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罗斯玛丽的婴儿 (1968)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Rosemary's Baby
8.3 (409 个评分)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演员: 米亚·法罗 / 约翰·卡萨维蒂
其它标题: Rosemary's Baby / 魔鬼怪婴(港)
凯(约翰·卡萨维兹 John Cassavetes 饰)有着一个外表单薄脆弱的妻子罗斯玛丽(米亚·法罗 Mia Farrow 饰),自从他们搬到新公寓后,凯就和邻居一对老夫妇相谈甚欢。而罗斯玛丽却并不特别喜欢这对邻居,令她感到不适的,还有接下来的一连串怪事。
罗斯玛丽看 到了自杀的女人,在日渐诡异的生活气氛下,她还做着毛骨悚然的梦。梦中,有一个长毛怪物侵犯自己,罗斯玛丽从噩梦中醒来不久,竟得知自己已有身孕的消息。邻居老太前来照顾罗斯玛丽和腹中婴儿,然而,罗斯玛丽却渐渐怀疑,一切的古怪事情,都来自于这个表面和善慈祥的邻居,甚至还有自己的丈夫!他们正在合谋计算罗斯玛丽的婴孩。到底是罗斯玛丽的幻觉还是确有其事?当她看到出生的婴儿眼中竟无瞳孔时,罗斯玛丽知道,魔鬼的气息近在眼前。
2020年5月10日 看过
少不更事时真的看不懂……一层又一层,放在今天,婚姻关系里的操控与子宫剥削的意味更加突出了,上帝死了魔鬼的儿子降生了末世开始了
1968 romanpolanski 宗教 恐怖 悬疑
迦梨之歌 豆瓣
Song of Kali
7.0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西蒙斯 译者: 阳曦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6
迦梨女神已经苏醒,永恒的恐怖即将降临。
-
【编辑推荐】
-
☆ 没有人比丹•西蒙斯写得好!——《圣路易邮报》
☆ 丹•西蒙斯凭借处女作《迦梨之歌》荣获奇幻文学至高荣誉——世界奇幻文学奖!
☆ 丹•西蒙斯24年狂揽27项世界文坛重磅大奖:世界奇幻文学奖(奇幻小说至高荣誉)、雨果奖(科幻小说至高荣誉)、布拉姆•斯托 克奖(恐怖小说至高荣誉)、轨迹奖、日本星云奖、英伦奇幻小说奖、法国宇宙奖……
☆ 迦梨女神已经苏醒,永恒的恐怖即将降临。
☆ 《迦梨之歌》是丹•西蒙斯的处女作,也是世界上首部获得世界奇幻文学奖的奇幻处女作。
☆ 《轨迹》杂志称赞道:“《迦梨之歌》就是一场奇妙、残忍、恐怖的噩梦。”
☆ 丹•西蒙斯另一恐怖经典《极地恶灵》,斩获国际恐怖作家协会奖等多项大奖,同名美剧正在热播。
-
【内容简介】
-
迦梨女神已经苏醒,永恒的恐怖即将降临。
-----------------------------------------------------------------------------
“有的地方太过邪恶,不应存在;有的城市妖气缭绕,切勿前往。加尔各答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美国杂志社的编辑博比,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要前往印度加尔各答采访知名诗人达斯。朋友劝他不要去,因为有传言称达斯六七年前就死了。但博比不以为然,执意前往。
在加尔各答,博比真的见到了达斯,还读到了他为迦梨女神写下的诗歌。自此,博比周围的一切都开始变得恐怖、离奇,越来越不可挽回……
-
【媒体推荐】
-
没有人比丹•西蒙斯写得好!——《圣路易邮报》
-
《迦梨之歌》就是一场奇妙、残忍、恐怖的噩梦。——《轨迹》杂志
-
一部超精彩的奇幻小说。丹•西蒙斯是无与伦比的!——世界奇幻文学奖评委 迪恩•孔茨
-
斯蒂芬•金害怕不敢写的,丹•西蒙斯敢写。西蒙斯对奇幻有深刻的理解,能唤起读者心中强烈的恐惧。 ——恐怖小说家 爱德华•布莱恩
-
每一页都充满着惊险和刺激。 ——《查塔努加时报》
中国民间宗教史(上下) 豆瓣
作者: 韩秉方 / 马西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 8
民间宗教属于下层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但又与上层统治思想关联丝丝入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千千万万底层群众的笃诚信仰,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下层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它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也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世纪的宗教生活、政治生活发挥过重大影响。本书它上起汉代,下止清代。涉及流行于下层社会的数十种民间教派,举其要者如弥勒、摩尼教、白莲教、罗教、三一教、斋教、闻香教、八卦教、槐轩道等等。对其源流、组织嬗变、教义、教规,以及各教与社会政治之关系,皆一一指划钩沉。全书引证史料3000余条,其中多为从前或同代中外研究者未见之档案与宝卷。书中引证的官书、笔记、杂录以及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达300部。作者为写此书,前往四川、福建、河南、河北、山西诸省,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取证工作,倾注了10年的心血。这部书采用了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一个个地下宗教王国的真实面目。
中国民间崇拜 豆瓣
作者: 禄是遒 译者: 王安定 2009 - 4
《中国民间崇拜:中国众神》是《中国民间崇拜》(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丛书第六卷,从本卷开始进入本系列第二部分,论述在中国受到膜拜的男神和女神、文化英雄、神仙、妖怪(genii)、神秘性和神话性的人物,换句话,即“中国的万神殿”。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科学而充分地对待这一主题,似乎是碍于其庞杂,也可能是由于其艰难,因为这需要进行极广的研究工作,需要全面具备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儒、释、道“三教”知识。
出土文獻與早期道教 豆瓣
作者: 姜守誠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6 - 3
早期道教與民間信仰、方術及喪葬禮俗的關係,是一個重要且頗具難度的前沿性課題。本書立足於考古新材料,結合有關傳世文獻,廣泛借鑒前人成果,運用縝密的邏輯分析,通過翔實的文獻梳理和考證,就某些重要議題加以論述和概括,提出若干新見解,豐富和發展了早期道教史的理論建構,對出土文獻研究亦有積極意義。作者以敏銳的問題意識,抓住核心線索,提綱挈領,小中見大、以點帶面,系統揭示出早期道教與方術、民俗的互動融合。在研究方法上,本書援入多種手法展開跨學科、立體式的綜合研究,遵循“二重證據法”的原則和精神,注重收集出土文獻及考古實物,深入發掘材料背後蘊含的豐富信息,並將其與傳世文獻進行比對和參證,藉此拓寬了以前比較單一的研究視野,有力佐證了早期道教對世俗社會的深遠影響及其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繫。
印度诸神的世界 豆瓣
Die indische Götterwelt: Ein Handbuch der hinduistischen Ikonographie
作者: [德] 施勒伯格 译者: 范晶晶 中西书局 2016 - 3
《印度诸神的世界》对有关印度教诸神的图像学、尤其是艺术品进行描述和阐释。这些艺术品体现了对诸神的特定理解。
在形式上,宗教神像(无论雕塑还是浮雕)与传统、成规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和阐释印度教的神像,我们不仅了解到“伟大”的诸神,而且了解到“细节”的多样性;我们学会通过法器、体态、手势、服装、坐骑等来区分他们。我们深深地沉浸在印度神话里,体验那神圣的圆舞、诸神与阿修罗之战、其喜怒哀乐与争权夺利,就如同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及往世书的神话传说所预示的那样。图像学可谓是通过神话“丛林”的路标,应被理解为一种高度形式化的图像与符号语言,对它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走近印度人的思维世界。
哭声 (2016)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곡성
7.1 (466 个评分) 导演: 罗泓轸 演员: 郭度沅 / 黄政民
其它标题: 곡성 / 哭城
在韩国某个偏远的山村,虽然这里生活并不富足,但长久以来安宁无忧,人们仿佛不知危险的逼近。直到某晚,村中突发杀人事件,彻底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村里担任警察的钟九(郭度沅 饰)与同侪迅速赶往现场调查,他初步推断这是一起恶性杀人事件,只不过当地人私下猜测,认为那个不知何时出现在村边树林的日本人(国村隼 饰)有最大嫌疑。这个日本人可能会某种巫术,他通过妖邪的手段将人诅咒之死。
在此之后,接二连三离奇非常却又有着共通之处的死亡事件接连发生,甚至连钟九的女儿也被置身危险之中。万般无奈之下,钟九只得求助巫师(黄正民 饰),以禳解降临在村人和女儿头上的可怕诅咒……
2016年7月2日 看过
鲜人恐倭症,倭人和棒奸一黑一白勾结为太极图,可怜的美狗带来的一神教就是个渣渣,无名女鬼最后的眼泪大概是对棒魂一生阳痿的控诉。可怜我蝗汉被东洋鬼虐那么惨却拍不出这样的片子。
2016 宗教 悬疑 惊悚 韩国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二种) 豆瓣
作者: 佚名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11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为清代郋园刻本,较他本图文更为清晰。另附道藏本《搜神记》与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自有史以来,就有关于神仙的传说。神灵崇拜不仅是一种宗教现象,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东正教圣像史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徐凤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基督教内部分为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三大派系。圣像是在基督教会中对基督、圣母、圣徒、天使和教会节日等画像的称呼。圣像作为东正教礼拜和神学的组成部分,在基督教文化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是关于东正教圣像研究的第一部中文著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和解释了东正教圣像的历史起源、神学含义、宗教功能、艺术特点、基本类型以及从拜占庭到俄罗斯的圣像艺术发展历程。
该书是由中国学者首次撰写的东正教圣像艺术专著,它图文并茂,五彩缤纷,叙述言简意赅,朴实而深沉,将使读者,特别是爱好绘画艺术的读者感到新颖和喜爱,享受到圣像画艺术的魅力。——乐峰(中国社科院东正教著名权威学者,《俄国宗教史》作者。)
1453 豆瓣
1453: The Holy War for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lash of Islam and the West
8.9 (83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杰·克劳利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4 - 6
本书是罗杰·克劳利著名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一。
1453
君士坦丁堡的战火,两个文明的撞击
《今日美国》夏季最佳图书 《旧金山纪事报》夏季最佳图书
克劳利引人入胜的叙述……读之更像生动的小说。人物……描摹极其细致,全都是基于历史文献,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洛杉矶时报》
克劳利对君士坦丁堡攻城战的重述极富戏剧性,激动人心。
——《旧金山纪事报》
出神入化……罗杰•克劳利为一个古老而永远引人入胜的故事注入了新活力。《1453》融合了军事史的令人着迷的细节和对宗教意象的丰富指涉,这些意象对战争的双方都有极大影响。
——《经济学人》
节奏轻快,是了解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长期敌对关系的入门必读书。
——《科克斯书评》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占庭的灭亡和中世纪世界的终结。《1453》背后的研究无可挑剔,它是一个讲述勇气、残忍、技术革新、忍耐和运气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当下的故事,是将中东的对抗与现代世界连接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中的关键链条。
达摩为何东渡? (198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달마가 동쪽으로 간 까닭은?
8.1 (15 个评分) 导演: 裵鏞均 演员: 李坂勇 / 申元叶
其它标题: 달마가 동쪽으로 간 까닭은? /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老僧慧曲和童僧海真生活在深山中的寺庙内。一日,名叫基峰的青年僧侣前来拜访慧曲。尽管出家了,基峰仍然不能摆脱红尘中的情爱,因听说慧曲高僧可以点化心灵,遂找到山寺中。基峰和慧曲不断地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并严守修行还是不能超脱,感到格外痛苦。慧曲寿终正寝,临逝之际并没有给基峰留下什么劝导,只是嘱托基峰能够为自己裹装……基峰继续修行。
千年菩提路 (2010) 豆瓣
8.0 (9 个评分) 导演: 周兵 / 蔡小敏 演员: 孙悦斌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千年菩提路》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千年菩提路》
出 品 方:北京嘉源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项目类型: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集数设置:
发行版 42集 每集30分钟
播出版 未定
项目定位:
佛教自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于弥补儒学在人的终极关怀方面的欠缺之余,又与中国本土文化从不断碰撞融合,而至于生根发芽,最终成为支撑整个华夏民族的三大文化基石之一。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将深入中国大地乃至周边邻国的名山古刹,探寻历代高僧苦修弘法的悲行大愿,以历史和人文为审美取向, 避免教理教义的讲解及探究,以期梳理出一条中国佛教传承、发展2000年的历史脉络,还中国佛教原本清晰的形象。
创作缘由:
永平8年,公元65年,古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徒步穿越帕米尔高原,以白马驮带经书和佛的画像,来到东汉辉煌的首都洛阳。自此,一个名叫“佛陀”的印度圣者那智慧的声音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回响了2000年。从悠远到真切,由隐约而振聋发聩。
今天,我们看到汉语、藏语、巴利语等三个语系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并存,我们看到谈佛学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佛教名山的香火日炽一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派兴盛的背后,人们对佛教的误解其实是越来越多,距离佛陀的智慧也越来越远了。
那么佛教为何选择了中国?儒释道曾经有过怎样的碰撞与融合?历代大德高僧谱写了多少传奇华章?佛教又为每个华夏子民构筑了怎样一个精神的家园?
已故前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居士曾经这样写道:“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全面梳理中国佛教历史的宏大愿心,基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历经五年精心筹备,我们终于获准走进中国大地的每一个佛门重地,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那一尊尊庄严的佛像,那一处处修行的胜境,那一摞摞传播久远的经书,那一个个存留在历史中的高僧大德。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制作。
有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国家六大部委鼎力支持,有楼宇烈、温金玉、李应来、陈红星等一批中国佛教界专家和学者,为节目的内容严格把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千年菩提路 》必能于尽展中国佛教魅力之余,引领我们每一个人,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探寻和解读。
制作阵容:
《千年菩提路》将采用目前最先进的HD高清电视技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拍摄和制作。其创作团队云集了当下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精英。在《故宫》原班创作队伍的基础上,摄制组还在音乐创作、三维制作以及再现拍摄等环节上邀请国内外的顶尖专业人士和制作团队加盟。他们的到来无疑将为该片的制作水准提供强劲的保障。
主要内容: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分集梗概:
白马驮经(上、下集)
新的千年已经来临。
当时间带着战争的硝烟,以及无数帝王将相、名流高士渐渐远去以后,在中国洛阳,在古老的邙山脚下,一个来自朝圣者的顽强足音,已经在洛河北岸绵延流淌了2000年。
集中了中国有佛教以来许许多多个“第一”的白马寺,传说其名字源于“永平求法”,源于“白马驮经”的故事。
今天,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当年求来的竟是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而白马驮来的是我们祖先所未曾关注过的整整一个人类彼岸的世界,是中华民族所赖以繁衍传续的其中一块文化的基石。
白马寺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佛教绝不仅仅是佛像、佛经、僧尼和寺庙,佛教其实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一言一笑中,佛教就在你和我同样流淌的血液里。
净土信仰(上、下集)
自魏晋以降,净土信仰以其简单易持的修行法门赢得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今天已经成为信众最多的一个佛教宗派。
翻开2000年的中国佛教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初步融合,在佛教由高墙大院的皇宫秘术逐步演变成为中国普罗大众的精神资粮,在佛教不断走向中国本土化的每个进程中,净土信仰无不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仅凭口宣“南无阿弥陀佛”以及手持念珠这两个由净土宗流传下来符号,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迅速勾画出一个中国佛教僧侣的标准画像。
而这一切,居功至伟的不能不首推庐山东林寺的释慧远。他以及他以后的历代净土祖师们的身体力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东行记(上、下集)
他是一个外国人,却一路东行来到中国,不惧危难,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曾于出家后被迫娶妻生子,曾被指责不守法度;
他被皇帝视为国之重宝,从而直接导致了一场抢夺他的战争;
他在当时世界的中心——长安主持着规模空前的佛经译场;
他对弟子立下誓言,自己主持翻译的佛经300余卷,如果没有谬误,那么他的身体焚化后,舌头将不会焦烂。
他,就是所译汉语佛经至今流传最广的一代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师戒
自从有了僧团,随后就有了戒律。那么什么是戒律呢?
弘一法师说:
“……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甚清洁,佛随手就拿扫帚来扫地,于是许多的大弟子,看到佛既亲身扫地,也就过来帮扫,一时就扫得十分清洁。扫了之后,佛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惟贤法师说:
“……僧团生活本来没有戒律,比如过午不食吧,有一次一个僧人夜晚去乞食,正好下大雨,雷电中一位孕妇看到了,吓倒在地,于是妇人向佛抱怨。以后,佛就规定过午不食了。……戒律被制定出来很多年都没有人犯规,是在多年以后才有人犯戒。……”
在福鼎的平兴寺,我们看到:
守戒的僧人,虽然头上没有烫戒疤,但面容、神态异常美好;于是他的心照见你的心也美好起来,见彩云、见飞天、见自性。
东土释迦(上、下集)
晨钟幕鼓,时光流转,古寺在这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中,伴隋梅花开花谢1400余年。
“国清讲寺”, 一个“讲”字恰好道出了国清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的渊源和地位。
这是一代帝师的修行道场。
这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的祖庭。
这里至今仍然传承着智者大师所创立的天台一脉的博大圆融的佛家精神。
帝国高僧(上、下集)
我们驱车奔向这座古城,去寻找唐朝,寻找长安,寻找玄奘。
历史的痕迹已经模糊不堪了。好在我们身上流着和他同样的血,使我们能够透过现代物质文明的滚滚洪流,依稀窥见他踽踽独行的身影。
玄奘,中国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佛教文化最高潮的推动者,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少林寺(上、下集)
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刹。
“天下功夫出少林”。
世界上迷恋中国武术的人们将这里奉为圣地,喧嚣之上,人们似乎忘记了,这里还是达摩“面壁九年图破壁”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禅宗的祖庭。
禅宗之静,武术之动,如何合而为一?那些名扬四海的少林僧兵,难道不受杀戒的约束吗?少林功夫,是传自达摩祖师吗?
穿越现实与历史的迷雾,我们寻找达摩,寻找真正的少林……
六祖慧能(上、下集)
这是一位佛教宗师的一生传奇。
他出生在流放犯人的边荒之地;
他幼年丧父,在贫穷困顿中长大;
他曾经是一个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他没有上过学,是一个文盲;
他一闻而悟,千里求法
他为法忘躯,历尽艰辛
他领禅宗衣钵,开顿悟法门,成为中国佛教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他建立了中国化、生活化、平民化的禅宗体系,使当时佛学思想界如风行草偃,气象一新,影响所及,整个文化领域无不因其溶铸而生机勃发。
本片通过对禅宗六祖慧能一生的故事介绍,让人们了解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禅宗是如何中国化、社会化、平民化、生活化的发展历程。
守望华首(上、下集)
从迦叶尊者到虚云大师;从蜀汉有寺到今天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在此集结。华首门,这个矗立在鸡足山的佛教圣地,始终默默守望着这片苍山洱海间不息往还的挑夫、马帮以及帝王将相,任时光奔流。
瞬息即起的云雾呼吸便散;山间隐居的行者隔崖相望;般舟道传出佛号悠远清凉。 
 佛祖捻花、迦叶微笑;这片山峦,这片道场,历经千年,温和而坚决。
终南山
没有人能数清楚终南山里曾经有多少寺院,或者有多少隐士的茅蓬。从华夏文明在中原兴起,长安城正南的终南山里就开始有修行者的踪迹。
今天,终南山的春夏和秋冬跟数千年前或许已经有很多不同,但是每一个前来探访隐士又失望而归的人都会突然间意识到,正是这条地处中国西北的古老山脉,一直代表了中国汉文化的内省方向,成为中国文化一个深刻反思的场所。
清凉五台山(上、下集)
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被称为“清凉胜境”的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东晋十六国时起,各宗高僧来台活动 ,都把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中国佛教史上的风雨兴衰。一千七百余年间,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共存的独特风采。同时,五台山亦因文殊菩萨道场的缘由,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本片将采用五个导演分别拍摄五个短片的手法,来展示这个人文积蕴深厚的佛教文化重地。
光明峨眉山(上、下集)
走进大大小小的依山而建的寺院,让人倍感庄严的不仅仅是它川南风格的寺院建筑,它精美的塑像,在这些出家人清澈的目光里,我们看见了光明。
的确,峨眉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光明山。它是与佛陀的智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光,大千世界只能沉于漫漫黑夜之中,没有光,我们黑色的眼睛只能看见黑色,没有光,我们的心灵就无法得到智慧的滋润。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应身道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如果说佛教是行为的,实践的,最集中地彰显这种实践精神的就是普贤菩萨,他的十大行愿是佛门修行的重要法门。
在普贤的行愿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让我们走进峨眉山,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传奇。
普陀洛伽(上、下集)
佛因山而兴盛,山因佛而扬名。正是佛教传入后,重新赋予了深厚的宗教文化,才使这个传说中的仙岛成为名闻遐迩的天下名山。
什么是大慈大悲?什么是观世音?
如果你能暂时抛却浮躁,远离都市的喧嚣,来到这一片海天佛国,听梵音讽诵、看海天一色,或许会有机缘重新认识你的人生。
九华金地藏(上、下集)
安徽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唐代开元年间,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而大愿地藏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不同的,是他由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古代一位外邦王子——新罗僧金乔觉证得无上菩提后劝化、度脱世人,后被尊为金地藏,是一个真实的比丘形象。
金乔觉于九华山潜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圆寂以后三年“颜状鲜活如生,升动骨节,其声若撼金锁”,建塔之后,“塔址发光如火,光成圆状”。现在流传于世的地藏菩萨形象是光头、手持宝珠及锡杖,为阎罗王之化身。
 如今,我们在九华山方圆百里的村镇中依然随处可见人们故老相传的礼佛习俗,如每逢节日拜山、途中不能回头、不能交谈,过年家家吃素等等。
而号称“百戏之首”的古老戏曲“目连救母”更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质朴和神秘。
莲师的足迹(上、下集)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古称“卫藏”。相传由莲花生大师亲手建造的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今天仍然矗立在这里。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超出意想寺"、"不可想象寺"。
桑耶寺,由于其三层主殿分别呈现出藏、汉、印度三地的建筑风格,故又名“三样寺”。
这里,诞生了西藏第一代佛教僧人;
这里,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佛教寺院;
这里,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教译经院;
这里,还有神秘的青扑山、伏藏、西藏度亡书……
这里是藏族佛教文化的开始之地,当代藏族文化的本原之一。
大昭、小昭寺(上、下集)
在全世界的佛教信徒心中,大昭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圣地。因为这里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它见证了汉藏之间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亲情血缘关系,见证了宗喀巴大师辉煌的成就,见证了第一世达赖喇嘛及第一世班禅的诞生。
而供奉着佛祖八岁等身像的小昭寺,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成为藏地僧侣们修习藏传佛教密宗密法的最高学府。
本片通过对大小昭寺建筑历史和人物故事的介绍,探寻藏传大乘佛教生命力的源头,发现汉藏同胞一致的精神信仰追求之所在。
布达拉宫
它屹立于雪域高原的红山之巅。
它曾是吐蕃王朝的皇宫,而后又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
它有着辉煌的建筑艺术成就,浓缩着藏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被视为西藏文化的集大成者。
布达拉宫,今天虽然隐去了权力的光环,却依然在世人面前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拉卜楞寺(上、下集)
距今三百年前,一位在西藏修行多年的僧人回到了甘南的故土。他期望在家乡修建一座寺院,一座“成佛永世栋梁的寺院”。显然,这座被称作“拉卜楞”的新建寺院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它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那样深厚的历史,也没有塔尔寺那样特殊的背景,更没有甘丹寺那样显赫的地位,何况它远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它随时都有可能被时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就像曾经的一座座寺院。
然而三百年过去了,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座经堂开始,如今,它拥有六大学院,几千名僧人,十一世班禅经师嘉样嘉措,七世贡唐经师华尔丹嘉措等众多高僧…它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在岁月的冲刷中依然挺立?这一切的背后又该有着怎样的动荡与沧桑?
雍和宫
过去,它为了传播藏传佛教用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盘石之安”。
现在,人们在这里许下愿望,播种希望,祈求吉祥。
它是北京三千寺庙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从雍亲王府到雍和宫,它是一代圣王的诞生地,又是藏传佛教转世灵童的掣签地。它曾联系着政治和宗教,同时又是蒙、藏、汉民族融合的一座桥梁。
作为曾经的皇家寺庙,雍和宫25米高的未来佛预示着56亿7千万年以后的故事——众生说法。
南传佛教
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全族信奉上座部佛教。每座村寨至少都有一座佛寺。每个少年男子都必须出家一次,在寺中学习文化。传承千余年的傣族上座部佛教,融合了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俗,超出了纯宗教的意义,所有的民众对自己的信仰,都怀着一种亲切的感情。
法门寺(上、下集)
1981年8月24日,一道闪电,击倒了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宝塔,也开启了一个埋藏千年的秘密。
在倒塌的古塔下面,人们发现了一座隐秘的地下宫殿。在2000多件唐代稀世珍宝的簇拥下,世界独一无二的,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面世了。
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石碑,记录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出自1000多年前一位唐代高僧之手。
这些沉睡了1113年的文字,透露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秘密,从中,我们更读到了人们在追寻真谛的道路上,曾经有过的热诚与迷失……
洗石庵(上、下集)
世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比丘尼的灵骨舍利,背后是一段上海滩大家闺秀的传奇人生。
洗石庵,在这个雅致而不同寻常的尼庵,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宽能法师将劳作、茶艺以及修行融为一体,四十年践行生活禅,使洗石庵铅华洗尽,成为两广佛法的一处圣地。
灵隐寺(上、下集)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这两句诗无疑是灵隐寺在江南文化史中地位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慧理、永明延寿、骆宾王、济公。。。。。。儒释相融,禅净合一。
久远的传灯历史,丰厚的宗教及人文积蕴,使这个飞来峰下的“仙灵所隐”之地至今仍然于幽静之中透露出勃勃生机。
法海真源:
一段中国历史的传奇,从起始到终结,背后往往映衬着一个政权的由盛及衰。
一座源于表彰忠烈的寺庙,屡毁屡建,先后更换了好几个名字。每个名字既代表着一种迥异的性格,更浓缩了整整一个朝代的悲欢命运。
法源寺,在1000多年的世事变幻中,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这里所弘扬的“法海真源”的佛教精神,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至今生生不息。
......
交錯的東亞宗教 豆瓣
作者: 葛兆光 中研院史語所 2015 - 8
第一讲《应对西潮——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前后的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提要】
18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是一个重要的现代性事件,它冲击着世界各种传统宗教。日本佛教徒对于这一现代潮流早有准备,在会议上应对自如,说明日本佛教已经走出明治初年“祭政一致”和“神佛分离”造成的困境。但是,与日本不同,代表中国出席大会的主要是西洋各国在中国的传教士,与会的唯一一个中国人彭光誉,则以帝国官员与儒家学者身份,傲慢地坚持儒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对“宗教”与“现代”都表现出相当不屑。中国佛教不仅缺席大会,并且在那个时期,对现代潮流也缺乏回应,虽然1895年之后的中国士大夫转手从日本学到佛教在现代的种种意义,因而刺激了晚清佛学复兴,但中国寺院佛教对西潮的反应,仍然慢半拍甚至一拍,直到“庙产兴学”直接威胁到佛教的生存,才开始了佛教振兴与佛教改革运动。然而,正是由于中国佛教的反应迟缓,使后起的中国佛教不得不面对居士佛学的挑战、现代政治和思潮的压力和日本佛教争夺空间的三重压力,使得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佛教举步维艰。对比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的这一现代历史过程,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有关东亚、宗教与历史的问题,检讨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讲:《橘枳之异——东亚道教交流史之概念、方法与立场的再思考》【提要】
这一讲的问题意识,来自近年来学界对中国道教在东亚流传与影响的研究现状。如何评价中国道教在东亚的影响与传播,日本、中国与韩国学界曾有激烈争论。本文以通常被认为是“(中国)道教遗迹”的若干现象为例,指出古代的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自从古代巫觋、秦汉方士、中古道教以来,曾有着一波又一波的交流并留下文化遗迹,对这些文化遗迹,笼统而简单地说它“是”或“不是”中国道教的影响,其实不仅受国家立场和民族情感的影响,也往往忽略历史上这些文化遗迹的叠加过程。特别是,如果我们仔细清理中国道教在日本与韩国的流传,特别是十一世纪之后的流传,就能知道道教在东亚的流传与影响,在不同国家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形塑下,不仅在各个时代不同,在各个国家也不同。本文意在说明,超越国家/王朝的宗教史研究,不仅要说明文化之间的“交错”和“叠加”可能塑造了一个彼此相近的“东亚”信仰世界,更要说明的是,道教的流传与影响,在中国、日本与韩国不同背景中,曾经发生移形换位的变异。
【座谈会·附录】《纳“四裔”入“中华”?——1920-1930年代中国学界有关“中国”与“中华民族”的论述》【提要】
这是一篇历史学论文。之所以要特意强调这是“历史学”的论文,是因为本文对现代中国的国家,特别是它的疆域和族群,只是试图客观地描述一个历史过程,即描述现代中国及其疆域、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何,甚至只是在描述这一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侧面,即1920-1930年代中国学术界(主要涉及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人类学)如何参与重建有关“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叙述,而不是在对这种国家形态的形成过程作任何价值判断,我既不是在为现代中国国家形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也不是在为现代中国面临的“内”与“外”的多重困境开药方。因此,这篇论文叙述的只是一个历史过程,也就是从晚清以来,特别是1920年代到1930年代这二十来年中,中国主流学界是如何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刺激下,参与到重建“中国”和“中华民族”论述的大潮中,在学术上努力纳“四裔”入“中华”,也许,这一努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现代“中国”这个在疆域与民族上都颇为特别的国家。
凯尔经的秘密 (2009)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The Secret of Kells
8.3 (353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摩尔 / 诺拉·托梅 演员: 伊万·麦克奎尔 / 克里斯滕·穆尼
其它标题: 켈스의 비밀 / ブレンダンとケルズの秘密
12岁的少年布兰登(伊万·麦克奎尔 Evan McGuire 配音)跟他的叔叔艾伯特·塞拉奇(布莱丹·格里森 Brendan Gleeson 配音)住在爱尔兰凯尔斯坚固如堡垒的修道院里,身为修道院院长的塞拉奇,每天都要带领布莱登和其他的修道士维修和加固修道院外围的围墙,以抵抗北欧海盗的袭击。布兰登每天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叔叔总是严厉警告他不准离开修道院。直到一位传奇画师艾丹(米奇·拉里 Mick Lally 配音)的到来,他所在的修道院被海盗夷为平地,因此来这避难了。艾丹同时也带着自己尚未完成的绘本——《凯尔经》。艾丹发现了布莱登在绘画方面的才华,他告诉布兰登知识可以化黑暗为光明,他开始要求布兰登和他一起完成这部巨作。为了完成《凯尔经》,布兰登不得不违反叔叔的命令走出修道院的围墙,到树林中寻找做墨水的浆果,他们能成功吗……《凯尔经》是爱尔兰历史上经典的基督教插图手抄本。
2014年11月16日 看过
勇敢的画经小修士,美丽的白发精灵小仙女,一只白猫,在轻灵的凯尔特音乐和绚丽无比的中世纪绘本世界里遨游,简直美到说不出话~
2009 动画 宗教 比利时 法国
三千佛塔烟云下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4 - 4
东南亚,仿佛是一片与时间无关的土地,这里的一切,都带着热带独有的温暖。
这片充满着阳光、繁花与纯真微笑的土地上,处处流传着为爱甘愿牺牲的公主们的故事;世界第七大奇迹吴哥城里,依然伫立着高棉永恒的微笑;蒲甘平原的三千佛塔,对远方的旅人诉说着千年的风云变幻。这里的人们质朴而热情,他们心中的信仰荡涤着尘世间所有的罪恶。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我们总是谈论着欧美、日本,谈论着印度、巴西,甚至谈论朝鲜、韩国,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与我们毗邻而居、在历史上受中华文明影响甚深的邻居们——位于中南半岛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和老挝。这些国家,处于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中间,它们继承印度的信仰和中国的文化理念,在这里,两个文明在此相遇了……《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作者(郭建龙)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的四个多月时间,从国内出发,游览了中南半岛上的这五个国家,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这片常为我们所遗忘的土地,并从文化、历史等多个视角去审视,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东南亚五国,这片土地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让你觉得新鲜。
2014年7月15日 已读
东南亚的历史还真是乱乱乱,在这个大背景下才知道泰国人为什么尊敬皇室。豆瓣阅读的排版真是无力吐槽。。
东南亚 佛教 宗教 文化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