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湖南人 豆瓣
作者: 周兴旺 新华出版社 2002 - 10
如果说北京是中国的政治首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首都,那么湖南就是中国的人才首都。 “惟楚有村,于斯为盛”写尽了湖南作为中国人才首都的定位和特性。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人,人口不到中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却引领中国潮流二百年。“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 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人,
2011年5月7日 已读
已是七年前的讀物了,時間過得真快,很多已成往事,包括往日虛無的自豪感吧
2005 中國 湖南 雜文
曾国藩家书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曾国藩 译者: 陈书凯 蓝天出版社 2006 - 4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杨度(全三册) 豆瓣
作者: 唐浩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7
长篇历史小说《杨度》原名“旷代逸才”,先后获得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国家优秀长篇小说奖。
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才华卓绝,抱负不凡,由国学名师王岂运授与帝王之学,又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立志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这部小说以杨度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把整个波澜起伏的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描绘得淋漓尽致。
湘军崛起 豆瓣
作者: 谭伯牛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
2008年初,作者在湖南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中,连续作了45集的“湘军传奇”讲座。本书就是在讲座的基础上精心裁剪、补充润色而成。虽然是讲故事,但处处又显露出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厚的学术功底,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对湘军事迹及人物的“误解、误读”,有“拨乱反正”的意义。
书中提出并解答了一些湘军史上绕不开的问题,譬如湘军转战南北,前后期的领袖有什么风格上的差异;胡林翼、曾国藩的独特风格对湘军的影响又如何。同时,作者也在通过事实和合理的逻辑推理澄清一些个人的逸事流言。还有一些重要事件,作者详细加以证明,将真相揭示出来。湘军在朝廷的奥援是什么情形,朝中有哪些高官亲贵明里暗里帮助他们;湘军统帅与权势集团——譬如“肃党”的关系,又是怎样。上述所谓的“揭秘”,既能满足“讲坛学”的需求,也是考验一位严肃的史学作家搜罗史料和分析能力的关键。
新湘语 豆瓣
作者: 老庄 / 车攻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8 - 3
目录
●卷1:小音稀声
□当
姑姑/哦该/找电 /特务B /开往郊外的大巴
□七窍生烟
或者河的西岸 /看胡子长出来没有 /牙痛记得/火车淋哒雨/大雪
□金色山庄
李文革/老婆的乳房/万年后的事情/天湖/风干鱼
□研磨机
扁担倒下来/甜心 /李国基像一只象鼻虫飞起来
□黄二
坏人/一堆杂事
□哦该
吊篮槟榔/妈的x/盲人体验/你是谁/金毛狮王
□横
关于小红/建安三年/红色恋爱/刀片/电影
□折勒
就像一只杯子 /减速玻璃 /天 上 /经过 /守口如瓶
□车攻
清明/风景/记忆:一只鸟掠过夕阳/小人物纪念碑
□阿披王
空/一个人死了/文化大革命
□刘双红
别说你是诗人 /今天下起了瘦雨 /遥 寄
□枫叶青青
谋杀 /爱情宣言/有些事 /晕 /病中
□妮巴
鸟儿也兴开会/李老大人仙逝了/神速/握手
□解渴
偷者 /何聋子 /土匪秀才
□弥撒
我追上他,他说他是主唱 /一生不可自决 /没有声音的房间
□林叶
A/偶尔有雨点打在河面上/沙沙/戴维/星期天/米米/小沙米
□徐小爱克斯
可可西里 /蜀国很远 /张小梅 /奇遇 /照妖镜
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套装共2册) 豆瓣
作者: 湖南图书馆 编 岳麓书社 2010 - 1
《湖南氏族迁徙源流(套装共2册)》包括:湖南氏族迁徙源流(一)、湖南氏族迁徙源流(二)。湖南人来自天下,江、浙、皖、闽、赣东方之人居其什九;江西一省又居东方之什九;而庐陵一道,南昌一府,又居江西之什九。江西人之来移湖南也,大都以稼穑耕垦;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人之来移湖南也,大都以官作宦,以经商服贾。而长沙都会之地,五方杂处,尤多江、浙、皖长江下流之人。
湘城访古录湘城遗事记 豆瓣
作者: 陈运溶 译者: 陈先枢 注解 岳麓书社 2009 - 5
《湘城访古录:湘城遗事记》内容为:陈运溶对搜集整理湖南地方文献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尝云:“两汉寥落,三国权舆。晋、宋、齐、梁,灿然大备。降至陈、隋,流风又坠。自唐徂宋,典册流传,搜采宏富。玉简瑶编,书列百家,目逾千种。四大类书,千秋珍重,包罗万象,总括六朝。荆湘古籍,书卷名标已佚,复存零圭碎璧。赴宋以还,颇难寻绎。”“荆湖秘笈……犹甚宝贵。坠典遗文,世资灌溉”,因而“收亡集佚,不越湖湘。业希编柳,念切维桑”。为此,陈运溶不《湘城访古录》,陈氏专心十载,五易其稿。“始自光绪十年(1884),迄于二十年(1894)乃蒇事焉。”其自叙云:“所赖故称载籍流传,从编残简断之中,寻芳泽遗芬之迹。
记得青山那一边 豆瓣
作者: 钟叔河 2011 - 8
《海豚文存:记得青山那一边》讲述了:俞晓群兄主政辽宁教育出版社期间,组织出版过“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等书系,格局宏放,影响深远,创造了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段奇迹。沉潜蕴藉数年后,俞兄从沈阳到北京,出掌海豚出版社,重出江湖,不负初衷。短短一年多时间,赓续旧梦的“海豚书馆”六大系列已陆续面世三十余种,包罗万象,蔚为大观。他兀自意犹未尽,于是又有了“海豚文存”。
承俞兄抬爱,邀约我担任“海豚文存”总策划。即将出炉的“文存”是与“书馆”平行的一套书系,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相对而言,“文存”不作细致的划分,来路比较野,内容比较杂,不那么经院,不那么学术;若较诸新鲜感、冲击力和可读性,则容有一日之长,或将不遑多让。
念楼学短合集 豆瓣
作者: 钟叔河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 - 1
《念楼学短合集(套装共5册)》包括:《念楼学短之一:逝者如斯》、《念楼学短之二:桃李不言》、《念楼学短之三:月下》、《念楼学短之四:之乎者也》和《念楼学短之五:毋相忘》。《念楼学短合集(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
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写作,几分钟十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我积年抄得短文若干篇,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现从中选出一些,略加疏解,以飨读者。借用郑板桥的一句话:“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
小西门集 豆瓣
作者: 钟叔河 岳麓书社 2011 - 5
《小西门集》内容简介:写文章在报刊发表并结集出版,始于一九九二年的《书前书后》,时已年过六十,有人“四十岁学吹鼓手”成为话柄,我比他还晚了二十一年。好在目的不在习艺糊口,无须担心没人来叫去吹吹打打,不过想用“离职休养”的闲时,讲点自己想讲的话罢了。其实这和平日跟老朋友扯谈也差不多,但来友不过二三,晤言只在一室,写文章却不限于此,才会多少有些兴趣。
念楼学短 豆瓣
作者: 钟叔河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 - 1
《念楼学短:逝者如斯》: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写作,几分钟十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我积年抄得短文若干篇,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现从中选出一些,略加疏解,以飨读者。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豆瓣
作者: [清] 曾国藩 原著 / 唐浩明 评点 岳麓书社 2002 - 9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介绍了曾国藩的家世、学养和人脉关系。举凡曾氏大家庭、小家庭的每位成员,与曾氏有较密切交往的亲戚朋友,《评点》中都将眉目清晰的予以介绍。读者将可以从中了解曾氏终生崇拜的偶像是他的祖父,而他的祖母却比祖父整整大7岁,母亲又比父亲整整大5岁。他的两个儿子都短命,五个女婿几乎都不争气,至于接续曾氏家庭的大功臣,却是他的二儿媳。
《评点》交代了所选家书的时代背景。曾氏所办的许多事都与当时的时代密切相关,勾勒出其时代背景,将有助于读者对家书及其本人的更深了解。如曾氏出山前夕太平军围攻长沙的情况,为什么团练最先会在湖南出现。又如慈禧太后为什么会特别重用曾氏。还有,十几年的战争给当时百姓带来的灾难:富庶的皖南居然公开卖人肉,每斤标价120文。
《评点》讲述了大量信中只是略微点到,而读者又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慈禧与恭王的矛盾,撤湘军的内幕,淮军崛起的原因,曾氏的身体状况,他最后死于什么病等等。
《评点》介绍了晚清的官场典章制度、社会习俗等等。比如九品十八级的官制、官员的月薪、年终奖、年终考核等。还有,一个教师当时可以赚多少钱,一个医生的出诊费多少,一个丫环值多少钱。当时的物价怎样,一两银子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等等。此外,针对家书中所常见的经史引文,《评点》将说明出处,笺释其义,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增加国学知识。
曾氏湘乡老家典藏的家书中在清末付刻时有的去掉不用,有的则删去某些段落。这里面有哪些外人或后人不知的原因?《评点》会在相关的家书后面告诉读者:有的是为了顾全曾氏本人的面子,有的是为了顾及李鸿章兄弟的面子等等。
曾氏的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军事、外交极有影响,《评点》在相关章节中介绍了曾氏的言行对蔡锷、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等人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并通过他们而影响中国近代政局。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角来考察曾氏的思想,分析曾氏有哪些方面对今人仍有启益价值和借鉴价值,是《评点》作者用力最多的部分。比如作者将会细致地分析曾氏有关求缺的思想、惜福的思想、不留钱财给子孙的思想等等。
探索曾氏的内心世界,发表作者的读史领悟,是《评点》的最大特色。比如推动曾氏将湘军做大做强的第一动力究竟是什么?又如曾氏官越大、权越重、心里越恐惧、行动越谨慎。他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在评点曾氏为母亲办丧事时,提出了“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的观点;在评点曾氏教子时,提出聪明并不是人的重要美质等等。
一个人的呐喊 豆瓣
作者: 朱正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 - 11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不但是反映了我当时的水平,也是反映了当时研究界的一般水平,更是反映了当时所允许达到的水平。它在几个月之内印了两次,共计37500册。因为我被划为右派分子而不再印了,现在看来倒是件应该庆幸的事情。
鲁迅回忆录正误 豆瓣
作者: 朱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0
《鲁迅回忆录正误(增订本)》是作者在鲁迅的学生、朋友,被许广平称为鲁迅研究“通人”的冯雪峰的指导和帮助下写成的。1979年出版后,为学术界所瞩目,书中的一些结论被鲁迅的传记作者们普遍接受。胡乔木认为此书可以作为编辑学教材的参考书。现在作者又根据成书后发现的新资料,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内容更加充实。
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我们渴慕智慧,我们祈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重读鲁迅 豆瓣
作者: 朱正 / 邵燕祥 2006 - 11
鲁迅几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有—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传统的骨气,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1957年的夏季 豆瓣
作者: 朱正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 - 5
朱正不以曾沦为失败者而自馁,由春及秋、日夜相继。孜孜矻矻,数易其稿;广搜博览,严格依据已经公开发表的资料,事事有来历,句句有出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让历史得以本来面目出现。这是真正史家的风格,学者的态度。
湘阴春秋 豆瓣
何文俊 陈宏伟 邓建新 兰剑
作者: 何文俊 / 陈宏伟 香港天马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3 - 9
有关岳阳市湘阴县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