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
雕刻时光 (1983) 豆瓣 TMDB
Время путешествия
7.6 (25 个评分) 导演: 托尼诺·格拉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托尼诺·格拉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其它标题: Время путешествия / 镜中时光
意大利国宝级编剧托尼诺·乔艾拉(Tonino Guerra),迄今为止,乔艾拉共创作了超过90个剧本,其中包括影迷耳熟能详的大师作品,他与安哲罗普洛斯共同合作了6部作品,如《永恒的一天》、《尤里西斯的凝视》、《雾中风景》、《鹳鸟踟蹰》等,与安东尼奥尼合作过9部作品,如《红色沙漠》、《奇遇》、《放大》、《云上的日子》等,这份沉甸甸的合作者名单上还包括费里尼、德西卡、塔可夫斯基、托纳托雷等。
在与塔可夫斯基合作完成《乡愁》之后,共同拍摄了这部反映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历程与观念的记录片,与其著作同名并互为补充,这就是《雕刻时光》。
2019年7月1日 看过
“电影的流派问题,对我来说并不存在,因为在我而言,电影是一门可涵盖一切的艺术:灾难,欢乐,悲伤,娱乐,运气,只有这样电影才能反射生活”;“不管怎样,我不是科幻派的爱好者,而当我制作电影,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归任何派的电影”
1983 andreitarkovsky 塔可夫斯基 纪录片
乡愁 (1983) 豆瓣 TMDB
Ностальгия
9.1 (362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 厄兰·约瑟夫森
其它标题: Ностальгия / 怀乡
俄国诗人安德烈(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Oleg Yankovsky 饰)在美丽的女翻译尤金伲亚(多美兹亚娜·佐丹奴 Domiziana Giordano 饰)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意大利寻访一位十八世纪俄国作曲家的生活。他们一起走访充满宗教意象的乡村教堂,在一座有天然温泉的古老小镇停留。 此时他遇见了不被世人理解的疯人多米尼克(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饰),村民因为他早些年囚禁家人而认为他神经失常。可安德烈看到了多米尼克疯狂下的深意,并被他所吸引。同时他拒绝了性感的尤金伲亚的示爱。此时的安德烈,游走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与超现实的梦境中不能自拔。他对祖国的思念、与家人的分离……种种情愫混杂在一起,彼此纠缠,化为终生的乡愁。
本片获198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普通评审团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2019年8月21日 看过
高调摄影和三一律,“我想讲述俄罗斯人对本民族的根、历史、文化、故乡和亲朋的宿命般的依恋——那种无论被命运抛向何方,都生死相随的依恋”,一种哈姆雷特式的发问,一个人如何在自我与世界中寻找分离与回归的平衡,生命之火如何在孱弱之中燃烧。“当命运尾随在我们身后,像疯子受众拿着剃刀”,“我与一切告别,告别我曾是的。还有蔑视的,厌恶的和爱过的。我开始新鲜的生命,告别昨日的皮肤。不再期待来自我的消息,我与我彻骨地道别。终于,站在了我的上空,割绝我厌弃的灵魂”。有必要再多刷几次
1983 俄罗斯 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文艺
镜子 (1975) 豆瓣 TMDB
Зеркало
9.0 (351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其它标题: Зеркало / 写真
本片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一部自传体电影。幼年的塔科夫斯基随着母亲(玛格瑞塔·泰瑞柯娃 Margarita Terekhova 饰)去亲戚家借钱,他独自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发现了一面镜子,并通过镜子审视自己,在巴赫的音乐中,塔可夫斯基的回忆慢慢带出了一系列的事件:电视上在播报一个口吃的年轻人通过催眠治痊了自己;一个被家庭忽视的妻子遇上一位迷路的乡村医生,两人之间产生若即若离的关系;一个未曾露面的叙述者与前妻在争吵;一个早熟的年轻人备受军事指导员的呵责。这些毫无关联的片段式回忆通过镜子串联起来,展现了导演对时间、历史、生活、土地、梦境等意象的哲学思考。
导演的母亲在影片中扮演艺术家的母亲;他的父亲,一位著名的俄罗斯诗人,在画外音中朗读自己的诗作。
2019年8月21日 看过
《乡》我知道很好,但《镜子》直击灵魂,理性判断之外多了感性迷恋。看了《镜》才更体会到塔可夫斯基对镜头的运用,总共两百多个镜头里流淌着时间的痕迹,正如桌上慢慢消失的蒸汽水印。镜子不仅是人物之间的互相对照,更是记忆与物质之间的辉映。纪实的黑白与记忆的虚构一起搭建出彩色的现实。两个镜头大爱,一个是雨中奔赴印刷厂的无言镜头,一个是风中麦田男人的回首。尤其是后者(想到《夜以继日》里最后阴影的镜头),男人在荞麦田中渐渐远行,一阵风从远处吹来,所有的情绪随荞麦田野的起伏而崩腾,流淌,就像海水冲击脚边到一个时间点我们会低头看水一般,男人也回首相望。最惊艳的是切到女主角后,下一个远景里回首的男人距离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一切涌动不能言的感情都在这微妙的变化中生发,此刻不朽,直到“人生的飞针不再将我如丝线穿引世间”
1975 塔可夫斯基 苏联
安德烈·卢布廖夫 (1966)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9.1 (183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 伊万·拉皮科夫
其它标题: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 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15世纪初,俄罗斯动荡时期。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Anatoli Solonitsyn饰)在大公的邀请下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受到了贵族式的服务与对待。然而,卢布廖夫却身处在一个饱受鞑靼人铁蹄践踏和充满灾难残杀的悲惨时代。目睹了黎民百姓在大公暴政下的水深火热,卢布廖夫毅然离开教堂返回修道院。不久,卢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然而面对居民被无辜的残杀,教堂在战火中被无情的摧毁,卢布廖夫再次陷入艺术与现实巨大反差的质疑之中,拒绝继续作画。1423年,鞑靼人的军队终于被赶出俄罗斯的大地。在经历了炮火、鲜血的锤炼洗礼后的卢布廖夫,终于完成了传世名作《三位一体》的创作。
由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的旷世史诗巨作《安德烈·卢布廖夫》,用塔式特有的诗化电影语言和如历史壁画一般的浓重画笔,呈现了15世纪俄罗斯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漂泊与抉择的一生。本片荣获1969年第22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2019年8月23日 看过
183分钟版本,关于忏悔与沉默的精神变奏,老塔的每次彩色画面都是从形式到叙事和主旨的突进,章节式结构做到了不同于文学的诗性,诗电影同样是形散而神不散,只是这暗藏的神是一股信念,犹如铸钟的少年之于卢布廖夫,卢布廖夫之于塔。“ 夏日已然消逝,也许永不还复,阳光如是温暖,然而犹嫌不足。一切行将过往,坠入我的双掌,宛如五瓣之叶,然而犹嫌不足。邪恶未尝消失,良善犹未惘然,尽皆闪耀清光,然而犹嫌不足。生命予我气力,平安匿其羽翼,我总掌握运气,然而犹嫌不足。叶片无一点燃,枝梗全未断裂,白昼清如玻璃,然而犹嫌不足 ”
1966 塔可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