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
适应性思维 豆瓣
作者: 吉仁泽 译者: 刘永芳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 6
新思想来源于何处?什么是社会智能?无知如何转变为悟性?为什么社会科学家们会盲目地采用无头脑的统计学仪式?这本重要著作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精辟回答。它将理性作为适应性思维进行重新思考,这种思维重在理解头脑是如何应付其周围环境的,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总之,本书收集的论文发展了这样的思想:人类思维——从科学创造到理解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意味着什么——部分地“发生”于头脑外部。
在本书中,吉仁泽教授提出并详细说明了探讨理性心理学问题的一项大胆而新颖的研究方案。生态理性、有限理性、社会理性等颇具创意的概念为研究人类理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其独到的见解和论述将关于人类思维、社会智能、创造性及决策制定等问题的研究从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幻世界一一在那里逻辑和概率规则统御着一切——迎回了启发式和社会动机发挥作用的现实世界中来。
《适应性思维》一本书适合对心理学、认知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人工智能和动物行为等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它也为医生、艾滋病咨询师、刑法专家等实践工作者如何理解和交流不确定性和风险信息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Adaptive Thinking: Rationality in the Real World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Gerd Gigerenz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 3 其它标题: Adaptive Thinking
Where do new ideas come from? What is social intelligence? Why do social scientists perform mindless statistical rituals? This vital book is about rethinking rationality as adaptive to understand how minds cope with their environments, both ecological and social.

Gerd Gigerenzer proposes and illustrates a bold new research program that investigates the psychology of rationalit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ecological, bounded, and social rationality. His path-breaking collection takes research on thinking, social intelligence, creativity, and decision-making out of an ethereal world where the laws of logic and probability reign, and places it into our real world of human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Adaptive Thinking is accessibly written for general readers with an interest in psychology, cognitive science, economics, sociology, philosoph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nimal behavior. It also teaches a practical audience, such as physicians, AIDS counselors, and experts in criminal law, how to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uncertainties and risks.
Critical Rationalism,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豆瓣
作者: I.C. Jarvie / Nathaniel Lao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
An outstanding feature of this book is the broad range of the contributors, drawn from Europe,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merica, testifying both to the range of Professor Agassi's interests and the geographical spread of his influence. Most contributors use Agassi's ideas as a springboard to engage in debate on issues, or offer a contribution in an area that interests him. In this volume contributors consider such questions as Agassi'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practice as well as in theory;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sm in philosophy; the origins of critical rationalism in the Bible; the debates in economics stimulated by the work of Popper and Agassi, and many other topics. Besides the special topics, the reader gains some sense of the fruitfulness of critical rationalism in the hands of Agassi's friends and colleagues.
Problems of Rationality 豆瓣
作者: Donald David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4 - 8
"Problems of Rationality" is the eagerly awaited fourth volume of Donald Davidson's philosophical writings. From the 1960s until his death in August 2003 Davidson was perhaps the most influential figure in English-language philosophy, and his work has had a profound effect upon the discipline. His unified theory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ought, meaning, and action holds that rationality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both mind and interpretation. Davidson here develops this theory to illuminate value judgements and how we understand them; to investigate what the conditions are for attributing mental states to an object or creature; and to grapple with the problems presented by thoughts and actions which seem to be irrational. Anyone working on knowledge, mind, and language will find these essays essential reading.
理性的声音 豆瓣
The Voice of Reason
作者: [美] 安·兰德 译者: 万里新 新星出版社 2005 - 4
第一部分(哲学)包括所有有关客观主义哲学的论述。它包括一篇有关客观主义的概论(第一章),它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关系(第二章),和几篇重要的有关伦理学的新论述。这主要涉及伦理学中客观主义的必要性(第三章和第四章),心理诊断和道德判断的本质区别(第五章),以及利他主义伦理学的非客观主义本质(第六、七章)。第一部分以一篇对宗教的声讨结束;客观主义认为宗教是对理性的摒弃(第八、九章)。
第二部分(文化)第一篇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破产(第十章),接着论述这种破产的一些征兆:当今的文化真空(第十一章),以及全球的种族运动高涨(第十二章)。接着是具体探讨三个群体的缺陷:自由实用主义者(第十三章),保守主义者(第十四章),和商业人士;兰德女士认为他们不知不觉地成了他们的毁灭者―即大学―的赞助者(第十五章)。分析了两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一个是悲剧性的:玛丽莲・梦露之死(第十六章);还有一个是令人振奋的:阿波罗11号的旅行(第十七章),这篇文章是安・兰德的得意之作,描述了她亲眼目睹登月火箭发射的情形。此文描述了这个历史性事件的感觉上的现实,情感震荡,及内在的哲学原因这种报道是只有当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和一个文学家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是第十八章的主题。第二部分最后是我的两篇讨论美国教育制度的文章。一篇记录了我们大学里盛行的反美思潮(第十九章);另一篇讨论正在毁灭我们小学校的反概念教学法(第二十章)。
第三部分(政治)是从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的倡导者的立场考虑一些政治问题。这包括批判配给制(第二十一章),公共电视(第二十二章),反托拉斯法(第二十四章),对外援助(第二十五章),以及社会化医疗(第二十九和第三十章)。这里面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打破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垄断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二十三章);一篇有关工业化经济中财富的角色的讨论(第二十七章);一篇分析世界饥饿原因的文章(第二十八章);一篇解释安的一个观点的文章,即一个有理性的女人是不愿意做美国总统的(第二十六章)。第三部分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彼得・施瓦茨有关自由意志论主义这个政治运动的精辟分析。安・兰德是一贯反对自由意志论主义的,认为是跟她的哲学相对立的。施瓦茨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
理性与自由 豆瓣
作者: [印度] 阿马蒂亚·森 译者: 李风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第一部分 一般性导论
第1章 引言:理性与自由
第2章 社会选择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 理性:形式与实质
第3章 选择的内在一致性
第4章 最大化与选择行动
第5章 目标、承诺与认同
第6章 理性与不确定性
第7章 非二元选择与编好
第三部分 理性与社会选择
第8章 理性与社会选择
第9章 作为社会选择基础的个人偏好
第10章 社会选择与正义
第11章 规范选择中
第四部分 自由与社会选择
第12章 自由与社会选择
第13章 最低限度的自由
第14章 权利:表述与结构
第五部分 观点与政策
第15章 位置客观性
第16章 论达尔文的进步观
第17章 市场与自由
第18章 环境评估与社会选择
第19章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第六部分 自由与社会选择:阿罗讲座
第20章 机会与自由
第21章 过程、自由与权利
第22章 自由与机会评价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编辑推荐:
在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广泛的分配伦理学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测量问题上,森是一位无可怀疑的大师。
——肯尼思•J•阿罗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现代经济学中,阿马蒂亚•森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理论家,在社会选择领域和福利经济学上堪称世界性的权威。他还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位领袖人物,在贫穷国家中投资的效率评价以及饥荒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与此同时,他对经济学持着一种相当宽泛的观念,他的许多成就拓展了经济学家的视野。
——A•阿特金森
森的思想就像探照灯一样,能够极其清晰地阐明事物的本质;对于别的学者通常视为理所当然的假设,他却能天才般找到其中的错漏之处。
——罗伯特•卡森
森的分析锐利而透辟,并且具有辨析微妙而模糊的概念的天才,再加上惊人的广博学识,所以这些,使得他提出的概念与论断具有直接的政治意义。
——伯纳德•威廉斯
在那些通常视为难解的思想领域里,森却具有非常敏锐的智慧……任何一个对自由、平等和正义感兴趣的人都会从阅读他的书中获益。
——理查德•J•阿尔内森
The Nature of Rationality 豆瓣
作者: Robert Nozic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 11
Repeatedly and successfully, the celebrated Harvard philosopher Robert Nozick has reached out to a broad audience beyond the confines of his discipline, addressing eth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that matter to every thoughtful person. Here, Nozick continues his search for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hilosophy and "ordinary" experience. In the lively and accessible style that his readers have come to expect, he offers a bold theory of rationality, the one characteristic deemed to fix humanity's "specialness." What are principles for? asks Nozick. We could act simply on whim, or maximize our self-interest and recommend that others do the same. As Nozick explores rationality of decision and rationality of belief, he shows how principles actually function in our day-to-day thinking and in our efforts to live peacefully and productively with each other. Throughout, the book combines daring speculations with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to portray the nature and status of rationality and the essential role that imagination plays in this singular human aptitude.
Rationality and Freedom 豆瓣
作者: Professor Amartya Sen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 3
Rationality and freedom are among the most profound and contentious concepts in philosoph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 two volumes on rationality, freedom, and justice, the distinguished economist and philosopher Amartya Sen brings clarity and insight to these difficult issues. This volume - the first of the two - is principally concerned with rationality and freedom.
行走于理性的钢丝上 豆瓣
作者: [美]罗伯特•福格林 译者: 陈蓉霞 新星出版社 2007 - 1
人类能够相信所有的事情,但是也能堕入深深的怀疑和迷惑。问题部分在于我们的许多信仰缺乏理性的基础。更深也是更麻烦的问题还在于,对理性的追求本身又是这种怀疑和迷惑的来源。
在《行走于理性的钢丝上》中,罗伯特•福格林引导读者穿越悖论、幻觉及其激进怀疑论这些迷宫,而它们正是哲学探究的中心问题所在。福格林认为,我们的理性技能坚持要对宇宙作出纯粹理性的说明,然而同时,这些技能的内在缺陷又使得我们决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结果我们发现自己是处在一种不牢靠的地位,于是,要么用康德所谓的“形而上学幻觉”来安慰自己,要么接受激进怀疑论的立场。
通过反思古希腊的怀疑论者以及如休谟、康德、维特根斯坦、尼采及萨特这样的思想家,本书使得读者进入——并且穿越——哲学中某些最棘手同时也是最富挑战性的领域
作者语摘:
不受束缚的理性,会迫使我们进入两个相反的方向。其一是形而上学的方向,其传统形式就是试图用一种纯理性的因素,来说明实在那稳定内在的结构。认为必定存在这一结构,那正是理性自身的要求。其二是相反的方向,因为当理性趋于极限时,就会带来自我摧毁,从而引出激烈的怀疑主义或相对主义。
但本书不是为这种选择提供指导,而是力图理解它们如何产生,我们又如何可能从中解脱出来。我的中心论点是,当假设理性可不受限制地运用时,就会出现这种根本性的选择局面。更深入的论点是,摆脱这些选择或许是困难的,在某些情形中或许还决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些选择带来了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深深的焦虑”。
——罗伯特•福格林
纯粹理性批判 豆瓣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9.6 (1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伊曼努尔·康德 / 校注 杨祖陶 译者: 邓晓芒 人民出版社 2004 - 10
本书是康德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学著述中意义最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它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前进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康德花了11年的时间完成,1781年初版,1787年再版。贯彻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其使命是为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全书约有40余万字,除了序言和一个总的导言外,分为“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 。中译本是直接从德文原本由邓晓芒翻译、杨祖陶校订,其译文精良,堪称佳作。书后还附有德汉术语索引、汉德术语对照以及人名索引,方便使用。
疯癫与文明 豆瓣
Folie et Déraison: 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9.1 (86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1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 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对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 豆瓣
作者: Hilary Putna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Hilary Putnam deals in this book with som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persistent problems in philosophy: the nature of truth, knowledge and rationality. His aim is to break down the fixed categories of thought which have always appeared to define and constrain the permissibl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