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Mew Kiss Me 豆瓣
9.3 (6 个评分) Bi-2
发布日期 2007年3月27日
2020年7月12日 听过
叶赛宁那句“让蔚蓝的眼神消失在烟雾里”很适合这张
俄罗斯
他是龙 (2015) TMDB 豆瓣
Он - дракон
6.8 (487 个评分) 导演: 英达尔·珍杜巴耶夫 演员: 马特维·雷科夫 / 玛利亚·波叶扎耶娃
其它标题: Он - дракон / 他是拽蚣(豆友译名)
冰寒大地,恶龙肆虐。每到特定日子,人们必须献祭出美丽的女孩,让其成为恶龙的 “新娘”。勇敢的屠龙者历经千辛万苦,凭着对女孩的真爱找到龙的巢穴,将恶龙杀死,这 片土地也因此恢复平静。
数十载后,残暴恶龙与勇敢屠龙者的故事已经成为传说。这天,美丽的公爵小女儿米拉(玛利亚·波兹哈娃 Mariya Poezzhaeva 饰)即将举行盛大婚礼。屠龙者族人们在婚礼上唱起了龙之歌,不料此举竟唤醒了恶龙。新娘米拉被恶龙掳走,遗落在荒无人烟的遗骸岛。在岛上,她遇到一个神秘人阿尔曼(马特维·雷科夫 Matvey Lykov 饰),然而米拉发现,这个有着人类躯体的男子,竟然就是掠夺自己的恶龙。随后米拉与阿尔曼在岛上开始 生活,米拉渐渐的改变了阿尔曼的龙性。不料阿尔曼怕自己变成龙伤害米拉,假装赶走米拉,米拉在海上漂泊被未婚夫救走,婚礼即将再次举行。
2019年1月5日 看过
玛丽苏剧情,以及,无论男女,毫无技术含量的卖肉我都觉得很没有意思。剧情负分,男女主演技零分,吹上天的颜值不是我的菜。但是,服装意外的不错,以及电影开始时女主被送到冰面上的那个镜头拉的很漂亮
2015 俄罗斯 魔幻
持摄影机的人 (1929) 豆瓣 TMDB Min reol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9.2 (184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演员: Mikhail Kaufman
其它标题: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电影主要拍摄于乌克兰的敖德萨市,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
2019年4月7日 看过
在《柏》后两年诞生,但几乎是对前者的全面超越。虽然都展示城市从清晨开始种种公共空间的苏醒,技术发展下劳动力和生产方式(主要是福特制的主宰)的转型,生老病死的轮回和现实主义的建构。但《持》的拍摄手法更加先锋,陌生化角度,分画面技术,超快速蒙太奇,定格,快慢动作和“主视角”拍摄等等。内容方面,《柏》是机械天堂,而《持》更关注人与机器的关系,只是“机械芭蕾”和健身凝视背后究竟是维尔托夫想要展示的未被异化的劳动还是马克思的工业训练,值得存疑思考。当然《持》最特殊的是经常出现的那个凌驾于城市之上的摄影机和重叠画面中的“眼”,这种自反也是结构主义对“人”“机”一体的诉求。如果说《柏》赋予了都市空间一种审美形式,那《持》则建构了景观城市的幻象。所以爱森斯坦对维尔托夫的自反性电影空间进行了“恶作剧”的批判
1920s 1929 dziga_vertov 俄罗斯 纪录片
乡愁 (1983) 豆瓣 TMDB
Ностальгия
9.1 (362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 厄兰·约瑟夫森
其它标题: Ностальгия / 怀乡
俄国诗人安德烈(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Oleg Yankovsky 饰)在美丽的女翻译尤金伲亚(多美兹亚娜·佐丹奴 Domiziana Giordano 饰)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意大利寻访一位十八世纪俄国作曲家的生活。他们一起走访充满宗教意象的乡村教堂,在一座有天然温泉的古老小镇停留。 此时他遇见了不被世人理解的疯人多米尼克(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饰),村民因为他早些年囚禁家人而认为他神经失常。可安德烈看到了多米尼克疯狂下的深意,并被他所吸引。同时他拒绝了性感的尤金伲亚的示爱。此时的安德烈,游走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与超现实的梦境中不能自拔。他对祖国的思念、与家人的分离……种种情愫混杂在一起,彼此纠缠,化为终生的乡愁。
本片获198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普通评审团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2019年8月21日 看过
高调摄影和三一律,“我想讲述俄罗斯人对本民族的根、历史、文化、故乡和亲朋的宿命般的依恋——那种无论被命运抛向何方,都生死相随的依恋”,一种哈姆雷特式的发问,一个人如何在自我与世界中寻找分离与回归的平衡,生命之火如何在孱弱之中燃烧。“当命运尾随在我们身后,像疯子受众拿着剃刀”,“我与一切告别,告别我曾是的。还有蔑视的,厌恶的和爱过的。我开始新鲜的生命,告别昨日的皮肤。不再期待来自我的消息,我与我彻骨地道别。终于,站在了我的上空,割绝我厌弃的灵魂”。有必要再多刷几次
1983 俄罗斯 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文艺
高个儿 (2019) 豆瓣 TMDB
Дылда
7.8 (95 个评分) 导演: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 演员: 维多利亚·米罗什尼琴科 / 瓦西丽莎·佩里吉娜
其它标题: Дылда / 裂爱(台)
经历战争和长期围困幸存下来的城市,看起来像一个身患绝症的人。死亡和生命还没有在这里完成他们的战斗。人们看起来比城市更好一些,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被毁坏。
2019年9月20日 看过
一定要戴耳机,这部电影里的声音太重要了,那些在画面内外出现的喘息与咿呀比视觉感官上的大块纯色搭配更加富有冲击力和叙事张力;渐入佳境,从二人封闭生活被打破开始疯狂喜欢;比起特意在特殊时刻选择的上帝式俯视镜头,更喜欢的两个地方一是玛莎穿上裙子后转圈时情绪的起起落落,精彩程度想到了白日焰火里廖凡封帝的那场独舞;战后重建的不仅是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疗愈,电影中不断聚焦的丑陋疤痕是战争留下的痕迹,更是过往经验的藤蔓与当下体验的重重缠绕,窒息着电影内外的人;迷恋电影镜头在某些时刻的刻意停顿,它在诱惑你去窥探幻象与现实之间的世界;与其说是LGBT,不如说是与女性经验相关,尤其是母性与受孕;瘦人是迟钝而笨拙的意思,但最后结尾里互相安慰的是常说的“俄罗斯的悲哀”,不是所谓的俄国文学的多余人,是叶赛宁的“我是谁”
2019 俄罗斯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
Битва экстрасенсов (通灵之战 第十五季) (2014) 豆瓣
Битва Экстрасенсов Сезон 15 Season 15 所属 : Битва экстрасенсов
8.7 (31 个评分) 演员: 马拉特·巴沙罗夫 / 朱莉王
俄罗斯的一档灵媒真人秀。节目中每周都会设置闯关项目,考验每个人的灵力大小,并在每周淘汰一个,最后选出一个灵力最强的人成为冠军。本季主要人物:朱莉王、塔季扬娜、卡佳婆婆 …
2019年12月26日 看过
朱莉王太迷人了,“我知道我离开后,遗骸散落大地/转过身来我会说,我们竭尽全力/我们点燃篝火,心中充满爱意/在一隅尽情舞蹈,竭尽全力/永远地离去,从坟墓回归/我们想要所有人幸福,我们竭尽全力/我们眼中充满泪水欢笑绽放我们竭尽全力”——朱莉·王
2014 俄罗斯 综艺
迷雾中的小刺猬 (1975) 豆瓣 TMDB
Ёжик в тумане
8.8 (92 个评分) 导演: 尤里·诺尔施泰因 演员: 维亚切斯拉夫·涅温尼 / 玛丽亚·维诺格拉多娃
其它标题: Ёжик в тумане / 雾中的刺猬
2006年法国安锡(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上,本片被评为“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第49名。
对一切充满好奇、单纯天真的小刺猬去找森林另一头的朋友小熊一起数星星,路上,它不时地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一只对它饶有兴趣的猫头鹰开始紧跟它。看到迷雾中的一匹白马时,它喜欢上了对方的形象,走进迷雾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那种形象,可是在迷雾里,它连自己也看不清;神秘的蝙蝠、大象以及那只猫头鹰令它惊慌失措,但它想办法平复了心情。一棵大树将小刺猬迷惑,它丢失了准备拿去与小熊一起分享的糖果,小狗将糖果找到交给它后,它又不幸落入溪流,幸得陌生的好心鱼的相救,它才见到一直在担心它的朋友小熊,而在小熊讲述它的担心时,小刺猬陷入了沉思。
2020年7月12日 看过
满分动画。小刺猬最后的心不在焉是在犹豫和思考什么呢,虽然排不出最喜欢的动画top10名单,但要选的话里面一定会有它。
1975 俄罗斯
雕刻时光 豆瓣
ЗАПЕЧАТЛЕННОЕ ВРЕМЯ
9.5 (88 个评分) 作者: [俄]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译者: 张晓东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5
★ 首次由俄文原著翻译出版
★ 他一生都在雕刻时光,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尚未拥有的时间
★ 只要你热爱电影,我们一起雕刻时光
他的电影宛如一个奇迹,他创造了崭新的、忠于电影本性的语言,捕捉生命如镜像、如同梦境。他并不诠释什么,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英格玛•伯格曼
倘若我们能将《雕刻时光》浓缩成一则单一的讯息,那么,它必然是: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洛杉矶时报》
---------------------------------------------------------------------------------------------
人们到电影院看什么?什么理由使他们走进一间暗室?
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
电影创作的实质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雕刻时光。
就好比雕塑家面对一块大理石,成品的样子了然于心,然后一点点剔除所有多余的部分。
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块中剔除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象的部分。
《雕刻时光》是塔可夫斯基对电影、对艺术尽其一生的求索。
2019年8月21日 已读
雕刻时光这本书比同名纪录片好太多了,从电影理论到创作心得,从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差别到电影发展的未来,你可以通过这本书浮光掠影地领略俄罗斯艺术工作者们对世俗最深沉的爱与恨,对宗教最坚定的信仰与怀疑,也可以借由这本书深入电影肌理剖析影像与镜头之间的生命节奏。“我认为理想的电影是纪实:不是拍摄手法,而是重新建构和追述生活的方式”,所以手持摇晃并不代表纪实,考古人类学地再现也不是真实。完整的作品体现在最小的构成元素中,在这一点上老塔和德国思想达成了微妙的共鸣。“导演应当在剪辑零散的片段中捕捉时光的流动,并把它记录在镜头中。正是雕刻在镜头中的时光,决定着导演所采取的剪辑原则”,这种诗意思维来自于陀氏和托氏带给他的强度与广阔。另外这句也太温柔了“不能责怪观众品味糟糕。生活没有给我们完善审美的平等机会”
俄罗斯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电影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