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克里斯托弗及同党 (2011) 豆瓣
Christopher and His Kind
6.9 (36 个评分) 导演: Geoffrey Sax 演员: 马特·史密斯 / 伊莫琴·普茨
其它标题: Christopher and His Kind / 我的男朋友
本片是BBC的自制电视电影,取材自英国当代文学大师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的自传小说。原著记录了克里斯托弗(Matt Smith 饰)从1929-1939十年间游历欧洲(尤其是德国)的见闻,直到1939年他动身前往中国。电影着重描写他如何从盖世太保手里救下令他神魂颠倒的扫地男孩汉兹(Douglas Booth 饰)的经过。其间穿插他与摩登女郎罗丝(Imogen Poots 饰)的真挚友谊以及和犹太富贾鲍比(Will Kemp 饰)的萍水相逢,比较全面的刻画了在纳粹阴影的笼罩下作家旅居柏林的各种际遇。
打拚—台湾人民的历史 (2007) 豆瓣
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
导演: 符昌鋒 演员: 雷光夏(旁白) / 陳德利(旁白)
其它标题: 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 / TAIWAN - A People's History
全八集。
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台灣島上的人就是這樣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出出入入,各種生命在此生根發芽,人類在此學習、適應和生存,建構起獨特的生命力。這一切都隨著十七世紀的到來而加快速度,開啟了台灣歷史的序幕。原民闢之、洋人治之、漢人拓之,這是一個多元民族打拼的天地……
(摘自官方網站)
第一集:《島嶼黎明》
第二集:《福爾摩莎》
第三集:《帝國邊陲》
第四集:《外海挑戰》
第五集:《烈日殖民》
第六集:《覺醒時代》
第七集:《悲劇未央》
第八集:《航向民主》
罗马 第一季 (2005) 豆瓣
Rome Season 1 所属 : 罗马
9.0 (143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艾普特 / 艾伦·考特勒 演员: 凯文·麦克基德 / 雷·史蒂文森
公元前52年,罗马共和国正值鼎盛时期,执政官庞贝(里克•沃登 Rick Warden 饰)坐守都城,盟友凯撒(塞伦•希德 Ciarán Hinds 饰)征战高卢。期间,第13军团屡立战功,主将乌里纳斯(凯文•马克德 Kevin McKidd 饰)有勇有谋,手下波罗(雷•史蒂文森 Ray Stevenson 饰)虽嗜酒如命,却忠肝义胆。适逢凯撒得胜,屋大维遵母命赴前线慰问,不想途中遭劫,被经过的乌里纳斯和波罗救下。13军团凯旋,乌里纳斯与阔别8年的妻子相见,却各怀心事。波罗偶然间发现了乌里纳斯妻子红杏出墙的事实,为了保护长官的名誉,波罗在屋大维的帮助下,逼出了真相。凯撒准备独揽大权,一直等待时机。庞贝看出了他的野心,与元老院众人商议,其中以西塞罗为首的贵族势力,坚持认为凯撒为共和国叛徒,应诛杀之。而此时,凯撒的大将安东尼(杰姆斯•鲍弗 James Purefoy 饰)接任了护民官,与庞贝一伙展开周旋……
埃尔南 (2019) 豆瓣
Hernán 所属 : 埃尔南
导演: 诺伯托·洛佩斯·阿马多 / Julián de Tavira 演员: Óscar Jaenada / Ishbel Bautista
在 1519 年,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讲述了他和他的军队是如何征服墨西哥,并成为墨西哥和西班牙历史上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故事。
万历十五年 Goodreads 豆瓣
8.9 (50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5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激荡三十年(下) 豆瓣
9.0 (56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激荡三十年(上) 豆瓣 Goodreads
8.9 (79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我者与他者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许倬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8
《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内容简介: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历史而已;中国文化系统也不是单一文化系统的观念足以涵盖。不论是作为政治性的共同体,抑或文化性的综合体,“中国”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不断发展的秩序。这一个出现于东亚的“中国”,有其自己发展与舒卷的过程,也因此不断有不同的“他者”界定其自身。到了今天,经过八次锤炼,“中国”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国。“中国”竟在几个古老文化体系之中,经历了最大,也可能最为彻底的变化过程,我们甚至可以提问:原来的“中国”是否还存在。
FBI美国联帮调查局秘史 豆瓣
作者: 杜险峰 海南出版社 2002 - 8
这是一群神秘的人。他们无孔不入,他们无处不在,胜利了不可宣扬,失败了不能解释。                                  杜斯科·波波夫                               007原型之一、英国双重间谍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豆瓣
作者: 张鸣 重庆出版社 2010 - 10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涉及范围广泛,从古到今,从文化界到官场,描述了复杂的社会现象,嬉笑怒骂淋漓尽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深具学术功底的随笔和杂文。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晚清变局与民国乱象 豆瓣
作者: 《南方周末》 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晚清变局与民国乱象》精选《南方周末》“往事版”作品,关注晚清及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多角度解读中国传统集权社会瓦解及“亚洲第一共和国”创立的艰难历程。对于晚清变局和民国乱象,我们的认知正日日廓清。而《晚清变局与民国乱象》,就可能提供一个标本和范例。
光荣与梦想 豆瓣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8.4 (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 广东外国语学院美英问题研究室翻译组 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2004 - 2
本书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巨著。作者对这四十年间美国历届政府从诞生到终结全过程中的两党纷争和内部分歧,对这一阶段全世界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叙述;同时,对这四十年间发生在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有关联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从“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总统竞选、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身亡、尼克松郑入水门事件,到美国人的精神风貌、社会时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再到演艺界的奇闻趣事、妇女的流行服装、青少年的时髦追求,甚至英语词汇的最新演变和人们的性观念都做了面面俱到的讲述。对于每一位读者来说,阅读此书是从本质上深刻了解美国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本书在1979年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过,它的面世在当时及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曾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过较好的反响,甚至对一大批中国记者的写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大历史 豆瓣 Goodreads
7.9 (1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2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國史大綱(上下) 豆瓣 Goodreads
國史大綱
9.4 (56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商務印書館 2013 - 8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中国意识的危机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林毓生 译者: 穆善培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 1
这本书《中国意识的危机》出版于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著作。它提出的一个关于“五四”还有新文化时期的诠释,跟李泽厚所说的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一样,被认为是一个很经典的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诠释。
2012年5月3日 已读
中國傳統的一元論思維,把一個社會當作整體看待,各種聯繫密不可分,因而改造一個社會需徹底,并首先從改變其思想與價值觀開始,“如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
2012 中國 台灣 林毓生 歷史
日本近现代社会史 豆瓣
作者: 李卓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主要内容简介: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不是近代化的全部内容,近代化的任务还包括社会的近代化。人在社会上是否受到尊重,是否能够行使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否拥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也是近代化的重要指标。战前日本社会的近代化未能与经济的近代化同步而行,是日本近代化的突出特征,也是导致近代日本整个国家走向歧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社会的近代化是经过战后改革才得以实现的。《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近现代日本的发展进程,在分析明治维新詹和战后社会结构的变化的基础上,论述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存状态、社会意识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分别论述了近代以来的家庭、妇女、人口等社会史的重要问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9.2 (249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孙隆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米芾蜀素帖 豆瓣
2000
《中国碑帖经典:米芾蜀素帖》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中国碑帖经典:米芾蜀素帖》是“中国书法经典学习与鉴赏”系列之一,以行书学习和鉴赏为主,介绍行书的特点、笔法、结构和章法等知识,并对传世碑帖作启迪性的分析评述。较少涉及具体的行书技法,而是侧重行书发展与技法理论性的问题,有对前人观点的梳理升华,具体而言,尽可能增加图版的数量,以便更直观、更形象地阐释事理;在语言表述上,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也照顾到每位作者的叙述风格,以使丛书显得生动而富有灵气。
多余的话 豆瓣
9.2 (17 个评分) 作者: 瞿秋白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 - 11
本书收录了瞿秋白烈士生前发表的多部文章。
其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在被敌人逮捕之后,在狱中写下的告别这个世界的文字,读来令人动容。
第二部分是瞿秋白在年轻的生命中写下的对于生活的种种感想。
第三部分,收录了瞿秋白读书生活中的作品。
本书是对于瞿秋白烈士生前作品的一次回顾,反映了一个革命者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又怎样成为中国最优秀的革命领导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