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
北魏传奇 (2010) 豆瓣
导演: 冷杉 演员: 唐国强 / 郭冬临
其它标题: 北魏传奇之悲情英雄 / 胡笳汉月
439年,北魏皇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在宦官宗爱挑唆下,他冤杀大臣崔浩。宗爱为篡位又进谗言逼死太子。在太后冯昭仪提醒下拓跋焘警觉,却被宗爱先发动叛乱杀死。拓跋焘临终派侍卫李奕护送爱妃冯桂儿出宫报信,众大臣兴兵铲除宗爱乱党。
2020年9月18日 看过
部分情节李戴张冠了,但是按着历史的潮流走的。我的司徒啊,还是想哭。
魏晋南北朝
梅毅说中国史 第二季 (2020) 豆瓣
演员: 梅毅
聚焦中国历史上最血腥同时又最令人神往的"华丽血时代",以独家史料、独特视角、独特讲述,向我们全新展示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带我们打通理解中国历史精髄的任督二脉。十六国南北春秋,五胡竟起,萧粱壮士迟暮,元魏独居上流。英雄豪杰、骚客奸雄,千山竞秀、万壑争流。
南北朝风云(全陆卷2)/认认真真讲历史 豆瓣
作者: 孙峰 / 孙艺真 2018 - 1
孙峰、孙艺真著的《南北朝风云(全陆卷2)/认认真真讲历史》是系列丛书《认认真真讲历史》之《南北朝风云》中的第二卷,是历史读物,全面、客观的反映了那段精彩纷呈而又不为国人熟知的历史。从元嘉草草到宋室大乱,看南来北往中北朝如何渐居上风。
本书是天涯社区年度十大佳作。
八九元嘉草草(二)
从宋文帝这次北伐的整体布局七来看,是沿袭了其父宋武帝刘裕北伐后秦的路子,以东路为进军主力,中路和西路协同作战,稍有不同的是:由于两者的战略意图不同,刘裕以夺占关中为最终目的,而刘义隆则以占领黄河以北为满足,所以,刘裕虽然拥有主力大军作为王镇恶、檀道济之军的后继,但王镇恶等将的中路大军也是精锐部队,迅速从许昌等地中间突破,占领了虎牢、洛阳地区,与此同时,西路荆州部队也从武关突进,直扑长安;而此次荆州雍卅l部队则将主力远出卢氏,由于此处地形复杂,不利于大兵团作战,且与中路无法协同,对整个战役的进展起不到重要影响,正是这一点小小的差异,导致了以后的战役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东西两路孤军作战的态势。如果以占领黄河以南为满足的话.两路主力也应当按照刘裕原来的战术,与从寿阳北上的中路部队协同,夹击许昌,这样一来,中路才不至于兵力过于薄弱,从而被北魏主力各个击破。除此之外,虽然如今的北魏境内有很多民众愿意归附刘宋,但是,与当年的刘裕灭秦相比,刘宋军队仍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一是如今的北魏与当年支离破碎的后秦不可同日而语,它地广兵强,实力强大;二是刘义隆与其父刘裕不可同日而语,以刘裕之强,尚且亲自率军北伐,而刘义隆却不曾亲临前线,只在建康遥控指挥,同时,拓跋焘遇到大战均亲临前线杀敌,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亦非当年的后秦主姚泓可比;三是刘裕时代名将、猛将云集,而如今的刘宋军队名将屈指可数,依靠一个只会夸夸其谈、色厉内荏的王玄谟,岂能办成大事?
王玄漠这个人非常奇怪,他一生命运坎坷,数次起伏;他生性严肃,不苟言笑,一生极少露出笑容,又凶残暴躁,对属下刻薄寡恩,在这一点上与同一时期的另外一位刘宋将领宗越齐名,刘宋将士们曾传言道:“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自可,宗越更杀我。”甘愿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也不愿意当他的部下。与上次到彦之北伐一样,刘义隆再次看走了眼,他配给王玄谟的是刘宋军队精锐中的精锐,武器装备非常先进,可王玄谟这名统帅实在是名不副实:他贪婪成性、刚愎自用、目光短浅还暴躁好杀。宋军从七月即包围了滑台,当时,滑台城内有很多茅草房,众将建议用火箭焚烧城池,城内闻讯,赶紧拆掉了茅草房,挖了地窖居住。王玄谟却固执己见说:“这都是我军的囊中之财,为何要焚烧!”当时,黄河以南各地百姓纷纷归附宋军,争先恐后地给宋军送来军粮,每天都有上千百姓自带武器,自愿参加宋军,但王玄谟将这些投军的民众拆散原有建制,分配到自己的亲信将领手下,他给参军的每家人赏赐一匹布,表示奖励,却让得到布的人家再奉上800颗大梨,作为交换!由此人人失望。宋军滞留在滑台城下,强攻数月之久,迟迟无法拿下这座堡垒,风闻北魏援兵将至,众将又建议他将军中战车围起来构筑催垒,王玄谟再次拒绝。
全后魏文 豆瓣
作者: (清)严可均 辑 商务印书馆 1999 - 1
本书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下简称《全文》)之一集。《全文》清严可均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朋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个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个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
《全文》的辑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集中了自有文字以来直至唐代,除史传、诸子、诗赋、专书以外的所有文字,举凡硕学鸿儒、大师巨匠、佛道位工乃至名媛淑女的长篇巨制、片言只字,无不穷菟毕讨,加以见存。此书第一次汇辑唐以前的文章,是对先唐文献典籍具有总结性的一件伟业,对学术界、文化界功不可没,称得上是一部功业甚伟的宏篇巨制。
《全文》所辑文字,均注明出处,有利于重检、核校。有多处收录者,备载之,并且甄录异文。这与前代所编的《全唐诗》《全唐文》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大大提高了《全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也是清代辑佚学的一种反映。
此外,严可均在?罗文献、考辨真伪、排比文字等方面,费力良多。就当时学未而言,善于利用文献,检校文献范围较广。严氏不仅从大量的史传中爬梳出先唐人的文字,而且遍检金石碑版、杂记、类书、笔记、古注、经疏乃至佛道两典等相关文献,尤其是佛道两大丛集的利用,对以后总集的编纂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当然,作为这样一件宏大的工程,以一人之力,又限以当时条件,必然存在诸多瑕频,如失收、误收、重出、误注,张冠李戴,往往而在,但是瑕不掩瑜。这次校点,我们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指正、查实、辨别,或许可以大大减少其中的错误。
《全文》在严氏生前并未付刊,一是因为财力,一是因为兹事体大,校刊不易。书成之时虽有人愿刻此书,但并未果。光绪初年,蒋壑曾将此书目录及所撰小传刊行,学者难以见到全书。后来,爱文嗜史的张之洞主持粤政,命其属吏王毓藻董理此事。王毓藻因感此书价值重大,聚集二十位文士,耗时八年,校勘数载,终成完书,人称王刻本。因刻于广州,又称粤刻本。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将此本影印,请童第德先生施以断句,并校正了一些原书的错误,附在书眉之上。后来又编有索引,学术界所见大多即此影印本。
这次标点,以王刻本为底本,参校了有关古籍成果,如唐以前正史标点本、《通典》王文锦校本、《文选》及诸家文集、类书,乃至诸子百家、佛道文献、出土文字,童第德先生眉批及断句也大多斟取。
为便于阅读,这次整理将全书分集分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