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
现代汉语词典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商务印书馆 2002 - 11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isbn:7100034779
商務印書館1978年12月第1版(有1979年11月10印本) 1983年1月第2版 1996年7月修訂第3版 2002年5月修訂第3版(增補本) 2004年12月第333次印本
余光中谈翻译 豆瓣
9.5 (24 个评分) 作者: 余光中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 1
书中选收余光中译论散文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作者认为:翻译须用纯净的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豆瓣
8.9 (16 个评分)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商务印书馆 2005 - 6
《现代汉语词典》出版以来,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受到读者的欢迎和社会的重视,曾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变化。要使词典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地进行修订,使它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正式出版后,曾于1983年和1996年出版过两次修订本,2002年出版了增补本。这次修订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整收词,增加新词新义,删减一些陈旧的而且较少使用的词语或词义;二是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词标注词类。
这次修订在原有词语中删去了2000余条,另增加了6000余条,全书收词约65000条,基本上反映了目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能够满足广大读者查考的需要。
在词典中标注词类,是多年来读者的迫切希望,也是信息时代对汉语辞书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汉语词典》过去只对部分虚词和常见的代词、量词等注明词类,这次修订则对所收的现代汉语的词作了全面的词类标注;文言虚词有些原来已注明词类,现在也作了全面的词类标注。现代汉语中,区分词与非词,划分词类,是很繁难的工作,很多情况下难以做到“一刀切”。我们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不但注意吸收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取得的成果,而且还兼顾多年来语法教学的经验,尽可能地做得科学、稳妥,希望能给读者学习和研究带来帮助。
这部词典是遵照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为确定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而编写的,因此,全面正确地执行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和科技术语规范是本书的重要原则。这次修订,在进一步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国家语委的重要课题《规范汉字表》正在研制,原有的一些有关汉字字形、字音等方面的规范标准也正在修订之中。为了跟即将出台的新标准相一致,我们在修订工作中始终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新的规范没有公布之前,对原有规范尽可能做到既全面贯彻执行,又对其中学界公认的不妥之处作适当处理,同时争取做到尽量符合即将出台的新的规范标准。有的字形、字音暂时保持原有的处理办法,俟新的规范标准出台后再作改动。
这次修订还对原有的释义、例句作了全面审视,使之更加完善并适应时代的发展。体例上也作了一些调整,凡例中已作具体说明。
点击链接进入: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 豆瓣
The Chinese Language: An Essay on its Nature and History
9.4 (21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高本汉 译者: 聂鸿飞 商务印书馆 2010
本书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名著之一,是为欧洲大学生写的汉语入门读物。作者充分运用历史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了汉语的本质,举例精当、深入浅出。
新华方言词典 豆瓣
作者: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编 商务印书馆 2011 - 7
本书是一部中型的方言词典,收录方言词语15 000余条。条目用汉语拼音注音,词语在方言中的实际读音用国际音标注音,有些还标出古音来源;释义简明、准确,直接对应于普通话的词语或义项;例句丰富,所选录的俗语能够反映风土民情。
现代汉语同音词词典 豆瓣
作者: 周勇翔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9 - 8
《现代汉语同音词词典》是一部专门收录现代汉语中的同音词,帮助人们学习、研究和正确运用现代汉语词汇,以便更加准确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工具书。全书共收录现代汉语中的同音词(包括部分三音节词、成语、熟语等)近7000组,收词总数达15000余条。
《现代汉语同音词词典》主要具备以下特色:
第一,全书的收词以国家最新规范标准为依据,遵循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第二,本词典收集的词汇涉及面广,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还是卫生、体育、环保、旅游、娱乐;无论是自然、地理、历史,人名、地名,还是文学、影视、股市、网络用语;无论是成语、熟语、俗语、缩略语,还是方言、外来语、流行语等等,只要是人们日常常用的同音词,读者基本都可以从本词典中查阅到。
第三,本词典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旧词出现的新义补充上,使释义更全面、更完整;二是收入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到本词典问世前的新词;三是旧词新例,本词典中的诸多例句都出自建国以来中国新闻中的精品和中国新的民谚。
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 豆瓣
作者: 杨琳 语文出版社 1996 - 7
《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内容简介: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兴起一股文化热,形形色色的学术论著都喜欢打着文化的旗号登台亮相,诸如“文化研究”、“文化概论”、“文化内涵”、“文化阐释”、“比较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之类的名目触目皆是,俨然是学术界百“化”齐放的春天。一向以人文科学带头学科自许的语言学面对“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而不为其他学科问津的局面,也树起了文化语言学的大旗,开始“寻寻觅觅”,主动向其他学科靠拢,成为一门出入百家又不失自己独立价值的边缘学科。把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让语言和文化互相印证、互相发明,这本是中国学术的一个传统。
“文化语言学”这个名目是八十年代提出来的,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尽一致。我们理解的文化语言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将语言置于文化背景之中,揭示文化在某些语言现象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加深人们对语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另一方面借助语言知识研究文化现象,解释说明文化现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在具体研究中,这两方面有时交织在一起,互相观照,彼此解证,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一至三章着重研究汉语词汇现象,属于前一个方面,四五两章着重研究华夏文化现象,属于后一个方面。
《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引用的资料有一部分首先是间接从别的论著中看到的,在使用时能找到原文的尽量做了核对,改正了不少鲁鱼亥豕、增衍脱漏乃至张冠李戴的错误。
古代汉语(第四册)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王力 中华书局 1999 - 6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作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養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韻、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養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豆瓣
作者: [意]马西尼 译者: 黄河清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exicon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 a National language: The period from 1840 to 1898,於1993年作為專題叢書第6種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王世元教授主編的《中國語言學報》(Journal of Chinese)出版。這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考證精確,對漢語詞滙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問世后受到各國學者的很高評價。
汉语外来词词典 豆瓣
作者: 刘正埮 / 高名凯 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汉语外来词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收录古今汉语外来词10000余条,其中包括某些外来词的异体或略体。词目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词条一般包括外来词的汉语书写形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的读音,释文、词源及进一步考证等4项内容。书前设“汉语拼音音节表”。书末附“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豆瓣
作者: 彭小川等 商务印书馆 2004 - 3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收集、挑选外国入学习汉语过程中在语法方面普遍感到疑惑的201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答疑。为了分散难点,我们将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语言点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来进行解答。
所有条目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王还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为依据进行分类编排,但不求全面系统。不同词性的语法条目进行对比,安排在前面的词性归入所属的类别,为了便于使用者查阅,我们在总目录上标注了分类的名称。另外,书后还附上音序索引。
每个条目包括如下部分:①典型例句;②疑问;③析疑;④考考你(练习);⑤练习参考答案(统一附在书后)。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没有采取边解释边展示例句的一般做法,而是将典型例句用方框框起来,置于每个条目首位,目的是希望使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的非汉语母语的学生能学着通过观察例句,先自行思考问题,从中提高学习能力。另外,也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裨益。
针对阅读者的特点,各条目的的编写力求简明、易懂,并尽可能配以图表。练习题的用词大部分是浅显的,同是为了满足部分水平较高的非汉语母语的学生的要求,我产他编写了一些用词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将其置于该条目习题的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