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以軍
西夏旅馆(套装上下册) 豆瓣
作者: 骆以军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08 - 10
耗時四年有餘,逾40萬字,作為一個小說家魂牽夢繫的浩大工程,那些超越三維空間的場景構築;那些無視時間流向的事件敘述;那些頹廢喪志,卻亟欲正名的立體人物。這些無法歸類的元素如立體畫派的畫作般,恣意的遊走穿梭重疊並置解構。這是駱以軍演繹塑形的現代精神迷宮的書寫,我們在其中尋找探險,處處發現高度發展的心靈軌跡,我們迷走,每每於無能釋懷的悲傷之中,而如是的那個絕望時刻,就是駱以軍這艘黃金打造的太空船載人升空之時。只有在小說家龐大的敘述能量發動驅策下,我們能再次脫離地表引力,那會兒,我們將會看見原來原來,在猥瑣糜爛的敗壞中,原來原來一顆心是那麼溫柔美麗的散射溫煦的有如熟透的葡萄酒光澤,從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
西夏旅馆 豆瓣
6.6 (20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骆以军 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耗时四年倾力书写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疯癫、妖艳、镜中幻城的恶魔之书
王安忆 莫言 梁文道 戴立忍 桂纶镁 跨界鼎力推荐
《西夏旅馆》是台湾中生代小说家骆以军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作者写作期间曾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最终耗时四年,倾力写就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疯癫、妖艳之书。
2010年,《西夏旅馆》荣获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首奖,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颁奖词中如此陈述:《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情欲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全书试探文学想象的禁区、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小说所仅见。
本书获奖记录:
2008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2008 《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说
2009 台湾文学奖小说金典奖
2009 第33届“金鼎奖”图书类最佳著作人奖
2010 第3届“红楼梦奖”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
推荐语:
骆以军是最近台湾十多年来最了不起、最有创造力的一位作家,而且甚至是整个华文世界里面最有重量的作家之一。……《西夏旅馆》在骆以军怪异、绚丽、有点色情意味的笔下,透露了外省第二代的漂流经验。
——王德威
这不是一部易懂的小说,但它是骆以军语言技艺的大成,更有可能是华文小说的新路碑。若要我用一句话去总结,我只能勉强地说:“西夏”在骆以军笔下成了一切历史中曾经灿烂登场却又终归灰灭的记忆之象征,“旅馆”乃是容纳无穷故事但又不可一一说完的迷宫装置,其奇诡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是台湾中生代作家对小说提出的疑问和挑战,大陆这边又有哪一个同代人愿意去接应回答?
——梁文道
骆以军是个蛮横的蠢孩子,他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把现有的时空砸个稀巴烂,再把齑粉般的碎片凑起来,搭一个莫须有的新时空,好歹拼成个四不像,却找不到进去的路径。正彷徨着,忽然蹈入一扇门,又陌生又熟悉,既不是砸烂的那一个,也不是新凑的这一个,而是第三个,叫做“西夏旅馆”。
——王安忆
这是一部庞杂的书,也是一部匠心独运的书。这是一部琐碎的写实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象征之书。这是一部让读者望之却步的书,也是一部让读者手不释卷的书。
——莫言
长辈不在的时候,我们都称骆以军为台湾文坛一哥,六〇以降第一人。
——戴立忍
作家翻箱倒柜将一幕幕荒谬乖离的末世景象以无比温柔的笔触结印。自脱稿那日, 便注定是一部跨世纪、 跨古今与两岸的文学巨著。
——桂纶镁
經驗匱乏者筆記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駱以軍 印刻文學 2008 - 10
《經驗匱乏者筆記》為《西夏旅館》套書.首批限量贈品.禁止轉售!

人們有時分不清楚,哪些身世是我自己的,哪些是聽來的、因為魔幻迷離愛不釋手便是往自己身上插的,別人的故事。
25則關於小說家、異鄉客老靈魂的--書寫、閱讀札記/詞條/關鍵字/夢境拼圖/異想流亡繪卷/傷害劇場本事/偽造術與謊言秘笈/及其他...。
駱以軍省思閱讀、創作過程,以及淘掘生命與記憶中的幽微線索提煉成為書寫動力的精采短文。書中並收錄「搜尋 駱以軍 的幾個關鍵字」與《遠方》《我們》等作品精采摘句。
遣悲懷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麥田出版公司 2001 - 11
本書是駱以軍的小說集。作者以和已故作家邱妙津的對談為基調,從他身邊或社會發生的小故事,引發他內心的共鳴與感觸而成的小說。
駱以軍以這部小說向死去的邱妙津致意,以一個個片段的故事召喚逝者的亡靈。
這是駱以軍截至目前為止最好的作品,他將這些年來對死亡、性與愛的辯證,以華麗、淫猥與笑暴的文字銘記。訕笑、苦笑、不明就裡的笑,將死亡弄成一齣齣的鬧劇,回應生命中的悲傷。
時間可能是眷顧著那被帶走的人,如邱妙津;
讓他們從此遠離人世間更殘酷的褻瀆,如駱以軍。
月球姓氏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聯合文學 2010 - 4
開啟了台灣下個十年的家族史寫作浪潮!
告別人渣兄弟,自夜闇的酒館離開之後,這一次,小說家調動的是具有全景縱深視角,極其繁複華麗的身世大書。
開枝散葉卻無法落地生根的無頭身世,斷尾家族。
迷宮中的將軍,沙漠?落單的駝隊,離散後孤懸的姓氏,生殖戰場上被吞吃殲滅的家族系譜……
索隱、拾遺、拼貼、縫補,小說家匯集零碎布頭,亂針刺繡成一條身世百納被。
是無身世者的夢中造鎮,無地圖者的海上豪華旅館,經驗匱乏者萬花筒轉輪眼重瞳複寫出的家族遷移神話。
《月球姓氏》,開啟了台灣下個十年的家族史寫作浪潮。
遠方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 骆以军 印刻文學 2003
本書為長篇小說,作者以第一人稱,細述兩年前父親在遊歷廬山時突然腦溢血,住進江西九江的一家醫院,作者偕母趕赴當地搶救父親的經過──在一干大陸兄長的協助下,細心照料昏迷的父親,同時聯絡保險公司及飛航單位,千方百計突破醫院重重關卡,設法將父親運回台灣照護。另一方面,作者描述其妻子即將生產第二個孩子,而他卻被困在大陸醫院無法親自陪伴的焦慮;及至父親回台住進醫院療養,作者攜子探望,祖孫三代之間的互動;以及他與第一個孩子平日在台北各處遊走的情形。可說是作者近兩年生活、思慮的總結。
我愛羅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 骆以军 印刻文學 2006 - 4
他們總是在心智、感性力和對歷史(或時間)之理解力皆極弱小單薄的軀殼裡,藏匿著可拔城毀國的妖魔力量。他們是典型的受虐兒,被人世遺棄的怨靈。
我身邊有許多典型之「我愛羅」。他們慢慢由無愛的少年,變成無愛的中年。且繼續老去。
如何啟動愛。
我幻想著,佛的眼淚費人猜疑滴落的那一瞬,就是我愛羅們為造物主未曾輸入之記憶、傷痕、抒情詩……重組並自我創造的時刻。愛人的能力,犧牲的能力,笑的能力,同情他人的能力,對於無意義殺人、貶低人或遊戲般施虐之憤怒的能力……
──駱以軍〈我愛羅〉

沒錯,「我愛羅」(GAARA)就是你知道的那套日本漫畫(《火影忍者》)裡重要配角之一的悲劇少年:具有操縱砂之特異能力,且因比同村子裡的忍者更秀異而受敬畏排擠,包裹著極敏感靈魂的堅硬外殼又引導著他極慘酷的命運──使得這名為「只愛著自己的暴戾惡神修羅(自分愛修羅)」的少年總是自覺無比地無助、寂寞,自暴自棄;隨時會爆發的自毀亦毀人能量幾近臨界。我愛羅正是小說家駱以軍近日最喜歡的漫畫人物。

這個具備著恐怖、殘忍、無愛人能力之瘦小畸形少年形象深深戳刺著小說家對於「遺棄」的恐懼──遺棄和傷害他人的暴力,與傷害自己和親近之人的自虐,是何時、以及怎樣形成循環的?還可能怎樣reset,重新設定、啟動愛的能力──如何可能觀看他人之痛苦,如何感受與同情?

他的另一深切恐懼則可能是:有朝一日他或有可能回到所謂「正常世界」,不再為憂鬱症所苦,那麼九個多月來或者未來更長的時光中他和他的寂苦、幾近自虐的封閉和壓抑、彷彿闃暗無光隧道中的摸索旅程,相處並對話且塑造了的另一個自己,有可能一朝化為烏有,再次遭遺棄?

於是,這不可能會是一本討論漫畫的文集、或以漫畫人物為角色(甚至是把真實的人生投射到漫畫裡,不是。)的小說集──而更接近自承是晚熟漫畫兒童的小說家之生活懺情書。是他闖入連結自己現實生活與虛擬作品「錯繁交織的網路」的任一節點,前往他佈滿都市傳奇與神話、謊言與脫逃術、悖德與受困夢境、記憶廢墟、暴力陳列館、偽知識櫥窗、傷害劇場……的層層疊疊腦內礦區──或曰魔幻之都,或曰奇幻星球──的瞬時跳躍路徑內,意圖挽回被遺棄的時光或記憶的冒險札記。

本書是小說家駱以軍繼《我們》、《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之後的第三本週刊雜誌專欄結集,仍舊展現了他宛如砂粒結晶般的細節凝視,滲入生活、新聞、電影、文學作品的各種表象與關係結構罅隙中,輕微地焦慮、惱怒於錯亂,並徒勞地反省著──彷彿我愛羅以「查克拉」操縱的砂子(以內蘊能量、想像力作為分子的砂子;又似那德國作家霍夫曼筆下睡魔催人入夢的神奇之砂)能形塑、包覆任何東西(甚至是時間、記憶……),卻又在崩逝瞬間留給人乍然失落的錯愕,甚至,難以追悔的傷懷。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9284
我們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 骆以军 印刻文學 2004 - 10
本書由過去一年多來《壹週刊》的專欄「我們」結集而成,經過一年每週一篇的高壓寫作,小說家駱以軍以華麗想像力鋪陳出五十餘則,由悖德夢境、惡童記憶、魔幻現實......交錯糅雜而成的詭奇狂想。一則則虛實無從辨識的敘述,讓即使熟悉作家撒謊奇技的讀者,也不禁要在閱讀過程中認真焦慮並錯亂著。高超的小說技藝濃縮在每則三、四千字的極短篇中,是近年難得一見的大師小品。
降生十二星座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駱以軍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2005 - 2
本書是駱以軍九○年代在文壇初綻光芒的精采短篇結集,曾以其中一篇〈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為名出版,除了原有的朱天心序,本書增加了駱以軍的新版自序,讓讀者得以一窺作家在十餘年戮力創作之後,如何回首看待自己珍藏的少作。書中收錄短篇小說六篇,包括以電玩「快打旋風」主角春麗與十二星座知識糅雜編織的驚悚短篇〈降生十二星座〉;從朋友的表妹蹺家寫到錯亂失序的「我的意義」的〈折光〉;描寫一群在酒吧廝混的青年以及他們的心靈導師小說家卡魯祖巴的〈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從小城街道滿布的夾娃娃機,狂想到其中赫然出現了父親化身的娃娃布偶的〈齊人〉;關於說故事的主角崔寧和他的女人們的〈陰鬱的森林及某些迴旋不止的雙人舞〉;以及關於與人馬星的一場銀河爭戰的〈消失在銀河的航道〉。
遣悲怀 豆瓣
6.9 (23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
1995年女作家邱妙津在巴黎自杀身故,翌年遗著《蒙马特遗书》整理出版,令世人震颤;身在台北的文友骆以军,以槛内之身遣无尽悲怀,接力诉说那关于爱与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正如山鲁佐德以故事拦阻死亡,直到一千零一夜……
骆以军是台湾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哥”,《遣悲怀》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书名“遣悲怀”典出纪德怀念亡妻的同名文集,表明作家的书写是一次“事过境迁的哀悼/自悼之举”(王德威)。悼亡的对象,自杀而死的作家邱妙津,曾是骆以军的文友。全书主线为与邱妙津对话的九封书信,贯穿“我”的生活描述。现实与梦境交错,文字与记忆纠缠,编织出一幅追问生命、延宕死亡的黑色图景。
这一部小说,作者与死者对话、不断岔开去讲故事的方式,就像《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讲故事一样,力图使时间停止,延缓死亡的到来。而死亡终究会来,爱与死亡并存,活着就是伤害,而且是一遍一遍重复的伤害。
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印刻 2005 - 11
「小說家的次子」(或小說家捏造的機器人草圖?他的影子?)回憶及父親曾對自己說起,喜歡和他說故事的原因:
我比他沉迷於細節。我恐懼故事結束。我替他補充他略過不表的,他忘記的、他沒說出來的那些。我隱隱相信:每一個截面、每一幅漂浮的畫面,描述它們時刻所動用的細節,其實彼此之間,以一種神秘的織法聯繫在一塊……

不論「他」自己願不願意,或能否清醒地辨識出自身的存在究竟是一個平庸卻也偶有驚險的現實,或全然是一被捏造的、「不存在的故事」之碎片;小說家的次子都無可避免地,在懂事之初,甚至出生之前,就註定活在一個鋪天蓋地的「他父親」設下的虛構迷宮裏:所有在他身上尚未發生過的事,在父親小說裡的那個「他」都發生過了──且影影幢幢,隱藏在他生命各個轉角的他父親的讀者的猜度、閒言閒語之中。

本書是小說家又一次關於記憶與遺忘的,家族史與青春之考古學的探險旅程,也是一念念不忘自身夯漢形象(作為城市暗巷夜遊神的掩護身分)的父親在履踐父職時「為什麼與我有關的事皆被舞弄至如斯田地」的無奈省察;是那父親每晚為幼子講述睡前故事的馨恬時刻,對於那些使自己輾轉難眠、顛倒錯亂的命運關鍵時刻與城市生活觀察有一絲一縷他無力挽回、改寫、虛飾的情節,滲入孩子夢中的深深憂懼想像之如鏡倒映。

「也有可能」……是這父親公器私用地,不斷藉小說重提卻遺漏更多、意圖神不知鬼不覺地塗抹幼子記憶的未完叮嚀?或者,以預言的外衣偽裝的,對於將活在未來之次子(和他可憐的大哥),以及小說家自己同代人中有幸見證這一切並有能力觸景生情思及過往者,衷心的祝福……
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 豆瓣
作者: 駱以軍 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2009 - 8
這是一些發生在《西夏旅館》之前,之後,或之外的──
故事、夢境、另一個流浪者晃走於灰灰惘惘昨日之城的記憶荒墟。
我總是被那些人的故事迷得搔首撓腮,
可惜目的地總太早就到,
像我們這時代聽故事的宿命,那樣硬生生被截斷……
這是作家的雜文集,漂浮著小說的幽魂黯影;或更是一部錯過之書、失物之書,撩撥對於青春無憂昔時太容易獲得的珍寵、太輕恣揮霍的情感至今風華盡褪的懊惱與惆悵,並記錄夢和信仰的傾斜,如將墜未墜的星塵──那些追憶之瞬都太逼似超現實世界的漫遊旅程,確實可能一去不復返了。那不只意味著「事物不可逆轉地變得貧乏、扁薄、失去原先於各凹凸稜角閃閃發光的神性」,也是更困難的新冒險即將展開之天啟──只是物質與肉身皆日漸貧弱匱缺,失落愛的靈魂則更顯形單影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