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烧纸 豆瓣 Goodreads
소지
8.6 (230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沧东 译者: 金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 - 5
♦韩国电影大师、作家型导演李沧东小说代表作。
♦心怀悲悯的现实主义写作,李沧东的一切电影创作的源头。
♦琐碎的生活暗藏汹涌洪流,直指生命深处的被掩藏、遗忘的一切。
"生命的意义不在天上,而是在现实当中,虽然它很丑陋。"
“我所有的希望,就是能有一点点的改变。这就像是用一 根 蜡烛在传递火种,手递手,点燃别人手里的蜡烛。”——李沧东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李沧东的小说处女作《战利品》及其他短篇小说共十一篇。这些作品都是以城市边缘人和小人物为关注点,聚焦于两类题材,一类是朝鲜战争及南北分裂、光州事件等社会现实所造成的伤痛,一类是韩国社会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他的小说不以大事件为线索,而往往围绕着生活的细节,如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夫妻之间或婆媳之间的家庭矛盾、大巴车上的风波等等,他拙朴的笔触下隐藏的是这些细小的事件背后巨大的悲剧感。他的作品有一种逼真的写实感,如同他的电影那样深刻地刻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寻找被生活隐藏的真实。
无论是电影叙事,还是小说叙事,李沧东手中都握着一把极为锐利的手术刀,他深层剖开韩国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将其经受的历史创伤、人性的残酷、个体命运遭受侵害等问题连根拔起。在这部小说集里,他不止是人文主义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心怀悲悯的作家。
2024年7月24日 已读
2024年7月24日 评论 书摘 - 坚持不肯放弃的鲁莽且幼稚的行为, 究竟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笨蛋,还是要确认自己是一个 最后他也开始弄不清了,坚持不肯放弃的鲁莽且幼稚的行为, 究竟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笨蛋,还是要确认自己是一个笨蛋加新兵蛋子。 确认并执着于脐带是否连接在一起的行为,是小孩子尚未成熟的态度,但是重新反观曾经厌恶并想要斩断的脐带并且重新寻找的行为,比起通过简单剪断脐带而成为大人来说,是一种更加成熟的成年人的态度。
文学 韩国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豆瓣 Goodreads
やがて哀しき外国語
8.1 (2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2
全书共16篇,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91-1992年在美国讲学期间写下的散文,内容均为作者在美国的亲身经历,见闻,题材丰富,涉及面广,有对美国社会文化现状的描述,有通过具体事件对美国和日本两国文化差异进行的分析,有作者在美国生活的各种趣闻轶事,还有作者对自已少年时代、恋爱结婚、成名前开酒吧谋生以及家庭生活、夫妻关系的回顾等等。本书风格一如他的小说,即生动、机智、幽默,又不乏深入的思考,是一本可读性强的有趣小书。 他坦言自己高中时代不怎么用功,一味和女孩厮混、泡酒吧、打麻将,甚至吸烟,补习了一年才考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院的戏剧专业。考上后还是不太用功,找工作面试时被人一口回绝,气得他差点儿破口大骂(《“金字塔”景观》)。他自嘲几年大学生活“惟一的收获”就是谈恋爱得到了现在的夫人阳子(有人考证说是《挪威的森林》中绿子的原型)。而且他没毕业就结了婚,婚后东筹西借千辛万苦开了一间酒吧,像“拉车的马”一样起早贪晚干了七年。每天“一大早就要把一袋子元葱细细切碎”,因而练就了一手切元葱不流泪的绝活(《远离卷心菜卷》)。他还详细谈了四十岁以后为保持“男孩”形象所做的般般努力和由此产生的种种烦恼。 这些主要篇幅写的是美国,其中有关日本和美国的比较,读来尤其有趣。
2023年8月9日 已读
被书名吸引过来的,道出了不少我在异国他乡时也有过的想法和牢骚。有机会的话,真想去读一读村上日文原版。就像短评里另一位读者说的,对村上文字的喜爱,有时还真是分不清这种喜爱究竟源自村上本身还是林少华的译笔。
文学 日本 随笔
横道世之介 豆瓣
横道世之介
8.1 (68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田修一 译者: 林雅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6
☆《怒》《同栖生活》作者吉田修一令人爆哭爆笑的青春缅怀大作。
☆获柴田炼三郎奖、《现代周刊》年度最有趣小说第四名、书店大奖第三名。
☆横道的青春里没有大事件;横道的青春本身,就是大事件。全新译本还你真实的横道君。
☆同名电影高良健吾、吉高由里子主演。
一个对人对事只说“YES”的小城青年,第一次离家来到东京求学。他太普通,但有个令人发笑的姓名;他太平凡,因不懂拒绝而总会干些叫人啼笑皆非的事。这一年里,他第一次跳了桑巴舞;第一次有了前女友;第一次体验了归省;第一次向在乎的人郑重告别;第一次,目睹生命孕育与降生的失措与喜悦。这一年里,他邂逅了吊儿郎当的同学仓持,特立独行的加藤,一派天真热列追求他的富家女祥子,暗恋着沉醉于交际生活的美女千春……世之介成长着,也用他的单纯、善良和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爱,感染了所有在青春岁月与他相遇的人们。
“年轻时没遇到过世之介的人多得不可胜数,想到这一点,我突然觉得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幸运。”
2023年8月4日 已读
读完《找不到工作的一年》以后才来读这本前传,过程中理解了一些读者“没有必要出那个后传”的评价。但颠倒了阅读顺序的我却非常感谢吉田能用前后传展现18岁和24岁的世之介,让读者能更全面的了解这个在朝气蓬勃和随波逐流境地里始终真诚温柔的世之介。18岁的年纪活力四射无尽希望,加上处于日本经济腾飞的上升时期,吉田时不时用幽默的手法道出世之介乡下小子的笨拙,同时也显露出普通的世之介不普通之处。很喜欢世之介在智世出生后的一段想法,仓持和阿久津唯是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与其说我们活在同一个世界,不如说每一个生命就是一个世界。世之介所在的世界和朋友们的世界不断碰触交织,从而形成更大的世界集合体。正因如此,认识过世之介的人才会如此感慨,毕竟一生中能与之交融的世界是有限的。通过这本书探入世之介世界的我,此时也觉得十分庆幸。
2023年8月4日 评论 书摘 - 因为对别人有所求,一旦求不到、希望落空时,就会转变为愤怒。说起来欲求啊什么的都是身外俗物,而且,生气一点用处也没有,只不过会让我们丧失公正、公平的判断力罢了。 有些人开口闭口净说些厌世的话,可是,一看到厌世的人却会气得直跳脚。 原本就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却硬要看寓意深远的书,这对当事人的身体来讲,是一种毒害。 “下个星期,我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行程都排满了。” “我也是。星期一、二要去地方采访,三、四要去录像,星期五要去轻井泽,偶尔总要玩一下嘛。哈哈哈。” 说到约日子,只要各自把有空的日期说出来,不是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吗?他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要拿出一本《圣经》一般厚的日程本,告诉彼此这一天要做什么,那一天又要做什么。 我会装醉,是因为清醒的时候就会一直喜欢你。 年轻时没遇到过世之介的人多得不可胜数,想到这一点,我突然觉得自己比别人多了一份幸运。 曾经有一段时间,亲戚们都很担心不去找工作,立志要当小说家的清志。可一旦人回来站在大家面前,这些长辈还是先关心他有没有吃饱。 被父亲推着走进病房的世之介,眼睁睁地看着连同母亲在内的外婆的四个女儿,围在病榻的四周,像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呼天抢地地喊:“妈妈!妈妈!” 世之介站在后头喊“奶奶”,原以为母亲会注意到他,然后挪个地方让他看看外婆,然而在这种时刻,母亲已经不是母亲,她不过是外婆的女儿而已,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理会身旁的儿子,只是一味地抚摸外婆瘦弱的手,不停地落泪呜咽:“妈妈!妈妈!” 他们默默注视着自火葬场的烟囱不断升起的白色轻烟,清志开口问道:“世之介,有一张照片叫作‘火场的少年’,你有没有看过?” “‘火场的少年’?” “嗯。那张照片是原子弹爆炸后,一个随军的美国记者拍下来的。” 根据清志的描述,照片上的少年背着一个熟睡的幼童。少年身体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凝望着眼前的熊熊火焰。火焰来自一个大坑,坑里正在火化战争死难者的尸体。据说记者拍完这张照片后,执行火化的人员走向少年,从他背上抱起幼童,一把丢进火坑里,原来幼童早就死了。少年咬着嘴唇,一直盯着燃烧的火焰,因为用力过猛,嘴唇都咬破流血了。 真正捧在手掌心上的栽培,并不是给孩子“珍贵的东西”,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在失去“珍贵的东西”时,如何承担、如何渡过难关。大人必须教给孩子这样的韧性和坚强,不是吗? 自己原本就在这个世界,现在突然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闯入了这个世界。他一想到这里,反而觉得不是婴儿来到了这个世界,而是阿久津唯的身体创造了另一个新的世界。这么说来,这个新世界是仓持和阿久津唯共同创造出来的。当然,那两个人一开始发现他们即将创造一个新世界时,是多么惊慌失措啊,但还是成功地创造了这个全新的世界。 ……太厉害、太伟大了。
小说 文学 日本
活着 豆瓣
9.2 (359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南海出版公司 1998 - 5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情人 豆瓣 Goodreads
L'Amant
8.0 (596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道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皮囊 豆瓣
No More Than Skins
6.8 (234 个评分) 作者: 蔡崇达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里,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而《残疾》里的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形象就失踪了。而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莫言、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地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2016年3月31日 已读
越写越敷衍,越到后面挤不出货的感觉越强烈,除了第一个故事,剩下的和皮囊有什么关系。。。两星给写父亲的那篇
2015 中国 小说 散文 散文随笔
Disgrace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J. M. Coetzee Vintage 2000 - 4
A divorced, middle-aged English professor finds himself increasingly unable to resist affairs with his female students. When discovered by the college authorities, he is expected to apologise and repent in an effort to save his job, but he refuses to become a scapegoat in what he see as as a show trial designed to reinforce a stringent political correctness. He preempts the authorities and leaves his job, and the city, to spend time with his grown-up lesbian daughter on her remote farm. Things between them are strained - there is much from the past they need to reconcile - and the situation becomes critical when they are the victims of a brutal and horrifying attack. In spectacularly powerful and lucid prose, Coetzee uses all his formidable skills to engage with a post-apartheid culture in unexpected and revealing ways. This examination into the sexual and poliitcal lawlines of modern South Africa as it tries desperately to start a fresh page in its history is chilling, uncompromising and unforgettable.
动物的生命 豆瓣
The Lives of Animals
8.4 (5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库切 译者: 朱子仪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 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过程。“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小巧的篇幅容纳了文明的博大,精致的文字表达出了智慧的深沉。本书为丛书之一,是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作品。它以小说和讲座的形式讨论了尊重动物尊严与权利的问题。本书内容涉及人类学、动物学、哲学和宗教学,不同的知识背景共同营造了一个异常广阔的文学与学术交相辉映的天地。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我们和世界沟通心扉。本书为丛书之一。
漫长的中场休息 豆瓣 Goodreads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7.7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方登 译者: 张晓意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1
《漫长的中场休息》是美国作家本•方登的长篇小说,也是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
·
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赢得了一场3分43秒的短暂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了美国的英雄。
每个人都说着“感谢你们”,记者、好莱坞导演蜂拥而至。他们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
绚丽的烟花在耳边炸响,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战争仿佛无比遥远。但有那么一刹那,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总比被人当舞台布景挪来挪去爽多了。老天作证,打仗确实烂透了,可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聊的和平生活又有什么好的。
这一天,比利•林恩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战。
·
《漫长的中场休息》一经出版便在《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收获如潮好评,李安尚未读完便决定将它拍成电影。并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入选BBC本世纪必读12本小说。本•方登通过一位参加伊拉克战争的19岁少年的眼睛,对战争和纸醉金迷的美国梦进行了辛辣有力的讽刺。正如比利•林恩自己所言,“这感觉其实很奇怪,为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天得到表彰”。
改编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美同步上映,跻身奥斯卡夺奖热门,带你领略视觉奇迹。但无论技术如何革新,都无法胜过原著中宏大的人类精神、爱和真正的勇气。经过一番挣扎与救赎,一位年轻人终于在这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小丑之花 豆瓣 Goodreads
道化の華
7.6 (18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刘子倩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6
●○太宰治“人生三部曲” (《小丑之花》《小说灯笼》《津轻》)
《人间失格》前传,
带你重新认识太宰治
●○全新译文,
精装珍藏版,
潘通色文艺刷边
●○读了这本书,才能读懂《人间失格》
太宰治以其自杀经历,向读者剖析真正的自我
“我打从骨子里是个小天真。唯有在天真中,我得以暂时休憩。”——太宰治
~~~~ ~~~~~~~~~~~~~~~~
太宰治二十一岁时,在银座咖啡馆认识一有夫之妇,同居三天后,他俩吞下安眠药,在鎌仓投水自杀。结果太宰治获救,年仅十八岁的女方死亡。太宰治因而被控“帮助自杀罪”,后虽被判不予起诉,但他基于相约殉情却让女人独自死亡的罪恶意识,创作了《小丑之花》。
《小丑之花》主角大庭叶藏与《人间失格》主角同名,描写的是叶藏殉情失败后进疗养院的事,但不同于《人间失格》中叶藏的自卑、怯懦、颓废,《小丑之花》里的的叶藏,年轻、冲动又骄傲。太宰治在这篇作品里,剖析了他日后的巅峰之作《人间失格》里看似消极颓废,实际上却在绝境中求活的主角大庭叶藏的心路历程,还透露了许多关于写作的秘密。
这本书不仅展现出了太宰治不为人知的侧面剪影,更为日后的《人间失格》留下了诸多余韵。
另收录有太宰治记录镰仓自缢未遂经历的《狂言之神》;
与《小丑之花》《狂言之神》同属“虛構的徬徨”三部曲的《虚构之春》;
第一届芥川奖入围作品《逆行》;
及《他已非昔日之他》。
温柔的叹息 豆瓣
やさしいため息
7.8 (21 个评分) 作者: 青山七惠 译者: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0
《温柔的叹息》是青山七惠芥川奖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的延伸,像极了一名女子成长历程的追踪报道。
小说从主人公“圆”突遇4年来音信全无的弟弟开始。弟弟自说自话搬进姐姐租的房子,从此开始每天记“姐姐观察日记”。姐姐读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是何等的枯燥乏味,纯粹是“复制加粘贴”。于是她决定试着改变现状,同弟弟的一个朋友相恋,接受同事参加忘年会的邀请,慢慢走出社交恐惧症的困扰。遗憾的是,她的男朋友却在这时突然中止两人的关系,这使她再度面临是否还要打开心扉的抉择。
吉米·科瑞根 豆瓣
JIMMY CORRIGAN: THE SMARTEST KID ON EARTH
8.9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克里斯•韦尔 译者: 陈鼐安 新星出版社 2015 - 11
“你看完这本书大致需要五小时,约莫等于我和我的父亲曾经相处时间的总和。”——克里斯·韦尔
这是一本经典的成人绘本,也可称为“图像小说”。英国《卫报》“第一本书奖”自设立起,该书是迄今唯一获奖的绘本作品。 女作家莎娣·史密斯在获奖结果公布前就认定《吉米·科瑞根》为其心目中的不二之选:“克里斯·韦尔应该马上当选——我根本不在乎名单上还有哪些人入围。
作者克里斯·韦尔的父亲在失踪三十年后,忽然以几通电话和一顿令人坐立 难安的晚餐出现在他面前。但当两人还没机会再见面之前,他父亲便死于心脏病发。这段充满失落寂寞、难堪痛苦,以及措手不及的经历,累积沉淀在克里斯·韦尔的心中,于是他以极端自制、干净且缜密的手法绘图,将小小的人物埋在小小的画格中。
《吉米·科瑞根》的故事分成两条主线,其一的主角是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的吉米·科瑞根,三十六岁,生活在1980年代,不擅交际、个性畏缩;某天他收到一封短信,寄件人自称是他未曾谋面的父亲,以一种故作轻松的语调邀他一起过感恩节假期,随信还附上一张机票——去,还是不去?吉米开始左思右想,还生出许多天马行空的幻象。另一条主线则发生在1890年代,当时吉米的祖父詹姆斯还是个九岁的孩子,住在正要举办世界博览会的芝加哥,母亲已经在生产的时候过世,而与父亲相依为命的生活,则似乎正要发生变化。
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缜密绘图让你每次从头读起,仍能发现很多震撼人心的细节。从1993年开始,《吉米·科瑞根》在韦尔自创的美国地下漫画刊物The ACME Novelty Library上连载五年,2000年在美国出版后可谓佳评如潮,让各界人士眼睛一亮、赞不绝口。女作家莎娣·史密斯在获奖结果公布前就认定《吉米·科瑞根》为其心目中的不二之选:“克里斯·韦尔应该马上当选——我根本不在乎名单上还有哪些人入围。
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 豆瓣
限りなく透明に近いブルー
6.5 (14 个评分) 作者: 村上龙 译者: 张唯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1
小说描写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东京年轻男女,最初沉溺于放浪生活,但处处碰壁,自己也感到这种生活无意义,却找不到理想的人生道路,最终无奈分手,各奔前程,有人回归传统,有人出国,有人迷茫如故。小说把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资本主义体制比作一只压抑一切的巨大黑鸟,期盼有"温暖的阳光"帮助青年的"身影"覆盖住这只黑鸟。
豆瓣
7.6 (22 个评分) 作者: 苏童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米》:民以食为天,苏童的一部《米》讲述了主人翁五龙摆脱饥饿贫困的人生历程,伴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颓败,乡村与都市的纠缠与冲突,随着食欲的满足而又落入性欲的陷阱。五龙为“米”而来,也终于死于回乡火车的米堆上。整部长篇充满着可阅读的快感,且不乏深层的寓意。
广岛之恋 豆瓣
Hiroshima mon amour
8.2 (103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谭立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如果一定要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寻找一部电影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无疑应当是《广岛之恋》。《广岛之恋》以其现代意义的题材,暧昧多义的主题,令人震惊的表现手法,与新小说派的紧密联结,在多重意义上,启发和开创了现代电影。
一九五九年的五月,阿伦·雷乃携他于去年拍摄完成的新片《广岛之恋》来到法国戛纳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第十二届电影节,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弹,立即轰动了整个西方影坛。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是“古典主义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
《广岛之恋》讲述在日本拍戏的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的异国恋情,穿插遭遇原子弹的广岛和二战时期女演员少女时代在法国小城纳韦尔与德国士兵的爱情悲剧。人们说《广岛之恋》是电影的转折点,影片中首次出现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电影将早已为文学把持的地盘夺了过来,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介入,影片同传统的、以设置一个无所不知的讲述者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表演实行了决裂。一个或多个人物的独白取代了讲述者。世界不再是被描绘的了,而是反映在人的脑海中,观众也不得不以新的方式去感受这些影片。
五十年代末期,法国一批新进导演掀起反传统的电影运动,被称为“新浪潮”,以戈达尔为首的年轻导演蔑视一切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拍摄的电影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 同时期崛起的“左岸派”电影集团通常被视为“新浪潮”的一个分支,阿伦·雷乃既是这一集团的代表,他们拍摄的影片注重探索人的内心意识,更使用大量现代色彩十分浓郁的时空倒错的“意识流”手法。
左岸派与文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当时盛行的“新小说”派作家其一大部分即是“左岸派”的成员。如“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玛格丽特·杜拉斯。“新小说”派作家给“左岸派”电影带来了强烈的文学风格,因而“左岸派”电影又被称为“作家电影”。“作家电影”一词广义上具有双重含义,其一它意味着影片的导演即是影片的创作者,影片必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二影片的剧本屏弃改编名著,而是只拍为电影原创的剧本,其中一大部分是文学家为电影创作的剧本,影片中许多表现手法因而来源于对文学表现手法的借鉴。《广岛之恋》由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无疑成为左岸派作家电影的代表作。
《广岛之恋》的爱情与反战反军国主义题材的相互交织得益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剧本原创,但是纵观阿伦·雷乃的创作历程,当代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事件)以及战争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始终是他选材的重心所在。创作于1950年的《格尔尼卡》借助毕加索的同名绘画,对在1937年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这个著名的古城所进行的灭绝人性的轰炸进行强烈的抗议。1955年阿伦·雷乃又拍摄了《夜与雾》,重新剪辑档案馆得来的黑白照片,新闻片以期重现纳粹集中营残酷情景。而《广岛之恋》正是这两部作品的合乎逻辑的延续和归宿。
2018年2月14日 已读
第一次看电影剧本,这种写法好挑战读者的自发想象力。喜欢内韦尔的那个故事,战争让我们相遇,战争把我们分开。
外国小说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杜拉斯
许三观卖血记 Goodreads 豆瓣
9.0 (24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9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2018年2月15日 已读
没想到会是个圆满结尾,一家人齐齐整整健健康康。最后许三观反过来为了吃一份炒猪肝和黄酒而去卖血,那一刻,他像是终于获得了反抗艰辛和无奈的力量。
中国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 余华 小说
在细雨中呼喊 Goodreads 豆瓣
8.6 (14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11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 》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 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 碎片 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牛蛙 豆瓣 Goodreads
8.0 (41 个评分) 作者: 胡迁 九州出版社 2017 - 10
★我想跟一只牛蛙结婚。这不是一个玩笑。
★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胡迁长篇小说作品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以黑马之姿冲进文坛,《大裂》之后长篇力作
★骆以军、黄丽群、陈雪、小野等华语世界诸多名家力荐,新生代写作者中头角峥嵘的一支笔
★限量版特别装帧(PET材料书皮*透明质感*丝网印刷*内封双面印刷*不干胶贴纸)
★炸裂风格——“牛蛙”之眼抬头向上望漆黑地下水道的血红出口,“红”既是谋杀的概念色彩又是故事内婚礼的荒诞代表色,细线四射的冲击力如同雨落闸口。“牛蛙”扭曲变形与严选英文字体红白极强的对比色调造成视觉冲突,魔幻又荒诞。
★随书附赠胡迁诗集《坍塌》——所有透光的事物,准备好来迎接这脆弱不堪了吗?
★一只被残忍谋杀的牛蛙,一场荒诞离奇的婚礼,一段幽暗的地下水道,一座即将被淹没的城市
★不动声色×荒诞离奇×凛冽刺骨×凝重荒暴
★我们究竟是在抵抗世界,还是在抵抗无力的自己?牛蛙就像一种救赎,让我们再也不用面对所有难堪。
------------------------------------------------------------------------------------------------------
表姐在婚礼前夕一反常态,表姐夫雇佣了无所事事的我,来寻找这背后的真相。
婚礼的日期近在咫尺,而我竟然发现,表姐将在婚礼的当天,嫁给一只牛蛙。
我一直期望自己的生活得到某种救赎,整个事情像信仰一般控制了自己。
许多人从自己的轨迹上跳出来,喊着,还能做点别的事情。
我也一直困惑,在终日不散的迷雾中,还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雾气弥漫的卫星城,无人居住的社区,幽暗的地下水道,我逐步接近事情的源头——这城市酝酿的巨大阴谋。
这是一座等待淹没的城市。
火花 豆瓣 Goodreads
8.0 (15 个评分) 作者: 又吉 直樹 文藝春秋 2015 - 3
笑いとは何か、人間とは何かを描ききったデビュー小説
売れない芸人徳永は、師として仰ぐべき先輩神谷に出会った。そのお笑い哲学に心酔しつつ別の道を歩む徳永。二人の運命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