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豆瓣
Der Philosophische Diskurs Der Moderne
作者: [德] 哈贝马斯 译者: 曹卫东 译林出版社 2005 - 2
现在才来翻译出版此书,无疑是有点晚了,因为哈贝马斯的原著是1985年出版的,如今20年过去了,当时看起来激烈的言辞,现在已经多少失去锋芒,尤其是考虑到哈贝马斯晚年已经与他的批判对象之一德里达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和解。 当然,即便如此,它依然是德国知识界对法国后结构主义理性批判所作的最有影响的回应。而哈贝马斯的地位也决定了,当我们寻找与法国后结构主义相异的声音时,自然就会想到这本书。《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方面梳理了德国自己的哲学遗产———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巴塔耶、福科、德里达和卡斯托里亚迪斯所代表的法国思潮。但我们的疑问或许是:哈贝马斯真的看懂了他的法国同行们在干什么吗?他将“巴塔耶精神子嗣”的头衔硬派给福科,难道是恰当的吗?
2019年3月5日 已读
对结构—解构语言中心派和法兰克福社会批评派的梳理重构与联合,后现代破坏一切后总需要在废墟上有所建立,否则只能滑入虚无的深渊,显然两边不断解构的批判理论无法担此重任。在前现代—现代的主体哲学和后现代的非主体中心理论中以交往理性作为生活世界再生产的中心,协调生活世界、日常交往实践和形而上的不可捉摸性。只是这种把公共领域看做更高层次的主体间性,以系统合理性取代主体为中心的合理性的做法是建立在自我和他者有一个有效性的共识基础之上的。那么在现在,这个共识又该如何得到并保持一致,社会维度和事实维度该如何融合。似乎这个基础如同康德的物自体一样被不证而明地悬挂了起来。另外,哈贝马斯对黑格尔伦理学的改动与继承的确很适合解答中国学术界的一些问题
哈贝马斯 学术 思想史 文化理论 现代性
哈贝马斯 豆瓣
On Habermas
作者: [美]莱斯利·A.豪 译者: 陈志刚 译 / 曹卫东 校 中华书局 2014 - 1
在本书中,作者对哈贝马斯的一些重大主题思想进行了介绍和阐释,如“知识批判”、“古典哲学与科学思想中的认知主体”、“话语伦理学的发展”等,且主要集中于讨论那些正面阐述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著作,以帮助读者正确、清晰地认识哈贝马斯的思想体系,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2018年12月9日 已读
半个小时可以读完,内容就emmnmmm中华书局引进书的时候不看看质量吗
哈贝马斯 导论
作为未来的过去 豆瓣
作者: J 译者: 章国锋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理论涵盖了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道德和法理论,文化理论等领域,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界领军人物。
哈贝马斯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他的著作却晦涩难懂,有人形容读哈贝斯的书就是好比是"奋力攀登山峰"。本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师用通俗易懂的话语阐释他深邃的思想。本书就是与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对话采访录。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国际学界的普通关注,激发了热烈的讨论。今天,它无疑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发生了"9·11"恐怖的袭击和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与当年的海湾战争有许多相似之处)之后,人们对当前世界局势及其未来发展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并进行了严肃的思考,而哈贝马斯的许多见解,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参照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