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
物欲《红楼梦》 豆瓣
作者: 侯会 2016 - 9
历来解析《红楼梦》者,多从爱情、伦理、政治、哲学等角度入手。《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独辟蹊径,试着从物质生活、银钱经济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共五十小节,分为三辑。
第一辑“衣食住行”,试着由贾府的物质生活,探究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志趣。《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衣食住行,代表着那个时代最奢华的物质享受水准,大有超越皇家的势头。本辑在探讨衣食住行的同时,还有不少独到的解读、有趣的发现。
第二辑“银钱经济”,进一步由经济的角度关注作品。从当时的金银价格,说到物价水平,更分析了贾府的财政状况。
第三辑“真相曹家”,引领读者把目光由书内移向外书外,关注到曹家的经济、物质生活史实,那是小说的素材源泉。于是我们看到曹玺、曹寅父子寒酸的“工资单”;了解了曹家因接驾而造成巨额亏空。小说中不少谜题的背后答案,在《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中都是第一次披露。
明清以來民間生活知識的建構與傳遞 豆瓣
作者: 吳蕙芳 學生書局 2007 - 10
明清以來,隨著生活知識的日漸文本化,閱讀活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愈為顯著;民間社會如何透過書籍媒介的文字閱讀獲取知識,藉以應付現實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困難與挑戰,乃值得關注之課題;而在此一涉及生活知識的建構與傳遞歷程中,民間日用類書與雜字書實扮演重要角色。本書係透過民間日用類書與雜字書的淵源、發展及內容、功能之演變,說明原屬不同性質的兩類書籍,如何因應社會大眾之需要而彼此調整、互相匯合,終發展成一完整的知識獲取管道:即從識字認詞開始,經檢索字詞意義階段,再達檢索生活知識內容之目標;惟庶民大眾具備獲取知識之能力後,僅供日常生活便利需要,而非藉此改變原有的社會地位,故明清以來民間社會此種識字程度與閱讀能力的普遍,並不代表當時已產生大幅度社會流動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