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无缘社会 豆瓣 Goodreads
無縁社会
8.1 (19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译者: 高培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3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观看之道 豆瓣
8.0 (6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约翰·伯格 译者: 戴行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9
就对艺术的刺激与影响而言,约翰·析格的《观看之道》是罕有匹故的。这本谈论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小册子初版于1972年,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全书包括7篇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诸如: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白日梦。30多年来,这本书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其观点几成此一领域的常识。
动物的生命 豆瓣
The Lives of Animals
8.4 (5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库切 译者: 朱子仪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 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过程。“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小巧的篇幅容纳了文明的博大,精致的文字表达出了智慧的深沉。本书为丛书之一,是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作品。它以小说和讲座的形式讨论了尊重动物尊严与权利的问题。本书内容涉及人类学、动物学、哲学和宗教学,不同的知识背景共同营造了一个异常广阔的文学与学术交相辉映的天地。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我们和世界沟通心扉。本书为丛书之一。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20年2月9日 已读
花点时日消化以后想再来读一遍。以前经常会想,当自己认为男女平等时,判定平等的标准好像总是会和男性同性集团里的规则相关,心里觉得矛盾,总觉得不知不觉陷入了对自我性别的进一步否定。看这本书的时候意识到,大概是因为曾经我没有把“平等”建立在更加广义的“人”的概念之上。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研究 女权主义 心理学
我的二本学生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1 (184 个评分) 作者: 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8
作者黄灯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她成为这群学生成长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她的教学札记,这里面有她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是黄灯向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生活剪影的尝试。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这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2020年12月6日 已读
之前读完忘记标记。虽然看短评里很多人说缺乏数据和理论分析,但这本书本质上就只是黄灯老师对自己工作中所看到的东西进行回忆和叙述,并不是所有社会现象都只有理论这一个切入点。通篇讲的是广东某二本学校的学生,然而难免会有读者拿这个特殊地区里的个例来谈论中国当代大学生群体,麻烦不要这么做。广州二本学生的一部分经历确实是大多数大学生都要面临的,但和处于高等教育最底层的三本和专科生相比,二本生的处境还是要好些的。书中反复讲到的学生入学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经济发展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很多三本和专科生对此会有非常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相对而言,不论是毕业前还是毕业后,一二本学生比他们更加幸运,选择也更多,绝望来得也更晚。希望以这本书为起点,有更多的人去关注高等教育里不同层次的年轻人,而不是以个例笼统地去讨论群体。
中国 中国大陆 文化 社会 社会学
神好多的日本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日]山口谣司 译者: 雷欣翰 未读·中国致公出版社 2020 - 11
本书遴选了日本神话中75柱具有代表性的神明,配有75张白描线稿,并收录了与之对应的100余座神社清单,通过说文解字,图解神明名字中汉字的含义,探索神明的前世今生,是一本简单易懂、便于快速掌握的日本神明谱系扫盲书,同时也是一本日本神社打卡锦囊。
日本究竟供奉着哪些神明? 日本神明为何都冠以汉字之名?他们的名字暗藏哪些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又被赋予了什么新含义?这些问题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
编辑推荐:
★说文解字,日本“八百万”神明,一目了然。神社神明一一对应,日本神社观光不再走马观花。
★视角新颖独特:通过神明之名中的汉字来解读神明之义,与市面上神话题材的同类书存在差异化。
★迷你的“说文解字”:汉字,文化记忆的载体。偏旁部首、撇捺之间,都藏着日本神明诞生的秘密。本书既是一本关于日本神明的书,也是一本迷你的“说文解字”,使读者惊叹于汉字的造字魅力。
★附线路图,具实用价值:每柱神明都标注了主要受祀的神社,另附有一张彩色神社神明图。
★内容严谨,权威性强: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博士,文字中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功底,书中的内容都经过了严格的考证,每一处都有来源。
★专业译者,专家审读: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博士翻译;北师大王向远教授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审读。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
2021年2月9日 已读
比起正文,更喜欢译者序言。正文部分定位蛮尴尬的,想要详细了解日本宗教吧,不行。想要通过宗教看一看日本历史吧,不行。唯一有特色的在于把供奉每个神明的神社具体地点一一写出来了。神明的插画确实挺可爱啦,但都长得差不多一个样。
历史 宗教 文化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