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西化的笛音带响月旅行 - 标记
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 豆瓣
作者: [英]E. F. 舒马赫 译者: 江唐 中信出版社 2021 - 5
找到你脑海中直达向往生活的地图
看自己、看他人、看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看世界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跨越半个世纪的哲学启蒙
至今仍在影响许多人,称得上是一本“冷门的经典”。
这本凝聚了20世纪杰出思想家E.F.舒马赫毕生心血的作品,对史蒂芬·柯维的事业和人生影响深远,启发他写下了经典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这是一部不畏世俗的人生指南
引导每个人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认知地图。
生活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初来乍到的旅行者。若手中拿着的地图是错误的,要人们如何抵达想要的生活?
☆为你点亮认知地图的四大地标
第一座地标:世界是分层的
第二座地标:两种“契合”
第三座地标:四个认知
第四座地标:人生两大问题
☆诗一般的语言,无穷的力量
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思维方式,唤醒自我意识。指引我们用更加健全、宽广的心智模式,勇敢走入这片陌生的森林。
◎ 内容简介
E.F.舒马赫用哲学性和宗教性的思考,旁征博引地阐明:我们能否追寻更充实的生活,激发内在才智和创造力,做出收获幸福的选择,取决四个认知层次的契合度——如何看自己、看他人、看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看世界。
这是一部启发心智成长的著作,指引我们构建理解世界的底层逻辑,让自己成为主体,根据“内心”行事并作用于外界,从实际意义上看待人生并达到平衡。
◎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独特的书,可以帮助你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构建一座桥,由此让你走在让生命变得有意义的坦途之上。很多时候,我们受困于环境,而事实上我们受困于我们自己,当你愿意一次一次展开内心旅程之时,真正的价值创造次第呈现,而幸福也会如期而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王宽诚讲席教授 陈春花
舒马赫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人生中一些看似无解的痛苦和烦恼,其答案一定来自更高的层次,而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智的跃迁。生活就是道场,此时正是修炼时,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唤醒内在的潜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樊登读书首席内容官 樊登
我从舒马赫的这部作品中,学到了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使生命更有意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史蒂芬·柯维
在这个忧患日益增多的世界中,舒马赫的远见卓识,指引着我们获得高水平的健康与幸福,而不是追求虚幻的消费性慰藉。
——巴黎高等商学院客座讲师、加拿大皇家大学客座教授 理查德·巴雷特
2021年6月21日 想读
迦陵论诗丛稿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 7
叶君生长燕都,少承家学,卒业名痒,其后在国内外各大学讲授中国古典诗词者垂三十年,所著书已刊行者五种。博览今古,融贯中西,含英咀华,冥心孤往,以深沉之思,发新创之见,评论诗歌,独造精微,自成体系。
2021年6月21日 想读
迦陵论词丛稿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4
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从事词学研究五十年来,由对个别词人词作的评赏到反思词学批评理论的不懈求索的坚实足迹。作者有意选择了一些不崇高、不完美的作品,认为衡量优秀词作应当以其感发之生命在本质方面的价值为主,而不应只着眼于其外表所叙写的情事。词体在最初即不以言志为主,所以词中所表现的往往乃正是作者于无心中的心灵本质的流露。
在这一册书内所收辑的,共有十多篇文字,现在的编排次第是按文稿之性质及词人年代之先后而排列的,前八篇是对于个别词人及词作的批评和欣赏,后两篇则是对批评理论的探讨。但是,这些文稿在最初写作时实在都只是一些因时、因地、因人的偶然之作,事前原不曾有过任何写作计划。 本书为作者古典诗词赏评结集,涉及内容如下:从中西诗论的结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评赏;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从几首诗例谈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关系;从形象与情意的关系看三首小诗;兴于微言与知人论世:看温庭筠与韦庄词;冯正中词的成就及其承前启后的地位;北宋初期晏欧小令词中文本之潜能;从“三种境界”与接受美学谈晏欧词欣赏;晏殊词赏;欧阳修词赏析……
2021年6月21日 想读
终结膝痛 豆瓣
作者: 张付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 5
膝关节受伤是运动伤痛与劳损伤痛中最常见的疾患,发病率高达60%。现在,不仅仅是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提前加入了“膝痛一族”。本书为膝关节保健、功能性训练与术后康复实用手册,可以有效减少膝关节受伤,延长你的膝关节使用寿命。是运动者不可多得的有效护膝指南!
作者以亲身经历写成这本全面介绍膝关节伤病预防和膝关节手术后康复训练的著作,也是首次训练专家与运动医学专家跨学科研究的鼎力之作。既有运动医学的专业,又有康复与功能训练内容的易学易懂特点,读者自学即可完成膝关节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不借助复杂器械,在家自助式完成,即可达到膝关节全功能康复的目的。
2021年6月7日 想读
重走 豆瓣 Goodreads
8.8 (69 个评分) 作者: 杨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5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是青年作者杨潇的新作,也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关于一个不无困惑的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
1938 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 年,处在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 1600 公里长路。这是一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不时要与大货车擦肩而过,但沿途山色、水光、鸟鸣、人语与历史上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流亡者所见所闻渐渐重叠、交织,乃至对话、共振,一个层累的、被忽视的“中国”缓缓浮现。
2021年5月20日 想读
珞珈山植物原色图谱 豆瓣
作者: 汪小凡 / 黄双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 2
该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700余种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植物,不仅基本摸清了珞珈山植物的“家底”,有利于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为来访、学习交流的人们提供了细细品味武汉大学校园文化的原料。
据悉,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几代人的努力,武汉大学校园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季相分明的植被景观。根据孙祥钟教授等老一辈植物学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调查,校内有高等植物800多种,居于中国高校之前列;另外樱、桂、枫、梅四大家园以不同季节的植物命名也增添了武大校园文化的特色。丰富的校园植物中包含了几代人从国内外引种培育的宝贵财富,但这些珍贵的资源一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该书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书中所有植物的彩色图片均为原创,历时五年采集和拍摄,这些植物也是武汉地区植物的代表。作者在描述植物特征时,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特别指出可用于鉴别物种的特征,而不是流于植物志上的描述形式,堪称识别校园植物的 “活字典”。
2021年3月19日 想读
怎样观察一棵树 豆瓣
Seeing trees : discover the extraordinary secrets of everyday trees
8.8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南茜·罗斯·胡格(Nancy Ross Hugo) / [美] 罗伯特·卢埃林(Robert Llewellyn) 译者: 阿黛 商务印书馆 2016 - 9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水青冈的枝条?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怎样观察一棵树》邀你将细致敏锐的目光投向身边常见的树木,并关注一些罕见却易于观察的树木特征。作者将定期细致观察树木的收获娓娓道来,清晰地列举了改进观察方法的策略,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树木微妙而常被忽略的细节构造。对美国白栎、荷花玉兰、北美乔松、北美鹅掌楸等10种常见树木的深入描摹会让你感受到许多小小的震动,重新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2021年3月19日 想读
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 豆瓣 Eggplant.place
Grooming, Gossip,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9.3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罗宾·邓巴 译者: 张杰 / 区沛仪 译言/现代出版社 2017 - 7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梳毛》是「大众科学的神作」。
本书探讨了人类语言能力的起源 ,讨论了语言的用途,以及更基本的问题: 我们为 什么拥有语言,它从哪来,何时产生。
本书将伴你走进奇妙的旅程,让我们一起与意想不到的各种生物学理论不期而遇,从 历史到生理,从猴子猩猩的公众行为到人类的亲密表现,一起漫步遨游其中。
本书将带领我们重回历史,回到我们还只是普通的猿猴,并无任何特别之处的时候。最早的语言听起来是怎样的?是哪些人使用这些语言交谈?为什么语言从其早期阶段发展演变到今天大概 5000 种无法相互理解的语言( 这还不包括在文字出现之前的几千年中就已经灭绝的语言 )?
在咖啡馆或酒吧的时候,有没有花点时间听听你邻桌的谈话? 如果有过的话,你会发现:他们三分之二的对话都是些生活琐事、爱恨情仇。
我们发明了「语言」这种神奇的东西,却为何又将它大材小用?
在《梳毛》这本书中,邓巴教授给出了解释:「语言进化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闲聊八卦。」
有了 社交软件,我们可以跟全世界各地的朋友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我们的微信好友可以加到几千人之多。
但是,真正可以勉强称得上是「朋友」的,不会超过150人。是的,仅仅只有150人——这就是著名的「150定律」。
邓巴教授说:这是命中注定的,由你的脑容量决定的。
是什么让他得出如此神奇的观点?请看这本《梳毛》。
2021年2月4日 想读 渐渐意识到人的很多想法是受身体本能控制的
大笨熊巴纳比 豆瓣
作者: (法)菲利普·柯德雷 译者: 张婷婷 2012 - 8
《大笨熊巴纳比:还要加把劲》是一套让人爱不释手的漫画,也是一套让人放下之后仍念念不忘的漫画。大笨熊其实一点也不笨。愿巴纳比的奇思妙想能给你带来由衷的欢笑,为你注入源源不绝的正能量;也愿巴纳比的奇怪逻辑能给你的脑袋“刷机”一下,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世界,去对付生活中的疑难杂症。
2021年1月26日 想读
Lost Connections 豆瓣
作者: Johann Hari Bloomsbury Circus 2018 - 1
What really cause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 and how can we really solve them? Award-winning journalist Johann Hari suffered from depression since he was a child and started taking anti-depressants when he was a teenager. He was told that his problems were caused by a chemical imbalance in his brain. As an adult, traine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he began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was true – and he learned that almost everything we have been told abou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s wrong.
Across the world, Hari found social scientists who were uncovering evidence tha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re not caused by a chemical imbalance in our brains. In fact, they are largely caused by key problems with the way we live today. Hari´s journey took him from a mind-blowing series of experiments in Baltimore to an Amish community in Indiana, to an uprising in Berlin. Once he had uncovered nine real caus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ey led him to scientists who are discovering seven very different solutions – ones that work.
2021年1月6日 想读
感官回忆录 豆瓣
作者: [秘鲁] 伊莎贝尔·阿连德 译者: 张定绮 译林出版社 2016 - 11
这是一次在感官记忆的领域里不带地图的旅行,作者以这种方式记忆每一个走过她生命的男人:有人是皮肤的纹路,有人是亲吻的味道、衣服的气味、呢喃的声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令她想到某种特别的食物。每一种美食珍馐,都会让某个特别的男人重现——那种火腿乳酪夹心面包,唤回最美好的拥抱,而那种德国葡萄酒,正是他嘴唇的味道……多年前的旧情像恋恋难舍的鬼魂那般坚持,回头来在暮年点燃一把淘气的野火。
特别收录百余幅全彩原版美图!
特别收录阿连德母亲潘琪塔女士的春膳食谱:从酱汁、前菜、汤、开胃小菜、主菜、甜点,带你进入享用春膳的实战乐趣!
2021年1月6日 想读
这不是书 豆瓣
THIS IS NOT A BOOK
9.0 (8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朱利安 译者: 浪花朵朵童书 编译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9
大J小D&小土大橙子联合力荐
一本“变变变”的纸板玩具书
鼓励孩子以创造性的思维去思考周围日常的一切
初步构建几何空间思维能力
◎ 编辑推荐
★ 一个让孩子能够与周围世界玩耍的玩具
这不是书?那它是什么?
是一个怪物的大嘴、是一台电脑、一个网球场、一只蝴蝶、一个走钢丝的人、一座剧院、一顶帐篷、一双鼓掌的手、一座房子!甚至还有……两瓣屁股!
一个俏皮的、富有想象力的百变平面玩具大组合,小读者通过开合书本的方式,随意地变化角度、方向,可以使这本书变成冰箱、钢琴、沙发……与此同时,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连接,也从这本书中徐徐展开。没错,正如作者所言:“这不是书,这是一件可以翻页的玩具而已!”
★ 打破常规,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日常的一切
这本不同寻常的纸板书并不是要讲一个故事。它强调互动,强调以一种新的角度看待事物。作者通过这本书想为孩子带来的,是一种延伸到书本之外的思维方式。它激发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形状,鼓励思考条框之外的东西,并且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对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认知
这本书对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在每两页或多页组成的图像中,蕴含了前后、上下、内外、俯视、平视、直角、锐角、钝角、立体空间这些概念,同时还有简单的透视原理。孩子会不可避免地与这些页面组成的立体结构相接触,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对空间就有了一定的概念。在阅读中奠定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认知。
◎ 亲子互动好帮手,大人与萌娃一起玩!
对于希望通过阅读与孩子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的家长来说,这本书会是一个好帮手。和小朋友一起探索这本书的玩法,也能帮助成年人发现新的世界,达到成人和儿童的互相理解。在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终身阅读的爱好的同时,也启发大人去思考,从这本书开始发现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 内容简介
“谁说小孩子不能有电脑的?我就有!”把书翻成90度,瞧,这不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吗?这可是一台属于我自己的电脑,它有好多功能,键盘上面有完整的26个英文字母,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号,电脑桌面上还有我和狗狗一起玩耍的照片。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我也是一个大人了,嘘——不要打扰我,我正在工作呢。
当书里的“小房子”被研究完,家里的大房子就会变成研究对象,甚至是整个世界。孩子的探究习惯也从此养成。每一个孩子拿起《这不是书》,都能创造出不一样的世界。
◎ 媒体推荐
这本无字图画书简直太棒了!它有着那么多层次,不仅能使小孩子自娱自乐,还能吸引和激发年龄稍大的孩子。它还提醒了那些,已经忘记了书可以带我们去任何地方的成年人。这些概念真的比“只是一本书”要多得多。让•朱利安=创造力天才。
——Kids’书评
这不是书?是的,这不是书。这是一个塞满食物的冰箱,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架钢琴。这是一个为了让孩子与周围世界玩耍的玩具。它是由让•朱利安——“和平巴黎”符号的设计者创作的。
——英国《观察家》杂志
每一页都会带来新的惊喜,这本书永远不会让你的孩子的想象力枯竭。它会激发孩子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这本书不可告人的秘密……难道这真的是一本书吗?
——《出版人周刊》
它可以假装成一架钢琴,还可以变成一个怪物潜伏在某一页上。找到书末的折页,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所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吧!
——英国《标准晚报》
这是一场视觉盛宴:高品质的光滑页面,两页组成的栩栩如生的插图……虽然书中没有文字!但我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编造故事、搭建场景,模仿图画上的动作……它给孩子带来的不止是一个故事,它给他们带来了想象中的世界。
——《卫报》官网
◎ 读者推荐
《这不是书》是一本有着独特概念的纸板书,它鼓励幼儿去思考书本外的世界。每2页组成的一个事物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邀请, 邀请他们用想象力凝视一个怪物的嘴巴、在笔记本电脑上输入一条消息、从冰箱中拿出一份小吃、弹一首钢琴曲、搭建一座帐篷。甚至还有一个光秃秃的屁股让我们傻笑!
——英国读者
2020年11月2日 想读
消费社会 豆瓣
8.1 (41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让·鲍德里亚 译者: 刘成富 / 全志钢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本书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 消费是用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是相反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 --让·鲍德里亚 如果说,《物体系》一书的重点为揭露当今世界存在的功能性有序结构,那还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命题;而《消费社会》则试图走进形下的经济生活中发现一种新的支配和奴役关系:消费者与物的关系竟然不再是人与物品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它已经转变为人与作为“全套的物”的有序消费对象的被强暴关系了。这是一个无限的消费意义链环和强制性系列。以我的理解,这正是今天市场经济的消费结构中生成的欺骗性的伪欲望场境。消费场中,人是被一个看不见的铭记凸状锁链捆住并强迫消费的。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强制性并不是外在的可感的东西,而是消费中的诱奸!因为,这种强制性的实施恰恰是通过一种被幻象引诱中的自愿。
2020年10月23日 想读
旋涡 (全2册) 豆瓣
うずまき
9.3 (75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藤润二 译者: 穆迪 新星出版社 2020 - 8
◎伊藤润二代表作!首次简体中文版出版!
◎双封+精美赠品(海报1张、书签2张、原画卡片3张),值得珍藏!
◎建议18岁以上读者阅读
------------------------------------------------
旋涡是什么? 是诱惑、嫉妒、沉迷……
是摧毁好奇心的谜底,
是伪装成无私的善心。
一层一层,毁灭又再生,没人能逃得出旋涡!
------------------------------------------------
★内容介绍
黑涡镇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平和小镇,高中生五岛桐绘自出生起一直生活在这里。然而,最近她觉得镇上有些异常,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让身边的人都变得奇怪了。与桐绘青梅竹马的秀一更是觉得这个镇子被仿佛有生命的旋涡诅咒了。
恐怖的怪事接连发生,桐绘终于同意与秀一一起逃离镇子,然而,旋涡的力量终究不是能够轻易摆脱的。
仔细看看,旋涡就在每个人身边,甚至还在你的身体上呢……
2020年9月9日 想读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BULLSHIT JOBS
8.4 (35 个评分) 作者: 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 译者: 李屹 商周出版 2019 - 1 其它标题: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狗屁工作的蔓延與膨脹如同病毒,充塞在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工作從根本上就無用、對這個世界毫無貢獻更讓人沮喪的了。
恐怖的是,這是多數人所面臨的命運……
敬告全體冗員:廢的不是你,是那些毫無價值的狗屁工作!
★ 德國亞馬遜政治及社會學類、政治經濟類排行榜第一名
☆ 德國時代週報選書
★ 美國亞馬遜財金類排行榜第一名
☆ 英國亞馬遜經濟類排行榜第一名
★ 法國亞馬遜政治、企業投資類排行榜第一名
狂掃多國亞馬遜排行榜 No.1,報刊媒體瘋狂熱議,全球社畜含淚推薦
《債的歷史》大衛.格雷伯最新力作,顛覆你對工作的想像!
「《狗屁工作》是現代職場的大揭露,充滿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真心告白。「涼差」不一定是「爽缺」,無所事事的工作不只是「廢」,員工還得費力假裝忙碌,瞎忙於一些瑣碎無聊的細節。這一類的狗屁工作誤國誤民,有時還帶來更例如金融海嘯的災難。」──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專文介紹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何明修 /文化與政治評論人 張鐵志
有用推薦     清華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方怡潔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主持人 陳嘉行(焦糖)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張烽益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劉瑞華
-----------------------------------------------------------------------------------------------------
◆ 為何這份工作明明爛透了,卻無法說出口?
◇ 強調效率利益至上的私營企業,冗員數竟然會比公部門還多?
◆ 「怨人有,笑人無」的全球民粹反智氛圍,居然也跟工作有關?
工作好無聊!這工作根本就是狗屁,有做沒做哪有差!你是不是也這樣怒吼千百次了?1930 年凱因斯曾預言,科技發展將讓人類工時變短,但這個願景並未實現:全世界發明了各式各樣叫不出名堂的「服務性」職業,各種諮詢、顧問、仲介、行政……根據統計,竟有高達 40% 的人在做這類工作。受訪者對自己工作的枯燥乏味感到絕望,感覺不出自身貢獻,「少了我根本沒差」。
上述「狗屁工作論」的發想源自 2013 年格雷伯一篇網路刊文。該文一推出後轟動全球,兩周內轉發逾百萬次,更在短時間內被譯成十幾種語言,甚至驚動主流財經媒體為文回應。全世界各地人士紛紛寄信給格雷伯,分享自身的狗屁工作經驗,讓他決定擴大該文篇幅,撰寫成一本書。本書中他援引諸多真實案例,將數年來的觀察、研究與反思悉數呈現。他舉出狗屁工作的五大類型,分析職員無可奈何的困頓心態,更回到歷史追溯資本社會及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隱含的瑕疵,探討此類工作大量增生之因,以及為何政府不去遏止這類現象。他認為,狗屁工作貶抑了人的存在價值,更助長了當前社會反智民粹對立。狗屁工作是理解當代社會病徵的一個重要現象,所有人都應該正視這個從來沒人願意好好關注的問題。承繼他的犀利風格,本書將再度扭轉既定觀念,是新時代必讀的工作思維書。
-----------------------------------------------------------------------------------------------------
國外讚譽
機敏,極富魅力。──《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開創全新想法、激發群眾辯論的大師。—Slate
令人驚奇的原創思想家……總能以機敏風趣的口吻,傳達複雜的想法。—The Telegraph (UK)
對我們的工作生活一次發人深省的盤檢。──《金融時報》
記錄諸多悲慘個案之餘,這本書就像一幅肖像畫,畫出了這個社會忘了自身存在為何的面貌。──《衛報》
這本書想問,是否有個更好的方式能組織起全世界的工作──確實是個好問題。──《紐約時報》
既滑稽又活靈活現,點出了我們既定價值的一次文化轉移。──《紐約郵報》
這可能會是你今年讀到最棒的一本非小說書。記得別告訴你老闆就好。──The Globe and Mail
每一位千禧世代及Z世代的新科畢業生都該讀這本書……格雷伯以學院式的嚴謹但清爽易讀的文筆,帶我們理解這些似是而非又容易被誤解的狗屁工作。──網路媒體 Salon.com
先不管皮凱提或馬克思了。在社畜經濟底下,格雷伯說這一切都是狗屁……對那些做類似機器人煎肉排這種鳥工作、每分每秒都是煎熬的白領階級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些指引。──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國內推薦
揭露無用勞動的空虛價值,逼視無謂工作對人性消耗。──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我早知道有些人做的事根本是狗屁工作,這本書提醒我,應該想想自己做的事會不會也是如此。──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2020年9月8日 想读
身份的焦虑 豆瓣
Status Anxiety
7.4 (93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陈广兴 / 南治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的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绪”。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 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2020年9月6日 想读
叫魂 豆瓣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9.4 (194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6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孔飞力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2020年8月29日 想读
何以捡君还? 豆瓣
僕らが死体を拾うわけ
作者: 盛口满 译者: 陈林俊 2020 - 6
貉的尸体、不会飞的象鼻虫、怪物蒲公英……这些都是“自然”这一巨大世界的入口。把捡到的貉的尸体解剖后,取出其骨骼做成标本;因为存在不会飞的象鼻虫,所以我们开始思考“飞”这一行为的优点以及进化成“不飞”状态的理由;追寻怪物蒲公英巨型化的原因……生物学教师和对自然充满好奇的同学们对学校周围的自然现象进行了有趣的探索。本书内附作者用心绘制的插图,是一本清新的动植物博物志。
2020年8月19日 想读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豆瓣 Goodreads
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
8.4 (152 个评分) 作者: (法)让-保罗·萨特 译者: 周煦良 /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6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行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本书由两篇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后一篇发表于1980年去世前不久,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2020年8月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