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浩荡两千年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内容简介: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海报: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豆瓣
作者: Paul M. Kennedy Vintage 1989 - 1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by Paul Kennedy, first published in 1987, explores 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the Great Powers from 1500 to 1980 and the reason for their decline. It then continues by forecasting the positions of China, Japan,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Wirtschaftswoche 豆瓣
Die WirtschaftsWoche (WiWo) ist ein deutsches Wirtschaftsmagazin.
Sie erscheint in der Verlagsgruppe Handelsblatt wöchentlich in einer Auflage von 183.000 Exemplaren (III/2005). Am 6. März 2006 wurde der Erscheinungstag von Donnerstag auf Montag verlegt. Abonnenten erhalten die Zeitschrift bereits am Samstag.
五百年来谁著史 豆瓣
5.0 (6 个评分) 作者: 韩毓海 九州出版社 2009
为什么黄仁宇要讲毛泽东的好话?
为什么白银能成为明朝的合法货币?
为什么说明清亡于“货币战争”?
为什么说清朝是败于金融体系不合理?
为什么中国票号资本被西方金融资本击溃?
究竟有没有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
这是一本从金融与大历史视角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大著作,作者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有力印证了: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这一结论为当下中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作者韩毓海是北大新锐学者,国内鲜见的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现实关怀和价值取向,每每引起关心国家命运、关注底层生活的读者的强烈共鸣。
此书作为深受北大文科研究生追捧的思想讲义,语言晓畅明快,问题意识敏锐,堪称名家大手笔。作者行文有意针对时下热点话题,把视野引向基层,引向世界,引向大历史,从而让大众也能看清国际金融动态,以及中国的应对和走向。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Overseas Empire 豆瓣
作者: L.C.A. Knowles Routledge 2004
First published by George Routledge & Sons Ltd. in 1924, 1930 and 1936.
When first published in 1924, Knowles' first volume o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British Empire offered a ground-breaking comparative study, ranging from slavery to Factory Acts, from cold storage to ticks and mosquitoes, from rural cultures to plantation products, and from bush paths to railways. Following her untimely death in 1926, the manuscripts for her second and third volumes were completed and published by her husband, C.M. Knowles, in 1930 and 1936.
Volume I deals with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issues relating to the Empire as a whole and also specifically with India, Malaya, Nigeria, Kenya and Uganda, while Volume II focuses more closely on Canada. Volume III covers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Australasia and South Africa.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2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郎咸平 2010 - 5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②》目的在于以案例形式进一步解剖新帝国主义的操作手法和技巧,浓缩成了本书的十余场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战争。
美国将会如何乘中国之危挑起战争呢?我们的“危”有三,第一、资产泡沫化,第二、经济停滞化,第三、通货膨胀化。而美国无疑将利用三大战争,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恶化我们的三大危机。
首先说的是美国新近发动的汇率大战。到底美国对中国的汇率大战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那就是挑起资产泡沫!不妨看看泰国、越南、香港和日本历史上遭遇的泡沫大战模式。
汇率大战除了打击我们的出口,实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实目的是要我们重蹈日本模式之覆辙,逼迫我们开放金融市场。美国在泡沫大战中对日轰炸的三部曲,如今在中国只差半步就完成了部署。
至于美国拿丰田开刀的贸易大战,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要解决美国的失业人口问题,完全无异于一场美国版《潜伏》。
我们天天叫嚷着“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可是,所谓的气候变暖,其实就是欧美的一个惊天大阴谋、一场气候大战。而我们却荒谬的落进了新能源的“大跃进”陷阱,严重的产能过剩、大量的环境污染将遗祸我们的子孙万代,而欧美则得到了绿色环保。
用炮舰换通商?太愚蠢了!现代东印度公司有着两只秃鹰,那就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高盛、必和必拓和孟山都,它们对中国的侵略绝不亚于大清末期的炮火硝烟,只是它们的手法翻新罢了。
最后谈的是美国的文化侵略,拿《孔子》和《阿凡达》做个比较,就可以了解为什么美国可以成功输出文化价值观。以《阿凡达》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侵略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大转型时代 豆瓣
作者: 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译者: 秦传安 新世界出版社 2009 - 4
《大转型时代:全球帝国的阵痛1900-1950》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就是一幅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图画,就是一个国家走向全球权力顶峰的历史。在这50年间,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从到500美元,增长到1600美元,并实现了广泛的社会保险体系;曾经多达26%的童工受到法律的禁止;黑人已经在名义上享受美国公民的全部权利;登记在册的汽车由13.824辆(人130.76亿),增长到4400万辆(人口158亿),每4人即有一辆;全美由一条地铁,增加到已有10多个城市拥有地铁;电话则从、33万部,增加到4300万部。美国将令人叹为观止的生产力跟这个世界曾目睹过的最广泛的繁荣结合起来。实现了从科技到社会诸领域的广泛变革.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伟大转型。每个人都深信:在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这里是最好的世界.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得更好。
而“美国大发现”的本质就是:如果你把有利的条件带给广大的底层民众,他们就会抓住
机遇.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舒立对话 豆瓣
作者: 胡舒立 / 王烁 主编 2011 - 2
《舒立对话:未来十年,世界是谁的游戏》是一部有关过去10年(主要为2008~2010年)国内外重大热点事件和话题的采访合集。胡舒立女士现任财新传媒集团总发行人兼总编辑、《新世纪》周刊总编辑和《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她不仅是中国财经传媒领域的超重量级人物,在国际上同样享有盛誉,被美国的《纽约时报》评为中国最强有力的财经媒体主编。
《舒立对话:未来十年,世界是谁的游戏》中的采访对象既有各国政府要员,也有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香港等,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力量和最活跃的经济体。这种权威媒体与各领域的权威人士的高端对话,对读者而言,是难得的思想盛宴,是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培养大局观和掌控个人财富的高端智囊书。
The Chinese Economy 豆瓣
作者: Barry J. Naughton The MIT Press 2006 - 10
This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modern Chinese economy by a noted expert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ers a quality and breadth of coverage not found in any other English-language text. In The Chinese Economy, Barry Naughton provides both an engaging, broadly focused introduction to China's economy since 1949 and original insights based on his own extensive research. The book will be an essential resource for students, teachers, scholars, business people, and policymakers. It is suitable for classroom use for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courses.After presenting background material on the pre-1949 economy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reform, and market transition that have taken place since, the book examines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modern Chinese economy. It analyzes pattern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cluding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one-child family policy; the rural economy, including agriculture and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urban are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macroeconomic trends and cycles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largely unaddressed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growth.The text is notable also for placing China's economy in interesting comparative contexts, discussing it in relation to other transitional or developing economies and to such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ies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t provides both a broad historical and macro perspective as well as a focused examination of the actual workings of China's complex and dynamic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est in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only grow as China become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layer on the world's stage. This book will be the standard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about the next economic superpower.
西方将主宰多久 豆瓣
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
作者: [美] 伊恩·莫里斯 译者: 钱峰 中信出版社 2011 - 6
大约在1750年左右,英国企业家率先使用蒸汽和煤炭,从此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厂、铁路和炮艇的出现推动了西方国家在19世纪的崛起;20世纪,计算机和核武器的出现使其获得了全球霸权的地位。现在,在21世纪之初,很多人担心,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的经济强国,将会结束西方的领先地位。为了了解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回溯过去。为什么西方在过去的200年里得以统治全球,并且它的统治将持续多久?
在这本书中,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全球著名的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描述了人类历史的模式,为以上两个问题提供了惊人的新答案。
作者认为,并不是由于种族或者文化的差异,甚至是伟大人物的努力使得西方得以统治世界,而是因为地理因素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个因素影响着他们处理资源、疾病、移民和气候危机。
在这本书中,作者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为5万年,几乎每一页都有新的观念。本书将各个学科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包括古代历史和神经科学——不仅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也预示了在未来的几百年来,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也是一本重要的书——挑战、刺激并愉悦着人们的思想。如果有人认为我们不需要从历史吸取教训,不妨看看这本书。
——《经济学人》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得到的最能够解释历史的理论。伊恩·莫里斯用他的智慧,技巧地展现了他对古代历史的见解,从而解答了最大的历史问题,即西方究竟为何得以统治世界?我爱极了这本书。
——尼尔·弗格森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金融历史学家
这是融合三本书的内容为一体的著作:一个真实的而又令人激动的小说;对一万年前重要人物所发生的每一件重要事件的详细而又充满娱乐性的历史记述;以及对未来的一个有根据的推断。这是一个阅读,学习和享受的过程!
——贾里德·戴蒙德 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
如果你准备在今年,甚至是在10年内阅读一本有关历史方面的书,那么本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佛罗里达联合时报》
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 豆瓣
Selling Chin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uring the Reform Era
作者: 黄亚生 新星出版社 2005 - 9
中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投资目标国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年份,中国是全球性外国直接投资的第二大接受国。许多人为中国大量引进FDI(外国直接投资)而欢呼,认为是中国改革的重大成就。
在本书中,黄亚生提出了一个引发争议的反诘:中国大量引进行FDI,是因为中国经济存在某些本质弱点的表现。
黄的前提是:FDI——根本上讲——是一个微观经济现象,而非宏观经济现象。在一定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如市场的扩张或劳动力的成本低下,一个国家获得的FDI多于或少于国内投资,取决于外国企业对国内企业的相对竞争力。FDI在20世纪90年代涌入中国,是由于中国国内企业不具竞争力。而且,无法为新的商业机会提供资本,外国企业以“向中国投资”作为回应。
黄界定了造成竞争力不足的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企业的体制性主从次序,它将中国的大量经济资源分配给低效率的企业——国有企业,而没有将这些资源分配给有效率的私有企业。其结果就是中国企业的普遍无竞争力。另一个原因是严重的市场分割——这是因国家所有制所致——它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增长及投资选择,而对外资影响较小。
中国的FDI所带来的主要好处与以下方面有关:外资企业所提供的私有化功能、提供给受到信用约束的私人企业的风险投资,以及地区间资本流动性的提高。黄认为,尽管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重要好处,但是,人们还是应该追问:为什么国内企业不能提供相同的功能?这个更宽泛的问题需要对中国的改革策略进行评价。中国的局部改革——尽管它成功地扩大了市场范围——但至今却未解决中国经济中与分配无效率有关的许多问题。
在中国经济问题上,黄亚生正迅速成为美国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权威之一。正是这本书,将对学者产生重大的影响,实际上,也将深刻地影响到投资者,甚至影响到中国本身。这本书一定会改变大学里传授和研究当前政治经济的方法。
——威廉·柯尔比,哈佛大学
这是一个研究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的全新、迷人的视角。黄认为较高的外资数量水平——部分地——源自中国未能有效地分配国内储蓄,这与人们在中国问题上大唱赞歌不同。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本书一定会使人们对中国发展模式进行热烈的讨论。
——苏珊·罗斯?阿克曼,耶鲁大学
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它对100个更穷的国家的示范作用——的学生,应该研读黄的细致分析,该分析逻辑严密,学术性强,而且,它是目前市面上对中国的外国投资的规模和数量进行了最好的量化分析的书。认为外国投资令人放心的商业经理、银行家和资本经营者应以严肃的态度阅读此书,从而做出更好的准备以获得在中国经济改革下一阶段的成功。中国领导人也应研究这本巨著,但是,他们能够解决黄所说的“常常源自于制度”的问题吗?中国的制度转型——而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所给出的答案。
——丹尼尔·罗森,访问学者,国际经济研究所
Boomerang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Michael Lewis W. W. Norton & Company 2011 - 10
The tsunami of cheap credit that rolled across the planet between 2002 and 2008 was more than a simple financial phenomenon: it was temptation, offering entire societies the chance to reveal aspects of their characters they could not normally afford to indulge. Icelanders wanted to stop fishing and become investment bankers. The Greeks wanted to turn their country into a pinata stuffed with cash and allow as many citizens as possible to take a whack at it. The Germans wanted to be even more German; the Irish wanted to stop being Irish. Michael Lewis's investigation of bubbles beyond our shores is so brilliantly, sadly hilarious that it leads the American reader to a comfortable complacency: oh, those foolish foreigners. But when he turns a merciless eye on California and Washington, DC, we see that the narrative is a trap baited with humor, and we understand the reckoning that awaits the greatest and greediest of debtor nations.
时寒冰说 豆瓣
作者: 时寒冰 2012 - 9
这是人类经济、金融史上一次空前大危机,也是强者斗智斗勇的大博弈。
欧债危机是当今影响乃至主导世界格局、趋势的一条带血的主线。每一个人都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欧债危机:对欧出口商因为欧元的贬值损失惨重,股票市场因为欧债危机的恶化跌跌不休,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失业率上升……人们看到了欧债危机的开头,却看不到它的尽头。看懂欧债危机,不再是一种附加,而是一种必须。
它既与次贷危机密切相关,也将催生新的危机,日本和中国都在其列。未来的危机,无论何时降临,都会与两个字相关:债务!然后,再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的危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本书将从全球货币大博弈的高度纵横古今,俯视当前的欧债危机,为读者讲述全新的利益角逐,找到整个趋势的真相,同时为中国的决策者、企业经营者、投资者、普通老百姓,就政策走向、货币保值、投资增值等方面给出重要、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
环保的暴力 豆瓣
Blue Planet in Green Shackles
作者: [捷克] 瓦茨拉夫·克劳斯 译者: 宋凤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2 - 10
捷克总统最振聋发聩的呼声
环保成为发达国家限制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手段
揭开环保绿色正义下的国际政治博弈
全球已有英、德、日等十八种语言版本
捷克总统亲自为中文版撰写序言
.............................................
今天,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宗教之一就是环保主义……那里有一个最初的伊甸园,一个天堂般的地方,有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美状态,有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之后的堕落,也有最后的审判。
——迈克尔•克莱顿,美国作家
科学家的研究若导致对于现有数据的不同预测或不同解释,这些科学家就会经常受到胁迫。他们会被指控与“邪恶”的石油公司合作,而无权享受相关基金,难以获得提拔与重用。
——卢波什•摩陶,哈佛大学物理学家
我们为什么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去处理实际上不是问题的问题,反而忽略了世界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饥饿、疾病、漠视人权,恐怖主义和核战争的威胁?
——弗雷德•辛格,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大气物理学家
作者真实地指出了当前在阻止“全球气温变暖”旗号下,要求各国必须减少“碳排放”,同时制订了不少相关的“游戏”规则,在貌似科学与正义堡垒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些发达国家政治家们强加给世界的“真理”,是“政治强加于科学之上的效应”。
——著名学者、作家朱幼棣
.............................................
如今,全球变暖问题引发了世界性的灾难恐慌。这种恐慌催生出了对发展与工业文明的畏惧甚至憎恶,使环保原本善良的初衷逐渐蜕变为一种野心勃勃的思潮和运动,显露出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这场运动以保护环境为幌子,干涉自由和经济运作,成为政客和科学家夺取话语权、打击异己的武器,甚至演化为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工具。
本书作者瓦茨拉夫•克劳斯具有政治家与经济学家的双重视角。全书一反当今世界主流的变暖灾难论调,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冷静客观地重新分析了全球变暖现实和抵御变暖的措施问题。同时以政治家特有的洞察力,犀利而敏锐地指出环保主义是一种变异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其本质依然在于干涉人类的自由和发展。全书还穿插展示了一系列因与主流话语和政治环境相违背而鲜为人所知的科学数据、科学报告甚至科学界内幕。书的结论颇有见地:唯有保护人类自由发展的权力,唯有人类财富的增长和未来的技术进步,才是解决环境问题乃至一切人类问题的根本途径。
日本資本主義與臺灣·朝鮮 豆瓣
作者: 中村哲 / 石田浩 博揚
本書旨在探究臺、日、韓等東亞國家近代經濟發展的歷史背景和過程,以長期發展的視角,把握亞洲近代經濟發展過程和特色;透過比較研究,究明上述地區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由臺、日、韓三國研究者所組成的跨國研究計畫,可說是東亞近代經濟史首次的綜合研究成果。一方面究明日本殖民政策的共通特質,以及在殖民統治下臺、韓兩地的工業化和生產力之發展;一方面一定程度闡明近代東亞社會和產業發展之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