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
叶隐入门 豆瓣
葉隠入門
8.2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隰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对日本武士道经典《叶隐》及武士道精神的独特解读,在日本再版达50次,堪称超级畅销书。《叶隐》对日本人精神影响之深刻,不亚于《论语》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了《叶隐》,就很难真正理解日本民族和日本民族性中的扩张欲。三岛生前对《叶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用现代理念、文学化语言加以解读,是一部十分独特、极具价值的学术随笔。
武士道 豆瓣
7.5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新渡户稻造 译者: 张俊彦 商务印书馆 1993 - 2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辩护律师”不同,“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的确,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是为了向国外作介绍而写的,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光是本书的日本版从1900年到1905年的6年之间就重版了10次,本书还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在我国的日本研究正深入到探讨日本的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对当代日本的影响之时,相信把这本颇享盛名的著作译为中文以飨读者,或许不无意义。自然,由于本书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写出来的,其中有些观点不免有过时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这是希望读者们注意的。
叶隐闻书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日]山本常朝 口述 / [日]田代阵基 笔录 译者: 李冬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5
1. 《叶隐闻书》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真正源头、原典,论语体,重要性勘比儒家《论语》。
2. 原文是古日语,艰涩难译,一直未引介过来。本书是第一个中文译本,首次在大陆推出。译文典雅清晰。
3. 林少华、叶渭渠、王新生、茂吕美耶,鼎力推荐!
4.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是日本人写给外国人看的,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美国人写日本的,都离原本精神甚远,而《叶隐闻书》原滋原味,告诉你日本人自己创作的经典如何讲武士道的。
5.这是本让中国人震撼的书,无论你多么理性。借本书可以真正了解武士道,进而明白日本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以及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中、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道精神的印痕。故欲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道。研究日本武士道者,必以《叶隐闻书》为首要。
《叶隐闻书》成书于1716年(日本江户时代),共十一卷,是由佐贺藩主锅岛光茂的侍臣山本常朝口述,一个名叫田代陈基的武士用七年的时间笔录而成。主要为论语体,又称《叶隐论语》。
《叶隐闻书》是武士道的经典,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源头。勘比儒家《论语》。
《叶隐闻书》除了探讨武士的战术问题,主要是将武士的职业精神上升到一种人生境界,即武士生死的哲学高度。该书开宗明义:“武士道者,死之谓也。”赴死、忠义两全,是武士道的终极追求。
它不仅是一部武士修养书,而且也是一部作为近古日本特殊社会形态“武士社会”的文化精神史书,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部全面了解日本、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重要原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