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一九〇六 豆瓣
The Country Diary of an Edwardian Lady
作者: [英] 伊迪丝·霍尔登 译者: 紫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4
爱德华时代英伦乡野笔记
上世纪初的岁时风情画册
《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记录了一九〇六年一月到十二月间英国乡野的种种物候现象与自然风情。细腻生动的文字,辅以数百幅精致清新的手绘水彩图,佐以众多英伦诗人佳句与岁时谚语,带来一整年的审美盛宴。
这部由伊迪丝·霍尔登在艺术学 校执教期间为学生示范制作的手记,不独是艺术教育样本,更是自然观察的典范之作。一九二〇年,伊迪斯在英国皇家植物园泰晤士河畔采集标本时,不慎落水身亡。完整的手记则于一九七七年首度出版,题为《爱德华时代女士的乡村日记》(The Country Diary of an Edwardian Lady),甫一上市便引发全英怀旧乡愁,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译成十余种文字。
原作问世一百一十年以来,初次以中文呈现。译本拥有独家版权高质量图源,译文经过精心校对,并请北京大学汪劲武教授等专家审阅。内文由设计师一字一句手抄,根据中文特点调整排版,还原了艺术与生活结合的美好质感。
我的阿勒泰 Goodreads 豆瓣
My Altay
8.8 (18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 7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这是一部描写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和风情的原生态散文集。充满生机活泼、新鲜动人的元素。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乌鸦的教科书 豆瓣
カラスの教科書
7.6 (5 个评分) 作者: 松原始 译者: 奚望 / 日研智库翻译组 海洋出版社 2014 - 2
日本乌鸦研究专家松原始教授用通俗易懂、幽默生动的语言,揭示了乌鸦鲜为人知的秘密,乌鸦一生的成长过程以及中国的乌鸦们是如何在日本过冬的。本书将会使读者对乌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也会认真的思考如何与动物们“和谐共处”,如何关注生态环境。
中文版序
致各位中国读者:
大家好!感谢您阅读《乌鸦的教科书》。
很遗憾,我没有去过中国大陆,然而从访问过中国的日本研究者或中国研究者那里,我听说在中国是几乎看不到乌鸦的。即使在我去过的中国台湾,也没有发现过乌鸦。而在日本则生息着众多的乌鸦,不仅仅在山里和农田里,就连大都市的中心地带里也是如此,不对,应该说“正因为是大都市的中心地带所以才会有乌鸦。”在日本,没有哪一天会听不到乌鸦的叫声。如果您看到东京的情况,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乌鸦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常见的鸟类,它们往往会出现在许多民间传说和谚语里,而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另外,它们由于把垃圾搞乱、威胁到人类等原因,经常受到驱赶。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乌鸦的生活状态和行为动作的研究也并不能说很充分。一般的看法仅仅是“乌鸦是一种又大又吓人的鸟”而已。我写这本《乌鸦的教科书》的原因,就是想让人们
II
稍微多了解一点儿关于乌鸦的事情,并将它作为自己周围的野生鸟类来看待,多少产生一些亲近感。而在这一点上,各位和日本的读者大概会有很不一样的感觉。
但是,中国和日本也存在有关乌鸦的共同话题。例如,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分布有大嘴乌鸦和小嘴乌鸦。另外,有观点认为,大量来到日本的秃鼻乌鸦的繁殖地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实际上是在乌鸦身上设置了卫星信号发射器,来进行跨越国境的研究。因此,有关秃鼻乌鸦的内容在中文版中有所增加。此外,在古代中国,传说“太阳里住着三只脚的乌鸦”。大概是由于这个传说传到了日本,所以日本神话里也出现了三只脚的乌鸦吧。之所以有三只脚,大概是基于阴阳思想,而这种思想也起源于古代中国。
对于各位来说,乌鸦可能不是在附近就能看见的鸟类。也许它还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鸟。但是,乌鸦是一种对它越观察,就越会觉得它有意思的鸟。另外,它作为与人类生活非常近的野生动物的例子,在环保和共生的意义方面,也有着许多可供参考之处。一般来说,考虑到环保和灾害应对方面的措施,充分了解研究对象动物是十分重要的。而大都市里的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则通常也和人类的感情以及喜恶息息相关。
从前,在外面玩耍的日本孩子们看到了回巢的乌鸦便感觉到日色将暮,说着“乌鸦都叫了,回去吧”,自己也回家了。而今,很多人已经忘了这回事,而只把乌鸦看做
中文版序
III
是碍事的家伙。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和维持是很重要的。与其说考虑到乌鸦在生态系统中所承担的角色,只要城市里有食物,那么乌鸦来造访是理所当然的事儿,还不如说身为森林性的大型鸟类,它们不但没有灭绝,反而愈加繁荣,这自然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事情不能这样来考虑。
抱歉,说着说着话题就变得严肃起来了。这本书的内容可没有这么一本正经。因为我只是很单纯地想告诉大家,乌鸦是一种看起来很有趣的鸟,仅此而已。虽然书中也有许多学术性较强的内容,但是也有不少带着“值得一笑”的乌鸦的有趣行为。身为研究者,说出这些话来,可能会被认为是玩世不恭,然而“看起来就很有趣”是我从大学时代就坚持研究乌鸦的一大理由。既然无论如何都得观察,那么理所当然,观察有趣的东西比观察无趣的东西要好吧。因此,本书中写到的关于乌鸦的失败和不可思议的行动(或者在观察乌鸦过程中我的失败),如果能博诸君一笑,即便仅仅如此,那么乌鸦的有趣一面也就能为人所知了。
本书如果能够对诸位有哪怕一丁点帮助,或者即使没有任何帮助,如果至少能让大家读得快乐些,或者如果让大家感觉到“乌鸦还真是挺有趣的鸟啊”,那就幸甚之至了。
2013年11月
演化 豆瓣
Evolution: The Triumph of an Idea
9.2 (6 个评分) 作者: [美]卡尔·齐默(Carl Zimmer) 译者: 唐嘉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演化:跨越40亿年的生命记录》讲述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进化史,从早期原始生命的产生到物种大爆炸又大灭绝的原因,从雄性和雌性的共同进化到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的进化比赛,当然更包括了十分详细的、关于我们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
本书同时也是进化论本身的故事,“进化”这个观念如何在达尔文和少数几个科学家的脑中形成,又如何遭到宗教势力的残酷打击以及科学界的普遍质疑,以致达尔文潜伏20年之久酝酿巨著《物种起源》,展现了达尔文冒险而勤奋的一生。
在阐述进化生物学的作用时,作者通过大量案例生动展现了其在医药和农业等方面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其中涉及抗生素滥用的后果方面,在当今更显其意义;而进化论最深刻的作用还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重构了人类的信仰体系,作者对此的论述简洁清晰,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进化论如今虽已经得到近似真理般的认可,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摒弃其他的可能性,而是在最后一章中特别探讨了“上帝”的位置,体现出一种开放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得全书视野更加开阔,带来深入而有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