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金蔷薇 豆瓣
Золотая роза 所属 作品: 金蔷薇
9.1 (99 个评分) 作者: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译者: 戴骢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凡读过《金蔷薇》者,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并且肯定该书在自己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相信这本书今天依然会给读者以诸多教益。
万物皆有伤心处 豆瓣
7.8 (13 个评分) 作者: 王芳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2005年起,王芳芳在豆瓣网以“这么”之名,发表了大量散文随笔,成为豆瓣最受欢迎的实力派作者之一。她的文字有英气,句子短,断语多,好比武艺高强人的匕首,飒然爽落,片片寒光。这英气底里却有很缠绵的东西,羞于表露,而出之以爽朗。因了这一层辗转,其滋味便尤为久长。
《万物皆有 伤心处》是她八年来散文的精选集,其中多数文章,曾在豆瓣广受推荐与好评。书大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动如参与商”,是个人的忆旧。木槿树下的外婆,关于烟和初恋的往事,童年的鹅毛大雪,写来皆是人世相逢与离散的茫茫。第二部分“有味是清欢”,关于吃的种种,因为作者是个吃货,愿意为吃点东西跑路,这些文字就更见烟火气。第三部分“多情似故人”,是读书有间的八卦与杂谈。从胡兰成的三板斧,到东坡先生的隐疾,热闹泼辣,有味有趣。
--------------
封面插画:周小兜
另赠送精美书签一枚。
博物志 豆瓣
所属 作品: 博物志
作者: [法国] 勒纳尔 译者: 蔡惠廷 花城出版社 2004 - 5
《博物志》内容简介:他大清早从床上跳起,只在神志爽朗,心头清净,身子轻得好像夏衣一般的时候才出门。他一点儿吃的东西也不带。一路上,他饮着新鲜的空气,大力地吸着健康的香味。他把猎具留在家里,他只需把眼睁开便够了,眼睛用来当网罟,各种形象会来自投罗网的。
首先投入网里来的是路的形象。它夹在丰绕地结着野梅与桑椹的两道篱笆之间,露出它骨头般的光溜溜的石子和它破裂的血管似的车辙。
见信如晤 豆瓣
所属 作品: 见信如晤
9.0 (6 个评分) 作者: [英]肖恩·亚瑟 译者: 冯倩珠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6
◆ 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书信集之一。
◆《纽约客》《金融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赞誉《见信如晤》!畅销10余国: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
◆ 以本书为灵感的英国综艺节目《见信如晤》视频点击量突破1000万次!同类题材的中国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播放次数超17亿次!
◆ 124封名人信件首度曝光,女王、巨星、总统、诗人、作家、科学家……封封都精彩!
◆ 收录超100张信件原件,全彩影印、四色印刷,生动还原每一个细节!
◆ 烫金护封、内封复刻名人签名,装帧精美,收藏送礼不二之选!
------------------------------------------------
《见信如晤》收录了大量名人的私密信件,包含超100张珍贵的书信全彩影印件:
杰克·凯鲁亚克邀请好莱坞大明星出演《在路上》的信;海明威给好友的写作建议信;开膛手杰克附上人类肾脏的恐吓信;达芬奇的求职信;伊丽莎白女王教艾森豪总统做烤饼的信;科学顽童费曼先生写给亡妻的情书;甘地请求希特勒不要发动战争的信……
女王、巨星、总统、诗人、作家、科学家……大人物的小秘密、伟大灵魂的真挚絮语、富有时代意义的通信,浓缩成124颗承载秘密、眼泪、欢笑、悲伤和祝福的时空胶囊,带你走进他们鲜活的人生。
卷福、抖森的珍爱之书,《纽约客》《金融时报》等重量级媒体力荐,在书信艺术即将失落之前,造访一次书信博物馆!
------------------------------------------------
@“卷福”本尼迪克特· 康伯巴奇(英国演员,《神探夏洛克》主演)
通过这些书信可以窥见人与人之间流动的爱、美好、疼痛及巧妙的诙谐。
@《先驱报》
这就是那种你会反复读一遍又一遍,每次却仍能收获新发现的书。它是对人类光辉与力量的颂扬,让你想坐下来为自己亲笔写一封信。
@《星期日邮报》
在此之前出版过很多类似的书信集,毫无疑问之后也会有很多,但想要超越这本书恐怕太难了。
门外汉的京都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门外汉的京都
7.3 (29 个评分) 作者: 舒国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1
他说的竹篱茅舍,
他说的流水长墙,
诸多游赏,
被公认是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
台北以外,舒国治唯一专书记录的城市行走指南
最任性自在的京都闲走札记
舒国治,台北奇人,梁文道眼中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人之一,他似乎永远在路上,在城市的通衢小巷流连。浪迹美国七年,返台定居之后,唯一一去再去的城市,是京都。问他原因,他却怀疑答得上来。
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舒国治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却能看到常人忽略的风物景。在本书中,他记下雨天的京都,也一一描摹京都的黎明、水、氧气、旅馆,以及他认为京都最大的资产——山门与长墙,感叹京都就是一个大公园,而你并不急着找出口,甚至假想“倘若老来,在京都”。
他也试着回答为什么是京都:为了“作湖山一日主人,历唐宋百年过客”,为了竹篱茅舍,为了村家稻田,为小桥流水,也为大桥流水,为了山门长墙,为了氧气,甚至为了睡觉。但这些可以名状的东西,是否就是最后的答案,他自己也怀疑。我们最喜欢的人或物,往往说不出来理由,不是吗?
梦里花落知多少 豆瓣
所属 作品: 梦里花落知多少
8.6 (42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4
本卷收录散文24篇,记述了荷西过世后三毛的生活。
《梦里花落知多少》记述了荷西的意外去世给三毛生活带来的变化,平静的语调掩藏不了死别的伤痛,哀恸过后的坚强,让这位深情女子更加美丽。
狗日子猫时间/贝贝特旅行文库 豆瓣
所属 作品: 狗日子猫时间/贝贝特旅行文库
作者: 韩良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在伦敦过日子,我向外看世界,向心看自己;真希望这本旅札能传达出这种既沉静又好动的生活的趣味及感受,也希望读者能和我一起分享我在伦敦居住五年以及之后来来去去又五年中扮猫也扮狗的生活片段。
回想起自己在伦敦过的日子,大部分时间也真像只安静却神秘的猫,总是在屋子的一角啃读着一些上溯埃及古文明,远达宇宙星辰的书。再不然,就有如猫咪玩线球般梳理自己心灵深处的曲折……不过,当伦敦难得的阳光在对门的屋角上嬉闹,当隔邻西班牙糕饼店炸起糖油条的味道飘到窗前,当街角那个吹萨克斯风的音乐家又吹起那首《夏日时光》,我体内的好奇的狗又会蠢蠢欲动起来。许多放风的日子,我就像一只未被主人抛弃的肖遥流浪狗般逛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在古董市场觅宝,在咖啡室、茶沙龙间香,在博物馆刺激脑波,在书报摊探听消息……在伦敦过日子,我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真希望这本旅札能传达出这种既沉静又好动的生活的趣味和感受,也希望读者能和我一起分享我在伦敦居住五年,以及之后来来去去又五年中,扮猫也扮狗的生活片段。
病隙碎笔 豆瓣
所属 作品: 病隙碎笔
作者: 史铁生 2008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四年来的第一部新作。他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到强调。对于此一生性愚顽的人,我说过,这样强调是恰当的。我只是没想到,史铁生在40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事。
西西伯利亚笔记 豆瓣
作者: 杨匡满 2004 - 7
纪实文学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状态,是任何文学校式的在任何年代的发展无法比拟的,这令人欣喜,也令人忧虑。
欣喜的是纪实文学无、论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形式的创新的变化、出版的速度和规模以及读者的接受和反应都已经在文学界和出版界一马当先。忧虑的是过快和过度的膨胀容易形成泡沫,而泡沫是不会结出果实,留下种子的。
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是因为我们作为绀体集团旗下的出版社对这种介于新闻、历史和文学之间的样式有着“血缘”关系,特殊的兴趣和资源的优势。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将有丰富多样 题材和更丰富多样的色彩,传奇事变和热点探访,伟大人物和平民生活,历史追问和现实思考,文字特色和图像魅力,厚重分量和轻松感觉,能够熔于一炉,相得益彰。
一套丛书在形成自己的特色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纪实文学这个领域里更其不易,我们的努力有待于读者的检验。
懒人闲想录 豆瓣
所属 作品: 懒人闲思录
作者: (英)J・杰罗姆 译者: 晏方 文汇出版社 2004 - 8
说起英国幽默作家杰罗姆・K・杰罗姆,很多中国读者可能很陌生,毕竟隔了一百年了。但只要你学过英语,可能就会想起中国盛行不衰的一本英文读物《三人同舟》,那就是杰罗姆的成名作。杰罗姆1859年5月2日出生于英国斯坦福特郡,小时候经历了家境由盛到衰的种种变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铁路职员,后来又跟着一个巡回团周游英伦诸岛,再往后又做过记者、都是、佣金代理、律师事务所助理等等工作。变换不定的角色给了他丰富的社会阅历,为以后写作预备了充足的素材。1892年《懒人》月刊创刊,他成为该刊主编。第二年他又创办《今天》周刊。可惜两份杂志没能办下,此后杰罗姆将精力倾注在写剧本上。1927年6月14日,杰罗姆因脑溢血去世。杰罗姆在艺术上是个多面手,也是个多产作家。但他想不到的是他最看重的小说戏剧作品最终湮没无闻,倒是视作小技的散文随笔百年来却从未停止印行。他的文章幽默、睿智,写作手法不拘一格,遣词造句信手拈来,不避俚俗。如果以中国现代作家比之,杰罗妈可说是兼有林语堂、梁实秋的闲适与鲁迅的幽默和讽刺。
自弗兰西斯・培根的Essays(散文随笔)风行于世以后,英伦的文士哲人就纷纷雅好起Essays来,也出了一些Essays大家,如兰姆、约翰逊博士等。这位J・杰罗姆能否归入“大家”之列,尚难定说。但从他这本《懒人闲想录》来看,他走的似乎还是“一代宗师”培根的路数,如书中这些篇目:《谈虚荣心和虚荣》、《谈出人头地》、《谈抑郁》、《谈记忆》……也有些显然是培根思所未思的话题,如《谈配制和使用爱情催化剂》、《谈被奴役的快乐与好处》、《谈牵线木偶的葬礼上进行的演奏》等,这些话题一看名目就令人发噱。
杰罗姆曾主编过《懒人》月刊,他的这些“懒人闲想”,想必是“近水楼台”的产品。比培根晚生三百多年的杰罗姆,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行文风格,当然跟培根是很不一样的。或许是个性和偏好的作用,杰罗姆的Essays走的是疏散、幽默一路。不过,杰罗姆自己没有过高的期许;关于《懒人闲想录》,他说:“这本书,我不敢推荐说它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只能提议您在读倦了‘最佳书籍一百部’之余,也许可以拿起来浏览半小时。这不失为一种调剂。”如此坦诚令人赞赏。我们不妨浏览它半小时,以闲散的心态。
半生为人 豆瓣
所属 作品: 半生为人
8.6 (33 个评分) 作者: 徐晓 同心出版社 2005 - 1
这本散文集是以写人为主的。书中所写的人物――赵一凡、周�英以及“今天派诗歌”群体中的芒克等人,是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纳克的话: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