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 豆瓣
作者: 多诺万 译者: 赵育春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 1
这是一本女权主义思想史。它从18世纪启蒙时期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讲起,论析了19世纪的文化女权主义、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激进女权主义、20世纪文化女权主义的道德蓝图,最后展望了走进21世纪的女权主义。作者认为,目前正处在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的高峰期,而这次浪潮永远不会退潮。在第二次浪潮中的女权主义者不但致力于创造理论,而且设法使理论成为制度。当今的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平等是不够的”,女性必须“寻求超越平等的解放”。作者认为,当今女权主义理论中最有活力的派别之一是生态女权主义,它在未来若干年还可能继续保持生命力。生态女权主义从女权主义的立场,力图建构人类同自然以及动物的新型关系。
两性 豆瓣
Il y a deux sexes
7.0 (6 个评分) 作者: [法]安托瓦内特·福克 译者: 黄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这是一本超越“母性”话题,向女性致敬的挥臂呐喊的振奋之作,是继波伏娃《第二性》之后法国女性问题研究的旗帜性著作。本书汇集了安托瓦内特•福克生前关于女性学问题的演讲稿、讲座稿以及访谈材料,本书以精神分析为切入点,界定了女性真正的身份,确立了女性的真正价值,深入探讨了何为女性学,以及这一学科的未来,或者说女性主义的未来又在何方。
2019年3月24日 已读
我敬佩妇女解放运动中每一位为女性权利而奋斗的前辈。但理论上可探讨的地方太多了。福克坚持和第二性不同的“人生而有两性”;作为精神分析和政治家,福克和拉康等人有过交流,试图用“母神”替代“父神”,将枪口从“父权制”挪到“子权制”,用“子宫嫉妒”对抗弗洛伊德的“阴茎嫉妒”,并以此解释厌女症。在这种思想下,女性的生育被无限上升,子宫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黑暗的大陆,而是女性的一种独特体验,一种孕育新生命的创造性行为,甚至是福克认为的女性“特权”。这固然可以矫正法国女权运动后的部分问题,但本质主义的做法岂不会使女性落入另一个深渊。摧毁一切后要建立的难道是另一个单性化的社会吗?虽然福克本人也说了她的女性学其实也是建立一门生育学,但“把女性从母亲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并不等于“从抑制她生育能力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女性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性别研究 社会
性别与战争 豆瓣
作者: 陈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5
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又“冲冠一怒为红颜”,古今中外有多少战争因女人而起。女人,往往被认为是战争的导火索,战时的危险分子,社会秩序的破坏者,这在抗战时期的上海亦屡见不鲜。消耗长统丝袜的“摩登女郎”、“妇女国货年”中的“摩登狗儿”,“打麻将”的上海“英雌”,不肯回家的“职业妇女”,为了出人头第巡回开办画展的女画家,被道德和法律审判为战时“伪组织”的“抗战夫人”……女人因这些而与战争相关,“战争”给了妇女的体验、记忆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与话语关联、对质的机会,但是传统的战争史研究却与这些性别体验无关,本书没有继承“国家兴亡,匹妇有责”的传统女性战争史写作套路,转而从性别角度重新思考民族战争,希望为探索战争与解放所包含的复杂历史脉络与多样的社会面相,重新审视这场中日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尤其是对中国女性的影响,提供新的可能。