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Antonio Guacci (1912-1995). Il di-segno di una vita 豆瓣
作者: Giovanni Ceiner Lint Editoriale 1998 - 7
Catalogo della mostra (Trieste, Civico museo Revoltella, 13 giugno-12 luglio 1998).
Antonio Guacci nasce a Trani nel 1912, si laurea a Padova in ingegneria civile ed inizia negli anni ’50 la carriera universitaria che lo porta a diventare professore ordinario di Disegno ed a insegnare anche Composizione Architettonica ed Architettura Tecnica. E’ stato per molti anni Direttore dell’allora Istituto di Disegno ed a lui si devono innumerevoli studi sugli insediamenti storici dell’ambito carsico, sulle città-fortezza di Gradisca d’Isonzo e di Palmanova, sull’architettura Liberty e altri ancora.
7000 Years of Jewelry 豆瓣
所属 作品: 7000年珠宝史
作者: Hugh Tait Firefly Books; Updated edition 2008 - 9
Product Description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beautifully illustrated history of jewelry.
The previous edition of this exhaustive survey was published to critical acclaim by the British Museum Press. Since publication, the museum has expanded its collection, with major acquisitions of pieces from Europe and Asia. The new edition includes a complete revision of the section on Europe after 1700, plus revisions to the sections on Celtic Europe, Roman Britain, cameos and finger rings.
The book explores the varied styles, techniques and materials used to make jewelry in many civiliza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across the millennia. Egyptian necklaces, Celtic torcs, South American gold masks, Renaissance pendants and Art Nouveau buckles are examples of the range of the masterpiece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with 400 superb photographs.
7000 Years of Jewelry takes readers on an impressive tour that includes, among other times and places:
The Middle East: 5000-2000 BC
Egypt: 1500-900 BC
Phoenician, Greek, Etruscan and Persian Lands: 850-325 BC
China, Celtic Europe, Mexico and Peru: 600 BC-AD 600
The Mediterranean, India, Egypt, Roman Britain and Byzantium: 325 BC-AD 600
Europe, China, Korea and Japan: 300-1000
Mayan Central America: 600-1000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500-1500
Europe, Islam, China, Korea and Java: 1000-1500
China, India, Tibet and Mongolia: 1500-1850
West Africa: 1500-1800
Europe: 1500-1950.
More comprehensive than before, this reference remains the finest and most beautifully illustrated history of jewelry ever published.
7000年珠宝史 豆瓣
7000 Years of Jewellery 所属 作品: 7000年珠宝史
作者: [英] 休·泰特 译者: 朱怡芳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 - 9
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珠宝文化史图书,横跨了7000年的全景式世界珠宝历史。书中还介绍了多变的珠宝样式,记述了早期打造珠宝的技巧和材质。埃及的项链、凯尔特人的金丝项圈、中美洲的黄金面具、文艺复兴时期的垂饰和新艺术风格的带扣均是珠宝中的杰作,以及中国珠宝的风格和历史。全书配有250幅彩色照片和150幅黑白照片,图文并茂、内容精彩丰富,带你进入一次穿越7000年珠宝历史的梦幻之旅。
意图的模式 豆瓣
所属 作品: 意图的模式
作者: [英]巴克森德尔 译者: 曹意强等译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7 - 9
这是英国批评家巴克森德尔的一部在艺术史界影响重大的著作。它主要讨论图画的历史说明,通过分析毕加索的《卡恩韦勒肖像》、夏尔丹的《饮茶的妇女》、皮耶罗・德拉・弗郎切斯卡的《基督受洗》这样的图画,关注了历史的对象、意图性的视觉旨趣、图画和思想、真实性与其他文化这样范畴的问题。
梵高手稿 豆瓣
Van Gogh’s Letters:The Mind of the Artist in Paintings, Drawings, and Words,1875-1890 所属 作品: 梵高手稿
9.2 (33 个评分) 作者: [荷] 文森特•梵高 / [美] H. 安娜•苏 / 编 译者: 57°N艺术小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梵高一生中写过很多信,大多数都是寄给弟弟提奥的,也有不少是写给家人和其他艺术家的,如保罗•高更与埃米尔•伯纳德。梵高一生中也画了很多画,而基本上每一幅都被他在信中用如诗般优美的语言细细描述过。
【内容简介】
自学画画的梵高,对自己的不足十分了解,但正如他在信中所言,只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可以掌握那些绘画技巧,不断的画画,那么他的人生便是有意义的。梵高焦虑着,怀疑着,痛苦着,也狂喜着,但他却从未让自己对绘画的激情被充满悲剧性的人生影响过,靠着不懈的努力与天赋的才华,梵高以旺盛的精力创作出了无数已成为无价之宝的作品。
在这本全新翻译的梵高书信集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以及书信原稿作为参照,向所有热爱梵高的人展示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在这本书里,梵高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
在这里,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编辑推荐】
★ 150多封精心挑选、全新翻译的私人书信——更准确、更紧凑。
★ 250多幅高品质再现的罕见画作手稿与草图——更震撼、更赞叹。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亲笔撰写的分章导读——更全面、更丰富。
★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首发,全彩16开本
1. 你真的了解梵高吗?他的创作理念是什么?他画画时都在想些什么?本书精选梵高写给亲人及友人的150多封书信里谈创作、构思、理念的内容,辅之以250多幅作品,让读者两相对照,更深入地了解梵高眼中的艺术。
2. 老牌艺术类出版社Black Dog & Leventhal授权引进,中文版全新首发,全彩16开,不能错过梵高的每个细节。原书出版以来,因其新颖的设计和独到的角度,广受读者好评,中文版对原书进行全面优化,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3. 编纂并未每章撰写导读的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专家安娜•苏,详尽介绍了梵高在各时期的生活和创作理念,因此即使你是艺术小白也没关系,只要心存美好,就一定能看懂梵高!
照镜子的人 豆瓣
作者: 海杰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 - 8
本书在摄影的话题之上,深入这些摄影家的创作、生活、转变以及对于作品的媒介属性与社会公共话题之间的 联系进行问答。同时,本书也涉及以下重要话题:摄影史,摄影教育,摄影与图片的分界,摄影的个体性,拍摄对象与拍摄者的关系,摄影的艺术与关怀之争,中国摄影的过度表达等常见病,对苦旅式拍摄状态的存疑,艺术拍卖,返乡,寻根潮,城市化进程,个人史,视觉训练…本书在提取被访者的艺术思想的同时,也着力于访谈的可阅读性。同时,试图进入摄影家的内心世界,将生活、经历等精神镜像与其作品所携带的影像诉求结合起来。 本书可说是“中国摄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抽样调查”。
浮世绘的故事 豆瓣
所属 作品: 浮世绘的故事
7.6 (9 个评分) 作者: 宫竹正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引子
上篇 在破碎前夕盛放
将被宴乐改写的世界
庶民的浮世狂欢

中篇 曾是草根的艺术
朝向华美的追逐
会“表达”的版刻技术

下篇 震惊西方画坛的大师
大首绘美女画师—喜多川歌
画狂人—葛饰北斋
风雪月的歌咏者—歌川广重
艺术与错觉 豆瓣
所属 作品: 艺术与错觉
10.0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林夕 / 李本正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 9
《艺术与错觉》的主题旨在回答艺术为什么会有一部历史。贡布里希教授从一个我们日常惯 见熟闻,可不是出于无知便是由于自命不凡而不悄一顾的问题――艺术家们在描绘现实时为 人什么会用如此众多的风格――开始,重新检验了许多在我们看来已经理所当然的观念,改 变了我们对一些关键性问题的理解。作者在论证中广泛地涉猎了大量的古典文献和现代科学 的许多分支,使其论题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获得了某种科学的精确性。这部著 作出版于1960年,至今仍在艺术界、美术界、哲学界引起广泛的讨论,它已成了20世纪西方 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不仅在人文科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了自然科学领域 。
艺术与设计 豆瓣
8.4 (14 个评分)
《艺术与设计》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管的我国唯一一份设计艺术类国家级刊物,同时也是亚洲发行量最大的设计艺术类刊物(目前期发35000册),《艺术与设计》杂志以全新年面目、视角为全国各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出版社、报刊社、设计艺术高校、电视台等的设计意人人员服务。刊物着重创意与思维,每期均以大量篇幅刊登国际、国内的的优秀设计作品。
----
[ 注 ] 《CASA國際家居》是《艺术与设计》旗下的刊物,因此采用了统一的ISSN编号,这里以 又名 的形式标出,便于搜索,评论时请注明。-- 豆瓣团队
马奈的铁路 豆瓣
作者: 陈侗 2005 - 1
这本书讲的不是马奈的《铁路》。
这本书里有另外一些专有名词:新小说、午夜出版社、罗伯-格里耶、图森、兰东、艾什诺兹、博尔赫斯、广东快车、广州、巴黎、阳江、布鲁塞尔……以及一般名词:文学、艺术、出版、书店、速写、写作、拍照、策划、旅行……
这本书讲的大概就是一个人如何可以靠着这些名词活出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