周作人自编集:苦雨斋序跋文》
书简三叠 豆瓣
作者: 谷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 9
《书简三叠》讲述十来年间写过不少信。偶与几位旧友提起,都说成叠留存着。经一番分头检点,拣选了汇交在止庵处。经止庵的再整理,共得一四五通,计扬之水五十三通,止庵四十九通,沈胜衣四十三通。字数约计十三万云。止庵写信给我说,整理“扬之水(所存)信殊麻烦”。因信上“多不写年月”,排比就须仔细查对。“不写年月”的责任在我,只是扬之水收到没加补注,以后留存又不免失序吧。但止庵信上掉转话头又道:“麻烦一辞,似乎略有怨意,其实完全相反,觉得时有乐趣,好比科学发现一般。”还说打印以后,与原信“校对起来也有趣”,总结是“这几天过得非常快活”。前人有诗云:“老病难为乐,开眉赖故人。”又云:“得书剧谈如再少。”圣陶先生更把晚岁与故人来回写信视作“暮年上娱”。止庵盖深会此意。这件小事如果借电话一说,岂不简省,但像来信蕴涵的那般顿挫环荡情味必致全部消失。我读止庵来信自然较之接听电话高兴,坚信他自述“非常快活”也非虚诳。扬之水与我曾在国家博物馆共事,却不相识。她在司机班,我在文献组。以后《读书》杂志创刊,她逢伯乐,成为该刊编辑部五朵金花之一;我则自称只是它的“编外打杂工”,但去信提意见或偶寄补白小品,适巧归她处置,日久乃传闻“阁楼人语”,指说我们“知己”。鄙人预流光宠,别无胜业可言。张中行先生《负暄三话》中有她的画像,最能传神。止庵以著撰丰茂,声闻盛播,我认为其编校功德或尤在著作之上。他所校订的整套知堂“自编文集”可供佐证。我的那本很不成器的《答客问》,承他挺身而出,加工编校,宛如“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恍然音色一新,最出望外。眼下这册《书简三叠》,又让我坐享其成,他说的“非常快活”无疑是他从自身的“非常辛勤”中萌发。
至于沈胜衣则别是一奇。我读他文字多不自报刊,几乎悉数是他伴同手简用“忆水舍笺”一般规格的大张素纸打印寄来。博观深情,自是一绝。好法书名画,每以彩色缩印于笺纸一角。对港台影剧歌咏,又独具心眼,自称有“声色之好”。以后方知他联系广泛多由网络,三年前曾寄我一份他收录的《“谷林”典故》,共计七大张,统为素所未闻。新近见告已编就列年作品共得五本,首两本下月可望出书,则无俟我在此絮叨了。
以上依照三位收信人的年齿挨个略事介绍,实皆不得要领,末后却必须补上几句,记下《书友》老总黄成勇栽植玉成的厚惠。他宽容我多年在报端哓舌,还发了代我征集书翰的启事,陆续收到寄回来的“冷藏”,使这个渐在“淡出”的糟老汉顿悟他竟被如许和洽慈祥的同调呵护在深心之中,叫他怎样始克尽其余年小有报役耶?
周作人致松枝茂夫手札 豆瓣
作者: [日] 小川利康 / 止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周作人致松枝茂书手札》是影印版,收录周作人致松枝茂夫的信123通,电报1通,明信片10通,致尤炳圻的信1通,致柳存仁的信2通。松枝茂夫(1905—1995)是日本汉学家,自1936年开始与周作人长达四十年的交流过程(其间有十年中断),他视周作人的书信为无价之宝,晚年亲 加整理,曾言:“半生潦倒红楼梦,一向倾心周作人。”
信件大致分为两个时期,1936年至1944年的书信主要讨论周作人作品的翻译问题,对于松枝提出的费解之处,周作人予以解释,至今对于读懂周氏的文章很有助益;1954年至1965年的书信呈现了周作人晚年创作与生活的境况。周作人末了一信抄录了《八十自笑诗》,成为二人交谊的最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