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
伊丽莎白 (2005) 豆瓣 IMDb
Elisabeth
9.5 (135 个评分) 导演: Sven Offen 演员: 玛雅·哈克福特 / Máté Kamarás
其它标题: Elisabeth / 音乐剧《伊丽莎白》
A musical chronicle on the unhappy life of Empress Elisabeth of Austria and her bizarre love affair with Death.
2018年10月26日 看过
看的05版,因为“当我想跳舞”感兴趣而看。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欲望而最后又被困于存在,在荒诞的现实后每个人都成为了时代悲剧的注脚。sisi一生都在反抗,与禁锢争吵,与死神叛逆,她用天真换来了成长,迎来了冷石心肠,失去了可怜的儿子。她反抗的终究也将她部分同化,欺凌与被欺凌,他们一直都是同路人。但终究,她的一生无愧与自己,她有那么多的缺点,她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王后,更不是一个负责的母亲,但她的主体却一直在存在的钢丝上翩翩起舞,下面是死亡的深渊。我喜欢这个在自我上绽放出耀眼光芒的茜茜。最后,女演员的演技太棒了,气场转换很好。比起邪魅性感的死神,我更爱调笑人间旁观一切的刺客,kitsch!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一个庸俗的艺术品罢了。最后的最后,我太爱德奥音乐剧的满满哥特风和力量感了,黑暗与你我同在
伊丽莎白 奥地利 德国 音乐剧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全集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奥] 卡夫卡 译者: 叶庭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6
本书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搞的风貌,为翻译和认识卡夫卡的作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力图为我国的卡夫卡读者和卡夫卡研究再现一个新的视野范围。
卡夫卡是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他的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2019年6月3日 已读
倘若我对生活还有一丝不满和热爱,那我就会继续喜欢卡夫卡。比起长篇的确更偏爱短篇,短篇是暴风雨前查看羊群的牧羊人,把一切尽收眼底。也是卡夫卡开的那扇临街的窗户,不用特意去寻找什么,目光随便在段落行句中游移,即使不想怎么样而转开了视线,你也仍然会被他笔下如梦却更真实的悖谬阴影拉入不可思议而又平淡无奇的人类世界之中。这本最喜欢《决心》和《普罗米修斯》,“不要因受诱惑作出不必要的举动,而是直愣愣地注视别人,不要感到懊悔,简言之,将生活中残余的幽灵亲手压住”,“诸神厌倦,老鹰厌倦,伤口则厌倦地合上了。留下的是那无可解释的岩石山”。
(另,李狗嗨是不是借鉴了卡夫卡啊“用小手指掠过眉毛hhhhh”)
卡夫卡 奥地利 小说 短篇小说 短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