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物欲《红楼梦》 豆瓣
作者: 侯会 2016 - 9
历来解析《红楼梦》者,多从爱情、伦理、政治、哲学等角度入手。《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独辟蹊径,试着从物质生活、银钱经济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共五十小节,分为三辑。
第一辑“衣食住行”,试着由贾府的物质生活,探究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志趣。《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衣食住行,代表着那个时代最奢华的物质享受水准,大有超越皇家的势头。本辑在探讨衣食住行的同时,还有不少独到的解读、有趣的发现。
第二辑“银钱经济”,进一步由经济的角度关注作品。从当时的金银价格,说到物价水平,更分析了贾府的财政状况。
第三辑“真相曹家”,引领读者把目光由书内移向外书外,关注到曹家的经济、物质生活史实,那是小说的素材源泉。于是我们看到曹玺、曹寅父子寒酸的“工资单”;了解了曹家因接驾而造成巨额亏空。小说中不少谜题的背后答案,在《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中都是第一次披露。
二人转与萨满研究 豆瓣
作者: 杨朴 / 杨旸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本书通过将红山文化和内蒙古岩画图像与二人转比对,认为两者的“二人转”造型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标志着二人转是来源于萨满跳神的;红山文化和内蒙古岩画图像的“二神转”是远古萨满巫术—宗教表现的创世神话的意象;萨满的“野人舞”造型转换到东北民间舞蹈,又转换到东北大秧歌,最后作为东北大秧歌上、下装的“一副架”单独劈出来演出,形成二人转,故得出结论二人转是萨满跳神宗教经典的世俗化形式。
中国民间崇拜 豆瓣
作者: 禄是遒 译者: 王安定 2009 - 4
《中国民间崇拜:中国众神》是《中国民间崇拜》(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丛书第六卷,从本卷开始进入本系列第二部分,论述在中国受到膜拜的男神和女神、文化英雄、神仙、妖怪(genii)、神秘性和神话性的人物,换句话,即“中国的万神殿”。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科学而充分地对待这一主题,似乎是碍于其庞杂,也可能是由于其艰难,因为这需要进行极广的研究工作,需要全面具备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儒、释、道“三教”知识。
明治维新生活史 豆瓣
作者: 柳田国男 译者: 潘越 / 吴垠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6 - 2
《明治维新生活史》原名为《明治大正史•世相篇》,成书于1930年,距离1870年代明治维新已经一甲子的时光,日本社会在经济、文化、习俗、语言、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正是为了详尽记录、解析日本社会在这数十年中如何激烈变化而编篡的,其着眼处绝无空泛,而是直接将当时日本人身边所亲身接触的人、事、物拿来解析。
如首章论述社会上的新生事物,解析对象便是新潮的衣物材料、染色以及鞋子等,先讲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人的木棉衣物、植物染色以及穿着木屐,再讲日本人是如何一步步学会制作现代纺料衣物、化学染料等。其后每一章基本都是如此,食物的变化、建筑的变化、对环境的改造、交通的进步、酒对社会的影响、对恋爱婚姻的态度、家庭制度的演化、劳动制度的演化、对贫穷病害的对应等,林林总总无所不包。凡有赞有贬之处,均以实在的证据加以佐证,即对日本过往数十年中所取得的进步加以自豪的褒扬,同时也对日本人的某些民族性格弱点、社会上不公之事加以温和的批评,乃至于自嘲。
本书绝无高高在上之感,所用语言亦通俗易解,其问世即是为了将当时的日本社会状态、发展进程加以记录留存,其读者便是广大日本普通民众。本书是对过往岁月的记录,我们可借此知晓现代日本从何处来,思考日本及我们这个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又往何处去。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4 - 3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近四十年,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本书即收录了作者“另一半”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 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文学大家沈从文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值得文物爱好者借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
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图注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文物风貌。
大家经典之作,由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精美,值得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从文物研究来说,我所研究的问题多半是比较新的问题,是一般治历史、艺术史、作考古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机会接触过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个工作若做得基础好一点,会使中国文化研究有一个崭新的开端、对世界文化的研究也会有一定的贡献。 ——摘自沈从文在美国圣若望大学发表的讲演
大家的文笔,专业的视角。对于文物研究者和鉴赏爱好者,这是文物鉴定和鉴赏的重要参考,以文献与文物互证的方法研究文物,寻绎源流,行文活泼,目光独到,还从古为今用的角度提出很多日常工艺发展的设想,处处可以感受到沈从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编辑手记
中世纪星空下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日] 阿部谨也 译者: 李玉满 / 陈娴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2
生活在今天的人也许无法想象,“拥有财产并在都市中受人尊敬时,丢下一切,将自己的生命交付于朝圣之旅”,但对生活在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们而言,这却是每日生活的目标。不能实际参加朝圣之旅的人也会将自己托付给兄弟团,只希望在自己死后,灵魂能够获得解救,因为他们不能想象在无法确认人与人之间的无形纽带下活下去。以这样的意义来说,中世纪的都市可说是旅行者的临时居所,但这样的话,便不禁要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现在的都市是个怎样的居所?旅行又有什么意义呢?阿部谨也,一位享誉国际的中世纪史学者,以充满亲和力的随笔形式书写出十到十三世纪之间,西方中小型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巨大转变。本书的三十五篇短文均为动人的中世纪故事,将中世纪写得如此感性,也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八卦艺术史 豆瓣
5.8 (24 个评分) 作者: 祺四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 2014
罗马艺术圈一哥卡拉瓦乔居然是个逞凶斗狠的杀人犯?
人类历史上第一桩离婚,竟为了床上姿势?
茜茜公主的腰围居然一生都只有一尺三?
这是一本出自艺术史博士之手的书,是一个博士在阅览群书苦写论文之余,从书海边角、文献行间挖出来的名人爆料,历史八卦。其八卦内容,时而狗血,时而香艳;时而重口味,时而小清新。
她的笔下,横跨千年西方历史上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逞凶好斗的卡拉瓦乔、为爱痴狂的贝尼尼、坚守‘好女不过百’信条的茜茜公主,还有那充满传奇色彩放荡不羁的莎士比亚与拜伦等。这一幕幕、一桩桩、一场场,或让人捧腹大笑,或让人大跌眼镜,或让人唏嘘感慨。而这些八卦故事,又似曾相识,仿佛在我们身边早已无数次的上演。
是的,作者写的是艺术和八卦,讲的却是现实中的人心与人生。
《八卦艺术史》:告诉你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中亚 豆瓣
作者: (澳)Lonely Planet公司 译者: 闵楠 / 张欣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5
所有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的形式基本一致。本书开头的章节是由专家撰写的关于目的地——中亚的历史、环境、文化等背景介绍。之后的“出行指南”提供了多方面的出行信息,如签证、货币、通信、营业时间和住宿的选择;“健康”部分,关注呵护着你的出行健康;“交通”部分,为你的旅途提供了各种交通的信息。
三千佛塔烟云下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4 - 4
东南亚,仿佛是一片与时间无关的土地,这里的一切,都带着热带独有的温暖。
这片充满着阳光、繁花与纯真微笑的土地上,处处流传着为爱甘愿牺牲的公主们的故事;世界第七大奇迹吴哥城里,依然伫立着高棉永恒的微笑;蒲甘平原的三千佛塔,对远方的旅人诉说着千年的风云变幻。这里的人们质朴而热情,他们心中的信仰荡涤着尘世间所有的罪恶。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我们总是谈论着欧美、日本,谈论着印度、巴西,甚至谈论朝鲜、韩国,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与我们毗邻而居、在历史上受中华文明影响甚深的邻居们——位于中南半岛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和老挝。这些国家,处于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中间,它们继承印度的信仰和中国的文化理念,在这里,两个文明在此相遇了……《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作者(郭建龙)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3月的四个多月时间,从国内出发,游览了中南半岛上的这五个国家,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这片常为我们所遗忘的土地,并从文化、历史等多个视角去审视,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东南亚五国,这片土地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让你觉得新鲜。
2014年7月15日 已读
东南亚的历史还真是乱乱乱,在这个大背景下才知道泰国人为什么尊敬皇室。豆瓣阅读的排版真是无力吐槽。。
东南亚 佛教 宗教 文化 旅行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 豆瓣
作者: 宮崎正勝 译者: 陳柏瑤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3 - 2
繼《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之後
日本暢銷書作家宮崎正勝 再一次帶你從生活的細微處發現大歷史!
人的一生竟需吞下高達50,000公斤的食物?
當中種類之繁複、來源之多元,絕非你我能想像!
來自中亞的紅蘿蔔、來自伊朗的菠菜、
來自地中海沿岸的蠶豆和番茄、來自南美的番茄與青椒…
環繞你我身旁的食材及料理一如來自八方的演員,
在餐桌上演另類世界史……
‧日本料理中調味料的添加順序,原來跟五十音的排列前後相關?
‧什麼原因,讓豬肉變成了最佳的「測謊器」?
‧除了泰國、越南、印尼、中國、朝鮮、日本,古羅馬人也食用魚露?
‧阿里巴巴為何利用「芝麻」作為通關密語進入洞窟?
‧豆腐是「乳酪的替代品」?
‧漢堡並非土生土長於美國,竟是德國佬改良俄式韃靼馬肉的產物?
‧在伊斯蘭圈及歐洲中世紀,芫荽竟以催淫劑、春藥聞名?
‧中國臣子口中不含丁香,無法覲見皇帝?
物質,是連結過去與現在的媒介,以生活周遭之物做為素材、思考歷史的過程,應是養成歷史的感知能力所不可或缺之要素。《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即試圖從世界史的巨大框架出發,透過食材與料理,以全球性的角度敘述文明、文化的交流與變容的過程。每天與我們面對面的餐桌,本身就是個知性冒險的寶庫。
玻璃岛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冯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3
亚瑟王传奇是中古欧洲文学的瑰宝,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名剧,至今,各种新潮和通俗的文艺形式的改编再现,如电影、漫画、歌舞剧、木偶戏,仍层出不穷。本书一共讲九个故事,基本涵盖了亚瑟 王传奇的主要人物和神话母题:亚瑟王与“地母”桂尼薇,湖夫人宁薇与“视者”墨林,“骑士之冠”郎士洛与两位伊莲,加文爵士与绿骑士,哀生与金发玉色儿,圣杯与渔王,以及圆桌骑士为维护荣誉而分裂、决死的悲剧。就其运用阐发的西方文学典籍、凯尔特/希腊神话、历史和宗教文献而言,也可视为亚瑟王传奇在中国的第一次系统介绍。作者的主旨,说的其实是我们这个日益全球化、麦当劳化或“黑手党化”的“新新人类”社会,天天面临的虚荣与幻想、污染和腐败:从互联网巫术基因改造,到爱情药酒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