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西化的笛音带响月旅行 - 标记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豆瓣 Goodreads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9.3 (56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隆 译者: 黄峥 / 张怡玲 商务印书馆 2015 - 5
存在主义治疗是每一个心理治疗师在其临床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会采用到的一种精神取向,或者说是生活哲学。心理治疗的根本问题与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在这里相遇。
在本书中,亚隆教授从临床经验、实证性研究、哲学文献以及其他大量资料出发,围绕着四个“生命的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逐一进行深入的探讨,阐述每一个存在性关怀的意义,并论述治疗师应该如何通过对他们的理解来进行有效的临床工作。
本书不仅为那些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同时也为所有流派的治疗师以及所有思考过人生意义的人提供了一个对生命和存在进行反思的空间。
2020年8月6日 想读
戴上手套擦泪 豆瓣
Torka aldrig tårar utan handskar
7.7 (50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乔纳斯·嘉德尔 译者: 郭腾坚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 - 5
★ 北欧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 作者乔纳斯‧嘉德尔因为此书获选为年度风云人物,由瑞典王储亲自颁奖
★ 同名影集击败《冰与火之歌》荣膺欧洲电视大奖,豆瓣评分9.0分
★ 同名影集首播创下120万人收视,瑞典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观看并为之落泪
头脑可以接受劝告,心却不能,太容易告别的年代,他们爱的像置身事外
人生,我唯一的人生,我唯一拥有的人生
我唯一能得到的人生,也是我唯一想过的人生
一个男人失去挚爱并永远无望被理解的故事
我这一生,只是想要爱一个愿意爱我的人。
只是想在一瞬间,自由地活着。
拉斯穆斯高中一毕业便离开封闭的家乡,前往斯德哥尔摩追求属于他的人生,年轻俊美的他很快就融入五光十色的夜生活。
班杰明在虔诚的宗教家庭长大,因传教认识了保罗,保罗却对他说:“你认识真正的自己吗?”」这句话有如针尖刺入班杰明的心,而他的回应彷彿告解一般:「我这辈子,只是想爱一个愿意爱我的人。」
那一晚,在保罗家的圣诞派对上,班杰明遇见了拉斯穆斯,整座城市开始下起雪来……
八○年代的斯德哥尔摩,一个刻意被遗忘的时代,一份永志不渝的爱情,一场自由与选择的反覆辩证……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及格家宣言 豆瓣
The Underachiever's Manifesto
6.7 (49 个评分) 作者: [美]雷·本内特 译者: 周安迪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9
降低期望。
如果你周围没有一个人觉得你在浪费才华,
那你需要反省一下。
减小火力。
这本幽默但正确的智慧小书将像你证明通向快愉快工作,幸福家庭,理想爱情,健康饮食等等的大门是平庸。
拥抱平庸带来的愉悦,采用这些简单的技巧,
用最低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是不是感觉已经好了不少?
还好其实还挺好的。
2020年7月27日 想读
东京老铺 豆瓣
Tokyo Storefronts
8.8 (18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乌尔巴诺维斯 译者: 李力丰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1
《东京老铺》是《你的名字。》背景画师乌尔巴诺维斯的插画作品集。他游历东京近两千家老铺,从中选出有美学个性的五十家,用近百幅门面全景•细节分镜•店内透视图,手绘出如新海诚动画般唯美浪漫的昭和风情。
2016年,乌尔巴诺维斯作为动漫工作室Comix Wave Film的专职画家,开启个人项目——东京店铺插画系列。他走遍东京五大名区,寻找心爱的店铺并拍下照片,再用画笔将它们描绘出来。这些在日本动漫里才能见到的风景,激起乌尔巴诺维斯的强烈共鸣,为其创作引发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你的名字。》中出现的千代田区日枝神社,不远处便是鹤谷洋服店和海老原商店,自1928年开店以来,至今承接定制男装并贩售复古杂货,是神保町古着迷的淘货圣地;
新宿御苑是《秒速五厘米》和《言叶之庭》的主取景地,此地有1948年开张的中餐厅宝美楼,金灿灿的屋顶、正红色的瓷砖和栏杆分外惹眼;
……
这些散发时代感的昭和老铺虽不显眼,却一直守护传统,凝聚着几代东京人的情感记忆。在乌尔巴诺维斯的画笔下,它们一如新海诚动画里的风景:唯美如梦,细节逼真。翻开书,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奇妙意境与怀旧气息。走进这些老铺,发现一个有味道的老派东京。
2020年7月26日 想读
背离亲缘(上下册) 豆瓣
Far From The Tree—Parents, Children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 译者: 简萱靓 / 谢忍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2
「生命因困苦而丰富,爱则因为必须努力而深刻。」
「珍贵的并不是苦难本身,而是我们队苦难如同珍珠般的包容。」
养儿育女,绝不是完美主义的游戏。
西方有个谚语:「苹果落地,离树不远」,也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但事实却是,世上有许多孩子都落到了别处,可能是几座院子外,也可能落到世界的另一端,完全背离父母的预期和想象,而这些家庭也因此走入完全不同的人生。
作者安德鲁·所罗门起初因为自己所经历的人生伤痛于是开始关注水平身份的社会和家庭问题,他同性恋的身份令父母忧心和震惊,自己也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在成功治疗抑郁症后,他开始从自身的经历和痛苦中寻找身份的认同。作者先后走访了300多个家庭,访谈的对象从西方白人父母到巴厘岛的聋人父母,还有非洲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幸存的女性,以长达10年的时间来观察他们的生活、变化、发展及认同,收集的资料将近4万页。
本书总共探讨了十种类型的情况,作者用一种独立章节但又互相联系的结构呈现出当孩子有水平身份时家庭成员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书中第一章为总论,作者详述了自己身份认同的痛苦经历及为何写作本书的原因,第二到第六章讨论的是几种罕见但又令人非常担心的儿童生理疾病或障碍(听障、侏儒、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第七到第十二章讨论的类型看上去更像是社会问题,分别是身心障碍、神童、遭奸成孕、罪犯及跨性别,作者以这些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经历和心理发展过程,来反映这些父母和真实世界的互动,无论我们身边是否出现这样的孩子,是否出现这些难以解决的困难,都应该反思和思考他们的经历和痛苦的来源,并且引起对我们自身和未来社会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理解和关注。
「安德鲁·所罗门的书让我们又一次体会父母的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这本奇书将我们带往常人难以想象的境遇,那里,父母们不管遭遇多大阻力,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感觉不同。」——前美国总统克林顿
「安德鲁·所罗门充满原创力,他的写作为21世纪人类的权利宣言打下一段充满智慧的基础。人类不论种族和宗教,皆具有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往后,这项权利还要扩充:人类不论具备何种身份认同,都具有心理上获得接受的绝对权利。」——Eric Kandel埃里克·坎德尔 诺贝尔生理学得主
2012年《经济学人》最佳图书(Economist Best Books of 2012)
2012年《纽约时报》最佳图书( 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2012)
2012年《时代杂志》十大非文学类最佳图书(TIME magazine Top 10 Nonfiction Books)
2020年7月9日 想读
经济学原理(上下) Goodreads 豆瓣
9.4 (4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格里高里·曼昆 译者: 梁小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 8
此《经济学原理》的第3版把较多篇幅用于应用与政策,较少篇幅用于正规的经济理论。书中主要从供给与需求、企业行为与消费者选择理论、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经济学家们的世界观。
2020年5月31日 想读
Speculative Everything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Anthony Dunne / Fiona Raby MIT Press 2014 - 1
How to use design as a tool to create not only things but ideas, to speculate about possible futures.
Today designers often focus on making technology easy to use, sexy, and consumable. In Speculative Everything, Anthony Dunne and Fiona Raby propose a kind of design that is used as a tool to create not only things but ideas. For them, design is a means of speculating about how things could be—to imagine possible futures. This is not the usual sort of predicting or forecasting, spotting trends and extrapolating; these kinds of predictions have been proven wrong, again and again. Instead, Dunne and Raby pose “what if” questions that are intended to open debate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kind of future people want (and do not want).
Speculative Everything offers a tour through an emerging cultural landscape of design ideas, ideals, and approaches. Dunne and Raby cite examples from their own design and teaching and from other projects from fine art, design, architecture, cinema, and photography. They also draw on futurology, political theory,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literary fiction. They show us, for example, ideas for a solar kitchen restaurant; a flypaper robotic clock; a menstruation machine; a cloud-seeding truck; a phantom-limb sensation recorder; and devices for food foraging that use the tools of synthetic biology. Dunne and Raby contend that if we speculate more—about everything—reality will become more malleable. The ideas freed by speculative design increase the odds of achieving desirable futures.
2020年5月11日 想读
我们能谈点开心的事吗 豆瓣
Can't We Talk about Something More Pleasant?: A Memoir
9.2 (8 个评分) 作者: (美)罗兹•查斯特 译者: 康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3
连续52周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2014年度《纽约时报》十大好书之一
2014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短名单
2014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2014年美国科克斯评论奖
2014年度“促进更美好人生之书”奖
2015年度美国漫画家协会“鲁本奖”
-------
-------
亲情温暖 VS 人生困境
讲述我们都会经历的亲情窘境,
预演我们都会面临的晚年光景。
轻松的笔调难掩内心深处的伤感,
细腻的感触直戳我们遮掩的痛点。
每当查斯特试图跟父母谈谈“临终计划”时,他们总是不耐烦地回应:“我们能谈点开心的事吗?”但年老的父母总有离开的那天,一个独生女如何应对父母的晚年?查斯特用轻松幽默又充满伤感的笔调,记录了年老父母的人生最后几年……
-------
-------
【内容简介】
老父老母在78岁的时候被他们的独生女儿抛在布鲁克林,他们日复一日老去,家里厚厚的污垢见证着他们的衰老无力。她十余年没有踏足布鲁克林,等到突然有一天吃错药似地猛回头,父母已经是快90岁的超高龄老人。此后她便开始了一段人在康涅狄格州,心系布鲁克林的生活。
作者文字幽默,又擅 长以漫画表达。漫画带来了强烈的生活感,幽默的文字掩不住深切的忧伤。所谓笑中带泪正是作者的文风。本书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最终名单,并获评为纽约时报最佳图书。
-------
-------
【媒体评论】
精彩绝伦的黑色幽默,唤起我们深藏心底的感伤。查斯特用她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老年父母人生的最后几年。
——Elle 杂志
一部黑色幽默杰作,让你看清真实的现在和将来。
——《华盛顿邮报》
感人至深,直击人心。这部独特的图像小说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自传式回忆录作品之一。
——《布法罗新闻报》
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一本书都要好,这绝非夸张。一本非常深刻而又非常现实的图文小说。活泼幽默的图文形式,缓解了我们的阅读压力,敏锐的洞察力引领我们正视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生存困境。
——《旧金山纪事报》
非常非常非常有趣,虽然可能不太适合这么说,因为这是一部记录年老父母最后几年生活的作品。
——《纽约时报》
非常棒的一本书……任何一个与查斯特有类似经历或体验的读者都会对其描写心领神会,并从中获得理解、同情和安慰。
——《圣路易斯邮报》
与乔纳森•诺兰的《记忆碎片》、威廉•特雷弗的《老男孩》和金斯利・艾米斯的《死》一样杰出,这些作品都是探讨老年问题。也是一部令人心碎的作品。
——巴诺书店评论
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很多人正在经历或即将面临查斯特所描述的生存困境,但可能没人能做到她那样。一部艺术性顶尖的图像小说。
——《科克斯书评》
-------
-------
【名家评论】
幽默的插图遮不住画面后的悲凉,笑谈式的幽默中深潜着无声的感伤。查斯特用这本书告诉我们,图像小说能敏锐捕捉、细致展现我们的日常生活。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首席书评人
查斯特非常坦诚,几乎每一页都充满反思和自我审视,以幽默的图文方式直击我们内心的隐痛。
——美国著名作家戴维•斯摩尔,《缝不起来的童年》作者
2020年4月10日 想读
微物之神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印] 洛伊 译者: 吴美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6
本书以一对孪生兄妹牵引出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的卑微与愚昧。在那个"应该爱谁,怎样去爱,以及爱到什么程度"的律法里,重新感知了自以为熟悉、不必多加观照的本我,再一次探测心灵的深度。《微物之神》出版于1997年,是一部获得英国布克奖、全美图书奖、全球销售超过600万册的旷世之作。
2020年1月26日 想读
火光之色 豆瓣
Couleurs de l'incendie
6.4 (9 个评分) 作者: [法] 皮耶尔·勒迈特 译者: 余中先 文汇出版社 2020 - 1
🔥内容简介:
玛德莱娜,一位平凡的女性,
而在她身上,将发生一系列非同寻常的故事。
------------------------
父亲的葬礼,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儿子的坠落,揭开了混乱生活的序幕。
亲人的背叛,家族的没落,企业的衰微,
玛德莱纳在命运中受人摆布, 与崩塌的时代一同沉沦。
终于,真正的痛苦,触发了她的反击与蜕变。
她的眼睛映射出火光之色。
🔥编辑推荐:
◎法国当代不可不读的文学大师皮耶尔•勒迈特重磅新作。
◎你感到痛苦的时刻,就是你蜕变的时刻,它让你的生命变得丰盈而强大。
◎法国年度十大畅销书!出版后立刻登顶法国畅销榜,半年内销量突破35万册。
◎继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作品《天上再见》后的新高峰。
◎为让众神玩得开心,就得让英雄从高处跌落。——依据让•科克托。
◎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跟《基督山伯爵》一样好看、刺激又温情。
◎“复仇就是我的擅长的领域,我喜欢讲普通人的故事,这些人有时不得不复仇。玛德莱娜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女人,而她身上将发生非同寻常的事情。”——皮耶尔•勒迈特
◎勒迈特用一种特有的法式黑色幽默风格写作了一个沉重的主题,在讲好故事的同时引人深思。
◎《火光之色》情节完美融合于两战之间法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呼应。勒迈特在故事中埋下各种巧妙衔接的隐喻、启示与反思,作为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致敬。
◎《火光之色》中文版首次面世!改编电影正在筹备中。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深刻、动人、具有反抗精神的优质作品,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法国《读书》杂志
◎《火光之色》不只是对《基督山伯爵》的致敬。也是对19世纪所有的浪漫主义文学,包括司汤达、巴尔扎克和左拉的致敬。——皮耶尔•勒迈特
◎皮耶尔•勒迈特是19世纪小说家的直接继承人。——法国《文学杂志》
◎我从开篇就被《火光之色》天才的形式牢牢吸引:优秀的故事,紧张的节奏,强烈的画面感,大胆的想象力,这是一本真正出色的小说。——龚古尔文学奖评委皮埃尔•阿苏里
◎在法国,一场席卷欧洲的大火即将来临。面对命运的逆境、社会的贪婪和腐败,玛德莱娜必须极尽智慧、毅力,使用权谋才能生存下来,才能重建自己的生活。——法国知名导演让-克劳德•布里索
◎金融骗局、暗箱操作、卫生丑闻、司法腐败、权钱交易……勒迈特凭借非凡的才华,把我们带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时期,那是大火即将席卷全球的前夜。——法国读者
2020年1月10日 想读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豆瓣 Goodreads
6.6 (34 个评分) 作者: 薛兆丰 中信出版社 2018 - 7
我们每天收到无数纷繁复杂的信息,看到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世界是复杂的。
世界又并不复杂,只是你需要一双慧眼。经济学是一种帮助你成为明白人的智慧,它是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态度,而不是一堆函数、公式和图表。
薛兆丰老师善于把复杂的现象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清楚。这本书讲解了生活中不可能绕过的经济学核心概念,比如稀缺、成本、价格、交易、信息不对称、收入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经济学分析,更实际、更有趣、更深入和彻底地将经济学思维运用于各种实际场景,帮你绕过经济学花招,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从而启发你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你将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拥有可以举一反三、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从而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连接而成的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相信读完本书之后,你会对自己身处的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成为这个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2019年11月14日 想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Goodreads 豆瓣
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9.0 (729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杨玲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9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2019年11月12日 想读
冬泳 豆瓣 Goodreads
7.7 (305 个评分) 作者: 班宇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9
班宇(@坦克手贝吉塔)短篇力作首度成集 阿乙•蒋方舟•李诞•谈波 齐声推荐
《冬泳》收录了班宇的七篇小说。在铁轨、工事与大雪的边缘,游走着一些昔日的身影:印厂工人、吊车司机、生疏的赌徒与失业者……他们生活被动,面临威胁、窘迫,惯于沉默,像一道峰或风,遥远而孤绝 地存在。
北方极寒,在他们体内却隐蕴有光热。有人“腾空跃起,从裂开的风里出世”,有人“跪在地上,发出雷鸣般的号啕”。这些个体的光热终将划破冰面,点亮黑暗,为今日之北方刻写一份有温度的备忘。
【编辑推荐】
颇具潜力的青年作家、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班宇的处女作——他曾开设《东北疯食录》专栏,浪游工业之城,展示出恣意独特的语言风格。他曾连载 “工人村”故事集,从细微之处出发,描绘出一幕蓬勃鲜明的悲喜剧。他已在文坛初露锋芒,《收获》《当代》《上海文学》《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皆可觅得他的身影。
从无名之中捕捞个体,在消逝中追寻永恒——《冬泳》是班宇创造的“昨日世界”,遍布萧索的工厂、失落的赌徒。惯于沉默的北方人在这里显得生机、蓬勃。《冬泳》是写给北方的情书,写给你我的(关于旧时代的)备忘录。
细密诗意的语言;轰鸣里深潜宁静,幽默中怀藏温柔——在声音日渐稀少的世界,班宇仿佛浪漫时代的行吟诗人,以准确、克制、优美之笔,书写强力广阔的歌谣。班宇迷恋写作里的“浮生感”,笔下人物在现实的挤压里普遍带有一种苦中作乐的生存智慧;在他们身上,除了表演出来的“幽默”,还有深藏不露的玄妙和真实。
【推荐语】
文坛新来的高手,有一股雨水冲扫过的、带有野兽气味的生猛劲儿。
——阿乙
班宇有毋庸置疑的小说家天赋。可是,他抵抗住了天赋的诱惑——没有随心所欲地把作品当做情绪的宣泄,或是横冲直撞地滥用富有才情的语言;他又抵抗住了时代的诱惑——没有把光怪陆离的社会新闻当做题材的富矿,也没有因平庸的文学时代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以最严格的标准自我训练,使每一个短篇都纯熟得惊人。天才和有天赋的人的区别,是前者能够独立发展自己,班宇无疑是前者。
——蒋方舟
班宇是聪明的,刻薄的,但不是轻浮的。他显然知道这世界哪儿出了问题,并且没什么希望好转,但他没有选择放弃或轻巧的态度,文字上,他还在苦熬。
——李诞
班宇用他干净、硬朗的笔触,冷静、耐心地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幅端庄肃穆、具有经典品相的短篇佳作。那字里行间的东北寒风,凌厉又温柔。
——谈波
2019年10月25日 想读
健全的社会 豆瓣
The Sane Society
作者: [美]弗洛姆 (Erich Fromm) 译者: 孙恺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1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只有创造出一个健全的社会才能保护自己
“这个社会能够使人以创造而不是摧毁的方式超越自然,每个人不是靠求同,而是通过将自己体验为自身力量的主体来获得自我感,没有人歪曲现实,崇拜偶像,有的只是一种倾向和信仰的体系。”
——艾里希•弗洛姆
----------------------------------------------------------------------------------------------------------------
《健全的社会》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的一次有力的探索。
精神健康的问题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适应”社会的个体?社会作为整体是否会患上精神病?对此,弗洛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现代社会使人们与自己创造的事物、自己建立的组织、其他人,甚至自己疏离开来。现代资本主义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对这种趋势放任自流的结果将是为异化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失常的社会。在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社会组织方案后,弗洛姆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在理想的社会中,个人不再是达成其他人的目的的手段,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的核心关注点,社会的经济增长不应凌驾于个人的发展之上;在精神健全的社会中,个人应当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
作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对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与传统的弗洛伊德派的观点有根本的区别。后者将性欲视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动力。对此,弗洛姆明确提出: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植根于他的本能需要,而是产生自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的影响。
2019年10月24日 想读
爱的五种语言 豆瓣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How to Express Heartfelt Commitment to Your Mate
8.6 (30 个评分) 作者: 盖瑞·查普曼 译者: 王云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 8
《爱的五种语言》值得婚前的恋爱男女阅读,更值得已婚的夫妻阅读,在离婚率高涨的今天,这本书实在是无价的。《爱的五种语言》持续50周出现在《出版者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被译成20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十年间销售突破了100万册。
如果爱情是一则神话,那么这本书可以使美梦成真;如果爱情是一颗蜜糖,那么这本书将教你如何防潮防腐,让爱情进入婚姻永不褪色,永葆如新。
要拥有一个不令你失望的婚姻吗?要一个真正能“白头偕老、永浴爱河”的婚姻吗?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
书店日记 豆瓣
The Diary of a Bookseller
8.0 (70 个评分) 作者: [英] 肖恩·白塞尔 译者: 顾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9
“书店老板多半缺乏耐心、偏执、厌恶交际。”
“上门来的许多人不管跑到哪里都是讨人厌的那一类,只不过书店给了他们特别的机会表现。”
“我们有书,你有钱。交换吧。”
.
★英国超人气二手书店毒舌店主的吐槽日记,冷幽默外壳之下的书业生存实录——2017年英国书市黑马,《卫报》 《独立报》《书商》《出版人周刊》《芝加哥论坛》等权威媒体报道推荐。
★“别说蠢话,否则他会发到脸书上”——和形形色色的奇葩顾客打交道,忍受无视老板的古怪店员,应付朝不保夕的资金状况,每周开数百英里收购旧书,经常被客人惹毛只能上脸书吐槽……《书店日记》记录了在亚马逊等电商冲击之下挣扎维生的书业日常。“开一家书店,你需要一个圣人的耐心”,从中得来的素材“写本书绰绰有余”!
★“警告:本店有书!”——肖恩是书店老板中的异类,《书店日记》是对许多人眼中田园诗般文艺生活的阴郁而有趣的描述。本书不含鸡汤,不承诺疗愈,但绝对走心。肖恩让人相信,没有什么困境是英国人的幽默无法化解的。他也会冷不防收起冷面段子手的人设,让你看看他围绕着“书店”和威格敦图书节建立的世界,和书籍流转中五味杂陈的人生。
★封面采用入选2018年“英国最美书”的原版插图设计 + 烫金店招,内封为作者授权书店内景图,并特别订制潘通色“书店暖黄”书签带与环衬页。另有肖恩同款“书店日记”精美手账(理想国自营“有赞”随书售卖),128p裸脊锁线装订,写出属于你自己的个性日志。
.
内容简介:
18岁的时候,肖恩•白塞尔第一次在苏格兰小镇威格敦看到那家名叫“书店”(The Book Shop)的书店。他和朋友散步路过,看到堆满书籍的橱窗,对朋友说:“这家店到年底一定倒闭。”
十三年后,2001年,肖恩买下了这家书店。
起初,肖恩对于如何经营书店一无所知。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如今的“书店”已成为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书店。肖恩与朋友们每年秋天在当地组织图书节,而这座小镇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书城”。
除了肖恩,陪伴在书店的有一只名叫“船长”的黑猫,还有那位每天迟到、在便利店的垃圾箱捡甜点、成天穿着滑雪服的古怪店员妮基,以及丢下NASA职位,从洛杉矶来到苏格兰小镇陪伴他的作家女友。
肖恩周游各地收购旧书、寻找珍本,请教上一个时代硕果仅存的书林前辈,管理个性奇特的店员,与令人尴尬的奇葩客人打交道,也和忠诚的顾客维系着悠长而牢固的纽带。但他最爱的,还是乔治•奥威尔写于1936年的《书店回忆》。在这个电商平台和网络购物席卷全球、改变书业生态的年代,二手书商的世界并非一曲田园牧歌,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他满屏犀利的毒舌中汲取慰藉心灵的养分。因为每一册旧书都独一无二,藏着一段或几段隐秘的历史,它们在肖恩的“书店”汇集,然后彼此分散,到别的地方,给别的人带来喜悦,激发别的热情。
2019年9月20日 想读
阿南 豆瓣
8.0 (15 个评分) 作者: Twentine 漓江出版社 2016 - 8
和她的初恋一样,他的名字也叫阿南。
那一趟贵州之行,唯一能称得上意义的,就那一个。
只有他一个。
当初偶尔的一次停留,成芸真的以为自己已经忘了,直到几个月后,她在那条追逐的道路上顺畅地喊出他的名字。
这个从风雨桥追来的男人,要带她远离这死水一般的生活,让她重新发现世间的乐趣。
是他说——
“我来找你,我带你回去,你跟我走才是结局。”
2019年9月5日 想读
秘境 豆瓣
Atlas Obscura: An Explorer’s Guide to the World’s Hidden Wonders
6.7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舒亚·福尔 / 迪伦·图拉斯 译者: 张依玫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6
比梦境更离奇的全球隐秘之地
风趣与格调并存的旅行书
美国亚马逊地理类/旅游类畅销书榜首
《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
◎ 编辑推荐
☆ 人类自古就着迷于非凡之境,对荒野与城市盲区的迷恋便是佐证。随着网络与交通日益发达,遥不可及的远方似乎变得触手可及,世界是否已无秘境可言……
在熊熊烈火中重生,存活了上千年的野蔷薇花墙?
用色彩、漫画和打油诗展现死者生平的墓园?
地处撒哈拉沙漠,掌握文化与学术精华的古老图书馆?
阴差阳错,见证了两位野心勃勃的探险家步入悲剧的老桉树?
90% 的投稿作品因画技太好被拒,只收藏拙劣艺术品的博物馆?
居民越来越少,人偶却越来越多的神秘村落?
☆ 比神话与梦境更离奇的现实世界,就在我们身边。
☆ 位列美国亚马逊 2016 年度地理类/旅游类畅销书榜首;《纽约时报》2016 年度畅销书。
☆ 吉尔莫·德尔·托罗、尼尔·盖曼等人强烈推荐;《纽约时报》《娱乐周刊》、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等知名媒体力荐。
☆ 真实与狂想的美妙融合,一本献给地理、历史、探险爱好者的旅行指南。
☆ 从“地狱”到“天堂”,600 多处隐秘的世界角落联结文明与蛮荒,用精彩的故事呈现流动的全球文化盛宴。
☆ 详细的经纬度坐标与 500 余幅珍贵的实景照片搭配,带来身临其境的心动体验。
◎ 内容简介
秘境中往往隐藏着浓郁的情感。它由天堂或地狱演变而来,联结文明与蛮荒。当你因索然无味的日常而感到窒息时,本书能够将你从沙发中拯救出来。
为满足人们对秘境的好奇欲,乔舒亚·福尔、迪伦·图拉斯与埃拉·莫顿跨越海陆,深入荒野,辅以丰富的考据及逸闻,汇总了全球 600 多处隐秘的梦幻景观,意大利的地下神庙、冰岛的精灵学校、中国的水下狮城、日本的人偶村、克罗地亚的分手博物馆、埃及的死人城、南极洲的猩红血瀑,以及委内瑞拉拥有 900 多种口味的冰激凌店……秘境在浮世百态与天马行空间游离,暗示着自然与人类无限的可能性。深入鲜为人知的空间,方能与变幻莫测的世界亲昵接触。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旅行者的时代,“步履不停”已变成潮流,与其追逐大同小异的“热门景点”,不如逃离平庸,在有限的生命里,窥探世界隐秘的面孔。
◎ 媒体推荐
警告:这本书会让你上瘾。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宇宙&文化》栏目
不出三页,你就会被前所未闻却真实存在的奇妙景观惊艳到。
——《旧金山纪事报》
如果这些怪异、荒诞、奇妙的目的地没有让你对旅行充满贪得无厌的渴望,那么你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脉搏。
——《心理牙线》
这本华丽的著作是知名的秘境舆图网站的精华,它将大量奇妙的景观浓缩在了480页之中。对于热爱历史和探险的人来说,这些引人注目的彩色照片会立即激起旅行的欲望。
——《娱乐周刊》
如果你喜欢在旅行时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热衷在度假时寻找新颖的文化,或者对课本之外的历史感兴趣,那么《秘境》就是为你而写的。即使你无法旅行,它也能为你开启一扇窗,引领你进入未曾知晓的奇境。
——《生活骇客》
插图丰富、内容奇特且令人愉悦,这本不落俗套的书将会激发你的好奇欲,带你进行数场现实中及想象中的冒险。
——《波士顿环球报》
《秘境》将全球美妙、神奇、迷人的事物统统收入囊中。对于那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人来说,这是一份完美的礼物,因为它表明世界上仍有诸多事物值得探索。
——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日秀》
阅读《秘境》是一种有趣的探索世界的方式,它能让你深入隐秘、怪异、狂野的奇观。
——《连线》
◎ 名人推荐
我挚爱的旅行书!永远不要在不知道“凶宅”与“地狱”位置的情况下启程!
—— 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潘神的迷宫》导演
我以为自己见过世界上绝大部分有趣的角落,但《秘境》证明我错了。你会想在工作日中带上这本书,奔向比梦境还神奇的远方,体验未知的风情。
—— 尼尔·盖曼,《睡魔》《美国众神》作者
大概只有这本书能让我走出舒服的公寓……书中丰富的资讯对探险者而言必不可少,它会使你的旅途充满乐趣与格调。
—— 莉娜·邓纳姆,美剧《衰姐们》的编剧、导演兼主演
《秘境》充满魅力。每一页都展示了隐秘的领域——惊悚、有趣、神奇或疯狂的现实,它总是能让读者啧啧称奇。
—— 大卫·格恩,《失落Z城》作者
在旅行变为购物机会的今天,《秘境》是令人欣喜的解药。数百处惊奇、谜团重重、使人兴奋、灵感爆棚的目的地激励着我们游历得更久、更远……超级棒的旅行指南。
—— 玛丽·罗奇,《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科学碰撞“性”》作者
人生苦短。然而,我们的星球充满了未知与奇迹……《秘境》就是你的向导!
—— 菲利普·珀蒂,高空钢索艺术家兼探险家
2019年8月28日 想读
东京风格 豆瓣
TOKYO STYLE
7.7 (53 个评分) 作者: [日]都筑响一 译者: 吕灵芝 新星出版社 2019 - 5
你相信这是在东京吗?十平方米的空间,一扇窗,一块睡觉的地方,没有浴室或厨房,挂满衣服的晾衣绳横贯头顶,脚下是纠缠的电话线、成摞的杂志、昨日的垃圾,桌上是塞满烟头的烟灰缸、喝了一半的饮料、东倒西歪的护肤品。 在小小的蜗居里,存在着媒体幻象之外真实的东京风格。家具是捡来的,风景是借来的,然而心爱之物触手可及,玩偶、漫画、唱片、鞋帽收藏几乎溢出房间,常去的小酒馆、公园、海滩、赛马场出门就到。无须花很多钱也能潇洒地生活。
2019年7月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