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主义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豆瓣
8.3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N.凯瑟琳·海勒 译者: 刘宇清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6
本书深入探究 “身体” 在信息时代的命运,责无旁贷地阐明我们所身处的虚拟时代以及未来的走向。我们作为 “人类” 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们终将成为 “后人类”。人类为什么会向 “后人类” ?“后人类” 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要加入恐龙的队伍,成为被淘汰的物种?智能机器人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融贯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从控制论的诞生到人造生命的出现,凯瑟琳﹒海勒梳理出三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信息如何失去它的身体;赛博人的文化观念与技术建构;控制论对人本主义主体的消解。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未来。人类必须与其他生命形式共享这个星球甚至人类自身。
2019年1月2日 已读
一二章最为有趣,信息科学部分看的我超级困,但信息论还是给了我很多启迪。文学分析部分没有想象中的有趣,而且其实电影占了很大一部分。整部书海勒想要做的是建立一种区别与“在场”/“缺席”的,名为“模式/随机”的新的认知转换。后者的“反身性”取代了前者的自由人本主义主体的主体心智的失去,虽然二者都在去身体上达成一致,但后者通过“信息”引入了后人类身体这个新的叙事线索。文学的重要性在此凸现,它承担了科学文本没有的道德和文化内涵。按,很喜欢“闪烁的能指”这个术语,以及,能把cyberpunk翻译成计算机科幻小说,译者也是蛮厉害的
后人类主义 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