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櫻
纳兰词全编笺注 豆瓣
作者:
[清] 纳兰容若 原作
/
苏缨 笺注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 7
纳兰性德以词名世,词集自1980年代以来已经有过若干注本,前期注本虽有筚路蓝缕之功,但较为粗陋,错讹极多,直至赵秀亭、冯统一两位先生的《饮水词笺校》(以下简称《笺校》)始成规模。我用这部书已有经年,受益与钦慕之余,也每每发现一些问题,及至积少成多,便不免生出重作笺注的念头,以期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将纳兰词的研究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然,文史一道,所谓完美的注本向来都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后人永远都有不断完善的余地。本书的笺注,无论是沿袭前人的传统,还是悉心阐发的一家之言,也同样开放给后来的学人,以期对纳兰词的理解始终随岁月而深化。
最后一点,也是无关学术的一点:为方便普通读者,本书采用简体横排,对注释中引用的古代文献除少量极简明或极必要者之外,一律出以白话释文,且对生僻字一律以汉语拼音加注。如此虽或有蛇足之讥,但笺注工作本非伊挚言鼎、轮扁语斤,我还是希望这样的努力能使更多的初学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纳兰词的优美世界。
当然,文史一道,所谓完美的注本向来都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后人永远都有不断完善的余地。本书的笺注,无论是沿袭前人的传统,还是悉心阐发的一家之言,也同样开放给后来的学人,以期对纳兰词的理解始终随岁月而深化。
最后一点,也是无关学术的一点:为方便普通读者,本书采用简体横排,对注释中引用的古代文献除少量极简明或极必要者之外,一律出以白话释文,且对生僻字一律以汉语拼音加注。如此虽或有蛇足之讥,但笺注工作本非伊挚言鼎、轮扁语斤,我还是希望这样的努力能使更多的初学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纳兰词的优美世界。
纳兰典评宋词英华 豆瓣
作者:
苏缨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纳兰典评宋词英华》讲述了容若对历代诗词名篇多有评述,以他自己的眼光筛选并议论前辈们最顶尖的作品,从不曾人云亦云、随声俯仰。容若的点评,大多只是寥寥几笔,甚至只有三四个字,并不像一些前辈评论家那样把这当成一件工作或是一种事业,似乎也没有结集出版、流传于世的意思,倒更像是自己读书时随手作的笔记,话都是对自己说的,不加修饰。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些评选既不用考虑世俗的口味,也不会故作惊人之论,更不会形成什么成体系的文艺理论。
容若的选评后来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并没有迅速得到刊刻。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称的顾太清收藏过这样一个抄本,爱不释手。她在一首诗里这样记录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但从旧典拈佳句,不向红尘觅解人。”顾太清似乎真切感受到了容若的孤独,并相信自己正是容若身后不多的解人之一。
容若的选评后来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并没有迅速得到刊刻。有清代第一才女之称的顾太清收藏过这样一个抄本,爱不释手。她在一首诗里这样记录过自己的阅读感受:“但从旧典拈佳句,不向红尘觅解人。”顾太清似乎真切感受到了容若的孤独,并相信自己正是容若身后不多的解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