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舒克和贝塔 (1989) 豆瓣
8.5 (304 个评分) 导演: 严定宪 / 林文肖 演员: 范捷 / 翟巍
贝塔是一只宠物鼠,他经常会驾着小主人的小坦克对付老是欺负他的大花猫,好不神气;而舒克则是一只生活在丛林里的小老鼠,一次偶然,他得到了一架小小的直升飞机,有了直升机后,舒克经常开着它在丛林中飞来飞去,帮助朋友们。终于,贝塔厌倦了整天呆在家里的生活,决定开着他的坦克出外闯荡世界。
某天早上,贝塔出发了。当他的坦克来到了丛林后,发现舒克的直升机。两人由此交上了手。一番大战后,两人终于握手言和,而且成了好朋友。这对海空作战的好拍档开始了他们的冒险之旅!
童年的消逝 豆瓣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8.1 (4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尼尔·波兹曼 译者: 吴燕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童年与故乡 豆瓣 Goodreads
Es war einmal
8.6 (16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古尔布兰生 译者: 吴朗西 译 / 丰子恺 书 新星出版社 2010 - 11
《童年与故乡》出版于1934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记录。四十篇散文,两百幅漫画,非常生动有趣地描述了他的童年,家庭,学校,军队,初恋等天真烂漫的生活履历,同时旁触到北欧的大自然和它的动物,山林以及纯朴粗野的农民生活。图画文字都有独特的风格。
由于德文原版为手写、手绘,为了使中文译本“更加生色”,译者吴朗西先生便也遵从德文版体例,请好友丰子恺亲自书写配图文字。
丰子恺先生也认为:“古尔布兰生的画,充分具有写实的根底,而又加以夸张的表现,所以能把人物和景物的姿态活跃地表出。他的文字近于散文诗,也很生动。他把童年在故乡所为,所见,所闻的精彩的片段,用绘画和文字协力地表现出了。有的地方文字和绘画交互错综,分不出谁是宾主。这种艺术表现的方式,我觉得很特殊,很有趣味。”
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童年与故乡》中文版,便是依照德文版版式(开本比德文版略小),文字部分由丰子恺手书,插图部分依原作。吴朗西先生妙笔生花的翻译、丰子恺先生意趣盎然的钢笔行草,与作者的漫画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此次《读库》整理再版,我们依照1934年出版的德文原版样式,采纳中文版中丰子恺先生的手写体正文,及德文版中的插图素材,经认真修复整理,重新进行拼版制作,并恢复为德文版的开本规格,同时保留了吴朗西先生的“译者后记”与丰子恺先生的“写者后记”。
为方便当代青少年读者阅读,我们将吴朗西先生的译文整理为简体中文,以印刷体附后。
太平盛世 豆瓣
作者: 闻人悦阅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1 - 5
那些洒满阳光的午后,风自遥远的地方吹过来,带来海的味道,旧日的记忆与梦想也自蒙蒙的印象中清楚地晕染开来。闻人悦阅以絮絮语调、顺畅笔触,淡漠中闪现的丰沛感情,书写曾经敏感柔软的少年心事,青春张扬的浪漫情怀,指点江山的睥睨青年与目睹“九一一”灾难后人们亟欲拥抱盛世的渴望与怀疑;深深镂刻出怀念情思与对太平盛世之反思。全书弥漫着淡淡哀伤氛围,却又有着恰如其分的明媚,让人在心情跌宕的同时也能会心微笑。
“我想这大概算是一个系列的成长笔记,孩子长成少年,少年离家远行,生活初露端倪,如流水一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