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
我,厌男 豆瓣
8.2 (61 个评分) 作者: [法]波利娜·阿尔芒热 译者: 一千度 新星出版社 2023 - 7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自己厌男?厌男就是厌恶所有男性吗?
*不是理论,而是态度
*一本好读、耐读、金句频出的女性主义宣言,女性主义实践的有力注脚
*是对男性特权风趣辛辣的讽刺,也是对姐妹情谊的直白赞美
◎系统阐释“厌男”的开先河之作
厌男不过是一次次被伤透了心的人们,接触女性主义后自然长出的铠甲,不再轻信男人的鬼话
◎犀利、毒舌、人间清醒,三言两语点醒同伴
别再对只是顺便接孩子放学的男人歌功颂德了,现在,所有女性马上停止自我贬低,像普信男一样,勇往直前/对自己好一点!
◎打消疑虑,呼吁女性关爱自我,厌男是“为了活下去的思想”
不要屈就别人,要按自己的意愿寻求自由与解放
◎越压抑,越愤怒,越表达,法国现象级图书
一本因书名受到政府官员下架威胁的女性主义小册子,首印450册,立马断货、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译为18国语言
------------------------------------------------
★内容介绍
“你是不是厌男?”每当女性就性别歧视、性暴力等发声时,就会遭到这样的非议。但,厌男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厌男》为厌男发声,探究背后的心理文化机制与社会背景,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厌女导致的系统性压迫与厌男造成的轻微自尊伤害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长期被污名化的 “厌男”和“厌女”不同,它并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对性别歧视的回应,是对男性特权的愤怒,旨在呼吁女性摆脱羞耻与禁锢,关注作为武器与后盾的女性愤怒所能带来的政治团结与女性情谊,“想象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按自己的方式追寻自由与解放。区区104页的小书,却蕴藏着无穷大的能量,波利娜谈论厌男而不止于厌男,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实际数据串联起来,书写女性处境,是一部四两拨千斤,揭露男性特权、呼吁改变厌女现状的振聋发聩之作。
------------------------------------------------
★编辑推荐
开始整理错误并重新建立规则的时刻,到了。
我们不要就这么算了,也不会再让后来人淋我们淋过的雨。
无需沉默,无需羞耻。面对性别暴力、性别歧视,沉默和礼貌的助益微乎其微,女性应当重拾表达的力量。
《我,厌男》不是艰深的学术著作,也不是充斥着怨气和歇斯底里的情绪宣泄,而是热情与理性同在、轻盈与坚定并存的女性主义宣言。厌男只是一种表象,其后隐含的“厌女”歧视、性别暴力和男性凝视,才是人们真正需要关注的。
这份写给全体女性的告白,不仅恳切呼吁女性力量和女性团结,也真诚向男性提出了女性的需求:至少,负责任地倾听。因为在男性占系统性优势的社会中,受害者不只女性,也有男性。“厌男”所反抗的正是这一点:对不平等大胆说“不”,不因此羞耻,也不因此感到恐惧。
------------------------------------------------
★媒体推荐
一本女性主义的离经叛道之作……证明了厌男如何为姐妹情谊开辟了空间。——Monstrograph出版社
《我,厌男》触动了社会的神经。面对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作者提出了一种更为直白的应对方式。——《纽约时报》
炽热激情与冷静克制并存的杰作。——《泰晤士报》
打响了反对性别歧视的又一枪。——《泰晤士报》
大快人心……是对女性和女性力量的坚信不疑,是对自由解放的真诚呼唤。——《独立报》
详细地阐释了占全球人口51.9%的男性为何惹人生厌。——《每日电讯报》
一本令人振奋的小书,一口气读完。——《解放报》
交织而团结的女性情谊绽放出愉悦人心的力量。——Elle
《我,厌男》中的论述一针见血,并不过激也不粗暴,当代女权主义的热议话题,如父权制、精神负累、#MeToo运动和女性的联结等都有论及,延续了丽贝卡·索尔尼特等女性主义作家的一脉。——《新观察家》
其引发的争论不仅聚焦于性别问题,也与言论自由息息相关。……波西米亚式风格,言辞直率,承继了波伏瓦、柯莱特等女性主义者的思想……激烈谴责了男性暴力、特权及其对女性的压迫。——《每日邮报》
讨论性别议题,但不仅限于此。——Popmatters
《我,厌男》提醒我们,如果仅靠礼貌的请求,女性主义先驱们无法做成任何一件事。——inews
2024年4月11日 已读
读的电子版,看到页码以后,着实吃了一惊。没想到是那么薄的小册子,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只是博客文章范畴,很难算得上是一本书。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笔平述了女性最普遍的人生境遇,比较适合徘徊在女权门外的迷茫姐妹。并不激烈的语气讲出了所谓煽动性的实情,就像作者自己坦言,她笔下的控诉很多都诉诸于自己作为女性的亲身经历,作为一本随手发放及发出个人化声音的小本,足够了。但依然期待其他针对“厌男”做更深度剖析的作品。
2024年4月11日 评论 书摘 - 厌男者从根本上说,是在反对男权,并不是厌恶男人,而是厌恶塑造。厌男者从根本上说,是在反对男权,并不是厌恶男人,而是厌恶塑造男人的社会和文化系统。厌男者真正鄙视的,是男人们野蛮地躺在特权环境中坐享其成。 相反,厌女者厌恶的,则是女性本身,其对女性的看法是完全生物性的:可以插入的器官,用于繁殖的子宫,会来月经的物种,手无缚鸡之力的群体。 我决定,从今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自己坚定不移地站在周围女性的身边。我希望她们能够在我的陪伴下感到安全;我希望她们知道,如果不幸沦为性别歧视的攻击对象,我将永远站在她们那一边。我信任她们,不会对她们向我袒露之事的真实性产生哪怕一秒钟的质疑。我绝不会对她们所遭遇的一切嗤之以鼻,更不会认为她们应当为自己的不幸承担责任。即使认识侵害的始作俑者,那也只会让我更愿意为受害者发声。我想要对她们说,不要担心我会给加害者找借口,不要害怕我会不惜一切地与侵犯者保待联系。我拒绝与认为侵犯(如伴侣之间)不过只是观念不同或是隐私问题的人为伍。 使我们透不过气来的有毒男子气概形成于封闭的男性圈层。从足球俱乐部到美式兄弟会(在法国相对应的组织是医学院学生会等)再到英雄联盟,以及全世界大部分决策机构,只要放任男人自行其是,他们便会展露最糟糕的一面。表面上,他们只是在共度快乐时光,互动消遣、互帮互助。而实际上,他们是在不断强化自己的男子气概,以扩大权力范围、巩固男性关系网络等雄性斗争中的一切。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权 女权主义 法国
妇女参政论者 (2015) IMDb 豆瓣 TMDB
Suffragette
8.6 (403 个评分) 导演: 莎拉·加芙隆 演员: 凯瑞·穆里根 / 海伦娜·伯翰·卡特
其它标题: Suffragette / 女权之声(港)
影片讲述一个多世纪前,英国妇女为了争取选举权而不懈斗争的故事。斯特里普在片中饰演的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是一位著名的妇女选举权倡导者。她与几位同盟者发起成立了“妇女议会”,在国会开会时,她们也开会,与议会唱对台戏。由于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措施,潘克赫斯特同她的同盟者们曾多次入狱,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反响。
女人的回答: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性 (1975) 豆瓣
Réponse de femmes: Notre corps, notre sexe
8.4 (47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Catherine /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Réponse de femmes: Notre corps, notre sexe / 女人的回答
法國國家電視台第二台邀請幾個社會學家、律師、歷史學者和三個女導演各自以「什麼是一個女人?」為題拍一段影片。Varda 以「電影傳單」的方式提出一種可能的回答。她以女人的身體為思考的主軸,去質疑社會的道德標準。即使電視版的影片剪掉了一個女性私處的特寫鏡頭,播出之後,電視台還是收到很多抗議的信件。
Varda 曰:
『這裡要談的並不是女人的生存條件。而是從內部,以幾乎是肉體的方式去發現一個女人。她如何去回應社會對她的身體的要求,她們是如何被販賣和侵犯。我的象徵是一張局部身體被遮掩著,另一部份裸露著的女人的照片。因為這個「電影傳單」就是從人們對我們的要求的情緒矛盾中衍生出來的:兩種西方對立且矛盾的選擇。一方面人們告訴我們:「把自己藏起來、要懂得害羞、要掩藏在道德倫理之下、不要談妳的性、不要承認妳肉體上的慾望。妳得是一個完美的母親、家庭主婦和妻子」。另一方面,人們要求同一個女人做到另外一半:「為了賣絲襪,展示妳的大腿;為了賣香水,展示妳的肩膀;為了賣車子,展示妳的身體。」』
與 Alya Bouhadiba 對談
风骚女子 第 1 季 (2022) 豆瓣 TMDB
Minx Season 1 所属 : 风骚女子
7.8 (76 个评分) 导演: 蕾琪儿·戈登堡 / 杰克·施莱尔 演员: 奥菲利亚·拉维邦德 / 杰克·约翰逊
Joyce 是一名非常认真的年轻女性主义者,她与一家出版商合作推出了一本杂志
2022年5月22日 看过
互文得让人无语。前几集有几句台词,大致说想要把难以消化的思想和主张卖给大众时,可以选择包裹在糖果里。这样一来,再苦口的东西也能轻易下咽。道理确实如此,但最怕的是,卖思想的人以外自己高明地把苦口良药塞进了糖果,但顾客吮吸完以后却发现糖果并没有任何夹心。这部剧的内容也是如此,以为能靠甩几十根靓屌来传递女权主张,但实际上屌看得不过瘾,女权思想也没讲几句。比作成“糖果”都算抬举这编剧了......
女权 欧美 电视剧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