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Antonio Guacci (1912-1995). Il di-segno di una vita 豆瓣
作者: Giovanni Ceiner Lint Editoriale 1998 - 7
Catalogo della mostra (Trieste, Civico museo Revoltella, 13 giugno-12 luglio 1998).
Antonio Guacci nasce a Trani nel 1912, si laurea a Padova in ingegneria civile ed inizia negli anni ’50 la carriera universitaria che lo porta a diventare professore ordinario di Disegno ed a insegnare anche Composizione Architettonica ed Architettura Tecnica. E’ stato per molti anni Direttore dell’allora Istituto di Disegno ed a lui si devono innumerevoli studi sugli insediamenti storici dell’ambito carsico, sulle città-fortezza di Gradisca d’Isonzo e di Palmanova, sull’architettura Liberty e altri ancora.
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 豆瓣
作者: 何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5
北大校园——燕园,不仅仅是一块圣地,这里的文物、古迹及相关历史,也常常让人震撼。本书搜录燕园内几乎所有地上文物,穿插与之相关的园林、古建和景观,钩沉典故、探究历史。作者在北大学习、工作三十载,文、图相映中饱含对燕园的深入认知和深厚感情,使得此书既为读者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空间分明有序的燕园立体指南,也可作为北大人忆念母校之寄托,为广大校友们进一步了解这座园林乃至这所大学的渊源及历史印痕提供有益参考。
精确性 豆瓣
作者: 柯布西耶 译者: 陈洁 2009 - 2
《精确性:建筑与城市规划状态报告》包括10次勒·柯布西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有关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讲座,以及一篇有关美洲的序言。序言虽说是有关美洲的,但是却和美洲的建筑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表达了目前美洲建筑师的一种思想状态。当一个人千里迢迢来到美洲作报告,他一定确信自己能够作出足够多的贡献。这10次的讲座始终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渴望,一种永不停歇地,时刻准备提供确定想法的渴望。这也是为什么称此书为《精确性》的理由。全书以一篇有关巴西的推论作为结尾(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同时也能算是有关乌拉圭的推论(蒙得维的亚)。这篇推论主要是对那种城市盲目扩张所造成的日益增长的紧张状态的评论。
读者对象:《精确性:建筑与城市规划状态报告》适用于建筑师和建筑系师生。
我所在的地方 豆瓣
作者: [日本] 隈研吾 译者: 周功钊 2015 - 6
对深爱的土地的回忆、对无法忘怀的言语及建筑的感知、敏锐又透彻的感性思维,种种的因素都融入其建筑项目之中。该书向我们展现了建筑大师隈研吾向传统结构挑战的创作姿态,以及其思维形成的过程。
雀替·拱眼壁 豆瓣
作者: 韩昌凯 2011 - 1
《雀替•拱眼壁》内容简介: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丛书目前有10部,均已申报选题并获批。本选题作者将古代建筑的雀替和拱眼壁作为单独的一的门类提出来,并将其历史的演化传承、目前的遍布全国各地的不同类型德资料详细收集,做出系统的文字表述。图片大多为作者多年来走遍大江南北所拍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画面精美,覆盖全面。其书稿图文并茂,实为首部专门讲解这两处古建细部的专著。 雀替和拱眼壁作为古代建筑中要的装饰部分,将其添加为丛书的其中一部,势必能够增强丛书的完整性,多样性。
西方建筑 豆瓣
作者: (英)比尔·里斯贝罗 译者: 陈健 2001 - 1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史料性。读者从中可对整个西方建筑的发展史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本书共分十章,全面系统地对上起史前的欧洲直到现今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作了详细的阐述,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示意图。
第1章以起源的意义,从史前的欧洲说起,古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居然是陵墓,这意味着什么值得人们思索。第2章讲到原始的基督教时代,那个时代人们思想受到蒙蔽,文化的发展停滞了,而建筑却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代。第3章是基督教时期,封建主义的胜利,此时的建筑特点归结为长方形廊柱大教堂和一座座白色教堂。第4章讲到最辉煌的13世纪,与政治上的憎恶相比,人们不能不赞叹它所培育出的建筑之花。第5章是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给建筑带来了新形象,第6章为16、17世纪称为探索的时代,君主的宫殿成为一大特色。第7章18世纪是个二元革命,哲学渗入建筑,为建筑带来二重性。第8章讲述1815-1850年的钢铁时代建筑师用钢铁来打造他们的得意之作。第9章1850-1914年,是传统与发展碰撞的时期,建筑的革命正蓄势待发。第10章为现代世界,即1914年至今,建筑走向深邃,包含对人的终极关怀,这就是全书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起源(史前的欧洲)
第二章 原始的基督教时代(500-1000年)
第三章 基督教时期:封建主义的胜利(11、12世纪)
第四章 最辉煌的世纪(13世纪)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14、15世纪)
第六章 探索的时代(16、17世纪)
第七章 二元革命(18世纪)
第八章 钢铁时代(1815-1850年)
第九章 传统与发展(1850-1914年)
第十章 现代世界(从1914年至今)
東京の地霊(ゲニウス・ロキ) 豆瓣
作者: 铃木博之 筑摩書房 2009 - 2
受賞歴
第12回(1990年) サントリー学芸賞・芸術・文学部門受賞
内容紹介
江戸から現代へと個性的な変容をとげた都内13カ所の歴史を、土地の運命を左右する[地霊]概念を使って読み解いた「東京土地物語」
--このテキストは、絶版本またはこのタイトルには設定されていない版型に関連付けられています。
作为隐喻的建筑 豆瓣
所属 作品: 作为隐喻的建筑
作者: [日本] 柄谷行人 译者: 应杰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1
《作为隐喻的建筑》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则在于通过“世俗批评”,在马克思“社会性外部”和维特根斯坦“绝对他者”的概念之上重建作为批判理论的“解构主义”方法。
安藤忠雄论建筑 豆瓣
所属 作品: 安藤忠雄论建筑
7.7 (1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安藤忠雄 译者: 白林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1
《安藤忠雄论建筑》是安藤忠雄根据自己给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讲课的内容写成的第一部著作。他在书中详细叙述了自己成长为一名建筑师的全部过程,披露了自己成才的“秘密”。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了自己20来岁时的生活经历、苦恼以及如何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建筑的全过程。
总体设计 豆瓣
所属 作品: 总体设计
作者: 凯文・林奇 / 加里・海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 11
《总体设计》是已故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林奇的经典著作。书中包括对总体设计程序的论述,典型实例的分析和十章相关问题的研究,即用户分析、设计纲要、修建场所和总体设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及规划含义、造价估算、发展中国家住宅建设的总体设计、设计战略和环境分析等,各部分都有照片、墨线图和旁注草图加以说明。书后的大量附录论述了专门的技术,提供了详尽的原始资料和标准数据简表。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豆瓣
所属 作品: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8.0 (1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安藤忠雄 译者: 张健 / 蔡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5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是安藤忠雄继《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后,根据其在东京大学建筑系讲课内容整理而成的又一部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安藤忠雄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建筑大师。他曾获得一系列重要世界建筑奖项,设计的工程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安藤神话"曾一度风靡全球建筑界,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书中,安藤回顾了其过去多年的工作,叙述了在困难面前的挑战和奋斗,面对多次挑战建筑竞赛的"失败",安藤没有向困难妥协,以其非比寻常的勇气和信念,不断向建筑挑战。书中反映了安藤对建筑设计工作的执著追求和契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部对年轻人具有启发意义的、难得的好书;特别是对青年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 豆瓣
所属 作品: 安藤忠雄都市彷徨
作者: [日本] 安藤忠雄 译者: 謝宗哲 田園城市 2002 - 5
安藤忠雄從1965年以來直到1992年於世界各地遊歷途中,所留下的思考軌跡與心路歷程記錄的這本《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那種搭著甚至連航班都未能確定的船隻航向各個我們所無法想像的世界角落,探索著什麼、尋找著自己心之所向所具有的勇氣與強韌意志,令人為之由衷嚮往。同時,那似乎可以說是個充滿了生機、經歷了戰後復甦,對於現況的不滿而帶有濃厚批判性色彩、不斷反省並持續追尋著新歷史走向的年代。或許在跨越了2000年之後的21世紀,我們早已慣習於IT產業發達對於通訊網路器具的依賴,而陷入一種未能自知的懶散狀態。在持續信仰著科技會提供人類更美好未來的這個技術主義至上教條的同時,許多身為一個人所應具備的靈敏度與嗅覺,似乎也在逐漸消失中。會不會我們現在已經逐漸淡忘了怎麼動起來,而忽視了透過五體直觀所能賦予我們的真實觸感?這個cyber world與real world之間的辨證關係似乎已悄悄取代international style與regionalism之間的關係而逐漸熱烈地展開。
在安藤忠雄這本書的字裡行間,透過異文化之間的訊息傳遞反而更能深刻地體會到這份難以言喻的熱情、一種對於真實世界的體驗與實踐的感動。透過旅行,這些和真實世界的接觸,以及同時與內心深刻的自我交往這件事因而得以實現。
因著旅行,而得以脫離容易陷入惰性循環的日常生活,並且在一個新鮮而未知的境界裡得到嶄新的試驗與刺激;也就更因置身在一個前所未見的困頓境遇中,反而更具有「創造性」之產生的可能。這或許也就是安藤忠雄長久以來,把「旅行」這件事情當作人生中最大的導師、並且不斷地在自己的真實生活與內心世界持續著自己的旅程、並且持續著和自己之間之戰鬥狀態的緣故吧。因著旅行得以發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察覺的生命與潛力。再怎麼說這都是對於一個人非常重要而難得的價值吧。
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宫 豆瓣
所属 作品: 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宫
作者: 李清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9
建筑学者、专栏作家李清志服膺大师箴言,多年来探访每一座安藤建筑,住吉的长屋、淡路梦舞台、光之教堂……他投身于安藤式虚实交错的迷宫中,重新体验时间、空间的意义。在他笔下,造访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作品宛如一场性灵洗涤之旅。建筑本身像一座迷宫,你以为是出口的,其实是另一个奇异国度的入口;每一个转弯都暗藏惊喜,每一个角度都别具风景。更令人神往的是那些光、影、水形成的神秘空间,安藤巧妙地运用了大自然的元素,让建筑仿佛活起来,让人有一种诗的感动。开始这场看似知性,实则感动不断的朝圣之旅吧。即使是一场纸上的旅行,感官的细腻触觉、建筑的背景与人文气息、大师的思考与审美仍弥足珍贵。
拼贴城市 豆瓣
Collage City 所属 作品: 拼贴城市
作者: [美国] 柯林·罗 译者: 童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在以城市为背景对象有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拼贴城市》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著作,在建筑学与城市研究向后现代转向的过程中,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地位。《拼贴城市》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学界内的高度关注,许多著名学府将其选为必读教材。本书所涉足的范围很广,从经典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到现代学术、现代文学、城市建筑史等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人文领域场景,以此来谈论现代建筑与城市。
建筑十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建筑十书
8.8 (5 个评分) 作者: 维特鲁威 译者: 高履泰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1 - 3
《建筑十书》罗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在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专著,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构图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形制、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建筑师的培养等等。
《建筑十书》以高履泰先生的中译本为依据,将哈佛大学M·H·摩尔根教授中的插图数收入,使全书内容更丰富,资料更全面,适合建筑设计人员建筑理论、建筑史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学习和借鉴。
中國建築‧自然組曲 豆瓣
作者: 趙廣超 / 馬健聰 設計及文化研究(香港)工作室 2010 - 9
自然好物料, 大地就是最偉大的組合。物料處理, 其實是人類最古老的大積木,上面又有簡單且複雜的小積木(斗栱) ,讓我們明白每個中國建築元素的來源和功能。 本書特色 處處見得到,石頭、泥土和樹木; 自然物料非常好,古人建築真環保。 相關圖書 同系列的圖書,與及《不只中國木建築》、《大紫禁城》、《筆紙中國畫》、《一章木椅》、《筆記.清明上河圖》、《十二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