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张医生与王医生 豆瓣 Goodreads
7.9 (48 个评分) 作者: 伊险峰 / 杨樱 文汇出版社 2021 - 11
两个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调动的能量,堪比战争。
李海鹏作序,陈嘉映 梁文道 罗新 严飞 班宇诚挚推荐
————
☆《好奇心日报》《小鸟文学》创始人,知名媒体人伊险峰、杨樱首度出书
☆ 以两位工人子弟的阶层跃升,照见中国社会三十年沧桑巨变
☆ 一个昨日世界,但你并不陌生:两个家庭、一座城、一个时代的命运轮廓
☆ 近距离观察普通个体在大时代中的浮沉与变迁,探寻当代人精神困境的社会根源
——“我们的生活变好了,为什么精神却荒芜了?”
☆ 一部令人震撼的大剧,充斥着既悲壮又无力、既切肤又旁观的历史感。——历史学家 罗新
☆ “城市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其中大部分是人”,而这部平民史诗的主题只是“不要成为废弃物”。
——巨大的社会变迁中,是什么决定了普通人的命运?
张医生和王医生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人家庭。在国企改制、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他们凭借家庭的全力支持与自身的聪慧刻苦,摆脱了掉队的命运,实现了阶层跃升。可是,虽然看起来功成名就,但他们的人生,仍充满了焦虑和疲惫。
两位作者采访数十人,在旧报纸、老照片、建筑废墟与口述回忆中打捞过往生活图景,描摹了张医生与王医生半生的个人成长与阶层跃升之路,并审视二人知识、尊严与自我的建构过程。与此同时,本书还以工业城市、单位社会、稀缺经济、工人阶级文化、男性气概、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等为经纬,呈现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当代东北。
阅读张医生与王医生的故事,我们将会厘清,世纪之交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如何塑造了一代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世界。而透过个体在历史中的沉浮,我们也将窥见一座城、一个时代的命运轮廓。
————
一部社会学视野里的故事,于是,两个人、一座城、一个时代难以分割地连在一起。在汉语写作中应该是首创。
——哲学家 陈嘉映
我们究竟能在两位“成功”的东北医生身上看见什么呢?相较于影视和文字当中常见的下岗工人,他们好像完全没法代表我们想象中的东北。但令人意外,这本视野宏阔、细节饱满的著作,却不止让我们看清了东北,更看到了工业文化的内核;甚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个体生命在时代结构当中的局限与抉择。所以不嫌夸张地说,这不单是张医生与王医生的故事,更是几代中国人的故事。
——作家 梁文道
一部令人震撼的大剧,充斥着既悲壮又无力、既切肤又旁观的历史感。围绕两个医生的个体人生,呈现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当代沈阳。
——历史学家 罗新
近年来,“东北文艺复兴”这个概念很火,和东北失落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这片土地上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关注。不论是东北式的喜剧幽默,还是旧工业社会里留下的人文沉淀,好像变成了一座“富矿”,供人们挖掘和书写。本书围绕着过去四十年中沈阳的重大历史事件、工人阶级文化等,呈现了一部丰富的民间社会史。作者不仅有着深厚的讲故事能力,而且难能可贵的是,站在了社会学的角度去近距离观察普通家庭和个体在大时代中的浮沉与变迁。
——社会学家 严飞
两位作者令人想起工厂车间里的调度员,制定计划,并线输出,反复确认着书写的节拍,如大雨过后倒灌的水渠,从深处返流,漫经地面,为历史与现实空间重新造影。那些不规则的图景,旁逸斜出的暗渍,列车碾过的印痕,抑或我们凝视、打捞与捕捉的动作,共同构成了一批半成品、一代人与一座城市的命运轮廓。
——作家 班宇
在书中,罗伯特·E.帕克的一条理论显得尤为刺目:城市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其中大部分是人。两位医生的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在事实上始终紧紧围绕这句话,在这场奋斗中调动的能量、毅力、耐心、机谋是如此之多,堪比战争所需,然而这部平民史诗的主题只是“不要成为废弃物”而已。
——作家、媒体人李海鹏
2024年6月2日 已读
好久没读过让人这么痛苦的书了。对东北社会人文题材感兴趣,找来电子版。起初对篇幅厚度没什么概念,直到看人晒纸质版,才知道这书那么厚。好在电子版能显示阅读进度百分比。读到11%时,作者几乎没讲多少与两位医生直接相关的东西,最多蜻蜓点水带了一些家庭古早背景信息。读到20%时,开始对作者大段抄写他人著作段落的行为感到不耐。不知道出版一本书之前是否有查重这一步,想必这本书查重率应该不低。读到30%左右时,一遇到作者自以为是地掉书袋,我就直接跳过,只想读专门讲两位医生的部分。读到40%时,忍无可忍,不再继续读下去。好奇两位医生对自己老同学写的这本书有何感想,作为一个旁人读者,我都觉得冒犯。作者开头一本正经地强调,自己的创作初衷是通过描述两位医生的人生轨迹来反映东北社会发展,并且清晰罗列了所谓的“研究问题”。然而在正文中,作者用絮絮叨叨的写作风格,不断拼凑从别人那抄来的大段甚至整页段落,借着人文情怀理论支撑的名义水篇幅长度。好不容易讲到两位医生,总想要不着痕迹地提一嘴自己的当年事迹。通篇给人一种“名曰探讨老同学和东北社会文化,实则讲自己展现自身藏书量”的感觉。问题是,作者抄写的段落不少出自相同的书目,妄图涵盖的话题也零零散散,大多反复停留在同样的词汇和解读上。书中频繁讲“社会”这个概念,虽然不知道两位医生现在离“社会”的距离是否近一点,仅基于书中内容来看,作者确实比人家“社会”多了。
2024年6月2日 评论 书摘 - 比如他们都被要求诚实,待到成年之后,不得不补习必要而复杂的说谎艺术,却为时已晚。结果直到四十多岁,两位医生仍不得不时常懊恼于自己的不够“社会”。 对于“理想的男人应该勇敢、仗义和慷慨”这一神话的深信不疑,几乎可以成为沈阳定义的一部分。然而事实上,沈阳“社会”对男人的真实要求更类似于微型军阀,在意政治技巧多过在意男性气概,不带有政治技巧的男性气概则是一种累赘甚至致命的习性。“朋友”,才是那个能在无数沈阳人的心灵中激起神奇能量的词,在隐藏其后的裸猿体系中,联盟则是能量的来源。拥有政治技巧的人拥有联盟的支持,拥有政治资源的人则领导联盟。联盟可以保障交易的安全,尤其是利润丰厚的暗地里的交易,联盟也对外竖起壁垒。“打通”多个联盟的能力因而至关重要,而男性气概,尽管令人目眩神迷,却只是涂抹在这一社会结构上的神话外壳而已。这样的社会结构自然会催生一种“腐败就是全部问题所在”的世界观,以及一种“把自身的失败全部归因于没能跻身于腐败圈层”的人生观。其结果是,无数个联盟的总和,也就是“社会”,成了无处不在的流动之物,遍布城市的每一寸空间。哪怕是在廉价的酒馆里,乃至亲族聚会的温馨场景中,也免不了要上演一出出既慷慨真诚,又表里不一的权力的游戏。 端着屁股走路 王兵的纪录片《铁西区》 医生的服务也因此变成一个可以量化的商品,虽然大多数人不大会把医院看成服务业的一员。去医院看病的感受是焦躁而怯生生的,既担心病情又对自己的选择一无所知的人内心虚弱,这是一个有求于人的场合,没有人会把医护看作一扬手就可以叫来的服务员。“好大夫”的这个评价体系让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放松了下来,网站邀请你为医生打分,医生——准确地说,是医生的服务——变成了可评价的商品。 传统礼节里,似乎自己家的东西不用花钱去买,所以不关钱的事,这事就变成自家人的走动了,大家都会更心安理得一些。 社会对他不够友好的结果之一,就是更容易怀疑这个世界。
东北 中国 大陆
鬼子来了 (2000) 豆瓣 TMDB
鬼子来了
9.4 (1374 个评分) 导演: 姜文 演员: 姜文 / 香川照之
其它标题: Devils on the Doorstep
二战期间,中国河北唐山挂甲台村的农民马大三(姜文 饰)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个晚上,游击队绑架了日军陆军士兵花屋小三郎(香川照之 饰)和翻译董汉臣,把他们捆绑塞入麻袋放在马大三家里,并吩咐马好好看管,几天后的大年三十来带人。马大三和村民战战兢兢地看守两人,花屋小三郎和董汉臣数次发出求救信号,皆被村民化解。半年过去了,村民们担心事情暴露,却又不敢把花屋等放了。
马大三最终被董汉臣说动,把花屋和董送到了日军宪兵队驻地,以换取粮食。日军宪兵军官酒冢猪吉是花屋的同乡。他表面上对马等人客气,但背后指责花屋让皇军蒙耻并殴打了他。宪兵队整队去马的村子里和村民联欢送粮,酒到酣时却乍露杀机……
2023年9月16日 看过
就算有语言的壁垒,人的善意和恶意都是能通过肉眼得知的。从一开始日文和中文北方口音的混杂,到最后中文南方口音的插入,对人性和战争的呈现被拓宽了不少。
中国 大陆 日本 电影
县中的孩子 Eggplant.place 豆瓣
6.9 (19 个评分) 作者: 林小英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 6
中国50%以上的学生在全国2000多个县接受教育,县中应该采用精英教育,还是普惠式教育的模式?

解决县域教育难题,应加大对口扶贫还是强化自我造血功能?

县中的孩子是只争朝夕、拼命学习模式的牺牲品吗?

县中能走出优质生源与师资流失的困局重新振兴吗?

教育不该是适者生存的模 式,经济越落后的地方教育越应该给人以希望。

——————————

本书描述了中国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内乏力或奋进的学校、种瓜或得豆的课堂、踏实或游移的教师、在幻想或现实中长大的学生、对孩子教育过度操心或无能为力的家长、在正事和杂事中疲于奔命的校长、紧密交织的政校关系、国家教化权力和市场选择驱动之间的城乡关系……作者用纪录片式的分镜头细 致呈现了县域教育的生态,深度剖析了中国“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所面临困境的根源及其后果,详解县域教育何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问题式的存在。

——————————

【评论】

《县中的孩子》将对教育选拔制度的透视及时地回落到人的身上,使我们看到统一高考制度和潜藏之下城乡分治、乡村分级的学校制度,正在联合形成一种精巧的制度,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差距的代际传递。林小英博士强调了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探求县域教育改革的解决之道,使得县域学校从整体教育改革中的“他者”转移到应有的主体地位,从而回答了“县中的孩子”同样也是“我们的孩子”的终极问题。——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小英致力于探索“县域教育”,这是关乎中国半数以上孩子的成长却未被足够重视的问题。她以细致缜密的考察与敏锐深入的思考,揭示了县中的教育生态及其复杂脉络。这是一部严谨、冷静又饱含深情的人类学研究杰作。——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阅读林小英老师关于县域教育的论说,感到震撼,也十分感动。她以普通读者也能读懂的文字,描绘了县域教育的复杂生态,分析了县域教育的诸多议题,为理解县域教育提供了新颖独特的认识视角。——贺雪峰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县域聚集着中国一多半的未来国民,学校塑造着未来中国的性情与品格。林小英在对当下县域教育具体的解析中,关切深远:“县中的孩子”积蓄着越来越多的能量和愿望,这些愿望与能量该在哪里找到释放和实现的途径?——如果他们成功,将是伟大的建设;如果他们失败,将是巨大的破坏。“助少壮求位育,促民族达成年。”潘光旦先生1932年写下的这句话,今天既迫切,又别有意涵。——刘云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2023年8月29日 已读
作者在将近结尾时坦言,内容写到这里已经精疲力尽。作为读者,十多个小时的阅读,也让我有了精疲力尽的感觉。比起城市教育,县城教育的地域覆盖范围更广,实际情况也更复杂多样。好在作者用比较系统的结构将县域教育层层拆析,从常人最熟悉的学生老师,到稍有些距离的校长教育官员。也正因为如此详细的多层内容,让标题里的“县中的孩子”显得有些文不对题。比起篇幅略短的学生章节,整本书更多是在展现整个教育生态环境,家长学生老师领导分别组成互相联结的一环。阅读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尤其是学校作为行政附属机构这部分的论述,挺中国特色的。不太喜欢第九章,内容和前面几章重复率过高。最后的尾声里,作者提到如今做田野跟过去做田野的不同之处,以及在中国做田野所特有的“被安排”。读完之后对这部分也很感兴趣。
2023年8月29日 评论 书摘 - 也许最朴素、最真挚的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是在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很多教育的结果是无法用成绩或者数据来衡量的。并不是只有成绩才是我们所看到的真实,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数据,情感和关系的养育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学校一直存在两种相互消磨的力量:一方面是孩子们开始学习过制度化的生活,用布尔迪厄的观点来说,学校施加的教育行动是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以灌输方式进行的文化专断,客观上都是一种符号暴力。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个尚未定型的阶段,这些孩子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适应性策略。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以及此后的生活当中,这些都将一直陪伴在他们左右。 然而,这些适应性策略并不是清晰呈现出来的,它渗透在师生对话、学生细小的行为动作、小伙伴之间的互动、课后游戏等情节之中。这些策略被包裹在日常的课堂生活之内,并不构成显见的“事件”而被关注,但从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意义的影响来看,那些很少被人提到的事与那些耸人听闻的事同样重要。与我们谈论的东西相比,这些无人提及的东西当然占据了我们经验的大部分。教师往往很难意识到,学生眼里的学校生活的主次事件与成年人的重视程度可能恰好相反。这意味着,老师们努力种瓜,学生们未见得能收获瓜,他们期待的是老师们赶紧给他们种豆。而好的老师,在长年累月直面特定情境要求和特定学生需求的经验积累中,能否发展出一种令人钦佩的本领:种瓜得瓜又得豆,在教书的时候做到了较为全面地育人。 如何面对和处理教育的“在地化”“情境化”难题,是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论学生位于农村还是城市,哪怕是在同一个班级,都是独特的存在,教师在掌握了如何教好正态分布中间位置的多数学生的能力后,还应该有如何面对正态分布两端人群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看图“数气球”的本领在正常的城市学校课堂上根本无须教授,但在村小给年轻的特岗教师一个很大的冲击:原来孩子们连数数都数不清。实际上,当仔细去观察孩子们的行为时,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不会数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绘本或图画,更不懂什么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一个气球被遮掉一半,那自然不算一个完整的气球。但是,在这种背景知识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教师甚至绞尽脑汁都不知道为何学生们死活不懂。城市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就自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村小的孩子们那里都得等到正式入读小学以后才被当作理性知识来灌输。家庭教养与学校教育完全对接不上,在年轻的刚大学毕业的老师看来,孩子们严重缺乏“常识”。殊不知,常识的习得需要孩子们在一个“自以为是”的环境中长期浸染,再加上课本和教材上展示的以城市生活为蓝本的知识背景,更让村小孩子们视学习为畏途。照理,教师应该努力将学校知识与农村本土生活对接,接引孩子们从在地化的日常情境中走入课本教材所代表的普遍化文化与文明。然而,在人所共知的“人往高处走”的人生哲学指导下,教师们心安理得地无视眼前的情境制约,认为优秀的孩子们终将走出乡土,进入城市,学困生反正也走不出,费力教书反而不讨好。放任日常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脱钩,成为无论对哪一层次的学生来说都变为不成问题的问题。 布尔迪厄指出,家庭在社会空间和社会关系再生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从他们的原生家庭中获得“初始教育”,形成特有的“初始习性”,这种“初始习性”将成为学生接受和掌握学校信息的本源。之后,学生会通过学校教育,也就是“第二步的教育工作”,获得一定的习性,这种习性是学生接受和掌握文化工业生产和传播的信息的本源。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业表现取决于家庭教育灌输的习性(即原有的文化专断)与学校教育试图灌输的习性(即强加的文化专断)之间的距离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阶级的文化习惯与教育制度要求或定义教育成功的标准越接近,学生的学业表现越好。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教育可能是唯一一条较为公平的、可以帮助他们摆脱不利处境的通道,但是大部分孩子都会在社会结 构和自身惯习的合谋下很早地被分流到职业教育的轨道,很难进入精英阶层。 这些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处于社会分层中比较弱势的位置,各项禀赋都比县城的同龄人要薄弱,他们所生存的乡村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太多的竞争空间和生存压力,那里似乎不是一个谈论未来和理想的最佳场所,大家只是低头过好眼前的日子,不想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过多地担心。 多数学生的父母没有任何资源和关系帮助孩子离开这里,也无法为孩子提供任何的咨询和帮助,他们所能做的只是鼓励和支持孩子,孩子能读到什么程度他们就供到什么程度。 这些县中的孩子,同样,也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终将会长大,融入社会的洪流之中,不论是富孩子还是穷孩子,超级中学的学生还是县中的学生,最终都是在某一个社群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退回来想,必须承认,我们对县中的孩子负有照看的义务和责任,而不应该只是袖手旁观。 而校长的想法是心理的问题交给心理,教育的问题交给教育,认为很多学生其实从教育的角度看是正常的,需要的是平视自我,明辨对错,处理好感情问题;医生的工作交给医生,老师的工作交给老师,在解决措施上,学校先行,以宽严相济的方式进行批评和指导,组织集体而非个体的教育,用活动去占据学生的时间和精神空间,更不是一股脑把问题交给家庭,学校只接受干干净净的“纯粹学生”,等待家庭把孩子“处理”好了,拿着医生或专家的诊断结果再送回学校。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SPAN]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此规定将定向培养的目标和基础都做了明确说明,对定向乡村教师的水平提出了要求:要专于一门的同时,胜任多学科教学。 或许,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最重要的意义不是让自己免于走弯路,毕竟弯路有弯路的风景,更何况可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直路和弯路。父母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学会独立做出选择并且明白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以及不管他们选择了什么,身后的家庭一直都在,父母一直都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有学者将高度发达的数字化时代之下的社会模式称为“微粒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们都是“微粒人”。这种新型的社会是高度解析的,“一切都将以比之前更加精细、精确、透彻的方式被获取、分析和评价”[SPAN]。在精确测量之下,个体化的标准将成为新的标准,而当前人们普遍认同的标准都将变得无关紧要。然而,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初步转型期,虽然意识先行,但实体技术、配套制度都还停留在粗粒化的世界中。“我们的制度还没 有为这种全新情况下的粒度做好准备,它们(旧制度)适用于一种更粗粒化的社会,那是一个较为迟钝和慢节奏的社会,而非一个充盈着尘埃般精细数据的生机勃勃的社会”, 1973年,哈里·F.沃尔科特(Harry F. Wolcott)出版了教育人类学著作《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描述并分析了一位小学校长的典型一天、作为普通人的生活、处理学校与社区关系、正式接触和非正式接触、年度工作、职业发展和对他人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劳动就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劳动类型:情感劳动。这就意味着在评价教师时,需要考虑教师的个人投入的两项指标:一是人力资源意义上的知识和技能投入,一是伦理价值意义上的德行和情感投入。 近些年教育改革的新措施瞄准了家长教育、家庭 教育和家校合作,希望把家长作为教育的对象纳入教育改革的大盘子中。然而,决策者有没有考虑过家长及其家庭属于私人领域的范畴,用公共领域的改革逻辑直接插手家庭的事务安排,是不是具备合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
中国 大陆 教育
万能青年旅店 豆瓣 豆瓣 豆瓣 Spotify 苹果音乐
9.5 (888 个评分) 萬能青年旅店 类型: 成人另類
发布日期 2010年11月12日 出版发行: 2010 万能青年旅店 / 2010 万能青年旅店
唱片的录音棚就是排练室,更早以前它是董亚千家里的老宅,闷在年代久远的四层红砖楼房里,周围住的多数是老人。乐队在这一片早起早睡的潮水里干活,扯淡,吃喝拉撒,无论昼夜,不知大中华盛世将至。
那些80年代的红砖还能叫红色吗,大概只能算煤球渣子的近亲。正如唱歌的最终会沉默,昨日奔跑着的青年和鸵鸟,一转眼就是今天的腐肉,秃鹫。不过,音乐不是为如此这般的现实伴奏的,它一直在它该在的地方,需要一路撕扯着过去的,只是我们。
这么多年,这么一帮人,前前后后兜圈子,现在终于出首张唱片。到了这一步,快和慢是另一个世界的话题。让企业家和文人继续开辩论会吧。专辑在手,大梦初醒,专属于个人的节奏,早就战胜了环境施加的心理暗示。药方就是我们自己,像羽毛,突然的,一下一下的飘落而至。
必须承认首张唱片是土法炼钢,各种自学试验,呼哧呼哧的吹风点火,完全没有大跃进的豪爽速度,反倒前后拖了快两年。修改打磨,福祸焉知。硬伤是免不了的。有时候像拳头打进了棉花,那种落空和被瞬间软化的悲哀,简直让人恨不得放弃所有的努力。相信许多中国乐队也都经历过。不多说。Leonard Cohen 的名言最适合用来安慰:一半怪自己,一半怪环境。
设备东拼西凑,制作也七嘴八舌,反正各种借,骗,着急和糊涂,旧交新朋全部派上了用场。万能青年旅店,名字叫的清楚响亮,自己没开张的时候先轮番被大家招待,欠下的人情堆到天边。这就是生命里的各种麻烦吗。现在描述起来,却又像一幅理想世界的蓝图:众人拾柴浇油,吵吵嚷嚷间,一团火焰轰地着了。
90年代美式另类摇滚很深的影响过这个乐队,现在成员们的喜好包括老摇滚,民谣,爵士乐,迷幻噪音,酒后流行歌,草地唱诗等等,至于作品是什么,光自己说不算。
录音室的窗外,短暂出现过一大片空地。那是开发商圈出的牧场,即将到来的肥肉和鲜血,即将到来的千万人厕身其间刨食的日子。但它曾经是空旷的,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旷,尤其到了晚上,像真理似的空虚,神秘,给目光以憧憬的机会,让风进来,吹得更猛烈。
唱片完成之时,空地已经被耸立的高楼填满。我们渴望这张塞了很多东西的唱片还能留下空地的丝缕感觉,这样的话,所有听到的人,就有可能并肩站在一起。
谢谢大家。
安和桥北 豆瓣
8.4 (323 个评分) 宋冬野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3年8月26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一个城市漫游者的安和桥北

在蓉城的祠堂敲打耳钟的空灵,
在太湖樵头尝过醉人的雨。
在筑城折下腊梅看尽风尘把酒,
在金陵的阅江楼巅览望江淮。
在西湖岸边撑起一把纸伞,
在凤凰城中贺兰山下轻嗅刺玫。
在商都品笑白居不易,
在浏阳河映出的星光里记起奶奶的微笑。
在金城的河床里荡起黄河谣
也在这里点燃一只兰州。
有一天,他还是回到了安河桥,也许就忘掉了混凝土的过错,在桥下寻觅着那些安澜平和。
第一张专辑定名为《安和桥北》,也献给已经和安和桥一起去了天上的,深爱的奶奶。并将未来所有可能得到的成就,归功于她的冥冥之中的庇佑。
一个胖子的城市生活总结
今天的“安河桥”原为“安和桥”,取“安澜、平和”之意,原本一个看到名字就想生活一辈子的世外桃源活生生的改成了一架没灵魂的钢筋水泥桥。宋冬野在安和桥下学会弹吉他,在安和桥下走过肆无忌惮的童年和乱七八糟的青春,在安和桥下遇见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安和桥下吃奶奶做的饭,也在安和桥下历经成长。环境变迁使他将所有美好的记忆深藏心底,流于指间,弹于心弦。那些过往的人、事、物转化成了更真实深刻的情感,也成就了宋冬野的音乐理念。然而宋冬野从不把自己的音乐归于哪一类,只知道他的歌词里有他的全部情感与灵魂。
倾听之余,让我们在面对现在这个无可奈何的居住着的愈发冷漠的城市中,也更深刻的体会着宋冬野的歌曲中带来的简单,真诚,随意流淌着的超越平实的诗意表达,也很容易随之陷入一种情绪里。
六扇门里太龌龊,不如六根弦上取磊落
所有有价值的梦想一开始都会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叛逆的,但最终总会被认可。实现的过程总是饱富激情,新鲜和挑战的。
这张专辑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筹备制作,宋冬野一直全身心的投入每一个音符不断的修改编排里,每天坚定着音乐梦想,每天为之克服所有艰难,每天也更享受着音乐带来的一切美好。历时一年,这张由旅行团乐队韦伟精心操刀制作,孔阳担任平面设计,宋冬野及尧十三,李琪弦乐团等众多良师益友联合倾力打造的专辑,共收录了12首歌曲。马头琴,手鼓,弦乐等配器的尝试赋予了这些歌曲崭新的灵魂,还原了它们本就与生俱来相貌,使它们和心灵更加接近!
让所有的描述化作音符,聆听全部……
曲目导读:
1.给抱着盒子的姑娘
动机:每个人心中都有无法忘却的人,我选择对她说:撒忧纳拉。
创作地:北京
详细:这本是一首我和尧十三共同完成的山寨日文歌,由于对曲子的喜爱,这次用吉他和大提琴的简单形式直接制作了这首纯乐曲,用作专辑的Intro。
2.莉莉安
动机:一个关于精神分裂的梦。
创作地:北京
详细:我的朋友们最喜欢的一首歌,大概也是我的旋律感最强的一首,是这张专辑里最早创作,也是第一个编曲完成的歌,如果把它送给尧十三老湿,那就再合适不过了。编曲配器我很喜欢,尤其喜爱间奏中弦乐和古筝的对话,有种左左右右应接不暇的感觉,Double Bass的效果很古典很轻盈,又不抢戏,律动直接走起来了,完整又舒服。这首歌同时用了一条完整的采样,虽然离真正的氛围音乐还有些差距,但至少我自己感觉很好。
3.鸽子
动机:为我儿时死去的一只肉鸽朋友祭奠一下,遗憾总有,希望不能没有。
创作地:成都
详细:歌词部分大概算是自己最满意的一首,弦乐四重奏是个跳崖式的尝试,我的制作人韦伟老师最早提出了这个构想,但在弦乐的录制过程中,我们再也来不及想其它的事,激动的手舞足蹈。当然四重奏比不上86442等等大编配,但我觉得已经足够了,而且恰到好处,就是杯子倒满了,再倒一点,水面变成凸起的弧形,碰一下就溢出来了的感觉,整体层次清晰,律动非常震撼,中间的单簧管能融进弦乐,不足的一点是人声不够完美,是我个人的问题。
4.董小姐
盒盒盒。。。。。。
5.斑马,斑马
动机:斑马纹的睡裤,冰雪没化,却已春暖花开的哈尔滨。
创作地:哈尔滨
详细:这首歌是吉他编配方面一直我个人最喜爱的一首,大提琴的旋律想了很久,最后还是贴近了歌曲的主旋律,很有完整度,鼓的部分在制作过程中一调再调,希望能够顺畅、平滑。
6.梦遗少年
动机:啊呸!
创作地:北京
详细:这首歌的歌词由我和好友洪宇澄先生共同完成,他的文学功底是我望尘莫及的,“六扇门里太龌龊”那一句,便是出自他为我在江湖酒吧的专场演出所创作的一段文字。由于整首歌曲虽然速度较快,但容易显得平淡,所以我们大力度的掰开了各个段落的风格,甚至还用了一段特别贱的贝斯小solo,鼓的部分也是精心雕琢,节奏方面没有走寻常路,副歌部分的键盘更是骚气逼人,值得注意:最后的超高音真是我唱的。。
7.六层楼
动机:我热爱在路上的一切。
创作地:重庆、兰州
详细:这首歌算是一个巡演笔记,在路上的感觉永远让人蠢蠢欲动。韦伟老师对这首歌的新编曲是我自己听这张专辑时最大的惊喜之一,其中有提琴的拨弦,还有副歌的弦乐编配,初听感觉有些奇怪,后来越听越爱,超乎之前的想象,我爱不释手。有人说这首歌或者整张专辑弦乐用的太过分了,我觉得非也非也,首先我狂热喜爱一切弦乐,所以多多的来不是错,第二,我试过很多方式,也只有弦乐的表达最能贴近我的原始感情,也许以后会进步,但今天我就要最精彩的弦乐。此外,我的好友吴玫霖的女声和声在整首歌曲里的层次感也是我极喜爱的。
8.关忆北
动机:多年以后,各自为生活奔波的两个老友聊起校园青春。
创作地:无锡
详细:关忆北是我一位多年好友的名字,这是我有生以来听到过最美的名字。这首歌是尧十三的编曲之作,我从没有听过如此好听的吉他编配,简简单单吉他贝斯和声,给人的感觉却很丰富,贝斯的律动已经不能再牛逼了!十三老湿威武!那个特别辽阔飘渺的和声,哎呀我去,青春呐!
9.卡比巴拉的海
动机:顺着大海往东边看。
创作地:北京
详细:卡比巴拉是一只豚鼠,是来自日本的一个卡通形象,这首歌源于我某次突然文艺起来跑到海边去往东边看大海的经历,大提琴部分和人声的录制方式是我喜欢的部分,尤其是人声位置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正中间,到后来变成一左一右,瞬间宽阔,明明就是大海的感觉嘛!哼!大提琴低且极重,整首歌其实做的很极端,我想说,其实极端突兀和极端舒服是同一种东西。
10.连衣裙
动机:由“送什么生日礼物”而想到的爱情歌曲。
创作地:北京
详细:又是尧十三的编曲作品,所以吉他编配完全不用说了。我和十三讨论了好几天,最后基本颠覆了这首歌,尤其是最后一段的编配,很有黑暗感,我们希望歌词的美好和编曲的黑暗能体现出世界的两个极端和其中的矛盾,说实话我还想表达另一种意思,就是“我操胖子你丫玩儿过了吧,你要干嘛啊?”的感觉,因为极端和偏激一直是我的态度,要玩儿就玩儿一大的吧!歌曲其中贝斯的律动是值得体会的部分,我觉得十三老师真是一神仙,贝斯怎么编的!我跪了!
11.安和桥
动机:家。
创作地:北京
详细:论感情而言,这首歌是我自己最喜爱的,它被我筹划了五六年才出世,想表达的情感也是很多种很复杂的,我不敢多想,怕哭。从这首歌最早在我脑子里出现,马头琴的声音就一直是我对这首歌的最大愿望,这次我完全没顾朋友们和制作人录音师的良好建议和阻拦,执意要加入马头琴和中国大鼓,大家也就都默许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首歌的录音混音工作成了整张专辑里最困难、最残酷也是时间最长的一首。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段马头琴在这首歌里出现,是专辑混音过程中我去录音棚,上楼过程中在楼道里听到的,当时我惊在楼道里动都动不了,随即冲进棚里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冲着惊愕的制作人和录音师大喊:我去你妈的!就要这个!就要这个!于是它就从那时一直保留到了最后,丝毫没有修改。
由于我对这首歌的感情太深,所以已经无法做到从编曲制作的等等其他方面去评述它,列位自己找自己的感觉吧!我只能说,相比之前的两个版本,今天这个才是我的安和桥和我的世界。
12.Intro..
作为专辑的Outro,它的名字却叫Intro,其中意义想想就会懂吧。这个片段取材于我生活中的声音,也取材于我想象中的声音,我试图用它来阐述我这二十几年的小人生,但最后还是撒忧纳拉吧,没有遗憾就不是完美,好像是这样。
民谣音乐人宋冬野首张个人专辑 《安和桥北》
词/曲/编曲/吉他/手鼓/和声:宋冬野
制作人/编曲/钢琴/键盘/弦乐编写:韦伟
编曲/吉他/贝斯/和声:尧十三
录音师/混音师:陈程
弦乐:李琪+李琪弦乐团
母带工程师/录音监制:陈东
录音棚:[粮]录音棚/乐家轩录音棚
出品:摩登天空
监制:沈黎晖
经济/摄影:牧师
平面设计:孔阳
文案:宋冬野/高飞
曲目详解:
购买:
群星闪耀时 豆瓣
6.1 (31 个评分) 盘尼西林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23日 出版发行: StreetVoice / 霓雾娱乐
“夜幕苍穹下的音乐散文”
如果说首张专辑《与世界温暖相拥》是阳光下的浪漫诉说,那么《群星闪耀时》则展现出乐队的成长与探索,和心中挥之不去的忧郁情愫。毫无疑问,这是对茨威格传世经典《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一次跨世纪致敬。《群星闪耀时》更像一部散文集,从不醉心于宏大叙事,用11首歌曲忠实记录了乐队近几年的生活片段和旅途所感。整张专辑一如既往地热衷于经典摇滚乐的粗硬线条,也有并行不悖的抒情线索。这像极了懵懂少年的心路历程——喧嚣过后,总有夜深人静时。
专辑开篇即是同名曲《群星闪耀时》,以忧伤的英伦摇滚作基底,缘起于多年老友离队所带来的巨大虚空与无奈。仰望满天星斗,人们却身处孤独之中,专辑如此展开了。
接下来的《东方明星》,一跃而起,是舞台上我们熟悉的那个狂放身影。其曲风明显受到美国南方摇滚的影响,以轰鸣的吉他 riff 宣告经典摇滚的回归。点睛之笔在结尾处那段激情澎湃的解说录音,道出了足球运动与乐队的不解之缘。
盘尼西林一方面保持了对根源音乐的热望,同时也坚持着歌曲的旋律性,这集中体现在首发的三首单曲《快!快!》、《瞬息间是夜晚》和《缅因路的月亮》中。原本不羁的失真吉他在此保持了足够克制,无论歌唱青春,还是描绘月夜,优美流畅的旋律线条始终占据着听者的耳朵。抒情过后,则是一首「非典型」的盘尼西林作品——《狂欢》。这首歌里,鼓和贝斯的轻快律动成为主角,他们继承80年代曼城Madchester前辈衣钵,给摇滚乐注入足够的跳舞性。
2019年春天的一次巴西之旅,让盘尼西林大开眼界,那里无处不在的文化冲撞和奇闻轶事,令他们创作出《圣保罗》这首专辑里最快的歌曲。我们再一次听到了60年代的英伦摇滚经典之声,由大音量的吉他声响勾勒出大千世界的狂乱种种。短暂欢愉过后,便是温凉的夜,伴着《夏夜迷语》那悠扬的民谣风情,手风琴把人带回到旧日的夏梦中,专辑的节奏也再一次舒缓了下来。我们听到了《她消失在黑夜里》这样鬼魅十足、叙事性很强的三段式作品,也有夜幕酒馆里的吉他小调《午夜情歌》,那是 Tom Waits、Leonard Cohen 这样有故事的老男人会唱的歌,真像一部黑白电影。
专辑最后,一首《梦在黎明破晓时》与《群星闪耀时》首尾呼应,由钢琴带领的抒情摇滚作为点题之笔,为专辑画上了圆满句号。
夏末秋初,盘尼西林再度与世界温暖相拥。所有的非议和追捧、相聚与别离,都让他们更加紧密、更明白自己想要的——一切尽在在音乐中。
Two years after the first album was released, Penicillin brought a new album of 2019, When the Stars Shine, through the growt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band.
When the stars shine, like a collection of prose, never indulge in Grand narrative, faithfully records the band's life and journey in recent years with 11 songs. The album is as keen on the hard lines of classical rock music as ever, and has parallel Lyric clues. It's like ignoring the course of a teenager's mind. After the noise, there's always a quiet tim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The album opens with the same title song "When the Stars Shine", based on sad British rock and roll, followed by "Oriental Star", announcing the return of classic rock and roll with the roaring guitar riff. The first three singles, Quick! Quick! 》 The melodic lines in "Instantaneous is Night" and "Moon on Maine Road" always occupy the listener's ears. After lyricism, a song "Carnival" injects enough dancing into rock music. Sao Paulo, the fastest song on this album, has made us hear again the classic voice of British rock and roll in the 1960s. The accordion in "Summer Night Myth" brings people back to their old summer dreams. We can hear such a ghostly and narrative three-stage work as "She Vanished in the Night" and the guitar minor "Midnight Love Song" in the night pub. At the end of the album, a song "Dream at Dawn" echoes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When the Stars Shine." Lyric rock and roll led by the piano, as a point pen, completes the album satisfactorily.
In late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penicillin embraced the world warmly again. All the criticism and pursuit, gathering and parting make them closer and more aware of what they want - everything in music.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豆瓣
9.3 (270 个评分) 张楚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魔岩唱片
94年,作为滚石“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 的》专辑发行,这张专辑了没有《姐姐》那样令人陶醉的伤感,更多的是对内心的抒发。 专辑中的歌曲的旋律极具无规律性。在音乐里,张楚不仅是一个有巨大内涵的腼腆孩子,更是一个已经跨越了城乡的诗人。所以,即便他后来并没有找到可以带自己回家的“姐姐”,但他依然懂得以孤独者自醒,以卑微者自乐。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寂寞的歌手,因为他从小四处飘泊流浪, 有人说听他的歌特别感伤,因为歌声浑厚苍茫。他大部份歌曲创作的时候都是走在路上……
2020年2月29日 听过
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
上苍保佑有了精力的人民
请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
上苍保佑粮食顺利通过人民
不请求上苍公正仁慈
只求保佑活着的人 别的就不用再问
不保佑太阳按时升起 地上有没有什么战争
保佑工人还有农民 小资产阶级 姑娘和警察
升官的升官 离婚的离婚 无所事事的人
请上苍来保佑这些随时可以出卖自己
随时准备感动 绝不想死也不知所终
开始感觉到撑的人民吧
中国 中国摇滚 内地 大陆 张楚
咖喱嘎多 豆瓣
8.4 (5 个评分) 咖喱3000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31日 出版发行: 麦田音乐
“你有嬉皮十万,我有佳丽三千”——“年轻帮”集体平移上海的某次音乐节演出结束后,诞生在庆功酒桌上的段子(没有理由,也没有目的,就只是这么一句话)。 HAYATO大约两个小时前刚刚作为压轴乐队的鼓手完成了表演/大王梓作为HAYATO在已经基本停止活动的残光乐队的队友,早早离开了现场,几瓶黄酒下肚,已经开始胡说八道/李鹏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但是他在这个时候一定刚刚唱完“解药”/蒋晗可能也正在另一个城市演出吧/刘小诚??? 2017年11月11日,第一张EP《CURRY 3000》上线,没人在乎会怎么样,17年的夏天录音前两天,因为当时的贝斯手始终没能达到另外三个人的要求,不得不被请出乐队(抱歉),大王梓和李鹏两个人按照谁能弹谁弹的标准把贝斯部分录了,录音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应该是HAYATO说的:我拼吧。(你也有今天)。6首歌,更像是各位给自己开了一次运动会,包括之后每次演出的时候。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首歌》: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会从死硬的硬核朋克突然转成能让姑娘们大合唱的大金曲,为什么要宝贝不要哭?宝贝是谁?为什么要哭?不知道,唯一的解释可能是这首歌确定下来的那天,李鹏在大王梓家里弹琴弹到了早上9点多,之后抱着一瓶啤酒在沙发上睡着了(啤酒撒了一沙发)。一次疯狂的河北巡演(保定,天津,廊坊,石家庄),一样的莫名其妙,记忆都已经成了碎片,印象最深的那件事与演出完全无关,但是要是说了电视里肯定不让播。 《棒棒糖》: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不得不重新进行了录制和混音,至少还能收录在这张专辑里。 《184》:蒋晗加入后最大的惊喜,大王梓个人认为自己写词的巅峰,小提琴刘小诚加入,录音时吓得成了一个鹌鹑,咖喱3000完全体形成。 《别伤害了别人,贬低了自己》:一次酒后的即兴,我们不想谈所谓的压力,但至少别让自己变成一个无能的失败者。 《咖喱嘎多》——咖喱3000第一张实体专辑,15首歌,包括一首没有公开上线的歌曲《COME ON BABY GIVE ME FIVE》,但是看过乐队现场的朋友们一定对这首很熟悉,听吧! 这张专辑可以当成咖喱3000第一个阶段的一个总结,但是我们更愿意把它视为一个开始,周边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毕竟我们还没做成一个潮牌,请仔细听一下我们的音乐吧,咖喱3000依然没有定性,包括乐队成员自己也不知道下一首歌会是什么样子,依然自由,依然还在胡说八道,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依然独立,这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我们知道同样也是你们想要的。 十分感谢,TEAM CURRY,我们可爱的“大闺女”设计师,还有那位远在东京的负责所有歌曲混录和母带处理的疯狂绿头发鼓手安德鲁先生,二锅头寄给你了,麻烦你替我们向KEN桑问好。 THANK YOU SOLD OUT
2020年6月2日 听过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就是一个让你讨厌的乐队,你觉得难听跟我有什么关系”。莫名喜欢《KIKO ROCK》里“听,迎面而来的风,明天的太阳,依然还照在你身上。对,重复的梦,坚挺的思想,不过是春梦一场。”这一段。(突然发现18年以后就没怎么听国内稍微躁点的乐队了
中国 华语 咖喱3000 大陆 摇滚
爱情呼叫转移 (2007)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爱情呼叫转移
6.0 (318 个评分) 导演: 张建亚 演员: 徐峥 / 刘仪伟
其它标题: Call For Love
徐朗(徐峥饰)人到中年,婚姻正经历七年之痒的考验。家庭生活的细碎,烦闷与周而复始,终于使他败下阵来,向相守多年的妻子提出离婚。偶然中,徐朗遇到了一个脾气古怪又爱捉弄人的天使(刘仪伟饰),得到了具有魔力的神奇礼物——一部可以满足主人所有愿望,将梦中天使带到他身边的手机。
于是,十二位性格迥异,却都拥有天使面孔的女人翩然而至。她们或纯洁坚韧,或天真无邪,或性感妖娆,或知性端庄…十二种粉红女郎,十二种生命经历,十二种致命诱惑。在这场情感的闹剧中,徐朗最终得到是不尽的幸福,还是不明的困惑…
生门 (2017) 豆瓣
9.3 (78 个评分) 导演: 陈为军 演员: 李家福 / 夏锦菊
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泰戈尔
剧情纪录片《生门》,故事集中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它用生猛的镜头语言,直面生命诞生的现场,透过无数孕妇生产,展现生死交替的震撼和迎接生命降临的喜悦。
妇产科是一个窗口,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生命的诞生,总会牵动个人、家庭、社会的复杂纠结;生活本就不易,生产背后是普罗大众的人情冷暖。
庞大的故事体量,透过起伏跌宕的剧情,呈现悲悯的视角和情感的温度,《生门》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环境最真实、最生动、最揪心、最温情的缩影。
寻枪 (2002) 豆瓣 TMDB
寻枪
7.5 (290 个评分) 导演: 陆川 演员: 姜文 / 宁静
其它标题: 사라진 총 / Die verlorene Waffe
马山(姜文)是西南地区某边陲小镇的一名普通警察,某晚参加妹妹婚宴时因喝得酩酊大醉被人送回家中,次日早晨醒来时,他发现从不离身的配枪不翼而飞。意识到偷枪人可用枪里的三颗子弹杀人时,马山不禁毛骨悚然,当晚所有参加妹妹婚礼的人都成了他的怀疑对象。 在对重点嫌疑人,卖“羊肉粉”的刘结巴、送他回家的周小刚、突然出现在周小刚家的旧恋人李小萌(宁静)一番追踪后,马山依旧没能理出任何头绪,而对李小萌的怀疑里,又混杂了极为复杂的感情,此又导致其妻怀疑他移情别恋。正在这时,李小萌在周小刚家被人用枪打死,马山作为嫌疑人被拘禁。经过一番冷静思考,他终于将乱麻捋顺,开始了寻枪之路。
2018年2月20日 看过
快速移动和前后追赶的几个部分,配乐和剪辑配合得好爽。 交给警察找证据不如自己一枪崩。嗯,难怪要禁枪。
2002 中国 中国电影 剧情 大陆
大象席地而坐 (2018) IMDb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大象席地而坐
8.4 (855 个评分) 导演: 胡波 演员: 彭昱畅 / 章宇
其它标题: 金羊毛 / 爱在樱花盛开时
满州里动物园有一头大象,每天坐在那里。为朋友出头的少年、为弟报仇的恶霸哥哥、身陷囹圄的女生,卡在世界灰暗的缝隙里无法脱身,却挣扎着去看大象。萧瑟寒冬的一天,绝望身影在不对称不平衡的影像中碰撞, 爆裂了压抑的沉郁,在粗糙布景、朦胧灯光的低成本制作中肆意蔓延。作者兼导演胡波 (笔名胡迁)首作,以青涩朴质与震撼感性,获柏林影展赏识入围论坛单元, 却是无法嵌合和谐主旋律的一块失落拼图。看不见大象是共同宿命,胡波骤然陨落,也成了这一代人的遗憾。
少年·小赵 (2015) 豆瓣 TMDB
Shao nian, xiao zhao
7.8 (134 个评分) 导演: Haibin Du 演员: Changtong Zhao
其它标题: Shao nian, xiao zhao / Shao nian
《少年小赵》是一部关于90后年轻人——小赵的纪录片。影片跟随19岁的小赵——一个曾经在山西平遥古城街头摇旗呐喊“中国加油,中国万岁”的年轻人,一路从他生长的平遥来到他读书的四川成都、支教的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等地区,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这四年间感情以及思想的变化,也借由小赵的视角见证与呈现了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焦灼与躁动。
2018年8月26日 看过
仅依据片里的内容,他似乎还留存着一丝侥幸的期待
中国 大陆 纪录片
九叔 (2014) 豆瓣
7.9 (32 个评分) 导演: 吴建新 演员: 九叔
其它标题: Ninth Uncle
九叔,綽號“夜市市長”,以臨時工的身份掌管中山路夜市三十年。夜市魚龍混雜,九叔管理手段粗礪卻有效。在他的打理下,夜市繁榮,他也甚得領導倚重。九叔在夜市志得意滿,家庭生活卻不順心。他早年身世坎坷,中年經歷多次離婚,晚年又與兒女不和。現在九叔年近七十,繼續以夜市為家。每當夜幕降臨,九叔身穿制服、腰佩警棍,帶領手下坐鎮巡視。臨近午夜,叫上夜市的老兄弟喝酒打牌,然後趁著酒勁招搖過市。
但是,百年老街中山路面臨改造,以美食大排檔為主的夜市也將不復存在…
Nicknamed "Mayor of the Night Market," Ninth Uncle has been a temporary worker managing the night market for over 30 years. Despite of his success in the night market, his family life appears quite the opposite. Almost 70 years old now, he continues his life in the night market. As the night falls every evening, Zhong Shan Road and its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are now facing reconstruction and the night market full of yummy food venders is soon to be gone. Ninth Uncle helplessly watches the empire he worked his whole life for slowly fall apart.
获奖情况:
2015年 入围香港華語紀錄片節
2015年 入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乡村里的中国 (2013) 豆瓣
8.8 (64 个评分) 导演: 焦波
其它标题: Village Diary
该片由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焦波担任总导演,此前他的《俺爹俺娘》和《亲吻春天——俺和俺的地震孤儿》系列曾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俺爹俺娘》系列曾感动了无数儿女。
这一次《乡村里的中国》焦波仍然把镜头对准了其老家——山东淄博,不过拍的不再是自己出生的村庄,而是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深刻感人。
焦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拍摄这部纪录片,他和他的摄制组在杓峪村里呆了整整373天:“村里一共有167户人家,我们去了之后是第168户。”而焦波的摄制组,除了他一个人年龄较大(接近60岁),其它四名主创的平均年龄只有20出头:“所以我们这个片子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而且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展现的,我相信也会受到年轻人喜欢。”
最373天时间里,《乡村里的中国》摄制组和当地村民一起吃、一起住,成了一家人拍摄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剪辑出大约两个小时的精华。
曾多次执导央视春晚的金越认为,《乡村里的中国》直观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个体的喜怒哀乐、家庭关系和民俗民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影片结构充满张力,故事复杂,线索清晰,画面朴实,剪辑流畅,同期声音录制完美,“是这个时代有记录意义的、不可多得的中国农村生活标本。”
2018年10月6日 看过
村里的人想离开那片土地,离了村的人再也回不来。不论在哪里,生活都是一样的琐碎无奈。就算没有眷恋,还是要以最朴实的方式寻找到一点能触碰心底的温暖
中国 乡村 农村 大陆 纪录片
西游记后传 (2000) 豆瓣
所属 : 西游记后传
7.1 (228 个评分) 导演: 李源 演员: 曹荣 / 闾汉彪
唐僧师徒一行取到真经后,顺利的回到了长安,本是天地间为之欢喜之事。哪知三百年后,佛祖圆寂之时,天地突生异变。魔教教头无天(黑子 饰)突然降临到现场,占领要地灵山,自封为“无天佛祖”。且告知众妖:33年后,如来会借助转世灵童回归,集齐17颗舍利子,再次重返三界。而他们的目 标就是夺得这17颗舍利子,进而杀死转世灵童,称霸三界。
唐僧(黄海冰 饰)被无天关进了冥界。知道了无天的野心后,唐僧利用紧箍咒,让在花果山的悟空(曹荣 饰)和八戒(闾汉彪 饰)意识到三界目前正面临着重大问题。而另一边,转世灵童乔灵儿(吴健 饰)正在一天天长大。一场恶斗即将来开序幕……
2019年2月2日 看过
小时候家里有套碟,用DVD机看了好多遍。这一版感觉很不一样,其他的西游记小孩都爱看打架嚯嚯嚯,这版除了一个金属造型酷黑无天以外,片尾曲唱的“红豆生南国”我直到现在都还记得,一股子其他版本都没有的忧伤无奈。
中国 国产剧 大陆 电视剧 西游记
奔腾岁月 (2018) 豆瓣
导演: 王飞 演员: 李宗翰 / 张粟
《奔腾岁月》是华策影视集团出品的跨年代励志剧,由王飞执导,于川、胡亚编剧,李宗翰领衔主演,张粟、瑛子、夏一瑶、周密等主演。
该剧以中国改革开放、奇迹崛起的40年为创作背景,刻画了大时代下热血奋斗的小人物,谱写了一曲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荡寇 (2016) 豆瓣
导演: 焦晓雨 演员: 李茂 / 蓝盈莹
一九三八年初,日军侵占山东半岛。一个藏有日军重要军事机密的盒子途经益都县,被义士公孙贤劫走,因此遭到日本特务追杀,他临终前将盒子托付给永兴武馆馆主杨报国,杨馆主誓死保卫此盒,被日本特务杀害。身负国仇家恨的杨二虎立誓为父报仇、保家卫国。他在亲哥哥地下党员杨大龙、进步学生夏灵、公孙宇等人的感召下,逐步认识到个人抗日力量的单薄,只有依靠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二虎继承了父亲抗日救国遗志与大佐冈村斗智斗勇,展开了争夺盒子的殊死较量,并逐步揭开了日本人企图研制剧毒生化武器的秘密计划,最终挫败了日军的阴谋,成功摧毁了日军佘山的生化武器研制基地。杨二虎更加坚定了要保家卫国的决心,并在抗日救国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广州故事 (2019) 豆瓣
导演: 顾筠 / 徐洁勤 演员: 苏扬(解说)
其它标题: 改革开放40年的广州故事
广州,向海临风,历来为中国社会变革的开风气之先的城市。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录片《广州故事》,在历史的纵深追寻人性的光亮,以微言大义的格局,用微距观察的方式,讲述人物故事,映现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风云图卷。同时,回溯广州这座城市源于文化地理和历史基因的海纳百川的城市气质,告诉观众何以这个城市的故事可以管窥整个祖国的改革开放历程。
2019年8月24日 看过
看到短评里有人说内容过于集中于人物而非历史建筑这种更为宏大的角度。但我觉得这部片在叙述个人经历的同时,也囊括了相关的历史文化建筑和社会因素,一个城市最根本的创造者是生活在这里的人,周遭的抽象事物也都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五集的篇幅介绍了广州的各个方面,也展示了来往于这里的人赋予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样貌。
2019 历史 大陆 广州 旅行
算命 (2009) 豆瓣 TMDB
算命
9.1 (280 个评分) 导演: 徐童 演员: 历百程 / 石珍珠
其它标题: Fortune Teller
历百程孤独半生,40多岁的时候碰到石珍珠——她因为残障,在老家倍受虐待,两人从此开始一起生活;
他们住在北方某个城乡结合地带,历百程以替人算命维生。来找他算命的主顾常常是妓女,她们都各怀心事;
因为冬天太冷,又碰上扫黄打非,老两口回到老家青龙。在那里,他们去过石珍珠的娘家,又回到历百程的老宅。
春天的时候,他们重新上路,赶赴庙会,等待时来运转……
以长卷的篇幅,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的形式,《算命》的场景随人物转徙,在不同的地域空间提供的社会背景中,让人看到小人物微不足道,颠沛流离的人生以及其中的人情世故。
在这个过程中,它试图洞彻人性。《算命》对残障和社会边缘人物的呈现,从不同角度,但象《麦收》一样,充满了道德挑战的味道。
=============================================
影片概述 . . . . . .
第一回 厉百程算定孤单命  唐小雁棒打无赖汉
第二回 厉百程且说结婚事  小神仙画符财运红
第三回 小神仙进货大悲院  尤小云问事行宫村
第四回 放生养生兄弟俩各有说道  改名改命唐小雁泪流无成
第五回 避严冬厉百程返青龙县  看哥嫂老两口奔白虎沟
第六回 回娘家石珍珠记忆尤在  扒祖坟石大哥是为后人
第七回 找残联碰钉子冷脸官腔  住旅店嫖暗娼吐露私情
第八回 四兄弟大难压身是凶宅  一把牌江湖游戏只为财
第九回 三春归燕郊自有操练  五更赶辛集直待运来
尾 声 混江湖厉百程善恶掺半  度红尘石珍珠无益无害
=============================================
徐童196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这是他《麦收》之后的第二部纪录长片。之前有摄影作品,也写过小说。
2019年10月14日 看过
唐小雁落泪,历百程找残联,石珍珠徘徊在昔日茅草棚旁。好几个片段都十分心酸。对任何人来讲,残或非残,生活都太难了。
中国 中国大陆 中国电影 人性 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