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
潘金莲的饺子 豆瓣
作者: 李舒 / 戴敦邦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 - 3
【编辑推荐】
★《山河小岁月》《民国太太的厨房》作者李舒全新力作,金宇澄、徐累、陈晓卿、姜鹏倾情推荐。
★《金瓶梅》是中国市井文化的宝库,饮食是打开《金瓶梅》世界的钥匙。玉液珍馐,浮世男女,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写尽《金瓶梅》的吃与“痴”。
★玉皇李子透露了《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王婆念叨了什么食物竟然让西门庆都脸红?潘金莲和西门庆在葡萄架下到底吃了什么?是谁用一根柴禾就炖好一个猪头?《金瓶梅》里饮食的秘密一一揭晓。
★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戴敦邦亲绘插图,陆智昌担纲设计,带来绝佳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食色,性也!一部《金瓶梅》,有人见世俗,有人见人情,有人见风土,有人见限制级。 对于好美食的人来说,《金瓶梅》里的吃喝最迷人。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和西门庆吃顿饭,品尝潘金莲的饺子吧!
这是一本《金瓶梅》美食文化随笔集子。作者从“吃”下手,以传说中《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和书中人物西门庆、潘金莲、吴月娘、李瓶儿、李娇儿、庞春梅、孟玉楼等人物为中心,以四季节令的变化为线索,细细考究与他们有关的美食,揭露这些美食的历史、蕴含的文化,重现小说成书时代晚明的真实生活景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欲望与挣扎,将这些原本虚构的人物再次丰满生动地推出来,更为亲切,更为可爱,也更为真实。
除了作者李舒细致的考究和优美的文字外,本书还配有古典人物画大师戴敦邦亲绘的26幅插画,与文本相映成趣,珠联璧合。
【名家评论】
胡兰成形容《金瓶梅》的人物,如阴雨天没有洗的绸缎衣裳,有浓浓的人体气味。李舒最擅长从饮食下笔,重现男女这特殊的“气味”。她展示的食物图像,是开启本书的钥匙,盘盏之间,人物的哀愁与喜乐、欲望与挣扎,全都丰腴起来、生动了起来。
——金宇澄(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金瓶梅》——“色香味”,三字对应,不仅是人欲的底色,也是美食的表征。李舒的文字信手拈来,活色生香,以“饮食”说“男女”,借“灶台”言“床笫”,人间烟火气从古代飘到今天,读来满是酸甜苦辣的现实回味。
——徐累(艺术家)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李舒读《金瓶梅》,拂去情欲,只端一席餐食上来,透过各种家常小菜与珍馐美馔的有趣考证,旁征博引,为我们构建了一幅视角独特的中国古代生活图卷。
——陈晓卿(制片人,《舌尖上的中国》导演)
做一个吃货容易,做一个有学问的吃货不容易。李舒正奋斗在成为有学问的吃货的道路上。作为欲望的两大代表,食与色皆是人性。《金瓶梅》既能破色见空,想必也是能就食说法的。且听李舒怎么说吧。
——姜鹏(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
2018年4月23日 已读
球球某些专栏型写手不要为了出书而出书,这种豆腐块文章真的发发微信公众号就够了,印成纸浪费资源。
美食 金瓶梅 随笔
叶思芬说金瓶梅 豆瓣
作者: 叶思芬 2017 - 11
【内容简介】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
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编辑推荐】
揭开《金瓶梅》的神秘面纱,走入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日常生活;结合原版插图,带你细致解读被无数人误解的世界名著,道出千百年来未曾变化的世道人心。
-----
1 数百年来,《金瓶梅》一直被视为“淫书”“禁书”。在这里,作者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解读这部大家都知道却又甚少了解的文学名著,还原它“世情书”的本来面目。
2 这部描写数百年前明朝生活的书,其实与我们当代生活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包括商业城市的繁华生活、人们对名利的追逐、欲望的膨胀、复杂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数百年来从未改变的世道人心。解读《金瓶梅》,仿佛是在照镜子,穿越历史时空看到我们的另一个版本。
3 《金瓶梅》写的是日常生活,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却在日常中,写出了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写出了结实而丑陋的人性。
4 《金瓶梅》还是明朝的百科全书,对经济生活的描绘尤其详尽,可以让我们了解明朝生活方方面面。买房要多少钱,买衣服要多少钱,吃一顿饭、逛妓院要给多少小费,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5 带读者按专题细读小说,解析故事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独立成书,无需对照原著。
6 书中插入明代版插图及《清明上河图》,让读者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
7 本书作者对《金瓶梅》的解读精确到位,如“金瓶物语”专题,从书中的小事物、小细节出发,金簪、鲥鱼,既是精美的衣饰、可口的食物,又是了解人物、背景乃至整个文化的切入点。
8 文字为讲稿风格,略显口语化,流畅自然,可读性强。
9 专色印刷包装盒,每辑封面搭配不同配色,装帧典雅大方。
【名家推荐】
张爱玲:(《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
郑振铎: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
鲁迅: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宇文所安:在十六世纪的世界文学里,没有哪一部小说像《金瓶梅》。它的质量可以与塞万提斯的 《堂•吉诃德》或者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相比,但那些小说没有一部像《金瓶梅》这样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人情味。
2017年12月19日 已读
严格来说是听过,真的叶思芬老师讲得很好,实体书出版还是忍不住入了一套实体,不过中信出版社一贯的宽间距排版让人觉得真他妈的有必要拆分成三本吗??!!!
金瓶梅
游金梦 豆瓣
作者: 骆玉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 6
本书精选自复旦大学古典文学名师骆玉明教授近几年在《瞭望东方周刊》开设的“秋水杂篇”专栏,是其漫谈《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三部他最喜欢的古典小说的随札。每篇文章均短小精悍,标题大多洗练幽默,语言也沿袭了典型的“骆式风格”,力求浅达而不失其旨。除了从独特的视角剖析唐僧、猪八戒、西门庆、潘金莲、贾宝玉、王熙凤等这些主要人物之外,还尤其关注到了牛魔王、西王母、宋慧莲、常峙节、彩霞、王子腾等一般易被人忽视的次要人物。
作者以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力和敏锐的人性洞察力在三部名著中自由游走,状写人情世故,描摹社会百态,文史典故信手拈来,体现了对这三部小说的精妙审思和深刻感悟。在作者眼里,“游、金、梦”,即游戏与幻想、金钱与欲望、爱情之梦,是这三部小说的核心内容,它们合奏起来是激荡的生命乐章,通向新的广阔天地。
茶余酒后金瓶梅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郑培凯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3 - 1
本书由四篇围绕《金瓶梅》写就精彩篇章组成,分别关涉此书四个话题:饮茶、饮酒、酒色才气、序跋主旨,由小及大,皆关于明代风尚,无外乎名物史考。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化作通畅清晰的文章,为读者揭开“索隐派”拟造的《金》学“谜团”,使小至民风好尚变迁、小说与史实之别,大至南北习俗差异、时代风气流变的问题,都豁然开朗。作者的文字简炼有味,氤氲茶酒清香。
梁羽生闲说《金瓶梅》 豆瓣
作者: 梁羽生 著 / 孙立川 校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8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属于最有争议的古典小说。一代“武侠大师”梁羽生先生在小说创作“封笔”后,转而以持续五百多天的专栏,点评《金瓶梅》,其史识、学识、文学观及审美意识,就在这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挥洒出来。例如,梁先生细致分析了武松杀人的变态心理与行为,认为武松也还是有“阴暗面”的“英雄”,即属发人之所未见;虽然《金瓶梅》终场诗曰,“楼(孟玉楼)月(吴月娘)善良终有寿”,但梁先生分析,吴也不是正面人物,识破作者的反讽手段。继鲁迅、毛泽东之后,梁羽生对《金瓶梅》在世道人心上多有阐发,评弹有据,条分缕析,时有令人豁然之见解。
雪隐鹭鸶 豆瓣
8.3 (42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译林出版社 2014 - 8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论《金瓶梅》的专著。全书第一、第二部分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第三部分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教授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