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敦煌 (198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敦煌
8.2 (65 个评分) 导演: 佐藤纯弥 演员: 西田敏行 / 佐藤浩市
其它标题: 丝绸之路 / The Silk Road
北宋年间,举人赵行德(佐藤浩市 饰)面对西夏的考题哑口无言,抱憾殿试。此后心灰意冷的行德决定远走塞外,前往令人充满遐想的西夏游历。旅行途中,行德所在商队遭到汉人组成的佣兵部队的袭击,他被迫编入部队,并渐渐得到队长朱王礼的赏识和器重。在与回鹘人的作战中,他救下并藏匿了回鹘 公主斯鲁比娅(中川安奈 饰)。二人由恨转爱,并相约逃跑前往西夏,无奈阴差阳错,行德只得留下爱人独自前行。谁知他一去两年,期间斯鲁比娅竟被西夏王子李元昊(渡濑恒彦 饰)霸占。饱受命运的左右与玩弄,行德注定在历史尘沙中留下一段千古传奇……
本片日本历史小说名家井上靖的名著改编,并荣获1988年第12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奖(西田敏行)。
敦煌 豆瓣 Goodreads
7.7 (7 个评分) 作者: 生活月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敦煌不仅属于学界,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要“继续敦煌”,实有必要让敦煌走出学界,走进大众。
2010年和2013年,《生活》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这本书是4年多追踪历程的结集,将呈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为四色图文书,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贵图片,又有《生活》摄影师实地拍摄的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丝路花雨 (1982) TMDB 豆瓣
8.9 (10 个评分) 导演: 颜学恕 演员: 贺燕云 / 柴怀民
其它标题: Along the Silk Road
取材于著名的敦煌壁画。
在唐代的河西走廊,飓风骤起,将波斯商人伊努思带领的商队卷入了风沙之中,伊努思被埋在沙堆里。中国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无意中发现了伊努思,及时救了他。
神笔张父女与伊努思告别后,不幸为盗所劫英娘被匪首窦虎劫走。英娘被迫学艺,在皮鞭和鼓乐声中长成了一个出色的歌舞伎艺人。五年后,窦虎带他的百戏班子来到敦煌市集,英娘含悲起舞,博得了众人的喝采,也引起了掌管市集贸易的官吏市令的邪念。这时,神笔张寻女也来到市集,终于与女儿英娘相遇。窦虎拿出伪造的"卖身契",阻挠父女团聚;垂涎于英娘美色的市令也从中作梗。这时,在此经商的伊努国挺身而出,不惜以重金为英娘赎身。在莫高窟内,女儿的舞姿,激发了神笔张的灵感,绘出了敦煌壁画中的衡世珍品--《反弹琵琶伎乐天》。
伊努思前来看望神笔张,发现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为之惊叹。当窟内充满欢乐气氛之时,市令要将英娘征为歌奴,企图霸占她。英娘惊闻噩耗,失声痛哭。神笔张忍痛把女儿托付给生死盟友伊努思,让她随商队逃往异国。市令诡计未逞,将神笔张囚禁莫高窟内,罚他戴镣作画。一日,河西节度使偕夫人来到莫高窟,看到《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高超画艺,赞赏不已。当他见到身带镣铐的神笔张时,大为吃惊。他得知真情后,当即下令为他除去长镣,并赏给神笔张一支官制画笔。从此,神笔张获得了自由。
3年后,唐朝要召开27国交谊会。伊努思奉命作为波斯通商使节,就要率商队启程,英娘随商队返乡,欣喜万分。为感谢波斯亲人伊努思一家救护之恩,她将精心绣制的珍品《反弹琵琶伎乐天》赠给他们。神笔张得知27国交谊会即将召开,企望爱女能随商队返回。突然,他发现窦虎和市令正在密谋拦截波斯商队,他不顾危险,欲向商队报警,不幸被窦虎暗箭射中,倒在沙丘下。伊努思的商队遭到伏击,货物被抢劫一空,狠心的市令还要杀人灭口。危急关头,神笔张苏醒过来,爬上烽火台,点燃了烽火。市令与窦虎见已惊动四方,仓皇而逃。伊努思急步跑到神笔张身边,黯然泪下,英娘更是悲痛万分。
神笔张临终前把窦虎的暗箭交给英娘,嘱咐伊努思和女儿一定要剪除市令和窦虎这些奸官恶贼……英娘悲痛欲绝,发誓为父报仇。
27国交谊会隆重开幕。市令、窦虎把抢来的宝石琵琶献给河西节度使,以求升赏,这时,化装成老者的伊努思,向节度使请示献艺。英娘面蒙褐纱,跳起了盘上舞,获得了宾主的赞赏,舞罢,英娘扯开面纱,持箭直指仇人,并向节度使呈上暗箭,诉说使书被劫、父亲遭害的经过。节度使义愤填膺,下令拿下市令、窦虎,严惩了奸官恶贼,确保了中外通好。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 豆瓣
作者: 常沙娜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 1
象征着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及友好往来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文明和智慧编织出的一条璀璨绚丽的丝带,而敦煌石窟艺术就是在这条丝带上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希望通过本书,能唤起更多有智之士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重视,并促使当今的装饰设计的同行专家们也能认识到“是把敦煌的东西渗透一下的时候了”。
黄沙与蓝天 豆瓣
作者: 常沙娜 2013 - 9
本书的主人公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杰出的艺术设计家、教育家常沙娜先生。
书中真实生动地回顾了常沙娜不寻常的八十年人生经历,同时,从另一角度对常书鸿先生那一代人在艰苦年代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保护和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常人难知的讲述。
常沙娜是被誉为“敦煌保护神”的常书鸿先生的女儿,童年和父母生活在艺术之都巴黎,举家回国时洽逢中日战争爆发,即跟随国立艺专艰苦逃难多年,辗转大半个中国;其后她又随父亲到了沙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在千年艺术的熏陶下度过了动荡的少年时代。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留学的常沙娜毅然返回祖国,从梁思成、林徽因身边走向艺术设计教育领域。
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反映老一代艺术家非凡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的最佳读物,对新一代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西域绘画1 豆瓣
作者: 马炜 / 蒙中 重庆 2010 - 1
《西域绘画1(佛•菩萨)》主要内容:该作品的创作年代约为8世纪初,是敦煌藏经洞中绢画年代较早的一件。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进行时代的印证。首先,相同的说法题材,其构图与敦煌唐初洞窟的表现最为类似;而且,这一图式正是从隋代石窟壁画中表现佛与二胁侍菩萨的简单图像中演化而来。其次,主尊嘴角的线描式样,与永泰公主墓室壁画非常相近。因为到了8世纪后半叶,一般上下唇之间的勾线,两端要稍粗一些;再到10世纪,线条则拉得更长,末端弯曲得很尖。再次,画中女供养人的发型、着装,甚至是表情,完全与唐初壁画、陶俑中的侍女形象相一致。最后还有一点可以证明该作品的创造年代,即华盖、莲座上灵芝状的祥云,也正是唐初敦煌壁画常见的图样。
敦煌 (2010) 豆瓣
8.4 (34 个评分) 导演: 周兵 / 李果 演员: 孙悦斌
纪录片《敦煌》是中央电视台继《故宫》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旨在记录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摄像机对准敦煌和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生活过的人们,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将那些被遗忘了的文明一一重新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主创人员力求奉献一部全方位反映敦煌历史与文化的文献纪录片,全面纪录敦煌地区16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散落其中的故事;全方位展现100年来敦煌学的学者对这个沙漠宝库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成果。
第一集:“探险者”来了
1900年,一把芨芨草,捅开了一个沉睡近千年的藏经洞……文物的流失让国人痛心疾首,学者的奋力拯救让人心生感慨,而这些故事似乎都昭示着一个帝国的国势衰微……本集将为观众展现一部中国近代的伤心史。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第一集里的王道士应如何评价?
《敦煌》第一集讲述的是那个伤心的故事,遗憾的是我们本来想对王道士进行一次分析,鉴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一直以来传统的观点认为王道士是一个历史的罪人、卖国贼,我们这一集的导演李果不这样认为,或许他心中的王道士很复杂,关于对他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我很同意他的想法。我想他是可怜、可悲、可叹的人。先不去管它了,还是来看看我们这部纪录片吧,我们还是很用心的花了5年的时间做出来的,欢迎大家拍砖。
第二集:千年的营造
莫高窟首先是一个佛教的圣地,是一个表达宗教感情的所在。公元366年,三危山的万丈金光感动了一个叫乐尊的和尚,他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这是莫高窟的肇始。本集讲述的是供养人李大宾、李明振开窟的故事。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跨越1600年,这1600年里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元,中国历史中的每一个时代都留给莫高窟不同的印记和风格。莫高窟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地方是怎样从一个荒芜的沙漠中的山丘成为一个宗教艺术的圣地?它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化?这其中它又历经了战乱、阴谋和杀戮,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用信仰的力量构建的一个接一个美丽而多彩的洞窟。在长长的历史中,绝大多数竟奇迹般的保留了下来。今天我们再去观看这些艺术珍品时,它已经不再是历史的颜料,很多壁画的色彩和线条在慢慢的消退,它曾经的功能和价值也许被很多的人遗忘和误解。
第三集:藏经洞之谜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是黑汗王朝入侵的马蹄让僧侣们心生恐惧,进而将佛教典籍保存在藏经洞中?还是寺庙将无用、残破的经卷集中的储藏在这里?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在这一集里,我们将讲述藏经洞一千多年前可能形成的原因,之所以说它可能,是因为直到今天没有一个公认的绝对说法。持避难说的学者们认为,是因为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敦煌的历史,也造就了一千多年后一次伟大的发现。参与这个事件的主角有很多个,甚至其中包括一次谋杀的发生,曾经一位日本导演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但最新的一种说法,认为避难说是错误的,他们研究出藏经洞的形成有可能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将废弃的文献、经文和艺术品存放起来而形成的。当然他们有很多的证据拿出来证明他们观点的正确。
第四集:无名的大师
史小玉是元代敦煌地区的画匠。他完成了莫高窟第3窟壁画的绘制,第3窟中的壁画绘画手法上乘,艺术欣赏价值极高。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今天学习绘画的人们把它视为艺术的圣殿,要去顶礼膜拜。我们在这部纪录片里推测出生活在元代的一位画家——史小玉。他可能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生涯。今天也有学者认为他不是一位画家,他可能是一位曾到过敦煌的游客。他似乎是极少数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一幅绘画上的人。在敦煌莫高窟神秘的第三窟,从来不对世人开放,在那里有一副据说是史小玉创作的千手观音,那是一副举世之作,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在片中我们将向你呈现这幅堪称伟大的画作和史小玉的故事。
第五集:敦煌彩塑
对于最经典的彩塑进行展示将是本集的主要内容,首先将对敦煌彩塑的类型进行整体概述,展示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其次将对不同时期的彩塑进行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特点,同时体现历史传承;最后将对彩塑的细节进行展示,比如菩萨的手、服饰等,展现敦煌彩塑的美伦美幻,从而体现中国文化的璀璨。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正如希腊人赋予了印度佛陀那属于希腊审美的形象一样,敦煌的塑匠们,也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本土文化悄悄的渗入了这西域远道而来的佛陀形象之中。于是,这些远道而来的佛陀菩萨们,悄然换上了中原特征的薄衣薄带。还有那佛陀脸上的神情,安详、坦然、超逸,你从他的眼缝、脸颊、嘴角乃至身姿上能清晰的读到,这是东方人特有的含而不露.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效果。
第六集:家住敦煌
阿龙,是敦煌城中一个小康家庭的少妇。丈夫和儿子的突然辞世,改变了阿龙安宁的生活。一个吐谷浑人强占了阿龙的土地和水源,阿龙的生活从此不得不与这场土地官司纠缠在了一起。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阿龙是个寡妇,一千多年前,要回了曾经属于她丈夫的土地,我们的片子围绕着这场官司的进展,将向你展示一千多年前敦煌老百姓的生活,他们的喜怒悲哀和他们的信仰等等。在今天敦煌的乡村里,你或许还能看的见一千多年前人们生活的样貌,看到传统的耕作方式,他们一样喜欢吃面食,比如面片子、浆水面及大饼,唐宋时期的餐桌上一样是这些食物。当然不一样的是气候变化,那个时期的敦煌,比现在要湿润得多,水草丰美的地方也比现在要多。当然,在我们这个故事里说的最多的还是阿龙的这场官司和她一生中最难忘的几件事,包括她的婚姻及她的丈夫和儿子不幸的遭遇,也包括生活里的甜蜜回忆,幸福宁静的时刻。千年过去,生活在变与不变之间延续着。
第七集:天涯商旅
本集讲述的正是沙拉等几个粟特人怎样踏上丝路商贸之旅,经过一路坎坷之后,却因安史之乱而终生未能到达长安,最后终老敦煌的故事。通过勾勒沙拉这个个体曲折的命运,展现历史行程的衍进,反映赋予丝绸之路以活力的粟特人群体与敦煌的商贸气质。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我们通过几个来自中亚粟特商人的故事向你讲述一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是如何进行贸易,如何旅行,如何遭遇强盗,又如何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的故事。您将会了解到曾经风行于丝绸之路上的很多风情和生活方式,你也会了解到一个在当今已经消亡殆尽的民族粟特人的点滴故事。这部片子试图通过短短四十多分钟挖掘出一些封存已久的历史信息,以及那些久远但在今天触摸起来依然会让我们心动的丝路商旅的故事。
第八集:舞梦敦煌
这是一种流传了千年的舞蹈,舞动的琵琶,飘逸的身姿,灵动的眼神,无不展现出它来源于宗教华丽唯美和神性的气息。这是敦煌壁画中最为人所知的一种舞蹈——反弹琵琶舞。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敦煌壁画中的舞蹈是如何被整理挖掘出来的,他们如何将绘画的线条变成灵动的舞蹈,跨越一千多年依然在今天保留着神秘。我们将在这一集中向您详细的讲述。而程佛儿的故事,也是我们从浩瀚的历史中捕捉了很多真实的史料拼接而成,她的身世和经历因在历史中和很多宫廷舞女相似而真实。我们把故事一直讲到了今天,这种美的气息在今天我们依然能享受和传承。
第九集:敦煌的召唤
风沙、地震都是洞窟的宿敌,而水气、虫害等微小的元素都可能给壁画带来致命的损坏。敦煌研究院要做的工作,大者维护整个莫高窟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小者细心呵护每一寸壁画......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这段历史离我们还是很近的,不到一百年。我们讲述了几个人在二十世纪最动荡的岁月中的一段故事,常书鸿、张大千、王子云等。由于他们的努力,敦煌开始被更多的中国人知道。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也因为他们开始进入更多人的学术和艺术的领域,张大千在敦煌做了很多的事,临摹壁画,给洞窟编画,当然他的一些做法也引起后人的争议。常书鸿离开美丽和浪漫的巴黎,来到荒凉的敦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情感变化,依然在敦煌坚守着,被后人称为敦煌守护神。在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于右任和张大千在敦煌莫高窟前的小院里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谈话,我们的纪录片将详细的解读。这一集的敦煌是想这些先辈们致敬,并怀念他们。
第十集:守望敦煌
本集以20世纪初叶至80年代这一时间跨度为背景,表现一组为敦煌奔走呼吁,致力于敦煌拯救、守护、研究的人物群像,并突出反映常书鸿这一人物在敦煌50年中的动人故事。
总导演周兵推荐本集看点:敦煌的保护一直是受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六十年来在严酷的自然界环境恶化中,敦煌莫高窟留存到今天实属不易。我们将讲述这六十年来敦煌的保护、学术的研究和国际化的合作等许多话题。这一集的故事讲得有点严肃,也许并不是那么有趣,但必须要讲,这关系到很多人一生的倾情付出。我们把镜头同时对准了散落在英国和法国珍贵敦煌文献以及他们今天的故事。
敦煌 豆瓣
7.5 (2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井上靖 译者: 刘慕沙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 - 1
莫高窟的浩繁经卷,究竟是谁为何埋下?
不留名姓的藏经人背后,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日本文学巨匠井上靖惊世之作,与《楼兰》同获每日艺术奖
---------------------------------------------------------------------------------------
宋仁宗天圣年间,书生赵行德进京赶考,因瞌睡错过了考试。他失魂落魄,四处游荡,偶然得到从未见过的西夏文布片。
西域的气息瞬间改变了赵行德的命运,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千年未解之谜。
---------------------------------------------------------------------------------------
无数观众从《敦煌》的故事中惊奇地注目中国西部,更有大批游人拿着井上靖的西域小说,走上去往敦煌的漫长征程。——铁凝
井上靖看到的古中国的模样,我无法转述给你,就像我无法说清什么是海市蜃楼。我只能指指这本书,请你去读。——鹦鹉史航
井上靖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一样,都是巨匠级的大家。——朱天心
2014年3月27日 已读
历史只是乏味的骨架,缺乏与个体的联系,编年串起来的是缺乏光彩的沙砾,历史小说则是带着枷锁的舞蹈,带着终极剧透的诅咒,如果写的好,则会沙砾发光,照透古与今之间消亡的时空,那种苍凉感简直蚀骨销魂
井上靖 历史 小说 敦煌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