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图像理论 豆瓣
作者: W.J.T Mitchell 译者: 陈永国 / 陈永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9
何为形象?形象与词语的关系如何?何为图像?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如何?何为图像理论?图像理论在关于文化、意识和再现的批评理论中位置如何?美国最重要的视觉艺术批评家和图像理沦家之一W.J.T.米歇尔以生动的理论阐述和具体的文本分析回答了所有这些问题。《图像理论》与其姊妹篇《肖像学》一起宣告了批评理论中“语言学转向”的结束,指明了“图像学转向”的新方向,为刚刚兴起的视觉文化研究铺垫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这部书的编写方法倒有些类似于相册。它是再现固有的具体问题的快照集锦,针对特殊场合和特定的历史时刻,作者把这一历史时刻称为后现代主义末期,即“图像转向”时期。如果说本书有一个整体性的话,那就是坚决主张对几个简单问题做出多种回答。这几个问题是:图像是什么?图像和语言有什么关系?上述问题为何具有理论意义或者实际意义?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20年2月9日 已读
花点时日消化以后想再来读一遍。以前经常会想,当自己认为男女平等时,判定平等的标准好像总是会和男性同性集团里的规则相关,心里觉得矛盾,总觉得不知不觉陷入了对自我性别的进一步否定。看这本书的时候意识到,大概是因为曾经我没有把“平等”建立在更加广义的“人”的概念之上。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研究 女权主义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