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画外因:50幅世界名画中的隐秘历史 豆瓣
作者: 杨健 2018 - 8
破译世界名画背后的历史密码。
不讲八卦、不聊技法,让你读懂那幅画!
每一幅历史画,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打着问号的细节。《画外因》的写作意图,就是从画作所呈现的内容里,找出可疑、可议、“不可告人”之处,理出线索,排查其后的历史因缘。
不同于专业的艺术史著述侧重谈“艺”,本书的特点是讲“史”,即将空间上平铺的绘画艺术,拓展为时间上多维的历史表达。作者精选50幅中外名画,辅以相关文字资料,解读出这些画作背后50段鲜有人知的历史细节。这些冷知识涵盖中外、囊括古今,既有长时段的宏大叙事,又有极细微的现场描摹,画家与画中人、画家与创作背景、画中人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得到诠释,历史的真相被一一还原。
2021年1月26日 已读
很好的厕所读物,美中不足或者说选题不统一的地方就是几幅中国画夹在一堆西洋画中间确实有点违和
艺术史
文艺复兴解锁 (2016) 豆瓣
The Renaissance Unchained
9.6 (10 个评分) 导演: Waldemar Januszczak 演员: Waldemar Januszczak
According to Giorgio Vasari, the first art historian, the Renaissance was centred on a revival of interest in classical art that began and flourished in Italy. Waldemar disagrees, and accuses Vasari of errant jingoism. In fact, the most significant early developments in Renaissance art took place not in Italy, but in the ‘barbarian’ lands of Flanders and Germany. Instead of understanding the Renaissance as a return to classical models, we should see it as a climax of medieval values - an epoch of huge religious passions and powerful human emotions.
The series will celebrate material that is new to television. Waldemar will include art that is not usually thought of as Renaissance art. This will involve 're-classifying' what is sometimes called Late Gothic, and showing it off as a marvellous and native artistic tradi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remarkable field of polychrome sculpture. On top of all the new art to be introduced, Waldemar will also look from fresh and intriguing angles at many of the established Renaissance giants, including Michelangelo in the Vatican, Leonardo in the Louvre, Botticelli in the Uffizi and Van Eyck in Ghent.
2017年1月2日 看过
Imagining the unimaginable and inventing things. Expressing its emotions and describing its fears. Enjoying itself and breaking the rules.
2016 bbc 纪录片 艺术史 英国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豆瓣
作者: 沈从文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4 - 3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近四十年,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本书即收录了作者“另一半”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 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文学大家沈从文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值得文物爱好者借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
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图注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文物风貌。
大家经典之作,由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精美,值得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从文物研究来说,我所研究的问题多半是比较新的问题,是一般治历史、艺术史、作考古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机会接触过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个工作若做得基础好一点,会使中国文化研究有一个崭新的开端、对世界文化的研究也会有一定的贡献。 ——摘自沈从文在美国圣若望大学发表的讲演
大家的文笔,专业的视角。对于文物研究者和鉴赏爱好者,这是文物鉴定和鉴赏的重要参考,以文献与文物互证的方法研究文物,寻绎源流,行文活泼,目光独到,还从古为今用的角度提出很多日常工艺发展的设想,处处可以感受到沈从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编辑手记
拉斐尔前派兄弟会 (2009) 豆瓣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9.2 (5 个评分) 导演: BBC four / Andrew Hutton 演员: Nigel Planer
前拉斐尔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常译为前拉斐尔兄弟会,是1848年开始的一个艺术团体(也是艺术运动),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所发起—约翰·艾佛雷特·米莱、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和威廉·霍尔曼·亨特。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在他们看来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艺术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为前拉斐尔派。他们尤其反对由约书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爵士所创立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的画风,认为他的作画技巧只是懒散而公式化的学院风格主义。他们主张回归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前拉斐尔派常被看作是艺术中的前卫派运动,不过他们否认这种描述,因为他们仍然以古典历史和神话作为绘画题材以及模仿的艺术态度,或者是以模拟自然的状态,来作为他们艺术的目的。不过,前拉斐尔派毫无疑问将自身视为艺术界的改革运动,为他们的运动取了名称以做区别,并且也出版了他们的期刊The Germ,以宣扬他们的概念。有关他们的讨论则纪录在Pre-Raphaelite Journal中。
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 豆瓣
作者: 顏娟英 / 石守謙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4 - 4
本論文集為2012年6月25至26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辦「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轉折」國際學術研討會之成果集結而成。
本次會議之目的,在於推動漢晉與唐宋時期的藝術史研究。魏晉時期為中國圖象文化史中所謂「藝術自覺」誕生的關鍵階段。過去由於材料的限制,相關討論多集中在東晉顧愷之的傳世畫作或是畫論著述研究。在新出土考古材料的輔助下,若能將墓葬圖象材料與傳世畫作、文獻相對照,重新審視漢末至魏晉時期繪畫發展的過程與變遷,當有助於擴展學界對於這一轉折時期的研究。
唐宋變革在性質、內容與涵蓋的層面都與魏晉變革有本質上的差異,向來為史學界所重視,相形之下,目前仍然缺乏關於唐宋轉折的藝術史研究。本論文集即希望能由漢唐之際的佛教相關圖象變遷、唐宋之際「繪畫」圖象呈現方式的革新等方面切入問題,為漢晉與唐宋時期的藝術史研究提出新見。
明清士人与男旦 豆瓣
作者: 程宇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8
本书通过士人与男旦交往史的考察,梳理明清男旦的发展史,揭示男旦存在的真实状况。在此基础上阐述士人与男旦交往对戏曲和文学的影响。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明代士人与男旦交往情况。古代向来娼优合一,受禁妓的牵连,女优减少,男旦渐多。明代士人同优童、小唱、男旦的交往,开辟了男性发现男性色艺之美的旅程。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清代士人与男旦演员的交往。他们既在家乐内部进行,也在外部进行。引起轰动的交往常是因家乐内部的男旦而起,出色的男旦也在缙绅豪族的家乐中氤氲而生。这一时期,士人品题男旦成风,男旦对士人有较大的依赖性。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士人与男旦交往对戏曲的影响。自明至清,男旦演员替代女伎,不仅接过了女伎身上以艺娱人的任务,同时实践着女伎身上以色示人和以色事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