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土司遗城海龙屯 (2018) 豆瓣
6.9 (16 个评分) 导演: 石姝丽 演员: 张先童 / 李秋盛
土司遗城海龙屯是一部由获得金鸡百花等多次纪录片提名的导演朱晶担任制片人,石姝丽导演的大型考古探索历史纪录片。本纪录片介绍了“杨氏政权”入播以来,发生在古时播州的那段历史,揭示末代土司杨应龙反抗朝庭背后的真正原因及平播战役的前因后果。 《土司遗城海龙屯》是一部由摄制组历时4 年拍摄制作 的贵州省遵义市土司遗址海龙屯考古发现全纪录电影。该片从土司遗址海龙屯的考古工作入手,根据逐渐完成 的考古成果以及不断涌现的新考古线索,陆续构建还原出一个统治遵义长达725年的杨氏土司家族与四个中央王朝相互依存的历史原貌
花舞大唐春 豆瓣
作者: 齐东方 / 申秦雁 文物出版社 2003 - 5
编写这本书时曾想用“再现盛世辉煌”来命名,因为在唐代文物中,何家村遗宝不仅最精美,也集中反映了大唐王朝的技术水平、艺术成就和精神面貌。但“再现盛世辉煌”也可以用作形容其他遗迹遗物的发现,应该换个更响亮、更贴切的名字。著名文学史家袁行霈先生建议直接借用唐人诗句“花舞大唐春”为名,这是初唐诗人卢照邻《元日述怀》中的一句。“花舞大唐春”恰好形容了大唐盛世的燕婉热闹,当读者真切地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文物、陶醉于对遥远文明的浪漫想象时,也许还会激发出深人探索这批遗宝背後奥秘的热忱。 本书图版是以北京大学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何家村遗宝精粹”展览的展品为基础。由于何家村遗宝没有正式的考古报告,在筹备展览之初,徐天进先生、马振智先生便直接策划了这部书的编写。书中从何家村遗宝总共一千多件文物中选择了七十四件(组)精品,如果除去466枚钱币以及大量同样的器类,基本反映了何家村遗宝的面貌。书中选用的文物都经过重新仔细观察、照相、绘图、测量,这些国宝要从库房、展柜中逐个取出,需动员多人共同努力,这些都是在马振智、申秦雁先生的组织与协调下才得以顺利完成的。 编写一部普通的图录也许不太困难,但何家村遗宝未系统刊布,所以我们希望提供一部精美图录的同时,更要有学术参考价值。于是,我们定下了原则:新拍摄的照片尽可能有各个角度和细部,以弥补以往发表图片的不足;并对多数器物进行准确的测绘,公布准确的数据。只有这样才会与过去零散发表的图录不同,且有永存的价值。前面的几篇论文,实际上主要是导读性质,便于读者了解何家村遗宝。每件器物的解说,撰写时除了客观描述,还带有一定的研究体会。导读论文和器物图说中的观点未必都正确,却希望能给人以启发。 公布资料力图做到详细、准确,是希冀重新引起学界对何家村遗实的学术“发掘”。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的照片、线图以及说明文字中有不少新的收获。如“镇金兽首玛瑙杯”,我们特意拍摄了口部流口打开的细节;那件“銮金舞马衔杯改银壶”,也首次将“开元通宝”金钱、“开元通宝”银钱背面展现出来;“鎏金钱刻飞廉纹银盒”,过去因为通体鎏金而被误认为是金盒,这次不仅发现是银鎏金,而且还发现了上面浅浅刻出的纹样;“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也发现了“新”纹样。这些以前无人知晓的现象,是由于纹样刻得太浅,极难辨认,可能是器物制作时纹样的起稿线,属于作品中未完成的部分。这些发现当然十分重要,至少暗示着器物制作的过程。如此等等,正是我们希望给研究者提供以后值得关注的新信息。由于条目是由多人分别撰写的,每个研究者的看法会有不同,虽然经过讨论仍有许多问题一时无法弄清,如一些器物的制作、加工痕迹,有的认为是车床所为,有的认为是抛光所致;一些器皿有人认为是炼丹用具、药具,有人认为是生活用具、茶具。所有这些,正反映了何家村遗宝的扑朔迷离和亟待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何家村遗宝的时代不同、来源不一是显而易见的。本书图录部分虽然没有分章节,但在图片的顺序则考虑了器物时代的先後问题,其中还隐含了器物的分姐意图,这也是以后我们在研究时要关注的。 何家村遗窦已经发现33年了,做一个专题展览,出版一部精美图录是许多人的愿望。我们荣幸地承担了这项工作,如果读者通过这本书提供的资料在以後的研究中能够有些许帮助,那是我们最感欣慰的。 以图录为主的书,读者群可能是多方面的,观赏时需要得到美的享受,因此这里要感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李夏廷先生为本书所测绘的精美而准确的线图,还要特别感谢“北京文明之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下,精心设计编排本书。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劳动是应该予以大力赞扬的。 齐东方 二○○三年四月八日
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文集 豆瓣
作者: 马世长 商务印书馆 2014 - 9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保存下了丰富且大量的佛教遗迹和遗物,其中佛教石窟遗迹的地域分布之广、保存数量之多、绵延时间之长,属世界罕见,对其研究成果亦颇为丰富。
本书作者将考古学的方法运用到中国石窟的年代分析以及石窟美术演变的探索与归纳,同时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使佛教石窟美术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论在考古还是在艺术史领域,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