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阿爾博姆
相约星期二 豆瓣
Tuesdays with Morrie
8.6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奇·阿尔博姆 译者: 吴洪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莫里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绝症的社会学心理教授,1994年,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因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与自己的学生,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的名字是人生,课程的内容是这位社会学教授对人生宝贵的思考,课程总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礼。
老人谢世后,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相约星期二》。书中涉及有关世界与死亡,家庭与感情,金钱与永恒的爱等人生永远的话题。该书一出,立即引起全美的轰动,连续40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中译本出版后,也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召力是没有国界的。
作家余秋雨在此书的序言中说:“他把课堂留下了,课堂越变越大,现在延伸到了中国。我向过路的朋友们大声招呼:来,值得进去听听。”
来一点信仰 豆瓣
Have a Little Faith
7.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奇·阿尔博姆 译者: 吴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 非虚构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年度推荐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 我们相信什么,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7度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NO.1
* 《相约星期二》全球畅销23年,见证亿万读者的相遇与成长。
故事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请求开始:“你可以为我作悼词吗?”那是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米奇•阿尔博姆儿时社区犹太堂的拉比。他曾经无数次地为临终者送去慰藉,这一回,他打算把将自己送上天堂的任务,交给米奇。
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是一句向上天发出的企求:“你会拯救我吗?”说这话的时候,那人正躲在一只垃圾桶后,他的妻子和幼女在哭泣。他盯着街上开来的每一辆汽车,非常确信下一盏车灯带来的就是要夺取他性命的杀手。这个人,后来成了一位普渡众生的基督教牧师。
两个真实的故事,沿着比小说更为奇巧的轨迹,交织成一部关于信仰的小书。为了写好这本书,曾以《相约星期二》震撼全世界的米奇•阿尔博姆追踪了两位神职人员的生命历程,拜访了很多地方,去到这个世界上持有不同信仰的“我们这里”和“他们那里”。
最终,不管是在“这里”还是在“那里”,米奇都找到了同样的答案——“有许多曲调,但都是一首歌,一首同样美好的、充满人性的歌。”这首歌再次创造了奇迹,给寒夜中迷途的旅人最多的温暖和希望。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豆瓣 Eggplant.place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7.8 (74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奇·阿尔博姆 译者: 赵晓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有些故事注定要从结局讲起的——其实,所有的结尾又何尝不是开端呢? 《相约星期二》随着莫里的阖然长逝而告终。六年后,在米奇·阿尔博姆的全新力作中,纪实换成了虚构;死亡从结局演变成了开端;主角还是一位老人——不是洞明世事的教授,而是到死都对自己的一生心存惶惑的退伍老兵,游乐场维修工。
他叫爱迪,八十三岁生日那天,为了拯救在突发事故中身处险境的女孩而殒命游乐场。醒来时,爱迪已身处天堂,这才发现:那里并不是牧歌萦绕的伊甸园,而是地球上生活片断的交叠重现。五个被爱迪或铭记或忽略或遗忘的人,轮流登场,引领他寻找逝去的时光,追问人生的谜底。无形间,天地间仿佛有一条巨大的锁链,爱迪只是其中的一环。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让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成了锁链中的一环,分享着同一个秘密:天堂里,会有五个人,为了五段不同的记忆,等候你长大、相爱、衰老、死亡,等待着解答你最后的疑问。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故事,说到底都是同一个。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豆瓣
作者: 米奇.艾爾邦 / Mitch Albom 译者: 白裕承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曾經,他是老師眼中的希望。 大學畢業之後,他進入社會的浮沉, 在幻滅的理想人生中掙扎。 直到十六年後,才在一個最偶然的機會和老師重逢。 而他的老師,只剩下生命中最後幾個月時間。 於是,他又上了14堂他老師的星期二的課。 這次,課上的學生只有他一人…….
本書作者在昔日恩師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每星期二到老師家看他、這位誨人不倦的老師墨瑞.史瓦茲,面對著死亡一步一步逼近,不僅自己勇敢面對,窮究其多面的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柔軟了米奇因世故而僵硬的心,讓他重新看待生活。
這位墨瑞,誠實地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脆弱與哀傷,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的束縛,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也許你和作者一樣,年輕時曾遇到過這麼一個人,他比你年長,有耐心又有智慧,懂得你年輕徬徨的心,教導你為人處世之道。但是,你後來與他斷了連絡,獨自在人生路上奮鬥,你的視野變窄,你的夢想褪色。再沒有人在你身邊為你指引方向,告訴你生命的路怎麼走。
作者在這樣的時刻和老師重聚,上了最後的一門課,一門學著如何活在世上、如何對待死亡的課。如今我們也有幸旁聽這堂課,汲取其中的溫暖與智慧。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真實故事,讀後讓你一輩子感到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