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豆瓣 Goodreads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作者: 鹽野七生 译者: 徐幸娟 三民 1998 - 7
The Greeks surpassed them in learning, the Celts in bravery, the Germans in strength, the Etruscans in technology, and the Carthaginians in commerce. But it was the Romans who built the greatest empire the world has ever seen. Already a bestseller in Japan, China and Korea, acclaimed Japanese historian Nanami SHIONO’s fifteen-volume series-now availab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takes readers on a thousand-year odyssey beginning with the city’s mythical founding by a humble shepherd raised by a she-wolf.
*CONTENTS*
A Note to Readers of the English Edition
Preface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 Birth of Rome
Chapter Two: Republican Rome
Chronology
References
About the Series and Author
漢尼拔戰記 豆瓣
作者: 鹽野七生 译者: 張惠君 三民出版 2001
西元前264年,因西西里島的領土問題,羅馬與握有地中海制海權和商權的腓尼基人殖民都市--迦太基發生衝突,歷經三次的布尼克戰役,羅馬於西元前146年殲滅迦太基城。西元前133年,羅馬併吞努曼提亞,使西班牙內政趨於安定,羅馬掌握西地中海的霸權,並陸續向東一一征服馬其頓、希臘等城市,更遠征敘利亞,將小亞細亞納入版圖,使地中海成為羅馬人的「內海」。 本書以戰爭為題材,描述這一百三十年間羅馬稱霸地中海的歷史,尤其詳盡述說從西元前218年,漢尼拔從西班牙率領眾群,翻越阿爾卑斯山,進攻義大利本土,到西元前202年,羅馬名將西比奧於北非扎馬一役擊敗漢尼拔,被稱為「漢尼拔戰爭」的第二次布尼克戰役。歷時十六年,雙方八回合的會戰,作者緊湊舖陳令人擊掌稱快的戰爭場面,勝利逆轉的精彩情節,鮮明地呈現登場歷史人物的真實面貌。 戰爭反映人類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為什麼知識優越的希臘人、軍事力量強大的迦太基人最後會敗給羅馬人?而什麼才是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是因緣際會?是天時地利?還是領導者本身的人格特質?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豆瓣
作者: Pierre Hadot Wiley-Blackwell 1995 - 8
This book presents a history of spiritual exercises from Socrates to early Christianity, an account of their decline in modern philosophy,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philosophy that have accompanied the trajectory and fat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piritual exercises. Hadot's book demonstr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philosophy has been, and still is, above all else a way of seeing and of being in the world.
勝者的迷思 豆瓣
勝者的迷思
作者: 鹽野七生 译者: 林雪婷 三民出版 1998
西元前二世紀中葉,受到羅馬霸權擴張到地中海全境的刺激,羅馬經濟結構發生劇變。一方面,「騎士階級」(經濟界)興起,失業人口增加,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另方面,由元老院所主導的寡頭政體,在面臨漢尼拔戰爭的危機時,高度發揮機能,權力不斷集中,而開啟「平民派」與「元老院派」抗爭的世紀。 西元前133年~前120年,格拉古兄弟相繼就任平民階級代表的護民官,以根本改革羅馬社會為目標,推動農地改革,均遭元老院反對派殺害,羅馬陷入混亂。自西元前100年~前78年間,平民出身的馬留斯平定入侵的日耳曼民族,擊敗北非的朱古達;名門出身的蘇拉在「同盟者戰爭」中嶄露頭角,羅馬政局進入「馬留斯與蘇拉」以武力叛亂奪權的時代。 西元前78年起,龐培勢力開始☆頭,征討潘特斯王米斯里達茲的叛亂,消滅敘利亞塞流卡斯王朝,控制整個中東地區,成為西元前60年代全地中海最有名的羅馬人。作者以人物和事件交錯的敘述方式,突顯西元前133年~前63年這個革命動盪的世紀。成功是必須付出代價的,成為霸者之後羅馬人的種種困境與混亂,值得經營現代生活的你、我深切反思。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 豆瓣
作者: (英)吉本(Gibbon,E.) 译者: 席代岳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 - 4
英国十八世纪史家爱德华•吉本,于游历罗马城废墟时发思古幽情,遂穷毕生之力,勾勒罗马帝国衰亡的历史。其著作上起罗马帝国早期两安东尼朝的黄金时期,直迄东罗马帝国毁于异族之手,举凡此1000多年的变幻风云,无不尽收笔下,精彩生动,充满洞见,堪称如椽巨笔。六卷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自著竣至今已经200余年,吉本时代的典雅文风和宏阔精神为现代的拘谨和功利所横绝,西方史学界再无能望其项背的著作问世,使这部煌然巨著终成声遏行云的绝响,如同莎士比亚戏剧一样再难复制,后人引为一叹之余,备加珍惜和推崇。而今,举观西学经典,虽繁如沙粒,能与《罗马帝国衰亡史》比肩而立的,寥然无几。西方人每言及昔日荣光,必称罗马;每言及罗马,必称此书。可想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最早进入中国学界视野的西方经典著作之一,然则因为其篇幅庞大,迻译困难,大陆一直没有全译本问世,只有商务印书馆出过两卷节译本,仅相当于全书三分之一。二十年来,大陆学界译事繁荣,乃至惠及西学二三流的著作,而如《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样超一流的巨著,竟付之阙如,通行仅为节译本,大陆学者和藏书家一直引为遗珠之憾。今吉林出版集团推出的全译本,译文为台湾翻译家席代岳先生所作,席代岳先生国文西文兼长,以迻译《罗马帝国衰亡史》为平生大愿,并费十数年之功力,终遂此愿。席代岳译笔优雅朴素,颇有古风,足以传神吉本之风骨。同时本书业经大陆学者进行了严谨校勘,臻于完善。合海峡两岸之力,一代伟大史著的中译本终成完璧,大陆学者和藏书家终于等来迟到二十年的喜讯。
没有《罗马帝国衰亡史》,西方史学界将光华黯淡;没有《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完整中译本,中国大陆翻译界将引憾含羞;而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藏书中没有一套完整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书柜又怎能向他人展示和夸耀?
本书看点:1.本书是真正堪称经典的屈指可数的著作之一:如果开列出必须收藏阅读20部西学经典,必有《罗马帝国衰亡史》;如果开列出必须收藏阅读的10部中外史学名著,也必有《罗马帝国衰亡史》。2.本书文字高妙,语言优美,可读性强。是罕见的可以作为文学作品阅读的学术经典。3.本书是中国大陆通行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诸汉译本的唯一全译本。4.本书揭示了历史盛衰兴替之规律,可做齐身、持家、治国之镜鉴。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SPQR:A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8.9 (36 个评分) 作者: [英] 玛丽·比尔德 译者: 王晨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11
《华尔街周刊》2015年最佳图书
《经济学人》2015年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书评》2015年100本好书之一
《纽约时报》畅销书
《柯克斯评论》2015年最佳图书
美国国家书评奖决选图书
全球售出多国版权,已被翻译为日语、韩语、法语、德语等23种语言,出版3年来英国、美 国亚马逊古罗马史分类长期排名第一,刘津瑜教授撰写万字长序导读
◎ 编辑推荐
☆ 世界最著名古典学者之一集50多年工作成果写成的打破传统叙述的罗马通史
☆ 吸收考古学、钱币学、铭文学等多个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语言幽默生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审视罗马历史与生活
◎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经历了王制、共和制、帝制三种政体并持续存在超过千年的国家,古罗马的历史始终吸引着世人的思考和研究。
本书是一位世界一流古典学家凝聚了50多年的工作成果写成的一部全新的罗马史。作者选取罗马的政治枢纽“罗马元老院与人民”(SPQR)为切入点,巧妙而深刻地以公元前63年西塞罗对垒喀提林的事件开篇,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罗马的故事。书中不仅探讨了罗马如何从意大利中部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村落成长为疆域横跨三大洲的帝国,还揭示了罗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取得的成就的。作者始终同时从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描述罗马历史的各个阶段。同时,书中还渗透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在作者讨论罗马的军事扩张、民主、移民、宗教冲突、社会流动、公民权和剥削等问题时,我们时时都会看到今日世界的影子,从而明白古罗马对我们为何仍然是重要的。
全书框架宏大,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虽然大量采用了考古学、钱币学、铭文学的最新成果,却基本不使用专业术语。作者以平实而幽默的笔触讲了许多故事的“另一面”,挑战了传统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虽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却生动迷人的罗马。
◎ 媒体推荐
情节紧凑,令人振奋,心思敏锐,大胆持疑。
—— 布莱恩·阿普尔亚德,《星期日泰晤士报》
非常吸引人……非常愉快的阅读感受,同时兼具学术性。
—— 娜塔莉·海恩斯,《观察者报》
在为罗马为何能够如此惊人地扩张这个问题提供连贯的答案的同时,使一部600 多页讨论这样的话题的书始终充满能量是非常雄心勃勃的。 比尔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书中充满见解,始终让人愉悦……比尔德专注于细节,再加上她极为出色的幽默感,这使《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从始至终都吸引着读者。
——《星期日泰晤士报》
极富开创性……令人振奋……革命性的全新古代史写法。
—— 托马斯·霍奇金森,《观察者报》
这本书是一处宝藏,既是一本迷人的读物,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对于那个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很大指导意义的古代世界,澄清了我们由于懒惰而产生的误解。
——《先驱报》
在《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这部美妙的简史中,比尔德以一种轻快而无比清晰的笔触解开了这座城市取得成功的秘密,无可媲美。
—— 费迪南德·芒特,《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杰出的新编年史……比尔德是一位步履稳健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过那些晦涩难解的材料,换了别人,这本书可能就会变得单调乏味。在处理罗马城早期的历史时,她把事实从神话中筛分了出来,通过说明罗马人自己如何为了短期的政治目的而编造出传奇性的开端,她使学术讨论变得生动活泼,并且拓展了讨论的深度……通俗历史写作的典范,引人入胜但并不刻意简化,同时具有宏大的框架和私密的细节,使过往的历史栩栩如生。
——《经济学人》
比尔德完成的工作,确切来说,是很少有普及类作者敢于尝试的,是很多大学教授无法胜任的。她传达了在思索那些注定模糊不清的文本和事件时的兴奋感,在这个过程中,她让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变得可疑。她这部权威的新罗马史《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也不例外。比尔德向我们揭示,古罗马人与许多个世纪后与权力、公民权、帝国和身份这些问题斗争的人息息相关。
—— 艾米丽·威尔逊,《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比尔德准确而清晰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充满激情,不使用专业术语……《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讲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成功者的故事,但是用美妙的天赋讲出来的。
—— 格雷格‧伍尔夫,伦敦大学高级研究院古典研究所主任
虽然比尔德自己说《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是她经过50年的训练和研究的成果,但她并不炫耀学问。当她带领我们穿过罗马人民曾经留下印记的妓院、酒肆和陋巷时,我们首先能够感受到她自己乐在其中。
—— 詹姆斯‧罗姆,巴德学院古典学教授
在比尔德结束她的故事时,她不仅探索了古代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的罗马,以及它最终掌控了的东部和西部省份……她轻松而熟练地运用了考古学、钱币学和文献学的成果,还使用了大量刻在石头上或写在纸草上的书面文献。
—— G. W. 鲍尔索克,希腊、罗马、近东历史和文化研究权威
不是所有的罗马史学家都能如比尔德一样叙事如此生动风趣、层次丰富,将复杂的问题以极易接受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更不是所有的罗马史学家都能将社会各个层面有效地编织到叙述中。我们面前这部著作的作者是一位难以简单归类的作者,这部著作本身也迥异于目前数量众多的通史性罗马史著作。
—— 刘津瑜,德堡大学古典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