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考骨纪·北疆生死契 豆瓣
作者: 张硕 2010 - 8
北疆曾经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在那沙漠深处,在魔鬼与天神共舞的世界尽头,埋葬着一千口棺材。”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找到了这个“被魔鬼守护”的千棺坟塜,并将其命名为“小河墓地”。该墓地曾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其诡异的 葬俗和种种疑团至今仍是世上惟一未能被解释的墓葬。1979~1980年,中国考古学者对北疆的一次探索发现了“古墓沟墓地”,这使得北疆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磅礴恢弘的太阳式墓葬,十二个殉葬儿童,这其中的寓意竟5美洲的大合恩巫术轮不谋而合。有人相信,北疆存在着平行宇宙的时空交错点,拥有人类无法掌控和认知的力量。北疆是“鬼城”、“鬼域”的传说不胫而走。
2000年,由S大考古系牵头的一次北疆古墨山国的考古活动,又意外地发现了“古墨山国遗址”与“小河墓地”、“古墓沟基地”的内在的联系。这惊天秘密,竟是由一座平淡无奇的荒郊古墓里出土的一具黑衣女尸逐步揭出。
黑衣女尸阴魂不散,北疆谜团诡谲重重。几代考古学者生死相继追寻的谜底,被一张吐火罗语写就的丧契引向更深重的黑暗谜团。
西域文明史概论 豆瓣
作者: 羽田亨 译者: 耿世民 中华书局 2005 - 9
日本著名汉学家羽田亨是在西域历史、语言、宗教以及唐、元等朝断代史的方面都有精深研究的一位大学者。他的学术视野非常开阔,掌握的西域民族古文字也多,因此成就卓著。本书收入羽田亨两部比较通俗的著作《西域文明史概论》、《西域文化史》,虽然都是多年前撰写的,但剪裁得宜,深入浅出。著名回鹘文和西域文化研究专家耿世民先生重新译订了全书,并将羽田亨弟子间野英二撰写的极有价值《解说》一并译出,的确是难得的事。以前出版的讲新疆历史文明的书当中,余太山主编的《西域通史》是较好的一种,只是篇幅较大。羽田亨此书,应该是目前通论中亚、新疆历史文明的著作中最便初学的了。
待兔轩文存 豆瓣
作者: 李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从器物想象追索上古中国的样貌、沿经典文本上溯精神源头的气象。作者在考古发掘的“重新发现”中,对上古中国进行了“重新发现”。本书是李零先生关于上古思想史与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作者多年来陆续发表的较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篇目由作者亲自选定,多为首次结集出版。
中国方术正考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中华书局 2006 - 5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新版,李零教授作了全面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香识 豆瓣
作者: 扬之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8
《香识》为京城才女扬之水的品香之作,兼论香诗与香事,分“莲花香炉和宝子”、“香合”、“两宋香炉源流”、“印香与印香炉”、“宋人的沉香”、“龙涎真品与龙涎香品”、“琉璃瓶与蔷薇水”七篇,主题集中,考论精练,彩图丰富,香味四溢,令文人小资倾羡。
古人的胡子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2011 - 9
沈从文不仅是位文学家,而且是思想家、美学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本书精选了沈从文各个时期关于文学艺术、历史文物的思想性随笔。沈从文先生研究文物器皿,是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全部感情积累与知识积累,寻找“物”的背后那可以感知的“人”的存在。他对创造这些“物”的那些遥远的生命,永远表达着无穷的敬意。他的这些物质文化史著述,其文学描述形容增加了文物的色彩与生命,可以当做优美的散文来阅读。
铄古铸今 豆瓣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8
本书源于作者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举办的专题讲座,随后将讲座的内容整理成了这本书。从内容上说,本书是对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复古倾向问题所做的专题讨论。
郭店楚墓竹简 豆瓣
作者: 荆门市博物馆编 1998 - 5
郭店楚简于一九九三处冬出土于湖弱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虽数经盗扰,仍幸存有信百余枚,其中有一少部分无字简,有字简据整理后的数字统计,共存七三○枚,大部分完整,未拼合的小碎片数量不多,郭店一号墓是一座土坑坚穴木椁墓,其中遗存的铜铍、龙形玉带钩、七弦琴、漆耳杯、漆奁等文物的形状及纹样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战国时期楚文化的风格。发掘者推断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参见《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一九九七年七期)。郭店楚简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
郭店楚简的形制不尽一致,就长度而论,可以分作三类:一类长度在三二?五厘米左右;另一类长二六?五——三○?六厘米;第三类长一五——一七?五厘米。竹简的形状也有两类。一类竹简的两头齐,另一类两头修削成梯形。竹简上都有用以容纳编线的契口。前两类长度的竹简每简有两个契口,上下各一个。最短的一类竹简则有三个契口,上、中、下各一个,抄写同一篇古书所用竹简的长度和形状是一致的,而且上下契口的间距也是相同的,郭店楚简的长度比荆包山楚简要短许多,前者是传抄的古书,后者是公文、文书、卜筮祭礼记录和遣策。它们的不同应是楚国简册制度的反映。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貳) 豆瓣
作者: 李学勤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 2011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总数量约为2500枚,多为战国时的经史类典籍,其中有与《尚书》相关的篇目,与《竹书纪年》相近的编年史书,与《礼记》相关的礼书,与《周易》相关的占书等。本卷收录讲述周初至战国初期史事的编年体史书《系年》,该篇完整书写于138枚竹简上,简背并有编号,全篇共约4000字,是目前已知战国竹简文献中最长的一篇。
西周的灭亡 豆瓣 谷歌图书
Landscape and Power in Early China: The Crisis and Fall of the Western Zhou 1045-771 BC
9.0 (7 个评分) 作者: 李峰 译者: 徐峰 / 汤惠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 10 其它标题: 西周的灭亡
本书并非一部西周的通史,甚至也不是西周晚期的通史,而是对西周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证性研究。
作者通过探讨西周国家的衰弱和灭亡这一特定的持续历史和地理过程中,地理条件及其政治性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联系地表形态的特征,分析和说明了西周的政治体系是如何并且为何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从而最终导致了西周国家的解体和王畿的崩溃。
祖先与永恒 豆瓣
作者: [英]杰西卡·罗森 译者: 邓菲 / 黄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教授在大英博物馆工作二十余年,长期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1994年后又执教于牛津大学中国艺术与考古专业教授,是目前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自从学生时代起,她就致力于通过物质文化来研究古代中国。在过去三 十五年的学术生涯中,她试图了解常出土于墓葬中的青铜器、玉器及其他工艺品是如何被使用的,从而进一步去理解这些器物的制作造者的技艺、生活和信仰。本文集收录罗森教授的研究论文17篇,内容涵盖青铜器(4篇)、复古维新(3篇)、墓葬(5篇)、中西交通(2篇)、装饰系统(3篇)五个方面,大部分完成于2000年之后,尚为首次以中文结集发表。通过这些文章,罗森教授希望能够和对古代中国有兴趣的读者来分享她的思考和见解。其中许多文章源自她在牛津大学的讲课。
地中海考古 豆瓣
作者: [法国] 费尔南·布罗代尔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它不是史前世界和古代世界的外行之作,而是出自一位一直钟情于地中海研究的历史学家、作家之手。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在蔚蓝色的光线映衬下,通过对巨石建筑、金字塔、希腊神庙或罗马长方形大会堂的精彩描述过去的一幕幕活剧似历历在目。
费尔南布罗代尔不仅是法国极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而且是写文章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