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
1911年中国大革命 豆瓣
作者: 马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5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美利坚合众国,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是要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法国大革命的剧本在演出,孙中山等先行者经过十几年艰辛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觉醒,只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启用袁世凯职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辛亥革命后半场放弃了法国大革命的老套,在经过短暂和谈后,南北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对于辛亥革命这个结果,见仁见智,许多人觉得这场革命在列强和资产阶级介入后变质,革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其实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不仅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场内战一场血腥,这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胜,既合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1898年中国故事 豆瓣
作者: 马勇 著 中华书局 2008 - 10
1898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感念的一年,在那年发生了许许多多值得细说的故事,中国一度成为世界舆论的中心,尤其是中国的政治变革不仅将给中国人带来一个新的时代,而且也使西方国家欢呼雀跃。然而仅仅一夜之间,中国的政治发展突然转向,慈禧太后举手之劳就成功地阻止了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等人开启的政治变革,中国的政治发展似乎又回到老路上去了。这一年的故事一直引起百年来史学家的重视,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体上是遵循康有为、梁启超一系的“话语强势”进行解释。
本书依据新旧史料重新架构戊戌维新与戊戌政变的叙事模式,以“同情的了解”评析那一年中的风云人物、是是非非,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著者多年来提倡的“善待先人”的学术理念,为一切关心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读者提供历史学的思想资源,再现1898年那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历史场景。
清亡启示录 豆瓣
作者: 马勇 2012 - 11
《清亡启示录》讲述了一个王朝为何会在一百天的危机中走进历史。历史无法遗憾,也不必惋惜,走过的就是走过了。只是一百年后回望大清王朝,特别是分析这个貌似强大的王朝为什么在一场危机面前不堪一击,这个过程究竟有哪些教训可以汲取?这是这本《清亡启示录》探究的问题。
2012是清帝退位的100周年,《清亡启示录》重点叙述分析了清朝最后十几年走过的路,从1894年开始的维新时代到1901年开始新政到之后的君主立宪预备,清廷挣扎着改革,以试图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然后最后清廷的几个失误使得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最终使得大清走进历史。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