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
忧郁的热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ristes Tropiques
9.2 (5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王志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6 其它标题: 忧郁的热带
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
《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 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发生认识论原理 豆瓣
作者: [瑞士] 皮亚杰 译者: 王宪钿 等译 / 胡世襄 等校 商务印书馆 1981 - 9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见本书引言),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见本书引言)。本书共包括三章。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见本书引言),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在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最后,在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结构主义 豆瓣
作者: 皮亚杰 译者: 倪连生 / 王琳 商务印书馆 2006 - 1
《结构主义》这本书,是根据1979年第七版(第十一万七千本系列)译出的。原著没有前言或序文,也没有声明该书从1968年初版之后有任何修改。通常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在法语世界里能出版二三千册就是畅销的书了;而像《结构主义》这样一本比较难懂的书竟再版七版,可见这本书的影响之大。
但是,结构主义这一流派和本书作者对于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所以译者想在此作一些介绍。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但他远不止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还是一位兼通数学、逻辑、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史和哲学的大学问家。他在1918年(当时他22岁)研究软体动物得自然科学博士之后,转而研究心理学成为大家,1949年又革新逻辑学,1950年发表《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三卷。1968年发表本书——《结构主义》,这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皮亚杰特别着重于智慧心理学的研究。1929—1939年他任日内瓦大学的科学思想史副教授,早从三十年代起就把最先进的科学认识看做是生物界从动物到人的适应演化的结果,继承了日内瓦学派由克拉帕莱德开创的功能主义方面。他在研究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各种概念(时空、运动、因果关系、数量、言语、逻辑思维……等)的发展时,心里就随时都照顾到了与最新的科学概念(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间的关系,于是到五十年代就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发生科学认识论”[我们以后就简称“发生认识论”:因为发生认识论中所说的认识论,只能是科学认识论而不是哲学认识论,它是哲学认识论的前奏,但还不是通常所说的(哲学)认识论]。在发生认识论中,其最高阶段,就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并为未来更先进的科学认识敞开着大门)。
目前最先进的科学认识,其概念、方法、原理、假设等,从具体方面来看是千差万别的,新学科还如雨后春笋在产生。但是,从心理学或认知发展的历史看,它们是否有一些共同点呢?这种直到现在为止的最高级认识,到了什么程度呢?这些是皮亚杰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在此之前还没有人作过一个全面的综合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自己就来回答了。我们所译的这本《结构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努力的产物。
……
本书是阐述结构主义的权威著作。共七章:第一章研究结构主义的共同特征,阐明结构的定义;第二章分述数学、物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结构主义研究;第七章评述哲学上的结构主义。作者强调,结构主义只能是一种研究方法,不应具有排它性,它只能通过各学科的协调努力才能存在和发展。
第一章 导言和问题的地位
1.定义
2.整体性
3.转换
4.自身调整性
第二章 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
5.群的概念
6.母结构
7.逻辑结构
8.形式化的权宜性限度
第三章 物理学结构和生物学结构
9.物理学的结构和因果关系
10.有机界的结构
第四章 心理学的结构
11.心理学中结构主义的开端与“格式塔”理论
12.结构与智力的发生过程
13.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 语言学的结构主义
14.共时性结构主义
15.转换结构主义;个体发生论和种系发生论之间的关系
16.语言结构的社会形成、天赋性质或平衡作用
17.语言学结构与逻辑学结构
第六章 结构在社会研究中的利用
18.整体性结构主义还是方法论结构主义
19.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的人类学结构主义
第七章 结构主义和哲学
20.结构主义和辩证法
21.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
结论
参考书简目
索引
1.专名索引
2.主题索引
词与物 豆瓣
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
9.2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莫伟民 上海三联书店 2001
《词与物》是西方文化考古学家福柯最要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新思想的伟大作品”(德勒兹语)。这不仅是因为《词物》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直至20世纪的整个西方文化和知识史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富有创见和深度的梳理和剖析,而且更因为它从根本上驱除了笼罩在当代知识形式的决定性条件之上的人类学主体主义的迷雾,批判了自笛卡尔、尤其自康德以来200多年西方哲学传统的先验意识哲学和主体主义。
普通语言学教程 豆瓣 谷歌图书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5th ed., 1949)
9.3 (34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译者: 高名凯 商务印书馆 1980 - 11
本書是著者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是本世紀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家之一。他在1857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法國人家裡。中學畢業後,於1875年至1876年在日內瓦大學讀了一年,其後轉學到德國,在來比錫大學學習語言學。那時正是新語法學派諸語言學家和他們的教師古爾替烏斯(G.Curtius)對語言學問題辯論得最激烈的時候。他起初完全站在新語法學派一邊,在奧斯脫霍夫(H. Osthoff)和雷斯琴(A. Leskien)的指導下從事歷史比較語言研究工作,於1878年寫出他那篇傑出的《論印歐系語言元音的原始系統》,使老一輩的語言學家大為驚奇。
憂鬱的熱帶 豆瓣
Tristes Tropiques
作者: 李維 • 史特勞斯 / Claude Lévi-Strauss 译者: 王志明 聯經出版公司 1989 - 5
本書作於1955年,是結構人類學宗師李維.史特勞斯的思想自傳與成名作。青壯時代,他展開行腳,親訪亞馬遜河流域與蓊鬱的巴西高地森林,在叢莽深處找到還原於最基本形貌的人類社會。《憂鬱的熱帶》記述他在卡都衛歐、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幾個最原始部落裡情趣盎然、寓意深遠的思考歷程與生活體驗。李維.史特勞斯以全新的取徑、開放的眼光,根據每備銳詳切的洞識觀察,副以生動豐富的想探索,將這些部落放在世界脈絡之中,提出引人入勝的比較印證,境界遠邁他本行的專門領域與科學研究,成為一部對促進人類自我了解且有罕見貢獻的人類學、文學、人類思想傑作。
列维-斯特劳斯传(附卷) 豆瓣
Claude Lévi-Strauss
作者: [法] 德尼·贝多莱 译者: 于秀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6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为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在素重人文科学理论的法国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应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中文版在作者将届百岁高龄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简言之,“文集”的出版标志着中法人文学术交流近年来的积极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取得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在与世界学术接轨的实践中又前进了一大步。关于作者学术思想的主旨和意义,各位译者均在各书译后记中作了介绍。本书拟略谈列维斯特劳斯学术思想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整体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发展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没有阅读列维-斯特劳斯,你还不能说了解人类学;没有阅读列维-斯特劳斯,你还不能说了解结构主义;没有阅读列维-斯特劳斯,你还不能深刻理解法国人的精神。 列维-斯特劳斯,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伟大的“结构主义大师”。他奇特的个性、充实的人生都能给我们启示和鼓励。愿这篇译著也能使你怦然心动,使你的灵魂受到冲击。来吧,让我们追随列维-斯特劳斯的脚步,进入这位大地丈量者的精神家园之中,去感受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类学家那博大的胸怀,去体悟他对陷入生态困境的人类那深切的关怀!
结构人类学 豆瓣
Anthropologie structurale
作者: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译者: 张祖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发表的文章的合辑,代表了作者在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这些文章的选取和安排都是为了让不熟悉人类学的读者能够对这门学科的问题获得一个框架式的认识,而且,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介绍了人类学的发展方向和能够解决的问题本书讨论了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美洲印地安人社会的习俗和制度,人类学与语言学及心理学的关系,考察了人类学在社会科学整体中的地位,人类学的教学问题。阐释了这个学科的过去和将来,界定了人类学的工作领域,描绘了它所提出的问题的前景。

结构人类学(1)目录

第一部分 语言与亲属关系
第一章 绪论:历史学与民族学
第二章 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
第三章 语言和社会
第四章 语言学与人类学
第五章 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跋语
第二部分 社会组织
第六章 民族学中的远古性概念
第七章 巴西中部和东部的社会结构
第八章 有二元组织这回事吗?
第三部分 巫术与宗教
第九章 巫师与巫术
第十章 象征的效力
第十一章 神话的结构
第十二章 结构与辩证法
第四部分 艺术
第十三章 亚洲和美洲艺术中的裂分表现方法
第十四章 一条体内充满鱼的蛇
第五部分 关于方法和教学的问题
第十五章 民族学中的结构概念
第十六章 第十五章的跋语
第十七章 人类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及其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图目录

结构人类学(2)目录
第一部分 展望
第一章 人类学的领域
第二章 关于人的科学的奠基人让雅克·卢梭
第三章 迪尔凯姆对民族学的贡献
第四章 美国民族学研究署的工作和教训
第五章 无文字民族的宗教之比较
第二部分 社会组织
第六章 关于模型的概念:意义和运用
第七章 关于亲属关系的原子的思考
第三部分 神话和仪式
第八章 结构和形式:关于弗·普罗普的一部著作的思考
第九章 阿斯迪瓦尔的武功歌
第十章 温内巴戈神话四则
第十一章 星球的性别
第十二章 文化中的蘑菇
第十三章 相邻民族的仪式和神话之间的对称关系
第十四章 神话是怎样消亡的
第四部分 人文主义和人文学科
第十五章 对几份问卷调查的答复
一 三种人文主义
二 结构主义和文学批评
三 从一场回顾展谈起
四 1985年的艺术
五 都市文明与精神健康
六 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
第十六章 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中的科学标准
第十七章 文化的非连续性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 民族志和历史学面临的文化非连续性问题
二 抵制发展的三个原因
第十八章 种族与历史
一 种族与文化
二 文化的多样性
三 种族中心主义
四 远古文化和原始文化
五 进步的概念
六 静止的历史和累积的历史
七 西方文明的地位
八 偶然性与文明
九 文化之间的合作
十 进步的双重含义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图目录
译后记
野性的思维 豆瓣
9.8 (8 个评分) 作者: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Clande Levi-Strauss) 译者: 李幼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资料,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人类的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即与这两种思维 方式相符。书中涉猎广泛,论述方式别具一格,是一部具有哲学意趣的理论人类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