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纳斯
导读列维纳斯 豆瓣
Emmanuel Levinas
6.5 (8 个评分) 作者: (英) 西恩·汉德 译者: 王嘉军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列维纳斯是20世纪最深刻和最具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以其关于伦理和责任的理论而闻名于世。本书的作者汉德探究了列维纳斯著作诞生的智识和社会语境,以及那些影响了其形成的事件,汉德论及了这些方面:
• 现象学和犹太教对于列维纳斯思想的影响
• “面容”、“他者”、伦理意识和责任等核心观念
• 列维纳斯论美学的作品
• 哲学和宗教在列维纳斯作品中的关系
• 他的作品与历史探讨的互动
• 他与其他理论家和其它理论时常很复杂的关系
这一对列维纳斯作品的出色导读,对于诸多学科的学者和学生都极有价值,这些学科可以涵盖从哲学和文学批评到国际关系和创意艺术的广阔领域。
总体与无限 豆瓣
Totalité et infini: essai sur l'extériorité
10.0 (13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列维纳斯 译者: 朱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8
本书是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代表作,是其前期思想的核心,对现象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本书中,列维纳斯把西方传统的存在论哲学视作一种总体哲学。这种哲学以作为总体的存在为最终的意义来源,抹杀作为个体的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充满了对于他者的暴力。与这种总体哲学相反,列维纳斯通过对面容的现象学分析表明,在面容中呈现出来的他人标志着绝对的外在性,是真正的无限,不可还原为内在性。他进而证明,自我与他人的伦理关联既先于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也先于自我与对象的存在关系。在此意义上,伦理学先于存在论。本书最终表明,自我与他人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还原的非同一性,自我与他人的面对面是存在中的终极关系。因此,哲学必然是“多元论”的,世界的本原是多元,是每一个表达着的自我。这多元之间则通过作为主体性的善良而最终走向和平。
2019年12月11日 已读
批评西哲的总体性,将我们定位于无限而非总体,强调伦理学的绝对优越性,在无限(形而上学),他者(伦理学),上帝(神学),和平(政治学),末日审判(历史学)中找到一条通向真正的生活的伦理道路,也就是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的存在者本身。这条道路就是处于世界的我们与不在这个世界且不能被在场化和被内化到我之世界的绝对他者之间的关系——无限观念。一个既外在的,但又在超越中暗含了对于对象的占有的距离。这个距离也就是形而上学,就是列维纳斯的欲望,具象化就是面孔。这种既封闭又敞开的内在性也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列维纳斯无意是最独特的,尤其是伦理学的绝对优越性在与海德格尔对读的情况下启发更多。但问题就是后来德里达也提到过的,绝对的他者背后恰恰是列维纳斯要反对的绝对的自我。但他者性的伦理立场需要坚守
伦理学 列维纳斯 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