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 豆瓣
Ara Güler's Istanbul 所属 作品: 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
9.2 (16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阿拉·古勒 摄影 [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序 译者: 邓金明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11
阿拉•古勒之于伊斯坦布尔,如海伦•莱维特之于纽约,罗伯特•杜瓦诺之于巴黎,森山大道之于东京。
古勒是启迪奥尔罕•帕慕克书写伊斯坦布尔的摄影师。帕慕克说:“每次我细细观看古勒的伊斯坦布尔照片时,我都会有一种奔回书桌去书写这个城市的冲动。”
酒馆里出神的客人、贫穷但快乐的渔民、雾气迷蒙的街道、在天空摇曳生姿的煤烟……全书精选古勒拍摄的153张有关伊斯坦布尔的黑白照片,记录上百万人的城市记忆,见证半个世纪间的日常生活和不朽诗意。
-----------------------------
本书包含153张照片,是对1940年代到1980年代伊斯坦布尔日常生活的生动记录。透过“伊斯坦布尔之眼”阿拉•古勒精确的镜头,这个城市的忧郁之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发生震荡。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交汇之处,伊斯坦布尔的性格和它的历史一样层次丰富,而古勒的照片就传达了这一切。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黑白照片之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撰写的详细而深情的序言。这位作家和摄影师古勒一样,都生于伊斯坦布尔,他们年轻时都曾渴望成为画家。二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他们的故乡,通过图像和文字,捕捉了伊斯坦布尔的灵魂。
照镜子的人 豆瓣
作者: 海杰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 - 8
本书在摄影的话题之上,深入这些摄影家的创作、生活、转变以及对于作品的媒介属性与社会公共话题之间的 联系进行问答。同时,本书也涉及以下重要话题:摄影史,摄影教育,摄影与图片的分界,摄影的个体性,拍摄对象与拍摄者的关系,摄影的艺术与关怀之争,中国摄影的过度表达等常见病,对苦旅式拍摄状态的存疑,艺术拍卖,返乡,寻根潮,城市化进程,个人史,视觉训练…本书在提取被访者的艺术思想的同时,也着力于访谈的可阅读性。同时,试图进入摄影家的内心世界,将生活、经历等精神镜像与其作品所携带的影像诉求结合起来。 本书可说是“中国摄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抽样调查”。
焦点不太准 豆瓣
所属 作品: 失焦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帕 译者: 张炽恒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焦点不太准》由《焦点不太准》、《卡帕之路》两部分组成。《焦点不太准》是卡帕的二战回忆录,再现了他随盟军出生入死,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的历程。文字幽默、痛快。收入卡帕二战中所拍照片百余幅。《卡帕之路》记录了卡帕四海为家的一生。精选了他在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等各个时期的摄影作品。
失焦 豆瓣
Slightly Out of Focus 所属 作品: 失焦
9.5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帕 译者: 徐振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3
《失焦》是卡帕亲历二战的摄影手记,作品忠实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展卷阅读,有时会哑然失笑,而更多的时候,则会让人心情沉重。卡帕深深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厌恶战争,痛恨自己的职业——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生死只在一瞬间,任谁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尤其是当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然而卡帕却以近乎“冷酷无情”的冷静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他的文字,他的照片,无一不充分体现出这种冷静,而隐藏在冷静背后的,是用生命才能换取的勇气。
作为战地摄影的鼻祖,卡帕有着典型的冒险家的性格,他曾说“战地记者的赌注——他的生命——就在他自己手里……我是个赌徒。”而他更著名的一句话则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的摄影作品,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焦点不够准确,裁切不够精当,色调不够丰富……但所有这些“缺点”都无法掩盖其作品的伟大性。
鲁迅的绍兴 豆瓣
所属 作品: 鲁迅的绍兴
作者: 鲁迅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 - 8
鲁迅是现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故乡绍兴度过了终生难忘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他的许多名作都是以绍兴为写作背景的。鲁迅对故乡的感情相当复杂:对儿时冒险、游玩的地方和玩伴充满了爱,但是,对那个年代那些愚昧无知、自私自利的人以及那些可悲复可笑的事,鲁迅的鞭鞑是无情的。
摄影师陆宗寅为了追随鲁迅的足迹、捕捉鲁迅的感觉,走遍了有着千年文化传统的绍兴古城,用珍贵的镜头记录有关的一切。精彩的文字、深湛的内涵再加上突出的照片,使这本鲁迅选集更具立体感,读来印象更为深刻也更加感人。
中国国家地理 豆瓣
8.3 (68 个评分)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作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最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再见了,可鲁 豆瓣
所属 作品: 再见了,可鲁
8.6 (5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黑谦吾 / 摄影 [日] 秋元良平 译者: [日] 猿渡静子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1
可鲁是一条聪明的、一生都在工作的狗。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这是它的一生。所有和可鲁打过交道的人,都把可鲁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来看。它从来不是小狗,它有名字,它是人们心中的“可鲁”、“小可”、“阿可”……
可鲁最可贵的是,它有特别诚挚的性格,坦率、随性、闲适、安然、忠诚,以一生的机敏来帮助人,情感激烈,却又十分克制、忍耐、低调。可鲁就像人们生活中时时想遇见的一个“好人”。
可鲁的一生,被人善意地记录了下来,写成了这本书——《再见了,可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